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第三帝国 >

第680章

第三帝国-第680章

小说: 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条河流纵穿整个乌克兰,可以说是乌克兰的母亲河了,而现在,正是有这条河流,才让他们有些心理安慰。

    宽阔的河流,只要守住这些桥梁,就能保护好乌克兰的半壁江山,自从270号命令下达之后,连巴甫洛夫这样的大将都被枪毙了,其他的人也都是战战兢兢,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现在有布琼尼坐镇,那就更好了,这名从国内战争走过来的老将,是可以带着己方走向胜利的。

    布琼尼是骑兵出身,在这个时代,骑兵似乎作用越来越小了,虽然他是个老将了,也还是会用新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战争的。

    他知道,德国人的装甲部队,是对己方最大的威胁,在明斯克,德国人就生动地展示了他们的装甲部队的机动性,靠着这可怕的机动性,完成了对明斯克军队的合围。

    而现在,乌克兰的局势和白俄罗斯不同,乌克兰的国土面积更大,让德国人在冲锋中,时时发现他们的冲击力量不够强大,至于在基辅,也不用担心被德国人包围,德国人无法越过这条天堑,他们就无法完成对基辅的包围。

    “在第聂伯河西岸构筑阵地,我们靠着阵地来阻碍德国人的进攻。”布琼尼说道:“让我们的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书写对苏维埃的忠诚吧。”

    他向后扭头,看了一眼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同志,你也要把军队的纪律抓起来,如果有人敢后退,那就毫不迟疑地枪毙了他。”

    赫鲁晓夫点点头。

    其实,赫鲁晓夫更喜欢呆在莫斯科,他已经意识到直接和德国人对战的危险了,己方好像就没有赢过,谁上谁输,而且,270号命令,更是赫鲁晓夫提议的,现在赫鲁晓夫上了前线,他有没有撤退的时候?

    赫鲁晓夫不知道,他现在只希望己方能够坚持住,靠着这条第聂伯河。

    赫鲁晓夫是作为政治委员来到这里的,他就是要严肃军纪,严防部队后撤的,当彼得堡被德国人炸平之后,苏维埃的军心好像就有些不稳了。

    为了自己的仕途,这一仗可不能输啊,赫鲁晓夫在心里想到,对了,现在可以编一些报纸内容了,渲染一下德国人在占领区是如何强暴妇女,如何屠杀人民的,激起己方的战斗意志来!

    他看了看布琼尼,老元帅,可别害我啊,这一仗,咱们不能输。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一口口地吃掉

    几乎同时,在他的对面,德国的南部军团的高级指挥官,也在进行一次作战商议。

    和历史上不一样,现在的南方集团军群,是由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指挥的,当初他在法国战役中,提出了从阿登森林突破的战术,受到了希瑞克元首的肯定,最后获得了成功。

    虽然德**队装甲部队很先进,但是也和战术是有关的,如果当年不能轻松地干掉法国的话,也不会给后面奠定良好的局面,如果打成了消耗战,就会变成一战那可怕的后果。

    现在,曼施坦因更是被希瑞克元首提拔,直接领导整个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是庞大的,它包括第6、第11、第17三个集团军,以及第1装甲集团军,还有独立的维京师,总计63个师。

    总兵力和中部的军团差不多,但是,他们要进攻的区域却更加庞大,一路过来,曼施坦因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兵力的确是太分散了。

    每一次,都可以击溃苏联军队,但是,他却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包围和歼灭敌人,在中路军创造了一次次的包围战的辉煌的时候,他们南路军团,打得真的是不过瘾啊。

    “苏联人在第聂伯河上布防,每一座大桥都有重兵把手,在桥头外面还有阵地,这一仗,不会特别顺利。”第1装甲集团军的指挥官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说道。

    坦克的冲击,毕竟还是需要时间的,在广阔的乌克兰平原,德国的装甲部队是在不断前行的,但是却不如在白俄罗斯那么迅猛。

    都是因为后勤补给的问题。

    在白俄罗斯,德国修建过一条宽轨铁路,直接和德国本土的铁路线连到一起,大大地方便了补给,虽然苏联人破坏了一些铁路线,还是很快就修复了,靠着那条铁路动脉,中路军几乎不用担心后勤补给的问题。

    但是在乌克兰就不同了,由于铁轨不同,过境的时候列车要换车轮,效率相当低,铁路和公路一起运输补给,也才支撑到了现在。

    相比历史上,德国的进攻序列中,坦克的比例大大增加了,不说普通步兵师中的坦克,仅仅第1装甲集团军,就装备了3900辆坦克。

    同时,还有大量的步兵战车,各种轮式运输车,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的,这给德国的后勤补给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战线向前推进,补给线也是越拉越长。

    这些都拖慢了他们的进攻,作为闪电战的崇尚者,曼施坦因并不满足现在己方部队的速度,同时他也知道,己方还有另一个问题。

    “我们找合适的地方,夺取桥梁,渡过第聂伯河,这都没有太多的问题,现在看来就有好几个位置都非常合适。”曼施坦因说道:“但是,我们现在缺乏足够的兵力,对整个基辅地区的苏联军队进行合围,像白俄罗斯那样,伸开巨大的臂膀,将整个地区包围起来。”

    乌克兰地区的苏联西南方面军,比中部的白俄罗斯的军队还要多。

    当在边境地区一系列战斗和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坦克交战失利后,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认为西南方向是德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因而把苏联红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乌克兰。

    到现在为止,整个乌克兰有西南方面军的第5,第6、第26、第12集团军、南方面军的第18、第9集团军计6个集团军,69个步兵师、11个骑兵师和28个装甲旅。

    而仅仅在基辅,就有44个师,这些部队想要被彻底包围起来,可不像中部那么容易。

    就连一向用兵大胆的曼施坦因,现在都开始挠头了,这场仗,要怎么打?

    曼施坦因并不担心自己无法打败对手,他有足够的能力解放基辅,但是,深知希瑞克的战略目标的曼施坦因,对仅仅是打败敌人,是不能满意的。

    他们不仅仅要打败,而且还要完全地合围,消灭敌人。

    仅仅打败他们,他们会向后退却,然后再被组织起来,只有彻底地消灭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案。

    战略目标,第一,就是占领莫斯科,第二,就是消灭苏联人的有生力量。

    曼施坦因不是要打败敌人,而是要彻底地消灭他们,现在,曼施坦因在为这个目标而发愁。

    兵力不足,肉太多,一口吃不下。

    “那我们可以一口口吃。”就在这时,克莱斯特开口了:“如果我们直接打基辅,基辅城内的守军一旦打不过,肯定会突围,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拦截,所以,我看我们干脆先剪除一部分,比如在基辅南部的乌曼,我们先把乌曼的守军解决了如何?”

    乌曼在基辅的南部,是乌克兰的大城市,西南方面军的一百五十万人的部队,其中有二十万人在乌曼布防。

    先拿乌曼下手,来一次彻底的大合围,到现在为止,南部军群还没有太耀眼的战果呢,就先从乌曼开始吧!

    同时,这也和现在德**团的推进路线非常的吻合。

    克莱斯特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成楔形队形向基辅南面及乌曼北面推进,而史图尔普纳格只会的第17集团军正在向乌曼南方推进,两个军团,本来并没有把乌曼当做目标,他们的目标是基辅。

    现在,他们可以突然改变行军路线,就可以合围乌曼。

    到时候,看看基辅的守军会如何选择,如果分兵来救乌曼,那就围点打援,在野外,那可绝对是坦克部队的天堂,来多少就能消灭多少,如果他们坐视乌曼被消灭,己方的军团再经过乌曼向东,渡过第聂伯河,然后挥师向北,包围基辅,这样可以大大地减轻压力。

    “对,那我们就采取这个战术。”曼施坦因:“我们南部军团,必须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来了,消灭苏联人的有生力量,为最终会师莫斯科打下基础!”

    随着曼施坦因的拍板,轰轰烈烈的基辅大会战,终于徐徐拉开了帷幕,而战斗,是从基辅南部的乌曼首先开始的。这个本来不起眼的,只是作为基辅侧翼的一座城市,迎来了最可怕的一战。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中路军南下

    希瑞克突然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麻烦。

    当初在后世,作为一个二战研究的“专家”,希瑞克是可以侃侃而谈的,对各个将领进行评价,对一场场的战役进行评价,说得慷慨激昂,似乎他要是去了,一定会无所不胜。

    但是现在,当真正成为了帝国的元首之后,希瑞克才发现了自己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他不能置身事外,一个大麻烦的出现,让希瑞克必须要仔细地考虑清楚,他的一个命令,都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这就是南线的问题。

    在德国的闪电战下,中路军队的进展是最迅速的,他们已经突破了白俄罗斯,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似乎再用上一个月,就能打到莫斯科去了。

    而北路军团,在历史上是进展最慢的,但是现在由于有了空中轰炸,一下子就将彼得堡给摧毁了,所以,北路军团也已经获得了突破。

    现在,就剩下南路了。

    当闪电战开始之后,南路军团的行动是最缓慢的,这并不能怪曼施坦因,毕竟乌克兰的地域太广泛了。

    出击的时候,明明是三路军团齐头并进,而现在,却留下了一个基辅突出部。

    当初苏联在大清洗的时候,希瑞克只把目光聚集在像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大人物身上,当时就是忘记了下级的一些指挥官,如果知道有今天的话,那希瑞克哪怕是冒着各种风险,也要把这个西南方面军的司令员给清晰掉。

    基尔波诺斯上将,属于第一批从战争爆发的震惊中恢复镇静的高级将领之一,当然这也和乌克兰国土纵深大有关系,而且他没有把兵力特别地布置在前沿。

    在战争爆发后,他有效地利用了乌克兰领土的纵深,将所辖4个集团军梯次防御部署,相互策应,甚至大胆地对克莱斯特的装甲军团的侧翼进行反突击。

    另一个原因,就是乌克兰水网遍地,给德国的进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到现在为止,结果南部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突出部,那里有高达一百五十万的苏联军队。

    “现在,西南军团的部队想要实现围歼基辅主力的任务还是有些困难,所以他们现在提出了突然向南进攻,先把乌曼的军队包围歼灭,这个方案是正确的。”作为第一个被提拔的元帅,作为一直在帝**事中心里起重要作用的将领,凯特尔开始了自己的分析。

    “基辅的守军太多了,单单由曼施坦因来操作,有些困难,先打掉乌曼,可以减少南部的干扰,然后集中精力围攻基辅。”舍尔纳也提出了肯定的判断。

    先打乌曼,那是正确的,关键的就是,打完了乌曼,应该怎么办?

    仿佛是知道了希瑞克的担忧一样,率先提出新的方案的,居然是古德里安。

    “现在,中路军团正在向斯摩棱斯克进攻,中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