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民国大军阀 >

第147章

民国大军阀-第147章

小说: 民国大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河流的上游释放水雷,虽然效果不大,但是给英国人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英国人的空军在开战的两天内基本被消灭了,白天英国的老式舰队是不敢在恒河和孟加拉湾活动的,他们已经损失好几艘各种军舰了,所以他们只能利用晚上来运送英国兵过河,不过晚上有秦军在上游放水雷,沿着河流而下,加上晚上视线有不好,每次有水雷碰到石头或者什么的引起爆炸,都会把他们吓一跳。

由于恒河平原整个地表地形几乎没有差异,恒河流速缓慢。在德里的亚穆纳河与孟加拉湾之间,距离近1;609公里(1;000哩),落差仅约213公尺(700呎)。恒河…布拉马普得拉河平原总面积为777;000平方公里(300;000平方哩)。平原冲积层在有些地方厚达1;829公尺(6;000呎)馀,但冲积年代可能不超过10;000年。

恒河下游河面比较宽,同时在江面上分布着大量的大大小小的沙洲,4月11日东边的第四集团军一部,从藏南越过了雅鲁藏布江,沿着雅鲁藏布江顺江而下,英印军队再也坐不住了,很多人直接跳进河里,想游过恒河,因为水流平缓,加上河流上面有许多沙洲可以休息,英印军队扔下辎重,武器跳进河里,拼命的想游到对面去,辛亏不是在中国,要不然冻也冻死了。

秦军士兵不太难过的攻击,渗透攻击,大规模攻击,加上已经从三面围攻英印军队,他们临时修筑的工事在秦军的飞机大炮之下不堪一击,尤其是英国人晚上坐船离开,印度军队更是人心惶惶,里面的英国军官也镇压不住,引发大量的印军逃亡,他们本来就是为了薪水工作的,他们本来就低人一等,英国女王也不是他们效忠的对象,英国人自己都走了,这种时候不走,只有死路一条。

1935年4月13日秦军完全控制了从尼泊尔道雅鲁藏布江恒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英军五万人有2万多人逃跑,其余近万人被俘虏,余下不是阵亡就是在过河的时候被踩死。

而印军逃跑只有千余人,另外形形色色的印军8万多人或死或被俘,其中被打死三万人,过河被踩死的只有数千人人。

原来印军首先发现了或许可以游过河去,已有人跳进水里,游到沙洲上休息,然后又游到另外一个沙洲上,引发了大量的印度军队跳河效仿,不过英国四万多士兵还等着过河,因果舰队的的军官看印度阿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渡河,那英军同样也可以,光靠军舰速度太慢了,水里还有水雷,一旦触碰到水雷整个军舰上的人都要完蛋。

舰队指挥官跟陆军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认让印度士兵也游过来,刚刚他们已经看到很多英国士兵和印度土著军跳进了河里,相互践踏而死,只不过来不及阻止他们。

现在必须阻止印军渡河,印军没了还可以再招,英军没了可就真的的没了,能多过去一点就过去一点。

所以印军最后悲剧了,他们被英国人的机枪也打死上百人,只能怨恨的看着英国人渡河,直到4月13日早上,秦军打来,他们当了俘虏,看着还没有渡河的英军被俘和还有在沙洲上的英军被秦军的大炮打的灰飞烟灭他们心里由衷的高兴。

秦军攻占恒河北岸,火炮就迅速的封锁了恒河,英国的舰队天还没亮就早早的跑了,他们可不想挨炸,或者被轰。

于汉部配合二、四集团军占领东岸后,补充了完整的装备,炮兵师和装甲师也与其回合,将尼泊尔的防御交由从西藏三个防卫师防卫,自己则率主力歼灭恒河、亚穆纳河北岸的英印军队,王九龄的目标就是将亚穆纳河和恒河北边的所有印度阿三驱赶道南边,移民到这里来,而在王九龄控制下的几千万印度阿三将交给英国人头疼去吧,秦军在这里只要据河防守就可以。

而第二、第四集团军则大部分渡过恒河,同时还有穆斯林解放组织的五万军队,他们将跟随秦军渡过恒河在恒河、宋河至默哈纳迪河之间建立一个大穆斯林国家,为了他们建国,他们将再次招募十万军队,到时候在他们成立的国家由秦军训练,武器是缴获的英国人的。

4月14日秦军渡过恒河横扫恒河至默哈纳迪河之间的所有地区,有了穆斯林引路,加上穆斯林的大力支持,秦军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当然在这里的的银行将成为秦军的目标。

穆蒙的人很快就接受了这些地方,他们的军队立即开始清理这里飞穆斯林的人,根据他们与秦军的协议,一旦占领这些地方他们就开始建国,不过目前真纳没有到来,为了他的安全,暂时部宣布建国,但是恒河以北的穆斯林的则必须立即开始迁往穆斯林建国地,王九龄一刻也等不及了。

秦军留下一小部分驻守之后,在穆盟的成员指引下,开始向南进发,大有拿下印度的意思,英国人彻底慌了,四处在报纸上、电台上指责秦国这是侵略的行径,英国人知道秦军这次肯定是要雁过拔毛的,就算秦军最后撤走了,留给英国的印度也将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印度,说不定还要英国人投打脸的钱来稳定秩序。

第两百五十七章 意、英对秦国宣战

1935年4月16日秦军横扫印度恒河流域的事情在世界传的沸沸扬扬的,因国人现在走到哪里都是被人朝笑的对象,在国际上的地位更是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跌到了谷底,但是英国人的悲剧还没有结束。

被秦军打到印度,除非英国彻底放弃印度,否则王九龄一定要让秦军将印度搞的天翻地覆,本来孙传龄和李辉冼还是想打到印度最南端的喀拉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去,不过王九龄拒绝的,现在粮食是就地征集,以战养战,飞机只是运送武器弹药,后勤已经达到上限了,再过南边去,一个不慎就会全军覆灭。

因此秦军虽然有几十万人,但主要活动活动的范围只是在奥里萨邦、恰蒂斯加尔邦中央邦,两个集团军下灭了这里的英印军队之后,开始搜刮这里的金银珠宝,和工业设备。

而英国多数军队都集结在肯帕德湾的古吉拉特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沿海富庶地区,另外就是新德里一带,也有重兵,英国人从伊朗中东等地抽调了大量的军队南下印度,他们在这里的军队数量已经有近三十万之众另外还有20万仆从土著军,看着架势是要决一死战了。

鉴于情况发生很大耳朵变化,王九龄值得让军队提前开始扫荡占领区的金银珠宝等财富,在几十万军队的面前任何反抗都是徒劳无力的。

好在秦军只要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并不杀人、也不抢光他们的粮食,所以印度阿三只能怨恨的看着秦军。

而在恒河以北的秦军已经开始驱逐印度阿三南下,工兵们在河流上架了无数的桥梁,驱逐首先从雅鲁藏布江流域开始,从被占的藏南,开始五万秦军和征招的30万缅甸人,开始驱逐这些印度人,包括穆斯林,虽然穆斯林很不愿意,不过穆盟是知道秦军的厉害的,他们国家以后还需要秦国的支持,穆盟的威胁恐吓,利诱,什么手段都用上了,还有秦军毙杀不肯走的人,这些穆斯林乖乖的收拾东西走人了。

相对于印度教的人只许带走一些粮食之外,而穆斯林却可以带走金银珠宝,穆斯林感觉自己幸福的多了,以前一直仗着英国人的势力欺负他们的印度教徒也有今天,穆斯林心里很是平衡,没有惹出什么幺蛾子,这给迁移带来很大的便利,在雅鲁藏布江下游流域共有两千万人,其中穆斯林占1300万。,他们自愿的离开确实是为秦军的行动减小了不少压力,迁移也顺利多了。

要不是王九龄想给英国人制造麻烦,其实更像突突了他们,迁移实在太慢了,无论秦军用何种手段,尼泊尔以东的印度人也花了半个月才迁移干净。

在潜移的同时王九龄从交趾迁移四百万民众前往雅鲁藏布江流域,同时还有缅北的缅甸人也被迁移了两百万人过去。

而秦军的两个集团军则在征集了区域内他们能找到的贵重金属和物品之后,逐渐对其他区域惊醒渗透作战,主要目标就是那些有钱人家的家里,秦军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

同时孙传龄和李辉冼也在谋划进军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的沿海城市,孟买和达曼可是号称印度最富有的地区,二人想到哪里的金银珠宝珠宝心里就了开了花。

在中央邦和恰蒂斯加尔邦、奥里萨邦,秦军的斩获惊人,看着运输机一机一机的运送金银珠宝、古董回去,还有大量的其他物品,比如机械,布匹等都是由二十万缅甸人在部分秦军的看押下运回秦国的,两人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值多少钱,但是他们知道发财了。

而两个集团军在搜刮完恒河以南的三邦之后,就开始派部分军队去安得拉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作战,收集对秦国有用的东西,不过他们并不会升入作战。

秦军在印度打死劫掠的行为终于还是纸包不住火,被捅到外面去了,世界舆论一边倒的投向英国人那边,纷纷指责秦军的行为,英国人终于抓住机会了,大肆的挥霍眼泪,博取同情,好像他们才是受害者,同时要求国联制裁他们。

国联当然是同意了,因为自开战以来秦国就没有订过任何东西,所以就算制裁也没有用,至于英国要求武力制裁,则被各国拒绝了,虽然对于黄种人欺负道白人头上他们不爽,不过英国人也不是好鸟,再说就算灭了秦国,各国也分不到好处,难道英国人会把秦国占据的殖民地分给他们吗,很明显不会的,英国的海军又那么厉害,到时候就算打也打不过去,所以武力制裁被拒绝了。

其中法国反对的最厉害,他可是跟王九龄赌了五十亿美元,英国人叫嚣着要杀光所有的秦国人,那样的话,法国的钱可就打了水漂了,所以法国是不会同意出兵去打王九龄的,秦国又没惹法国,法国不答应,其他国家就更不会答应了,于是海纷纷找借口回避,只有意大利人高喊要夺回白人的尊严种种。

其实意大利人这么恼火完全是因为阿比西尼亚的装备全部是秦国的装备,意大利军队在这些武器的打击下伤亡惨重,墨索里尼很没面子,做了一个全面对阿比西尼亚的作战计划,这次他要灭了阿比西尼亚,但是他有两个顾虑,一是英国,而是法国,有时是英国的意见最为重要,这次英国人说要制裁秦国他当然愿意,以来报仇,二来讨好英国,一举两得的好事。

不过最后他们也如愿以偿的得到英国的应允,同意他们吞并阿比西尼亚,至于法国人那里,英国会替意大利撑腰,不过意大利应该也帮助英国教训秦国人。

很快墨索里尼就答应提供十万意军收拾黄皮肤猴子,不过后勤需要英国人来承担,英国人没想到意大利人这么慷慨,英国国王还特地发了封电报感谢墨索里尼。

而墨索里尼不知道发什么疯,居然真的对秦国宣战了,不过英国人倒是尴尬了好一会儿,仗打到现在他们还没有跟秦国宣战,而秦国也没有对他们宣战,现在反而是一个仆从过来宣战,让英国很是下不了台,暗骂墨索里尼猪头,同时也对秦国宣战。

第两百五十八章 可笑的意大利人

意大利队秦国宣战搞的各国莫名其妙,不过希特勒抓住了机会,他一直想进军莱茵,希特勒得知法国不肯帮助英国攻打秦国,心里盘算着。

最终他决定立即进军莱茵,不过德国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历史上也要等1936年7月后才进军莱茵,所以希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