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第三帝国 >

第887章

第三帝国-第887章

小说: 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投降,和带着整个军队投降,那当然是不同的了。如果能够把整个守军带过去,那赫鲁晓夫就立下了大功,甚至,在新成立的政府中,赫鲁晓夫也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毕竟,德国人想要统治好这里的土地,还是要靠本地人,赫鲁晓夫有这个信心,同时,他手下的军队要是摇身一变,变成个大高加索解放军,那就更好了。

    以前苏联军队投降,那都是在被包围之后,眼看就要被消灭了,才被迫投降的,属于俘虏,而现在,己方则是在牢牢守着斯大林格勒的情况下投降的,这也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投降,这叫投诚更合适!

    对,己方是投诚的。

    赫鲁晓夫是有野心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要不择手段地向上爬,为此,不管牺牲多少人,都是值得的。

    现在,赫鲁晓夫带头举手,立刻就有几个人跟着举手,接着,稀稀落落的,剩余的人在赫鲁晓夫的目光的注视下,也都举起手来了。

    他们不敢不举,崔可夫的死就在外面,现在那辆汽车还在燃烧着,居然都没有人过去扑灭它,似乎害怕里面的崔可夫烧得不够死。

    赫鲁晓夫,太狠毒了。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我们就都在这份公告上签字,以我们斯大林格勒最高指挥部的名义,向全军下发。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不再是苏联红军了,我们是起义军。”赫鲁晓夫拿出来了一份文件。

    在场的人又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如果他们在上面签字,那可以想象,以后就再也没有反悔的机会了,哪怕是逃到了斯大林身边,也会被当做叛徒枪毙。

    270军规说得清清楚楚,战死是烈士,投降就是变节,哪怕就是在丧失意识的情况下被俘虏也不行。

    现在,他们这种主动投降的,肯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但是,能反悔吗?

    他们都知道,不签字的话,别想活着离开这里,如果签字的话,说不定,以后还有活路,毕竟现在这种情况下,貌似苏联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赫鲁晓夫的手,揣到了口袋里,那里有一把手枪,谁要是不签字,赫鲁晓夫不介意血染当场。

    赫鲁晓夫一个人下达命令,就怕下面的人反对,现在,所有的军队首脑一起签字,通过决议,推行下去,阻力自然就很小了。

    在赫鲁晓夫的注视下,一个个人都走过来,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虽然手有些颤抖,虽然写的字歪歪扭扭,虽然额头上的汗水下来,把这份公告都给弄湿了,虽然…

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赫鲁晓夫控制了军队高层,就可以控制整个军队,在现在的情况下,将斯大林格勒的威胁说清楚,不投降,大家一起都变成烤肉,那投降就很容易了。

    军队,只要没有人带头闹,下面的士兵,都是听上级命令的。

    这也是军队叛乱的一个重要方式,军队长官带头。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军队叛乱,主要就是上级带头,当上级的命令下达之后,下级的士兵就必须要服从。

    甚至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在叛乱,他们也是带着伟大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去的,但是,当手上沾满了自己人的鲜血之后,他们就再也无法回头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现在,赫鲁晓夫要带着军队投降,只要军队的高级指挥官不跳出来反对,下面的阻力就要小很多了。

    可惜,赫鲁晓夫不知道,自己还是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他忘记了,在斯大林格勒,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又名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以纪念前苏联“克格勃”的前身:全俄肃反委员会的传世人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

    这是一座建立在三十年代的拖拉机厂,所有的生产设备全部都在美国制造,约有80家美国公司参与制造。完工后的设备被拆运回国内,并由美国人及德国人加以组装。

    所以,这里的技术也是很先进的,而当时的时机刚刚好,三十年代,正是西方经济危机的时候,只要能有订单,哪怕是苏联人的订单,美国商人也是乐此不疲的。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投产之后,立刻就成为了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每年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

    这个时代的拖拉机,都是履带式的,拖拉机和坦克的制造技术,几乎就是互通的。

    所以,利用拖拉机厂来制造坦克,那是顺理成章的,就和利用农药厂化工厂来生产化学武器一个道理。

    当战争开始的时候,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迅速地转型,开始生产坦克,同时,他们生产的主力,就是t…34坦克,这种结构简单的坦克,一度是作为红军的主力装备来定型的,需要的产量很大。

    在历史上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拖拉机厂也是鼎鼎大名,工人们在随时受到德国空袭,大炮轰击的情况下,在厂子里继续维持生产,甚至在德国人靠近之后,工人们直接从生产线上开下坦克来,走上战场,用自己的大炮轰击德国人的部队。

    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既可以进行生产,也可以作战,当厂房几乎都被炸毁之后,他们也在坚持生产和战斗,谱写了一曲战斗的乐章。

    现在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也是同样的战斗热情。

    他们在工厂中,挥汗如雨,继续给军队生产坦克,虽然因为燃料缺乏,一部分坦克就在生产线上下来之后,停留在厂房的停车场上,无法开动,他们依旧在加班加点。

    燃料的问题,会解决的,实在不行,把坦克推到街头,当固定炮台也行。

    这一切,都是和拖拉机厂长的厂长,米哈伊洛夫…伊万诺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当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立之后,米哈伊洛夫就来到这里,成为了厂长,一直负责这里的生产,为苏维埃做贡献,但是,当那场可怕的风暴到来之后,米哈伊洛夫也受到了牵连,被抓捕起来了。

    一直到战争开始的时候,米哈伊洛夫终于回到了拖拉机厂,再次负责这里的生产。

    虽然受到了大清洗的牵连,但是,在米哈伊洛夫的心里,依旧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的,对德国人的入侵,满怀愤怒,伟大的苏维埃,是不会被德国人击垮的!

    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不断地在厂子里组织生产,而在工人们闲下来的时候,还组织工人们进行射击训练,时刻准备着为苏维埃贡献自己的生命。

    大清洗是错误的,这都是苏维埃的内政,但是,德国人的入侵,却是整个苏维埃的敌人,这就是米哈伊洛夫的观点。

    虽然他无法拿着枪走上战场,但是他的工厂生产的武器,在不断地供应着前线,而现在,当土耳其人打过来的时候,他更是鼓足了干劲。

    但是今天,他突然就失去了活力。

    甚至可以说,整个斯大林格勒,都失去了活力。

    “今天,怀着沉痛的心情,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战况。”街头的广播的喇叭里,传来了一个沉闷的声音:“我是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受到斯大林同志的命令,来主管斯大林格勒的防守。”

    “德国人已经打破了战争的底线,他们开始大规模地使用灭绝人性的武器,只要哪里有抵抗,哪里就会被炸成平地,就像是彼得堡那样,德国人试图将我们苏维埃的所有城市,都从地球上抹平。”

    “继续战斗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没有飞机,没有足够的高炮,当德国人的轰炸机到来的时候,就是整个斯大林格勒消失的时候。”

    “所以,我们已经没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希望,我们的乌拉尔工业区消失了,我们的莫斯科消失了,德国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为了能够让城市内无辜的几十万人活下去,为了让俄罗斯民族和其他民族一起生存下去,我和整个斯大林格勒防区的军队长官们共同决定,我们放下武器,才会给保留下几十万的生命,这是个苦果,但是我们已经没有选择。”

    “如果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说,贡献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怨言,但是,那么多的平民,有老人,有妇女,有孩子,让他们一起跟着消失,这并不是勇敢,这是鲁莽,是犯罪。哪怕是我站到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也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啪!”米哈伊洛夫的手,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叛徒,叛徒,苏维埃怎么出了这样的叛徒!邦达连科,立刻给我集合工人自卫队!”

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骗过来

    随着战争的进行,苏维埃几乎已经是全民动员了,各个工厂里面早就组织起来了武装力量,比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就有一支一百多人的工人自卫队,他们已经由上级配发下来了莫辛纳甘步枪,随时准备为保卫工厂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他们主要是由工厂里面的保卫科的人员形成的,毕竟其他的工人虽然也训练,但是平时还是以工作为主,而他们几乎就是全天候的。

    邦达连科,就是工厂里面的原来的保卫科的科长,现在的工人自卫队的队长。

    当听到了米哈伊洛夫的命令的时候,一旁的邦达连科也是毫不含糊:“是,我立刻就去集合工人自卫队,那个赫鲁晓夫居然敢投降,我们冲进指挥部,将他抓起来!”

    他也是恨得牙痒痒,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可恶了,居然要带领整个城市投降!

    “慢着。”就在这时,另一个人喊住了他。

    军代表谢尔盖耶夫。

    在苏维埃的每一个军工厂里,都有军代表,如果没有军代表的签字,那各种军品,军队就不会接受,所以军代表绝对是个肥差,厂子必须要和军代表搞好关系。

    但是在苏维埃,这个军代表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军代表在手握签字大权的同时,也要对军品负责,一旦军品出现了性能缺陷,那军代表绝对是第一个要倒霉的。

    尤其是斯大林掌权之后,大清洗运动,不知道有多少军代表跟着倒霉了。

    军代表,是代表军方的,谢尔盖耶夫是个上尉,作为军人,他也对赫鲁晓夫的投降行为相当的愤慨,但是他同时也知道,这么干是不行的。

    “你们才几个人,几条枪,你们知道司令部里有多少人?你们这么过去,走不到司令部的门口,在外面就被几挺马克沁给突突死了,现在赫鲁晓夫一门心思要投敌,早就做好准备了,这么过去,就是送死。”谢尔盖耶夫说道。

    谢尔盖耶夫说的是正确的,米哈伊洛夫知道自己是太着急了,但是现在,除了组织武装暴动,拨乱反正,还有什么办法?

    军代表谢尔盖耶夫是在几个月前才派过来的,虽然才合作几个月,就已经显示出来了才华,他不贪财,不徇私,也没有什么架子,几乎是相互合作着,将这里的坦克产量提升到最高。

    几个月的工夫,所有人都对谢尔盖耶夫很尊重,配合默契。

    现在,谢尔盖耶夫虽然是军队的人,也和他们站到了一条战线上来:“我们必须要想个别的办法。”

    别的办法?那还能有什么办法?米哈伊洛夫认真地考虑起来,如果不去攻打司令部的话,那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