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573章

大唐将军烈-第573章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好之后,赵子良拿起来看了看,这封书信写的不错,安庆绪只要看到这封信,必然会勃然大怒,再看这字迹,几乎与田承嗣写得一模一样。

    赵子良把这封信递给王灿,吩咐道:“这事你去安排,一要办妥,不能让安庆绪和他手下的那帮人看出破绽!”

    赵子良只指挥、安排事情,具体的操作就得靠下面的人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也不能每一件事情都亲自去管,再说这种事情王灿办起来很有经验,办法多。

    也不知道王灿是怎么运作的,这封信没过几天就到了安庆绪的手里,安庆绪看到这封信之后暴跳如雷,当即就要下旨杀了田承嗣,却被严庄拦住了。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如今田承嗣在函谷关,手握两万大军,陛下就这样下圣旨过去,只怕他不但不会甘愿伏诛,逼急了他只怕会狗急跳墙!”

    安庆绪怒道:“那你说怎么办?不杀这种吃里扒外的东西,朕咽不下这口恶气!”

    严庄想了想,说道:“现在唐军还没有攻打函谷关的迹象,不如陛下给田承嗣加官进爵,同时传召让他回洛阳,就说要与他商议一下函谷关的防务,他必然不会防备!”

    安庆绪一想,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当即就照此办理,下旨给田承嗣,给他升官进爵发财,让他安排好军务之后回洛阳商议防御唐军之事。

    圣旨还没有写好,就见大殿外从远处跑来一个校尉,一路高喊;“紧急军情!”

    “启禀陛下,济源被唐军攻破了!”

    “什么?”安庆绪和燕国大臣们都大惊失色。

    安庆绪惊慌道:“怎么会这样?唐军什么时候跑到济源去了,这不可能,不可能!你谎报军情,来人,把他拖出去斩了!”

    殿外很快冲进来几个甲士把报信的校尉拖出去砍了脑袋。

    人虽然被杀了,但是事实无法改变,高尚站出来拱手道:“陛下,军情应该不会有假,消息既然是信使送来的,消息应该是可靠的,微臣推测,出现在济源的唐军应该是王难得的两万人马!”

    安庆绪惊道:“王难得?他和他的两万人马不是在安邑吗?他怎么突然出现在济源,难道他会飞天遁地不成?”

    高尚说道:“陛下,王难得肯定是没有飞天遁地的本事,微臣推测他们肯定是翻过了中条山和王屋山,难怪这近一个月以来都没有听到那边有什么动静!”

    大臣们震惊了,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三四月之间正是梅雨季节,特别是山林之中,经常下雨没有太阳,人呆在里面,不出几天就得生病,这支唐军竟然在中条山和王屋山之中穿梭了近一个月,硬是走完了不可能走完的路程抵达了济源,这得付出多大的损失?在这样的天气里走一个月的山路,翻山越岭,军队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在山林之中。

    古代人口可没有后世那么密集,而且安史之乱爆发了近两年,河北河南之地人口锐减,到处都是地广人稀,更何况是山林之中,有时候方圆百里都看不见一个人影,走入山林之中如果没有生存之道,就算十万大军都有可能死在里面。

    严庄这时说道:“陛下,唐军既然攻占了济源,那么洛阳就危险了,当务之急是要立即迁都,洛阳是绝对不能待了,赵子良的先锋已经抵达了函谷关,南方的鲁炅也在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进攻汝州,如今河对面的济源也被唐军攻占,洛阳已经是三面临敌,危险至极!”

    “迁都?”安庆绪一愣,马上回过神来,“对,迁都,要立即迁都?可是我们已经做好迁都准备了吗?要迁都去哪里?”

    严庄道:“陛下,迁往相州!一个多月之前,微臣曾经向陛下提过此事,陛下也同意,因此微臣一直在准备,目前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如今洛阳形势危急,行在可先行迁往相州,其他后续人员依次撤离,不过在迁都过程之中,我们要派人扼守孟津,防止唐军的渡河杀向洛阳,另外要命令尹子奇率兵西进攻击颍川,只要拿下颍川,就可以缓解南面的威胁,如此一来,我们迁都的时间就会充裕很多!”

    安庆绪当心唐军杀到洛阳,当即同意严庄的办法,说道:“把给田承嗣的圣旨改一改,让他去汴州(开封)见朕,就说朕要东巡,在汴州等他!其他都按照严相的办法去办理,马上给尹子奇下令,让他挥兵西进攻打颍川,命令牛庭阶统兵五千进驻孟津,防止唐军渡河攻打洛阳!”

    次日,安庆绪御驾向汴州进发,同行的文武大臣数十人,随行兵马十五万,都是精锐,只留下宰相高尚守洛阳,这是高尚主动要求的,安庆绪见高尚在这个时候竟然主动承担如此重任,极为感动,对他也非常信任,留给他五万精兵,其中马军就有一万余骑,粮草物资不计其数,留下向润客、孙孝哲、高邈、李钦凑、李立节等人辅佐。

    从洛阳皇宫走出来,安庆绪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皇宫,心中颇为失落,相州肯定没有洛阳的条件好,但如今这是没有办法,为了保存实力,也只能迁都相州。

    这时严庄走过来对安庆绪拱手道:“陛下,一切都准备妥当,可以出发了!只是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不知要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安庆绪问道:“谁?”

    “哥舒翰!陛下是要带走他和他麾下不肯投降的大将,还是就地处决,或是继续关押?”

    安庆绪冷冷道:“哥舒翰已经没什么用了,他那些不肯投降的将校就算这时投降,朕也不敢用他们,把他们全部都杀了,一个不留!”

    严庄拱了拱手:“明白了!”

    哥舒翰官至太子太保、实封三百户、又兼御史大夫,进爵西平郡王,荣宠可谓乃当世第一,官位虽然没有现在赵子良的太尉高,但他有实封三百户,进爵西平郡王。当初他被俘之后竟然跪在安禄山面前,称赞安禄山是拨乱反正之主,是天命所归,他愿意写信去说服各地唐军将领,却不想他昔日的旧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接到他的书信之后大骂他不忠不义,没有一个听从他的话来投降安禄山的,安禄山极为恼火,又把哥舒翰关进了禁苑之中,他麾下一同被抓的将校也全部下狱,而这次却是一起都被安庆绪给杀了。

    ps:大家好,我的新书《血染大宋》已发布,请读者大大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我!链接/info/1004906925点击、收藏、推荐票都是一种支持,谢谢!(未完待续。)

第721章 劝降向润客

    陕郡,郡守府。

    “你说王难得已经率兵攻破济源和孟州?”赵子良听了王灿的报告后进行了确认。

    王灿道:“是的,大帅,消息是刚刚传过来的,他们昨日上午攻破了孟州,王难得一方面分兵盯着怀州方向,另一方面派一万人马屯兵在黄河北岸富平津渡口,如今驻防在黄河南岸的孟津港的叛军大为惊恐,据我方内线传出的线报得知,安庆绪已经下令叛军大将领兵五千增援孟津港,安庆绪本人也带着文武大臣于昨日上午向汴州方向而去,准备从汴州渡河迁都相州。另外······”

    “哦?”赵子良见王灿没有把话说完,便说:“有什么话直接说,不必吞吞吐吐的!”

    “是!”王灿停顿了一下,说道:“另外,从洛阳方向我军内线传来消息,安庆绪前往汴州启程之前下令把哥舒翰等八十多名被俘的将校全部斩首了!”

    听到这个消息,赵子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哥舒翰到头来还是没能逃脱这个宿命,赵子良对哥舒翰一直很欣赏,并且不遗余力的大力提拔,不是因为哥舒翰在另外一时空的历史上把大唐的武力推向了巅峰,而是因为赵子良很欣赏哥舒翰的性格、勇猛和军事方面的才能。

    哥舒翰能落到这个下场,与他自身和玄宗都不无关系,哥舒翰原本与安禄山不合,两人时常在玄宗面前争宠,安禄山叛乱爆发之后,哥舒翰受命出征,可以说是与安禄山成为死敌,而在那时候玄宗又受到杨国忠的蛊惑,下令让原本就不占优势的哥舒翰出关迎战,这一昏招让哥舒翰不但惨败,而且本人也被安禄山俘虏。

    哥舒翰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被俘之后竟然向安禄山下跪投降,表示自己愿意向其他唐军将领写信,让他们投降,安禄山同意了,可没想到没一个唐军将领搭理他的招降。哥舒翰投降安禄山并且自愿写信招降其他唐军将领之事让他多年的努力积攒起来的名声毁于一旦,也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抹去的污点,如果他当时被俘之后能够誓死守节,没有这个污点,历史对他的评价必然要拔高几筹。

    赵子良坐在之上抚摸着额头,良久才问道:“以我对哥舒翰的了解,他并非是贪生怕死之人,他被俘之后为何会向安禄山摇尾乞怜?”

    王灿抱拳道:“大帅,关于此事,我们的细作暗中查了很久,基本排除了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赵子良抬头看向王灿,问道:“你的意思是因为他身居高位之后,贪恋权势、热衷于享乐,忠勇之心早就消磨殆尽,贪生怕死取而代之了?”

    王灿点头道:“除此之外,末将想不出其他原因!他的情况应该与当年的盖嘉运很相似,年轻时为功名奋勇争先、悍不畏死,等身居高位,年纪大了,锦衣玉食享受惯了,自然就怕死、害怕失去这些已经等到的权势和富贵,哥舒翰这些番将没有读过多少书,根本就不知道死忠和守节,投降安禄山其实很平常之事!”

    赵子良颇为叹息,问道:“哥舒翰之子哥舒曜如今在何处?”

    王灿道:“据说在长安出任光禄卿!”

    赵子良想了想,对王灿道:“派快马去长安把此事向皇帝禀报,同时也告诉哥舒曜,你跟他说,我想见见他,如果他愿意的话,就来一趟陕郡!”

    “诺!”

    “还有其他消息吗?”

    王灿禀报道:“还有一事,大帅的离间之计已经产生了作用,安庆绪决定处死田承嗣,下旨让田承嗣去汴州见他。据报,田承嗣已经于昨日夜间启程向汴州而去,函谷关现在是向润客镇守!”

    赵子良思索良久,对门外喊道:“来人,通知各军主将来元帅府议事!”

    接到命令的各级将校很快赶到元帅府,赵子良下令,立即挥兵挺进函谷关,元帅府也移向新安驿,后续粮草辎重、重型攻城器械迅速起运。

    四月二十八,赵子良大军启程向函谷关挺近,五月初二抵达函谷关,此时从汴州方向传来消息,田承嗣已经被安庆绪给杀了,安庆绪也带着燕国朝臣们和十几万大军退往相州,沿途很多兵士得知战事不利,人心开始涣散,大量兵士开始逃跑和溃散。

    唐军抵达函谷关城下,营地驻扎布防一应事务办理完毕之后,赵子良找来杜甫,让他给驻守潼关的向润客和函谷关叛军兵将们写一份劝降信,并召集一些书吏多抄录一些。

    杜甫答应,很快以赵子良的名义给向润客和函谷关叛军兵将们写了一封劝降信,劝降信被抄录了数百份。

    五月初五清早,赵子良下令让白孝德带领数百弓骑兵飞奔函谷关城下,用箭矢将劝降信射向城楼和城墙上。

    清早还没有醒来的函谷关叛军兵士们听到了大量的马蹄声,从睡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