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第三帝国 >

第761章

第三帝国-第761章

小说: 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5秒之后,起飞级的发动机燃烧完毕,同时,导弹也被加速到了近50米每秒,跟着,靠着起飞级剩余的火焰,紧跟在前面的续航级的单根药柱也被点着了。它会推着导弹继续加速。

    它发出来的火焰,要暗淡得多,因为它的推力并不大,但是它的燃烧时间更长。

    弹体两侧的机翼并不是不动的,随着襟翼展开,导弹在飞行中开始了旋转,由于转速很低,用肉眼就可以跟上。

    这样,虽然只有一对弹翼,它也能够对上下左右同时进行操作了。

    射手的任务是最大的,此时,射手正在飞快地调整着导弹的飞行方向,能否击中目标,就全看它的了。

    想要看到导弹并不容易,所以,在导弹的尾部,有一个曳光灯,可以在后方清楚地看到,只要让曳光始终压着目标,那就能最终准确到达目标上空。

    当弹翼处于水平状态时,射手操纵高低手柄,给出高低修正指令;当弹翼处于垂直状态时,射手操纵方位手柄,给出方向修正指令,就在众人的视野里,导弹正在飞快地向着目标扑过去。

    “让靶标急刹车。”就在这时,希瑞克突然说道。

    实验和真实的情况,是有很大的差距的,现在靶标正在匀速行驶,这是最简单的状况,如果是在实战中,如果坦克手发现了目标,那就会立刻做摆脱动作,加速和刹车就是经常使用的。

    听到了希瑞克的话,兰格韦勒博士就在脸上重新露出了讥笑,如果真的在希瑞克元首面前作弊,那简直就是自寻没趣,希瑞克元首可从来不会糊弄。

    对不同的武器,拥有不同的要求,火箭筒飞出去是无控的,根本就不指望能打到躲避的坦克,而导弹就不同了,它必须要能处理复杂情况,如果对方来个刹车就摆脱了,那导弹也就没用了。

    相比反坦克炮,导弹的造价那可是相当高的。

    听到了他的话,立刻就有人传达下去,远处的靶标突然就开始减速了。

    兰格韦勒博士看了眼卡莱默博士,但是没有看到任何的慌乱。

    卡莱默博士当然不慌了,他已经说了,能否击中目标,取决于射手的能力,现在他带来的这名射手,那水平绝对是最高的。

    如果这个时代有电动游戏大赛的话,他绝对能得冠军。

    只见射手眼睛眨都不眨,紧紧地盯着远处的导弹,同时,他的手动作也加速起来,他的整个神经反射,都处于最佳状态,只见他的左手控制水平,右手控制高低,手来回交替地动作着,每一次都是微调,如果调整过多,那就会过量,最终脱靶。

    如果可以去数的话,就能发现,一秒钟之内,他的两手平均动了超过十下!

    那枚飞过去的导弹,不断地转向,转向,最终,还是准确地找到了靶标,接着一头就撞了上去。

    “轰!”

    攻击的原理同样是金属射流,只不过它的装药更多,金属射流也就更强大,几乎是转瞬间,模拟靶标就变成了一团火焰。

    准确命中!

    “恭喜你,卡莱默博士,你的导弹这次试射再次圆满成功。”兰格韦勒博士说道,他的恭喜是发自内心的。

    卡莱默博士脸上有喜悦,但是更多的是平静,他向着希瑞克说道:“希瑞克元首,我刚刚就说过了,能否命中目标,取决有射手的水平,现在我们使用的是最优秀的射手,如果到了实战中,导弹的命中率就可能会大幅度下降。”

    哪怕就是他现在的这名射手,真的到了战场上,面对着敌人的坦克逐渐接近,他真的能心平如水,出色发挥吗?

    卡莱默博士是相当镇定的,他的坦白更是让人感觉到他有些蠢的可爱,很多设计师都会吹自己的产品多么好,而卡莱默博士却在说不好,把缺点都说了。

    他难道就不怕型号失败吗?

    希瑞克是喜欢这样的技术人员的,不隐瞒,实事求是,如果现在夸得天花烂坠,到了战场上命中率成了百分之一,那简直就是渎职,是要挨枪子的。

    “是的,这种手动控制的导弹,严重依赖射手的水平,现在这款导弹,可以小批量生产了,不过,我还有个新想法。”希瑞克说道。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半自动控制

    希瑞克元首的脑子里,从来都不缺乏性想法的,而且,他的每一个想法都是最佳的,最容易变成现实。

    如果听了希瑞克元首的想法,就会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希瑞克元首提出来的,都是利用现有技术就能解决的,就是那么一个好点子,正是自己在研究中,费劲脑汁梦寐以求,却始终找不到的。

    听到了希瑞克说有新的想法,在场的人都竖起了耳朵,至于卡莱默博士,更是直接就拿出了小本子,打算迅速地把希瑞克元首的想法记下来。

    “使用操作杆,这只是我们的第一代导弹的作战方式,第二代导弹,要必须能半自动控制,也就是说,射手的任务,就是瞄准目标,然后导弹就会按照射手指定的目标飞过去,导弹飞行的调整,完全是自动的。”

    希瑞克提出来的这个目标,当然是所有技术人员都希望的。

    后世的历史也是如此,德国在二战结束前完成了小红帽反坦克导弹的研发,而到了战后,出于对苏联的滚滚的装甲洪流的害怕,欧洲各国都开始投入到反坦克导弹的研究中。

    英国的“警惕”、瑞士/西德的“眼镜蛇”、瑞典的“班塔姆”等等,其中,法国人研究的ss10/11是列装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

    可以说,这第一代的导弹算是成功了,让步兵可以远距离地干掉敌人的坦克,但是,美国却放弃了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只是采购了一大批法国ss10/ss11导弹作为测试样品。

    这样,让作为民主国家的很多人都不高兴了,当时就有不少议员指责陆军“草率”的放弃了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

    面对这种质疑,军方的解决方法是邀请几个叫的最欢的“刺头议员”现场观摩ss11发射,凡是观摩过导弹试验的人对导弹的印象会瞬间颠覆大倒胃口。

    这东西,简直就是在开玩笑!

    与其说是导弹不如说是大号航模。操作手利用手摇杆来控制瞄准框使之锁定目标,向导弹传输数据控制弹道,最终命中目标。这就是后世的人为控制无人机撞击目标的方式。

    在这几十秒内,射手必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稍不留神导弹就会脱离控制,因为高度很低,所以很容易掉落在地面上,同时,导弹发射时的烟雾与火焰会暴露射手的目标,还会影响射手的观察。

    实际飞行中,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是在做无规则的布朗运动,想要击中目标,全靠运气啊!

    所以美国人对这个根本就不理睬,直接就跳过去搞半主动的了。

    在二战的这种技术条件下,采用操作杆控制那是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的,这也是希瑞克同意第一代的导弹进入部队服役的原因。

    但是这只能是个铺垫,最合适的方案,是搞出半自动的来!

    半自动的意思就是在发射的过程中,射手依旧还得瞄准目标,一直到导弹命中,而全自动的,那就发射后不用管了,打出导弹去,人员就可以撤退。

    现在希瑞克提出了半自动控制,如果能这样的话,那当然是最好的了,只不过,这可能吗?

    在所有人的眼睛里,这都是异想天开,只要瞄准目标,导弹就能按照自己的瞄准飞行,一切都由内部的设备自己来调整?

    就连卡莱默博士,也只敢在做梦的时候想想。

    但是现在,希瑞克却提出来了,所有人都知道,他既然提出来了,那就一定有更具体的思路。

    “大家想,对导弹来说,想要击中目标,那得怎么调整啊?”希瑞克提问道。

    卡莱默当然最有发言权,他立刻说道:“当然是调整角度,让导弹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航线上。”

    射击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瞄准镜、导弹和坦克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这和打枪时,用缺口、准星与靶心三点成一线瞄准的道理是一样的,即重合在瞄准线上。

    如果导弹偏离了瞄准线,射手就操纵控制器上的手柄,让导弹转变角度,回到瞄准线上。

    “对,就是调整角度。”希瑞克说道:“我们在导弹尾部,增加一个红外线发射装置,在我们的控制台上,多一个接收设备,共同组成一个红外测角仪,这样就可以在导弹飞行的过程中,自动测出导弹偏离瞄准线的角度。”

    半自动的导弹,最关键的就是红外测角仪,随着德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大量地生产晶体管,性能特别稳定,这样,新的自动控制电路,那也是能完成的。

    对设计师来说,很多时候就是差一个点拨而已,而希瑞克的点拨,绝对是恰到好处。

    卡莱默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枚飞行的导弹,导弹的尾部有一束小小的红外线发射装置,在自己的接收系统里,就能清楚地测量出导弹偏离瞄准线的角度来。

    然后,再利用电路,把这个偏离的角度换成操作指令,传给前面的导弹,让导弹控制舵面转向,最终飞向目标!

    其实就是相当于把人工控制操作杆,转变成为了自动控制,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训练射手的操作了,只要会使用就行。

    系统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但是使用者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设想,在其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希望大家克服困难,早日实现这种半自动控制的导弹。”希瑞克最后说道。

    “是,希瑞克元首,我们是不会辜负您的期望的。”不善言辞的卡莱默居然也说出这么多话来,让兰格韦勒博士都好奇了。

    “希瑞克元首,您说的半自动控制,那导弹是不是还能有全自动控制的啊?”兰格韦勒博士突然发问道。

    “当然有。”希瑞克说道:“相比半自动控制,全自动的难度要更大,这也是我们今后将要主力研制的方向。比如在机载导弹方面,我们采用操作杆是不合适的,采用现在的方式也不合适,我们要用新的手段。”

    卡莱默博士听得更认真了。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担忧

    卡莱默博士不仅仅在研制反坦克导弹,更是在研制空空导弹,而且空空导弹才是他的最早的项目,现在听到希瑞克的话,他就更是兴奋了,用笔在本子上不断地记录着。

    “想要准确跟踪飞机,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机载雷达。”希瑞克说道:“随着我们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度会逐步提高,以后不仅仅会满足搜索飞机的需求,更能够有足够高的精度把导弹引导到杀伤半径之内。”

    这个时代有雷达,但是只限于能看到目标而已,精确的雷达,误差也在几百米左右,只能引导飞机飞过去拦截,绝对无法满足导弹的制导。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希瑞克相信最终能达到这个水平的,要知道,战争可是技术的催化剂,随着战争的进行,平时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发展起来的技术,在战争中,一年说不定就出来了。

    “另一种,就是利用红外线,我们要制造出更先进的红外线感应装置来,作为导弹的导引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