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7章

永历四年-第7章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就在这期间,冯京第身死,王江被俘。而王翊在击退清军无望之际,被迫前往舟山向平西伯王朝先求援,试图在清军云集四明山之际从海路偷袭杭州。可是等到他第二年初辗转到达舟山时,王朝先已经被定西侯张名振和荡胡侯阮进杀死。

    七月,王翊回返四明山,看到的是“山中诸将,降杀且尽”,而此时,清兵已经开始集结,准备进攻舟山。无奈之下,他只得前往天台招兵。七月二十四“为团练兵执于北溪”,不降,到八月十二,被清军残忍杀害于定海。

    “而在下也正是为此而来。”

    陈文看着眼前面露忧色而陷入沉默的二人,暗自思量着这其中的利弊。

    或许我可以做得更多,清军势在必得,但是如果王翊可以带领四明山的百姓暂避锋芒的话,或许会有更多人能够活下来。

    如果四明山明军没有被彻底消灭的话,对于抗清大局而言便能多保留一份力量,而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份资历和善缘。

    陈文沉吟片刻,决定再扔下一颗深水炸弹。

    “另外,在下不知道二位上官是否知道,如今定西侯与平西伯不和,双方业已势同水火。”

    话音方落,王翊和王江几乎同时开口问道。

    “鞑子总兵力几何?”

    “舟山之事,你是如何得知?”

    陈文说道:“二位上官,在下是先回答哪个问题呢?”

    王江先是一愣,随即抬手示意陈文先回答王翊的问题。

    陈文犹豫了片刻,说道:“据在下所知,提标营三千兵,全员出动;绍兴绿营两千人,宁波绿营三千人,应该是抽调部分参战;杭州驻防八旗四千兵,出兵数量未知,不过应该不会少于两千。这还仅仅是战兵,辅兵不得而知。”

    陈文根本就不知道清军出兵多少,因为他看过的书上没写这些。既然如此,他也只得按照比较合理的说法尽可能的往多了说。按道理,七、八千的战兵,辅兵只会更多,这样的兵力显然不是大兰山明军可以抗衡的。

    而此时此刻,陈文的目的很是明确,那就是促使王翊暂避清军锋芒。因为历史上四明山明军就是在今年几近全军覆没的,以至于到了明年浙东明军对于进攻舟山的清军起不到一星半点的牵制作用。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走吧,活着才有输出。

第八章 履历

    见王翊再次进入沉默,陈文转过身开始回答王江的问题。

    “这件事乃是先父的好友连同清军入侵计划一起告诉在下的。”

    陈文根本没办法解释,所以干脆直接把锅甩给了那位不存在的长辈。

    “不知令尊的这位好友,我二人可认识?”

    这个王江,真是个问题宝宝。

    陈文想了想,那就按照先前编好的继续吧。“在下的这位世父估计到二位上官会问。只让在下告诉二位,收复南京之日,只道是天津右卫陈三的好友的便是。嗯,先父族中行三,就是这样。”

    “天津右卫?辅仁是军户出身?”

    有明一朝,卫籍出身并不一定是军户,其中也有民户。不过在明朝,军户社会地位低下,若是卫籍民户没有必要的话是不会强调卫籍出身的,以免被人认定是军户。

    “正是,我家在太祖时本是青州左卫世袭百户。永乐二年,成祖皇帝迁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我家便落户天津卫城……”

    明初,由于开国和靖难,当时很多武官都获得了世袭军职,比如戚继光的祖上,就是在洪武年间出征云南殉国后获得的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不过对陈文而言,一个世袭百户就够了,太高了过于显眼,反而不好。

    “到了在下的祖父时就已经是余丁了,数代以来皆是以商贾之事为生……”

    按照明朝军户制度,卫所军户正丁从军,余丁便和民户差不太多,可以去从事其他行当,甚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比如弘治正德年间的内阁大学士,那位“刘公断、李公谋、谢公尤侃侃”中的李东阳就是金吾左卫的军户家族出身。

    “弘光元年,鞑子攻破南京,家父闻讯后就一病不起,之后身子就不行了。直到先父去世时,口中始终叨念着陆放翁的示儿……”说着,陈文装模作样的摸了摸根本就不存在的眼泪。

    陆放翁就是陆游,而他在临终时的那首示儿是陈文上学时印象最深刻的一首古诗词

    此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直抒胸臆,完美的体现了在蛮夷侵占中国半壁后,一位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老人一生的心愿和满腔的悲愤。用这首诗来衬托一位明朝遗老临终时的心态最好不过。

    可是陈文却知道,在陆游去世后的第六十九年,南宋王朝兵败崖山。得知这个消息后,陆游的孙子陆元廷忧愤而死,他的曾孙陆传义绝食而死,而他的玄孙陆天骐更是在崖山之战中投海自尽。

    以至于到了元朝,南宋遗民林景熙曾叹道:“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王翊和王江听着陈文娓娓道来,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形象逐渐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一个世袭武人的后代,为了完成先父的遗愿而南下投效已是风雨飘摇之中的王师。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样的人应该去选择自己的道路。而这正是陈文需要展现给他们以及未来的老板郑成功看的,哪怕他们所看到的角度根本不同。

    二人对视了一眼,王翊便说道:“聊到现在,辅仁想必也饿了,不如先吃过饭,再说。”

    眼见于此,陈文心中暗道,从他进入这间屋子开始,这两个人已经对视了多次。每次对视完就好像已经交流过了一样,这份“神交”的技术,显然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经略这么一提,在下确实是有些饿了。”

    他很清楚,从自己进入这间屋子开始,所说的话数据量实在太大,他们二人“神交”的能量条估计已经不够用了,势必需要时间商量一下。

    听到这话,王翊起身便走到门口,打开了大门。

    先前那个小吏此刻已经手捧着一个托盘,站在门外。托盘之上,一套衣服连带着鞋袜网巾通通放在那里。

    那小吏见王翊打开了大门,从门外随着他走了进来。

    “本官见辅仁衣衫不太整洁,便叫人寻了件衣服,辅仁可先沐浴更衣,再去吃饭。”说着,王翊将托盘递到了陈文的手中。

    “多谢二位上官体怀。”陈文行礼后,接过那托盘,便随着那小吏走了出去。

    出了中军大厅的院落,陈文亦步亦趋的跟着那小吏三拐两拐的进了一间大屋子。屋里放着一个半人高大浴桶。水是热的,空气中弥散着隐隐的热气。

    见陈文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那小吏便道了一声失陪,走了出去,并且顺手把门关好。

    陈文见那小吏出去,便把新衣服放在墙边的凳子上,脱下衣服,闻了闻。

    卧槽!

    这酸爽,简直无法想象!

    随后他飞快的把身上的衣服扒了个精光,踩着竹制的台阶跳进了浴桶里。

    真舒服啊。

    陈文惬意的靠在浴桶的一侧,不禁的感慨。

    十几天了,自己没有洗过一个澡,浑身上下不光脏的如同泥人一般,也变得臭不可闻。而在这一刻,身体的疲乏也在水温的刺激下,随着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

    十几天了,自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每天殚精竭虑的为着能够活下去,为了达成目的而奔忙。而在这一刻,仿佛这一切都变得有意义了。

    陈文反复的搓洗着身上的污垢,静静地思量着。

    到现在为止,一切还是按照自己先前设计的剧情发展。虽然有些小瑕疵——陈文的眼前浮现了王翊那张无动于衷的脸。这应该不重要,等拿到了盘缠就可以向着福建中左所一路扬长而去了。

    至于他们能不能逃过这场浩劫,自己已经尽了人事,剩下的就是天命了。这个数量级的敌军,自己这样的一个**丝宅男可没有办法。

    毕竟是一vs几万,还是算了吧。这等事,估计还是应该找个“位面之子”来才能逆转未来吧。

    渐渐的,陈文的眼皮越来越重,很快就睡了过去。

    ………………

    中军大厅里,王翊和王江依旧坐在先前的位置。

    “如何?”

    王江看着那份地图,思索了片刻,说道:“他带来的情报很详尽,可信程度很高,应该不是假的。如果我是陈锦的话,我也不可能放任王师在浙江做大。而且,这样的细节所需要的阅历和经验也绝对不是像他这样年纪的人可以编造得出来的。”

    “再者,此人虽然穿着破烂不堪,不过看皮肤牙齿,应该是出身富贵之家。有道是,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这样的人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跑来撒谎,只是他口中那个世伯……”

    听到这里,王翊说道:“情报应该是真的,这一点无需置疑,两个月时间完全没有必要撒谎。至于他这位世伯,总有机会相见的。”

    “不过,此人知道的好像也太多了,浙江鞑子各部的兵力、平夷侯和闽安侯之事、舟山之事还有那张地图,这些即便是我们也不是知之甚少就是闻所未闻。他是如何知道的?难道都是他那位世伯说的?”

    “等一会儿再和他谈谈自然就有答案了。”

第九章 答案(上)

    “阿嚏!”

    视线又重新变得清晰起来,陈文依然坐在浴桶里,可是水已经凉了。他赶忙从浴桶里爬了出来,拿起布擦干身体。

    感冒刚要好,反复了可受不了。

    擦干了身子,陈文看了看地上的西装,又看了看凳子上王翊的馈赠,毫不犹豫的拿起了那套新衣服。

    既然人家给了,不穿好像不给人家面子似的。再者说了,一套17世纪的汉服,拿回去能在帝都二环以里换套三居室了吧。

    算了,还三居室呢,拿回去也得上交国家。

    陈文回忆着以前一部古装电视剧里的样子,笨手笨脚的开始穿衣服,深衣、网巾、浅面鞋……

    衣服一件件穿好,很合体,几乎赶得上定做的了,可是却怎么也系不上。

    不对,汉服是右衽。

    孔老爷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汉人穿衣服是右衽,胡人穿衣服才是左衽呢。

    这古装电视剧害死人啊。

    陈文穿好了衣服,看了看扔在地上的西装,把皮带抽了出来,系在了身上。又把手机掏了出来,揣进了怀里。

    他低下头打量了下自己,好像还是有点别扭。

    别扭就别扭吧,谁要问就说天津卫流行这么穿好了,反正他们也没去过。

    陈文拿起地上的衣服,打开门走了出去。

    那小吏低眉顺眼的站在门外,见陈文出来,他说道:“陈先生可洗好了,经略和副宪在等您一起用饭。”

    听到这话,陈文颇有些尴尬,自己求人办事居然还让人家等自己吃饭,也是醉了。

    “实在抱歉,在下过于疲乏,刚才在里面睡着了。”陈文躬身行礼,问道:“冒昧的问一句,在下在里面呆了多长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