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第三帝国 >

第230章

第三帝国-第230章

小说: 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企图连通地中海与红海,直抵东方,打破英国对好望角航道的控制。英国为维护其在东方,特别是在印度的利益,则反对开凿运河。

    法国在1854 年与埃及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并于1857 年成立了“万国苏伊士海运运河公司“。

    虽然运河是法国和埃及共同开凿的,但是,英国政府采用各种手段得到了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票。最终,苏伊士运河成为英法两国的私有财产。

    后来,英国干脆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于1882 年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并在运河地区建立起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近10 万军队。

    一直到了1922 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后,仍保留着在运河区的驻兵权。

    结果,到了30 年代,由于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国借口保卫埃及的“安全“和“稳定“,迫使埃及签订为期20 年的《英埃同盟条约》,规定英军继续驻扎运河区,亚历山大港仍为英**港等。

    现在,埃及的运河区,就是英国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

    此时,军事基地,正处于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中。

    停机坪上,一架架的轰炸机,正处于起飞前的最后准备中,看起来,足足几十架,是那么的庞大,但是,如果和德国的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儿科了。

    德国的轰炸机,有四发的容克…290,双发的容克…88,单发的斯图卡等等,轻中重齐全,而且性能先进。

    而英国的呢?

    五花八门,但是,大部分都是相当老旧的。

    比如,最远处的草坪上,停着的还是敞开式的座舱盖的双翼轰炸机,这种外形看起来很漂亮的单发轰炸机,是英国人在30年代初的主力轰炸机霍克公司的雄鹿轰炸机。

    这种单发双翼轻型轰炸机,依旧在皇家空军中大量存在,不过,这次,它没有参加轰炸任务。

    因为它的航程太短了,一千公里都不到,只能进行战术轰炸。

    所以,这些双翼机的飞行员们,只能用羡慕的目光,望着和己方靠近的其他的轰炸机中队。

    在他们的旁边,则是现代化的单翼机了,这是费尔雷公司的“战斗”轰炸机。

    这种飞机是单发双座的单翼飞机,比以前的轰炸机总算是进步不小,这种飞机由马赛尔…罗贝勒设计,第一次运用了轻合金和应力蒙皮。

    同时,在历史上,这种飞机装备的是罗罗公司的“灰背隼”i 型缸液冷发动机,也就是梅林发动机。

    但是,罗罗公司已经倒闭了,梅林发动机胎死腹中,所以,这种轰炸机,不得不使用排量21升的红隼发动机,这种老式的发动机功率不足,但是由于是液冷发动机,迎风面积较小,有利于使飞机保持良好的流线外形,从而提高飞行速度。

    现在,第12和第218轰炸机中队的四十多架“战斗”轰炸机,就是这次进攻的主力!

    如果看二战前的英国皇家空军,可以发现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日不落帝国,真的已经日暮西山了。

    在30年代,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中,虽然有汉德利…佩季“海福特”及费尔雷“亨登”这样的双发重轰炸机,但是数量稀少。

    他们装备的大部分,都是霍克“雄鹿”、维克斯 131“勇士”等单发双翼轻型轰炸机。

    要知道,皇家空军是朱里奥…杜黑“空军制胜”理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们坚信空军会改变一切。但是,就他们的装备状况而言,重要的轰炸机部队似乎更接近于一支战术空中支援力量。

    一战之后,虽然英国赢得了战争,但是,英国的国家实力大大地下降,英国的衰退,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同时,人民都向往和平,不愿意打仗,这样和平环境下国防开支就被大幅度压缩。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为使轰炸机部队保持适当的规模,采购价格较为低廉的单发轻轰炸机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虽然在二战中,英国有一大批的性能先进的轰炸机,但是,这些轰炸机的服役,几乎都是40年之后的事了。

    拎着自己的飞行帽,12轰炸机中队的中队长菲利普,来到了自己的轰炸机的跟前。

    这种轰炸机的弹舱被设置在机翼内部。每一翼内有两个弹舱。弹舱内设有液压升降式挂架。在地面装弹时,挂架可伸出弹舱,挂弹完毕后收回。

    而一般的时候,为了方便,挂架在挂弹后也不收入弹舱内,这时炸弹就相当于挂在机翼下,因此飞机也可以进行俯冲轰炸,而且,万一有故障的话,那收入弹舱内就无法轰炸了,这样还是能继续轰炸的。

    他看着自己的机翼下方挂载的那些炸弹,全部都是燃烧弹,而这次,就是要将整个利比亚的油田点燃!

    “给我们的海军复仇!”菲利普向着自己的机组成员说道。

    这种轰炸机的座舱,从前到后很大,喘列三座,乘员组为 3 人,由飞行员、领航/投弹手和无线电操作员/炮手组成。

    而现在,菲利普挥舞着拳头,向着自己的机组人员喊话,他们的目光,都非常的坚定,这次,要让德国人,知道己方的厉害!

    他们是相当坚定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次他们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

第四百一十九章 雷达预警

    出击的主力,是“战斗”轰炸机,菲利普的飞机,首先启动了发动机,从跑道上快速地起飞,单发的轰炸机的优势,就是速度快!

    而在他的后面,一架接一架的轰炸机,从跑道上滑跑,起飞,他们在起飞之后,立刻就向西飞行,准备穿越埃及,进入利比亚领空。

    同时,在编队的后方,还有十四架比他们大得多的轰炸机。

    布里斯托尔…布伦海姆轰炸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空军所使用的双发轻型轰炸机,由布里斯托尔飞机公司研制和制造。战争中前期在英国和其海外殖民地被广泛使用。

    最初的mk。i型在1936年末开始装备部队,1937年末时已经有16个飞行队装备这款战机。1938年开始依次向海外的殖民地领土输送这款战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大半的mk。1型战机部署在地中海和非洲地区。而现在,第47轰炸机中队,装备的就是这款双发轰炸机,它也是埃及空军基地里最先进的轰炸机了。

    三个轰炸机中队,五十多架飞机,组成一个大机群,向着利比亚方向飞行。

    当德国开始在利比亚开采出来石油之后,英国就一直在对利比亚进行侦查了,所以,他们很轻松地就发现了那片沙漠里,大量存在的磕头机,那是利比亚油田的主要产油区,阿玛勒油田。

    德国对阿玛勒油田相当看重,甚至修了输油管道到港口,同时还在油田旁边,开工建设了一条跑道,方便运输装备。

    五十多架飞机,在天空中,场面是相当壮观的,但是,要一下子把利比亚的所有油田全部炸毁,却不现实,所以,他们只能首先轰炸其中的一个,当然是捡最大的阿玛勒油田了!

    领头的菲利普的轰炸机上,领航员诺顿,在自己的航图上,画了一条笔直的直线,从基地起飞之后,他们的航线就对准了阿玛勒油田!

    整个机群,飞行在三千米的高度上,速度300千米每小时,向着远处的目标飞去,此时,每一个人,都是带着无比紧张和愤怒的心情的。

    炸了德国人的油田,让他们知道英国皇家空军的厉害!

    他们的整个编队中,都是轰炸机,并没有战斗机护航,但是,他们并不在乎。

    这两种轰炸机,都是高速轰炸机,靠的就是速度来战胜对手,而且,轰炸机的性能,是可以和战斗机媲美的,扔下了炸弹,就能当战斗机。

    其次,他们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意大利人根本就没有在利比亚大规模地部署空军,己方又是偷袭,对方绝对不知道!

    当然,这是英国人的理念。

    在没有雷达的年代,仅靠地面的防空观测,很难对敌方轰炸机的空袭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战斗机一般只来得及在轰炸机返航途中进行拦截。

    所以,速度快、机动性能好的轻型轰炸机在生存能力方面被认为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因此快速轻型轰炸机也可以说是在这种作战理论和环境下的合理选择。

    可惜,英国人,已经落伍了。

    在利比亚的最东部,沙漠之中,一辆8*8驱动的福特卡车,后面的车厢里,展开了巨大的天线。

    如果从远处看,这个巨大的天线,就仿佛是一个高高的脚手架,福特卡车的侧面都采用了液压支撑,才将这款雷达固定妥当。

    同时,在旁边,还有几辆保障支援的车辆,其中一辆在隆隆作响,它是发电车,巨大的电力,通过粗粗的电缆,传递给了天线一旁的雷达车,然后通过各种电路,馈电到天线上。

    密集的电磁波,飞向了天空中。

    这是利比亚基地里研制的最新一款雷达,代号fugm“乌尔滋堡”近程警戒雷达。工作频率 560mhz,有效探测距离 170千米,测距精度 100米,测角精度 0。2 度。

    历史上,这款雷达是在43年,44年左右的时候才制造出来的,在雷达方面,德国并不落后,不过现在,时间已经大大地提前了。

    除了这款雷达之外,基地里还在研制着探测距离300千米的远程警戒雷达。

    而在另一辆设备车的车厢内,两名雷达兵,满头大汗地进行值守,利比亚的天气真的是太炎热了。

    他们甚至军容不整,上半身只穿了一个背心,此时背心都已经湿透了,他们的目光,依旧在紧紧地盯着雷达屏幕,上面,一条亮线在转动着,代表着雷达在扫描着。

    突然,一名雷达兵眼睛睁大,他的屏幕上,出现了无数个亮点!

    “发现大机群,高度三千,速度三百,正在向我们这里而来!”

    “快,立刻向基地汇报,启动紧急方案!”

    当斯卡帕湾的战斗结束之后,这个最前哨就被部署过来了,至少可以给后方的石油基地争取半个以上到一个小时左右的准备时间!

    石油基地,是德国目前最重要的石油来源,虽然德国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石油,也一定要保护好这里的基地的安全!

    预警的信息,很快就传到了阿玛勒油田,利比亚石油基地的总负责人诺伊尔,和阿玛勒油田负责人克里木,接到了消息之后,立刻就下达了命令:“准备点燃燃烧点!”

    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石油!

    整个基地,有大量的石油工人,现在,他们的命运,早就和这里联系到一起了。

    接到了命令之后,石油工人也立刻就忙碌起来。

    在整个石油基地,最不缺少的就是油桶,虽然石油主力是走管道,但是,还是有大量的油桶库存的。

    而现在,很多油桶,都被从中间切开,变成了两半。

    这些两半的油桶,被部署到了沙漠里的各个提前设计好的放置点,现在,就是在里面倒上原油,黑色的粘稠的原油,很快就倒满了半桶。

    石油基地,最不缺的,就是原油,虽然这里已经建造了一座炼油厂,可以进行原油的提炼,但是主要是满足在利比亚的工业设备,各种车辆使用的,产量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