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479章

永历四年-第479章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的就是这个,生产速度如何?”

    “回大王的话,这物事没有太大的技术难度,生产起来到快。就是……”说到这里,徐毅苦笑着摇了摇头。“就是需要对火铳进行改造,要不根本安装不上去。您知道,现在军工司已经是三班倒,人歇机械不停了,实在很难再确保这物事的生产和火铳的改造任务。”

    这确实是个问题,陈文也没有为难徐毅,反正暂时也用不上,没必要挤占其他武器装备的产能。

    接下来,徐毅又拿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是一把短管的手铳,装的是燧发的枪机。燧发手铳,这种东西江浙明军不是没有,只是不普遍而已,因为无法作为作战时的主要兵器。但是这把燧发手铳,样子却有些不太一样。

    “这是,掣电铳?”

    擎电铳乃是制造鲁密铳的那个明末火器专家赵世祯的又一大杰作,吸取了鲁密铳和佛郎机炮的思路,用后装子铳来提高射速。所谓掣电二字,取得是风驰电掣这个词,形容的就是这种武器的射速之快。

    然而,继承了佛郎机炮射速惊人的优点的同时,擎电铳也继承了其缺点,那就是气密性不佳导致射程变短,使用性较差。此间徐毅反倒是将其弄成了一个手铳式的武器,这个创意瞬间点燃了陈文的思路。

    “这东西很好,产量无所谓,本也不需要太多,但要尽可能的精工细作,保证武器的效果是第一要务。”

    得到了陈文的认同,徐毅很是高兴,这些年军工司主要是听从于陈文的指导来开发武器,此番的“自作主张”或者说是自主研发得到了认可,哪怕不需要太大的产量也足以证明自主研发的必要性。

    军工司工坊的视察进行了大半日,陈文觉得没什么要视察的了,就准备启程回府,倒是徐毅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向陈文问道:“大王,如今军工司工坊的水力机械越造越多,可是这次的列装任务结束后,如果再建新厂,产能可能就会出现过剩的问题。”

    “产能过剩?”

    现在不需要完成郑家的订单,军工司的工坊只要应对江浙明军自身的武器使用和损耗就够了,看上去确实如此。可是这个词突然入耳,陈文竟有种错愕的感觉。

    “过剩的只是武器制造,如果出现过剩的问题,就打造农具、生产其他的物件,了不得就分出一部分军用转民用。机械的前途,不只是用来打造军器那么简单的。”

    接下来的日子,陈文很是过了几天白天上值、晚上回家陪临产的周岳颖的小日子,不过没过几天,他就得启程出发,这是既定的事情,再拖下去也不太合适了。行在路上,除了卫队外,还有三辆马车随行。其中的两辆是周家长房的父女两儿,另外一辆则是王翊的女儿。

    周家长房要回乡,与陈文同行也是拉近彼此间的关系,路上那个小丫头也是很有意思,时不时的冒出一些天真的傻问题,总能逗的陈文一笑。相较之下,王翊的女儿却是在人前不苟言笑,举止端庄,规规矩矩的一看就知道是王翊的闺女,唯有看向陈文的时候才会有感激溢于言表。

    “王经略对我有知遇之恩,这是我应该做的。”

    王翊的首级还在由陆宇鼎代为保管,陈文也抓住了王升这个导致王翊被俘以及将其杀害的凶手,若非是陈文军务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归葬早就完成了。

    地点,王翊的女儿选在了鄞县,能够与冯京第、董志宁这些志同道合的好友葬在一地,想来也是一种安慰。

    一路上都是加快速度,陈文一行终于在既定的时日前一天就抵达了宁波的府城所在。到了第二天,鄞县城北马公桥畔,后世三忠墓的所在,王翊之首、董志宁之尸及冯京第之臂在同一天下葬。

    仪式方面的事情,宁波的知府和鄞县的知县早已准备妥当,就连该请来的那些士绅、长者、官吏也都就位,鄞县的百姓更是空城而出,为的就是亲眼看过这场忠良得以风光大葬的义举和盛况。

    陈文在祭台上对着台下的一城百姓诵读着黄宗羲亲笔手书的祭文,祭文诵读完毕,陈文大喝一声,亲兵中挑选出的几个力士就将王升架上了基台。

    “永四年,四明湖畔,叛逆王升临阵倒戈,四明山数万王师尽没,王经略被俘。同月,身患重病的冯侍郎被这个叛徒出卖而死。到了第二年,舟山之战的前夕,鞑子苦劝一年,狡计百出却始终未能改变王经略的忠诚,最终丧心病狂的在定海将王经略杀害,动手的还是这个禽兽。”

    “今天,我陈文便以此贼祭奠王经略的在天之灵。”

    行刑开始,这一次,不再是凌迟。一方面是王升被俘已有数月,卸了下巴,用米汤吊了几个月,就差下胃管了,已经撑不了多久了;另一方面则是这几个月里,酷刑一个个都上过了,也没必要再多做些什么。

    就在这时,王翊的女儿站了起来,走上祭台,抽出了利刃,一刀就捅进了王升的心窝。

    血,溅了雪白的孝服一下子,就连姑娘的小脸儿上都免不了落上几滴。极度仇恨的目光中,早已被酷刑折磨的眼神无神的王升呕了两口血,就低下了脑袋,陈文让人将王翊的女儿扶下去后,又唤了刽子手,将这厮的脑袋砍了下去,摆放在祭品中央。

    “愿天下后世谨记,背叛华夏者,必死于非命!”(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变数(上)

    葬礼举行,陈文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接下来的设祠祭奠,也在修建的计划之中。祖籍、家乡、战斗和殉国的地点,都要设祠祭奠,这是应有之意,就像江浙明军次大战,忠烈祠已经遍布各处是同样的道理。

    此前的几个月,宁绍有大军在侧,陈文征战在外对内也是下达了严令,任何干扰行政的行为都将视为同虏。可是即便如此,宁绍两府的士大夫还是利用各种手段来抵制丈量田亩的命令,哪怕是有黄家、万家和陆宇鼎这样的地方名士代为劝说也不能如愿。

    陆宇鼎是发自内心支持陈文的施政,而黄家兄弟和万家兄弟,虽说也算是支持者,但动机就不是很纯了。

    一方面是复起大兰山的以德报怨,而另一方面,自收复宁绍以来,周敬亭指使吕留良在《浙江邸报》对陈文义救抗清义军做了连番的报道,更是抬出了张自盛那支江西明军作为佐证,可谓是大肆宣扬。

    尤其是卑鄙无耻的周敬亭更是大肆宣扬江浙明军在这个时期出兵的不利,以及洪承畴兵进玉山的险状,言下之意就是江浙明军乃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援救了友军,更是针对了一些扶起大兰山的幸存者进行了报道,突出了感恩戴德的主题。

    从来都是东林党拿道德作为借口来打压别人,方从哲那样的“邪党”、魏忠贤那样的“阉党”一个个被整治的死去活来。这一次周敬亭这个奸邪小人反手也是这一招,东林余贤们当时就不会玩了。

    黄宗羲等人在接到王江出任江西巡抚的消息后,大骂王江蒙骗了他们,给陈文做了嫁衣裳,可是到了外人面前却还是得为江浙明军的新政摇旗呐喊,否则就真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心口不一,怎是个别扭了得。

    奈何,利益面前,劝说的效果也不怎么样。但是等到洪承畴身死,陈文席卷江西的消息传来,原本还算稳固的宁绍士绅出现了松动。再到陈文今番赶回来送王翊最后一程,得到消息后原本还在把丈量田土的调查组往外推的士绅们纷纷登门拜访,强烈要求尽快为他们测量田亩,以至于那些此前还闲的无事做的调查组登时就进入了加班的状态。

    这事情,说来奇怪,其实倒也正常。现在不丈量,等陈文来了,看到了宁绍的施政无法展开,本地的官员要倒霉,那些士绅更落不了好,到时候弄不好就不是丈量那么简单了,同虏的罪名加上,男丁斩首、妇孺进教坊司,家产全得改姓陈!

    风光大葬了王翊,陈文在宁绍盘桓了数日才返回金华。与此同时,绍兴府隔江相望的省会杭州则刚刚举行了一场迎接岳乐的仪式。

    比之江宁,杭州位于满清与江浙明军的前线,南边的钱塘江和西边的严州府都是明军所据,此间的满清文武官员担惊受怕了太久,甚至已经有些麻木了,对于明军大举来攻已经不似当初那般畏惧了了不得就跑回老家躲起来,跑不了就直接把辫子割了,爱咋咋地吧。

    尤其是前提标中营副将于奋起的遗孀在回乡的路上遭到一支不明身份武装截杀,就连于奋起派去护卫的亲信军官刘大也是负伤逃回的消息传开,这种现象就是更是越演越烈了起来。

    杭州官场破罐子破摔的情绪,作为巡抚,萧启元不是不知道,可他也没什么办法,甚至就连他不再花钱运作换个地方坐官了。至于与明军勾连,也是不可能的,他是旗人,陈文是不会放过他的。

    战战兢兢的在杭州的巡抚衙门里面,继续干着名为杭州巡抚,是为杭嘉湖兵备道的工作,尤其是达素那个废物在被陈文击败后就直接缩进了满城,除了求援以外什么都不会,更是平添了他的压力。

    接下来,洪承畴身死、东南经标全灭、江西陷落、蔡士英被俘、南赣坚城一日被破、尚耿二藩附逆,一连串的消息传来,整个杭州官场登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还多有官员偷偷摸摸的将家眷送走的。

    好等歹等,总算是把岳乐等来了,萧启元在朝中是有门路的,知道岳乐这几年与喀尔喀蒙古交锋,逼迫其入贡,已经是现在朝中亲贵大王里难得的战将了。

    为此,他组织了一场丝毫不逊于江宁那边的欢迎仪式,杭州百姓被迫全城出动,跪迎岳乐大军的抵达。如此一来,面子足了,同时也向满清朝廷证明了杭州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看上去也颇为气势。只是看在有心人的眼里,却分明是死抓着救命稻草的末世气象。

    欢迎仪式结束,岳乐便马不停蹄的在临时的行辕召开会议,与会的却只有浙江巡抚萧启元、那个所部兵马损失不大的蒙古固山额真以及岳乐带来的包括刘良佐在内的一众高官,不见杭州驻防八旗的主将平南将军章佳*达素的身影。

    相比当年为了踏平舟山、彻底覆灭浙江抗清运动而召开的那几次会议,金砺、刘之源、陈锦、田雄,这些人都不在了,就连参战的吴汝和张杰也都死在了四明山,萧启元反倒是成了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个。

    “说说吧,对面的明军到底有多少兵,都在什么地方,武器甲胄和战斗力怎么样,本王只想听实话!”

    岳乐是亲王,顺治的堂兄,与会的除了钱塘水师总兵王和暂代了浙江提督的前提标前营副将徐信以外,皆是来自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的旗人武将,见主子面色不善,一个个无不两股战战。

    “怎么,仗打不赢,连话都不敢说吗?!”

    “奴才罪该万死。”

    一众文武大员哗啦啦的跪倒了一片,直气得岳乐抄起了马鞭子,站起身来一人赏了一鞭子才勉强压下了这口气。

    “今天本王只想听实话,言者无罪。”

    这是底线,如果再不说话,也就未必再有说话的权利和资格了。眼见于此,萧启元与那个蒙古固山额真对视了一眼,只得率先开口,谁让岳乐先问的是兵力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