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之娱乐鬼才 >

第420章

重生之娱乐鬼才-第420章

小说: 重生之娱乐鬼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伙伴公司在任何一个国家布局,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要找一个非常有实力或者有发展前景的合作者,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取得双赢。

    由于全球各地小伙伴都有战略支撑点,这些支撑点不仅仅可以从事一项业务,也可以给其他的业务提供帮助。(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五章 亚视(一)

    2012年11月,小伙伴翻译公司如同插旗一般,在全球成立了多个翻译基地。

    翻译基地采取寻找当地优秀的出版编辑和资深翻译家担任中心的负责人,之后,以签约的方式,向一些合格的翻译们们征稿。所以,小伙伴号称上万名翻译,其中大多数都是分成机制的,有单子做才会付钱。翻译公司真正的员工,不会超过500人。

    当然了,小伙伴国际文艺翻译公司各大分公司都是落户在发达国家,办公成本也相对比较高,其中最高的成本是房租。所以,分公司还未营业之前已经斥巨资买下了办公场地。宁可一次性支付更多的先进,也不会采取租房。小伙伴公司在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等多国,斥资买楼的资金就达到4亿美元。

    剩下的1亿美元的资金,才是真正用于翻译业务。毕竟,翻译业务不需要什么设备和厂房,主要不外乎是人力成本,花钱不是太多。更何况,花出去之后即使一开始亏本,但还是会有业务收入的。这些业务,即使是亏本,但想要把1亿美元全部亏掉,恐怕还是需要有几年功夫。

    如果每年可以把20亿中文作品翻译成为海外各国的文字,那么,五年时间亏掉1亿美元,换取100亿文字被翻译成外语进行出版发行,这就是一项非常值得的投入了。

    按平均一部小说300万计,届时大体上可以翻译3000多部热门小说。基本上。中国市场上有代表性的高人气作品,全部都可以翻译成为外语,出版到全球市场。

    这里面即使没有出现《哈利波特》那么火爆的作品。但是,只要是出现一批销量百万册以上的作品,即可大大的增强中国的小说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在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洒出去一部分资金之后,小伙伴公司继续在全球市场发行债券。欧元债、日元债总计又发行了15亿美元。

    一方面日元、欧元等等非美元货币,未来是贬值的。而人民币跟美元汇率大体上同步,比日元、欧元等货币坚挺。

    不仅仅日元、欧元等等非美货币未来会采取激进的放水政策,造成了汇率贬值。除此之外。这些地区的利率也是很低的——目前欧元区已经进入负利率阶段,日元接近于零利率,很快也会进入负利率阶段。

    欧洲和日本。既是进入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贷款的利率自然是很低了。小伙伴公司可以很容易获得不到2%的欧元和日元的商业贷款。

    这些贷款,即使是是什么都不用做,借来之后。躺在银行账户上。再过几年还款,扣除了利息之外,还能有赚呢!

    这些赚,既然是货币贬值,汇兑造成的利润。假设,把低利率甚至会贬值的市场的贷款,拿到高利率货币升值的地区存入银行或者投资,未来甚至不仅仅赚每年的利差。加上贷款的货币贬值,就更扩大的获利的规模了。

    大体上。王启年知道这个布局,未来几年内,光是汇率上赚的钱,就可以对冲掉投资亏本潜在的损失。

    这种先知先觉带来的策略,未来几年内,王启年会更多的运用,在先见之明的眼光失效之前,给小伙伴公司积累更厚实的本钱。

    目前,小伙伴公司的规模虽然已经很大,但王启年感觉到,除掉负债之后,硬资产并不是很多。要做到,还掉所有负债,扣除所有的房产方面的投资。其他产业的资产规模,可以真正的排在世界顶级,那样王启年才会放心。

    ……

    小伙伴目前还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帝国,全球很多的小伙伴分支机构,都充满开疆拓土的锐气。

    这种锐气,让真正有事业心的人,获得了最好的舞台。想要混日子的人,在小伙伴公司似乎也找不到价值。

    当然了,一部分小伙伴的老员工,过去的功劳是有的,但不少人随着心思不在工作岗位之后,小伙伴公司在战略上也进行调整,让他们成为公司合伙人。不仅仅是持有公司股权,获得分红的合伙人。

    而且,小伙伴公司给与这些老员工们众多的投资机会,毕竟,老员工们钱多了,再让他们当普通的员工,大多数人都觉得心有不甘,更何况,随着有些人锐气的失去,霸主位置也不合适。

    比如,公司的创始人郝艺,目前就是合作人,用手头的资金参与小伙伴公司的项目。

    这样一来,作为一名投资人,他也不用完全被王启年的光环所遮掩。与此同时,他也可以做一些想要做的事情。

    “年哥,近期我跟王征谈电视台的业务,他早几年,投资了香港的亚视,买股票成为大股东倒没花几个钱。但是,成了大股东之后,他自己持续的借钱给亚洲电视台,不断的烧钱之后,不仅仅他的股权价值贬值的更加不值钱,亚洲电视即使破产清盘,估计也还不了他借个亚视10亿元的债!”郝艺显得颇有兴趣说道。

    “怎么?”王启年愕然。

    “我想要买下亚洲电视!”郝艺野心勃勃的说道。

    “……”王启年原本不想要说,但还是忍不住说道,“你觉得亚洲电视历届的大股东,谁赚了钱?”

    邱德根、林百欣、陈永棋、蔡衍明、查懋声、王征……亚洲电视的历届老板都是雄心装饰,试图打造一个亚洲顶级的电视媒体。但是,他们每一个少则亏了几个亿,多则向这个无底坑砸几十亿元,最终,都是血本无归,以更低的价格寻找下家接盘。

    其实,别说是亚洲电视这个烫手山芋,基本每一任老板,在这个公司都没有讨到好处。

    就是tvb现在也是日薄西山,虽然,tvb还是有盈利能力。但是,其制作的剧集越来越不好卖,连自己放的剧集,已经越来越采用韩剧和大陆引进的聚集。

    tvb的当红明星们,都把tvb当作跳板,合约到期之后,不少有魄力都跑到内地来接戏。毕竟,内地拍戏给明星的身价,至少比香港高几倍至几十倍,即使片酬高了,内地拍戏还更容易赚钱,拍出来的作品不愁不能卖个好价格。

    脑子有坑,才会想要投资香港地区的电视台,而且,即使投资电视台,不是更应该投资老大电视广播(tvb)公司吗?如果,市场有前景,老大肯定也混的滋润。如果,整体市场都衰败不可挽回,老大都混的不如意了,其他的小弟们恐怕都要破产。

    “这个,我觉得他们投资的策略不对!”郝艺说道,“有的是因为市场限制,没有成功在海外和内地市场获得份额。有的则是因为投资战略有问题,光是想靠传统的电视业务转型,没有想到,转型以互联网为主!而且,香港的电视台市场既然已经是鸡肋,那么,跳开电视台这个鸡肋,电视台最大的资源是什么?自然是那些员工、制作人、演员等等。香港的普通职位的薪水或许比内地更贵,但主持人、制作人、导演、编剧、演员等等专业人才的薪水,有的甚至比内地还要廉价的多!你看,现在很多香港的演艺界人士,纷纷到内地混饭吃。但更多,没有能力或者没有魄力到内地重新开始发展。收购一个亚视,我可以获得廉价的节目和影视制作团队,然后,700多个亚视的职员,如果激发他们的士气和创造力,把节目搞好,转型给互联网平台供应节目,还是很有希望赚钱的!”

    “好吧!”王启年想了想说道,“真要投资亚视,我也不反对,反正你是以自己的钱投资。买下来之后,《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卖给小伙伴。这个系列版权,给你3个亿!”

    “没问题!”郝艺点头同意,《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这个当初亚视经典神剧,被视为拯救亚视的作品。但是,依然没有挽救亚视一年不如一年。

    这个版权留在亚视也没多少价值,卖给小伙伴公司,小伙伴雄厚的资源,可以让它重新焕发生机。除此之外,3个亿的版权转让协议达成,至少可以保证亚视一年业绩不亏!(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六章 亚视(二)

    亚洲电视前身是丽的电视,其创建于1957年,是香港第一家电视台,它曾经凭着《天蚕变》《大地恩情》《大侠霍元甲》《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百万富翁》《今日睇真d》《亚洲小姐》等等热门的影视剧和节目,引领潮流。

    时至今日,它已经被视为扶不上墙的烂泥。因为,它既没有在最好的年代,积累雄厚的本钱。现在,又遇到了整个电视行业的下坡路,更难以改变自身的命运。

    从成立以来,亚视既然是一个亏本烧钱的黑洞。换了一任又一任的老板都没有从亚视手中赚到钱,反而亏掉了大量的投入进去的资金。

    简单回顾一下亚洲电视的老板们,就知道了,这是一家多么亏本的电视台。

    八十年代香港富豪远东集团主席邱德根以1亿港元买下丽的电视的50%股权,并且,改名为亚洲电视。其后,又多次购买其他股东的股权,成为全权控股的股东。在邱德根时代,也是亚洲电视台发展最好的时代,不差钱的亚洲电视,跟tvb斗的旗鼓相当,难分胜负。最风光的时期,没有人认为亚洲电视会不如tvb。

    然而,到了1988年,邱氏家族因为远东银行造假案,受到廉政公署调查,这个过程中邱氏家族自顾不暇,无法对亚洲电视台进行有效管理工作,不得不寻找下家转让亚视的股权。

    其后就是林百欣时代,电视台的生意。在全世界都属于比较光鲜的生意。至少,能满足电视台老板的曝光出名的心态,此外。成为电视台老板,想要捧人也比较容易。所以,从来不会缺乏有钱人,愿意买下一家电视台。

    从88年开始,林氏家族开始从邱氏家族手中买下了亚洲电视的股权。亚洲电视又进入林氏家族时代,这个时代林氏家族投入了大量资本,支持亚视烧钱跟tvb争夺收视率。林氏掌权时代。亚视一度看到了希望,甚至,在1996年。亚洲电视一度开始扭亏为盈,年赚1200万元,结束了多年烧钱没有回报的局面。

    不过,到了98年。林氏家族的产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几大主要的公司亏本超过十亿多元,陷入困境之中,林氏家族自然优先考虑自己根基的主业,只能忍痛割爱,再度的转手出售亚洲电视的股权。

    其后,就是封小平与刘长乐为主的内地财团接手亚视股权,这个时期,亚洲电视开始积极开拓内地市场。并且在广东建立了影视城和人才培训基地。

    刘长乐时期的亚洲电视,获得了珠三角地区的落地资格。可以分享珠三角地区的广告分成。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亚洲电视获得质的改变,毕竟,珠三角一小块市场,对于电视台而言,还是太小了。倘若全国的市场都对亚视开放,估计才能让亚视真正的走出泥潭。但是,国内新闻政策管控,亚视不可能完全接受监管,珠三角作为试点已经很不容易,全国市场对亚视敞开,政策上不可能通过。光是增加了珠三角市场,对亚视而言纯属鸡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