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第三帝国 >

第191章

第三帝国-第191章

小说: 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廉价?因为这款车的部件,是大量地和福特十吨级的卡车通用的,这种通用,就带来了成本的下降,当初福特在德国设立工厂之后,硬生生地将卡车的价格给下降了一半,这就是通用化的魅力。

    而另一个方面,还是因为轮式,相比履带底盘,轮式受到的阻力要小很多,在公路上行进速度快,耗油率更低。

    如果说缺点的话,就是它的越野能力,始终是无法和履带相比的,以后到了泥泞的苏联大地上,这种轮式步兵战车的通过性,就远远地比不上履带式了。

    不过,至少现在,它依旧是适合欧洲大陆的战争的。

    同时,这款步兵战车,大量地参考了卡车的设计,发动机在前方布置,驾驶员在左侧,右侧就是发动机,这样,后面的空间,相当于车斗的那一部分,就相当宽敞了。

    在这里,布置了十人的战斗小组,刚好一个步兵班的空间。

    由于两侧都是轮胎,所以和后世的步兵战车一样,是从后面开门的,在需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在行进间,从后面跳下来,这样,前面有车体挡着,步兵还是比较安全的。

    在车体的上部,就是那个炮塔了。

    这种步兵战车的设计,比敞开口的251系列装甲运兵车,要先进得多了,它是可以直接在战场上战斗的!

    车体的两侧,都开着小孔,可以让步兵直接就在车体里面向外面射击。

    这样,就有了一个新的问题。

    毛瑟步枪太长了,哪怕是作为骑兵枪,进一步地缩短了,也不适合在狭小的步兵战车里面使用。所以,装甲步兵营为了作战需要,就要选用新的武器。

    如果有可能,他们当然希望6。8毫米的mp38冲锋枪,可以给他们装备上,现在,整个陆军,到处都在争抢这种冲锋枪。

    作为一个普通的摩托化步兵师,他们是抢不过别人的,所以,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装备上了mp36冲锋枪,虽然是从党卫军替换下来的二手货,还是让他们兴奋不已,尤其是,这一批,都是采用75发弹鼓的型号!

    小巧的冲锋枪,非常适合在步兵战车内部使用,现在,和骑兵的对撞,正好派上用场!

    如果步兵下去,匆匆布置拦截线的话,只能被这些骑兵给碾死,而坐在步兵战车里面,无比安全,然后,通过射击孔,向着外面开火。

    只要有骑兵出现,就要开火!

    步兵战车的炮塔里,车长只注意前方就够了,万一有漏网之鱼,两侧的防卫,交给车载步兵,就很合适。

    于是,在视野出现了骑兵之后,一名德国士兵,立刻就扣动了自己的冲锋枪的扳机,突突突的枪声中,一梭子的子弹,向着外面的骑兵扫去,当下就将这个家伙给干掉了。

    “轰!”两秒之后,手榴弹爆炸了,此时,步兵战车早就离开了。

    23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在轰鸣着,黑烟不断地从侧面的排气管里面冒出,在这种对冲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熄火,那是给德意志的装甲车抹黑呢!

    想要不熄火,那就要大脚油门!驾驶员踩动着油门,不断地前进,接着,他大叫一声:“注意,撞击!”

    撞击!

    20毫米的机关炮,备弹180发,其中有一半的榴弹,一半的穿甲弹,而现在,榴弹已经打光了,就在车长准备转变武器,去操作一旁的机枪的时候,波兰人的骑兵,就这样冲撞过来了!

    炮塔很小,只能容许一个人操作,这种步兵战车,其实就三个人操作,一个驾驶员,一个机电员,一个车长兼炮长兼机枪手。

    高大的战马,向着步兵战车狠狠地冲撞过来,而在马背上,那名骑手,想要在冲撞的最后一瞬间,从马背上跳上来!

    如果不摧毁这些装甲车,那么,波兰骑兵的冲锋就失败了,当他们发现装甲车的两侧,居然也能够开火的时候,那他们摧毁这些装甲车,就只剩下一种方式了。

    跳上去,拉开手榴弹,炸毁他们!

    他很勇敢,但是,他的这番行为,在驾驶员的眼里,就纯粹是自杀了。

    在他操作战马,奔驰过来的时候,这边的驾驶员,也发现了他的意图,然后,油门就踩到底了。

    发动机的轰鸣,在枪声大作的战场上,清晰可闻,这辆步兵战车,突然加速。

    于是,就在这边的骑兵,正站在马背上,还没有跳过来的时候,他的马匹,就和步兵战车,发生了一次亲密接触。

    十吨级的底盘上,改造出来的这款步兵战车,也是十吨左右,前面的装甲,狠狠地撞在了战马上。

    在相撞中,永远都是质量大的取胜,战车和战车相撞是这样,而战车和战马相撞,就更是如此了。

    战马在嘶鸣,剧烈的撞击,立刻就将它撞倒了,腿骨断裂的剧痛,让它哀嚎起来,而马背上的骑兵,也在这一刻被摔下来。

    对步兵战车来说,这次撞击,只是让它稍稍地震动了一下而已,在相撞的一瞬间,驾驶员踩下了离合,生怕发动机熄火,接着,他抬起离合来,继续将油门全部踩下去,同时,两只胳膊抡起了方向盘。

    对方的战马,是向左侧倒下去的,而现在,他向左转!

    宽大的越野轮胎,碾压到了战马上,一个,又一个,当四个轮胎碾压过去之后,这匹战马,已经失去了生命。

    同时,在战马的另一旁,一名被压断了半截身体的骑兵,用最后的力气,抚摸着战马的脑袋,刚刚,越野轮胎也压到了骑兵的身上。

    一人一马,几乎同时闭上了眼睛,这场惨烈的战斗,已经和他们无关了。

    战斗,就是这样的血腥和残酷,在这种时候,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如果没有装甲步兵营的参战,那己方剩余的步兵战士,全部会被这些骑兵踩踏致死!

    这些波兰骑兵,也全部都是狠角色,他们在几年前,和苏联的战斗中,也是如此,甚至,他们就喜欢纵马在敌人身上踩,听着那种骨头断裂的声音。

    这,就是战斗,血与火的战斗。

    残阳如血。

第三百五十章 塑造英雄

    “现在,我们在各个方向上进展顺利。”希瑞克来到了前线,听着北方军团的总指挥官博克上将的报告。

    “我们已经将波莫瑞军团,包围在了但泽走廊一带,预计再有一天的时间,整个波莫瑞集团军,将不复存在。”博克继续说道。

    费多尔…冯…博克,名字中的冯字,代表了他的贵族身份,他是绝对的普鲁士军官团的代表。

    博克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的军人世家。父亲曾升至少将,母亲也是军人家庭出身,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博克从小就向往成为真正的军人。

    博克曾经先后到格罗斯利希特菲尔德军校和波茨坦军校学习。1898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获得少尉军衔,之后逐渐晋升,一战前,已经调入总参谋部任职,晋升上尉。

    作为典型的具有普鲁士传统的军官,博克一直没有参加社会党,从不关心希特勒的内外政策,对在国防军的大清洗也无动于衷。

    不过,博克和军队中的那些胆小鬼们不同,他竭诚护希特勒的各项军事政策,觉得这给他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可以说,博克是好战分子。

    就在今年的时候,希瑞克授予博克上将军衔。指派他接替龙德施泰特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对博克来说,这正是展现他的抱负的好时候。

    所以,希瑞克对博克,绝对的有知遇之恩。同时,博克对希瑞克,也是比较崇拜的。一战后,德国的一步步的地盘,是希瑞克的指挥下打下来的。

    “我们装甲部队的优势,就是利用我们的杰出的机动性,将波兰军队分割,包围,吃掉他们。”希瑞克做的指示也很简短:“具体的战术指挥,我不会做任何的干涉,我只提供战略层面上的意见,总之,我们的时间不多,一定要尽快地推进到华沙去!”

    时间不多了,到现在为止,距离英法规定的最后期限,早就过去了,但是,英法,还是没有向德国宣战。

    这和历史上,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而希瑞克也知道,原因就是美国方面。

    万恶的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啊,真的是太好了。

    不仅仅是把利比亚的油田的百分之五的股份,转让给了美国的洛克菲勒石油公司,希瑞克同时还拉近了和美国其他的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向美国订购了很多的资源和装备,粮食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高层,此时也是一片同情德国的声音。

    德国入侵波兰,这都是波兰自找的,波兰居然谋杀了希特勒!

    哪怕就是罗斯福想要做出点什么表示来,也会被下面的吐沫星子淹死,本来在美国就有很多的德裔,还有那些和德国有关系的资本家们,谁都不想断绝和德国的关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也要考虑考虑了。

    都是波兰人作死,英国,到底要不要给波兰出头?

    现在就是要抓紧这个机会,在英国人,法国人犹豫的时间里,就将波兰一举灭掉!

    时间很紧迫。

    “是的,我们现在正在稳步推进,按照我们的计划,半个月内,我们就能够推进到华沙。”

    历史上,打波兰用了一个月,当时主力都是1号和2号坦克,甚至连缴获了捷克的38t坦克之后,德国坦克兵都如获至宝,宁可要38t,都不愿意要2号。

    而现在,可是清一色的四十吨级的黑豹3,将时间缩短一半,也是很容易就能办到的。

    “听说,在克罗扬蹄,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我们的步兵,勇敢地挡住了波兰骑兵的进攻,而步兵营,几乎全军覆没。”希瑞克继续说道。

    “是的,那是波莫瑞军团最近的一次冲锋,他们将所有的骑兵都调动起来,妄图冲开一道缺口,我们的战士,是好样的。”博克说道。

    “这次事迹,展现了我们的战士的勇敢和顽强,要在全军,都宣传开来,为了给元首报仇,为了帝国,这些年轻的战士,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希瑞克说道。

    时代需要英雄,时代呼唤英雄,这次事件,是值得帝国的宣传部门大力地宣传开来的,号召全军,都向这个步兵营学习!

    ……

    慕尼黑,一个风景优美的小镇,一座很普通的二层小楼。

    “噔,噔,噔。”一声声的脚步声,从下面传上来,书桌旁的一个男人,扭头向后,看到了自己的妻子,正在兴奋地跑上来。

    “达令,真是太棒了,我刚刚接到了消息,你的这本书,立刻就能出版了!”爱琳无比兴奋地跑上来,告诉自己的丈夫。

    乔治…奥威尔,从西班牙战场上回来之后,他来到了德国,这并不符合他的本意,但是当时他没的选择。

    不仅仅是他,就连他的救命恩人,那个来自东方的郭奉先,也一起来到了德国。

    之后,乔治就选择了在这个乡下定居,每天看着外面的原野上的劳作的人们,就仿佛回到了过去一样。

    这里的人民,同样的勤劳,友爱,这给了乔治很大的好感,尤其是在去年的时候,他的妻子突发疾病,就是他的邻居,半夜里用一辆大众甲壳虫,把他的妻子带去医院的,幸亏送得及时,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