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311章

永历四年-第311章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番借永历六年秋税一案,陈文决心狠狠杀上一批地方上为恶的胥吏。只不过,杀人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办法,震慑一段时间或许还可以做到,但这本就是有利可图的所在,只怕很快就会故态重萌。

    可是想要改良官职,在洪承畴出任东南经略,一步步试图将他和郑成功逼进死角的情况下,陈文又远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眼下自然也只能这样让孙钰去慢慢梳理了。

    不过相比郑成功,去年陈文的攻势停滞下来更大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自身,兵力太少且连续征战数月,士卒渴望借战事来获取军功赏赐的心已经淡了下去,再兼春节将至,麾下的将士们的心思早已飞回了家中,期盼着能够在那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收获田土的赏赐,而非战死在永历七年之前。

    正因为如此,扩军结束后,陈文的第一击便能够轻而易举的江山县收复,顺带着全歼了督标营。陈文相信,督标营的覆没对于洪承畴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毕竟眼下浙江、福建和江西这三个省的绿营兵里面也只有这一支还能与明军有着一战之力。没了这支精锐部队,洪承畴手中的筹码就要少上很多。

    只不过,对于王之纲和杨捷在那一战中的反应,陈文还是有些疑惑。说二人有心保存实力,这并不稀奇,甚至陈文还怀疑这本身就是洪承畴给他们订下应对方法。

    衢州三县联防,关键所在便是常山和江山这两个县,而开化则由于地处山区且大军由此进攻徽州颇为困难,反倒是并不重要。

    按照从张国勋那里得来的计划原本,江山县有仙霞关的王之纲所部策应,而常山县则由徽州绿营策应,而他们背后则由杨捷的九江绿营来作为援兵。

    眼下江山县为明军所夺,王之纲退守仙霞关乃是兵家正理,毕竟若是仙霞关有失,明军的兵锋就可以席卷闽北,与闽南的郑成功实现联手,福建大局就会彻底糜烂。而常山县那边,事实上在地理上明军夺取了江山县,只要绕过彼此之间的那片山区就可以将其与玉山县的联系隔断,使刘光弼成为瓮中之鳖。

    可问题在于,刘光弼和杨捷为什么仅仅就退到了玉山县,为什么不是广信府的府城,那里显然要更为坚固,也更加容易堵住明军西进的道路一些啊。即便是因为广信府还在大兴土木,刘、杨二人才会转而驻守玉山,可他们背后的洪承畴最近的反应也太过于被动,与他在史书中的记载区别颇大,这厮到底在等什么呢。

    位于讲舍街原浙闽总督衙门的行辕中,陈文翻来覆去的结合着手中的情报审视着眼前的沙盘,思虑了良久。

    从金华到衢州,东阳江和衢江会流于兰溪县。安华镇和虎鹿镇均有棱堡,兰溪也增加了守军,严州绿营不足为惧。顺着衢江溯流而上,一条是为常山港,一条是为江山港,将其分隔开来的则正是杨捷曾经利用过的那片山区。而这片山区,从沙盘上看去,也正像是一个岔路口,向西则是常山县,而西南则是江山县,分明非常。

    突然,陈文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丝光亮,随后整个思路便豁然开朗了起来——原来洪承畴所等的,就是一个岔路口!(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岔路口(上)

    永历七年三月十六夜,湖广宝庆府通往周家铺的大道上,自宝庆出发的一支数万人的明军正冒着大雨默不作声的赶路。这支明军乃是孙可望秦王府的驾前军,乃是秦王孙可望麾下最为精锐,也最信得过的一支大军。

    二月,孙可望力邀身在永州的李定国前往靖州参加军议。可是到了二月下旬,李定国却并没有前往,反而是派人送来了一封书信,大谈忠君之义,希望借此促使孙可望能够与他合力扶明。奈何孙可望原本就有心自立,只当是李定国在讥讽于他,便打了信使一顿将其轰走,结果很快就得来了消息,李定国放弃了永州。

    对于这个义兄弟,孙可望早有杀心。当初张献忠战死,他们被迫杀了张献忠留下的正妻和宰相南下之时,李定国就打算借扶明把身上的贼名洗掉,而孙可望则从未打算要去给明廷当什么忠臣。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在扶明还是自立的问题上分歧越来越大,只是满清威胁甚大,再兼二十几年的兄弟之情,所以才能合力与清军作战至今,并且在去年取得了连番大捷,扩地三千里。

    孙可望在张献忠还在世时便是大西军四大王子之首,不过当时这四人的地位区别不大。而借着平息沙定洲之乱全有云南,孙可望通过收编战死了的艾能奇的军队和演武场升旗事件在实力和名义上彻底压倒了李定国和刘文秀,成为了大西军的最高统帅,但李、刘二人依旧手握重兵,而孙可望更害怕的则是他们与永历天子达成共识,从而威胁到他秦王国主的地位。

    借助于保宁之败,孙可望夺了刘文秀的爵位和兵权,将其投闲置散。这原本使他的实力大为提升,但是李定国于七月斩杀了孔有德,取得了桂林大捷,这使得孙可望突然发现在威望上他已经开始被李定国超越。

    “北兵本就好杀,只不过我没有独当一面。”

    得知尼堪南下,孙可望强令李定国返回湖广战场时他就曾说过这话,而事实上,在李定国准备在衡阳围歼尼堪的同时,孙可望也亲自取得了辰州大捷的胜利,将满清辰常总兵徐勇那个绿营悍将击杀,使大西军的根据地云贵更为安全。

    对于孙可望而言,这本来是他足以借此提升威信的一场大捷,而同时他也密令冯双礼违背李定国合围那支满蒙八旗大军的计划。

    原本,孙可望借歼灭绿营兵提高自身威望,顺带着给李定国拆台的计划足以让他在军中威望超越李定国。可是没想到,由于冯双礼和马进忠未至,李定国虽然没能合围那支满蒙八旗大军,但是尼堪却还是中了埋伏,被李定国当场击杀。

    衡阳大捷清军损兵并不是很大,但是主帅被杀带来的震撼却极为惊人。一时间,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孙可望在辰州的风头再一次被压了下去,甚至在后世很多人都知道李定国的衡阳大捷,却根本不知道衡阳大捷的同时孙可望主持的那场辰州大捷。

    在亲信的撺掇下,原本就已经对李定国恨得牙痒痒的孙可望决定借军议的机会谋算李定国,而李定国亲领的那支四五万人的大军则交给他的亲信冯双礼来率领,从而将整个大西军集团彻底统合到一起。

    由此看来,孙可望虽然长得丑,但是他想得很美。可是光想得美没用,密谋不知怎么泄露了,李定国不光没来,就连再见也没说一句就放弃了永州。而随着李定国放弃永州,原本借因为孤军深入而不得不放弃了衡阳而白捡了一大片土地后,多罗贝勒屯齐再一次接盘了永州。

    二月二十八,定远大将军多罗贝勒屯齐以提督柯永盛守衡州,出兵占据了已经被李定国放弃了的永州。三月初六,屯齐帅大军北上,至三月十五汉军正蓝旗固山额真佟图赖分驻于岔路口和花街子,于驻守周家铺的明军相隔三十里。

    第二天,清军大举出动,意在击败周家铺的明军,但是明军扎营于山顶,又兼暴雨突至,清军不得不放弃了大军进攻的打算。

    “鞑子兵不会有多难杀的,我只是没有机会而已。”

    脑海中浮现着这个念头,顶着大雨,孙可望驱使着驾前军继续前进,很快便进入到了周家铺的明军大营,利用这雨夜的遮掩与冯双礼和白文选实现了合流。

    明军在这一夜之间从四万余人一下子变成了近十万大军,可清军却毫不知情。到了第二天,雨已停,屯齐再领大军而来,很快便抵近到周家铺明军大营的山下。

    周家铺大营极为巨大,原本孙可望就有过在兼并李定**之后将其带到这里整编的打算,谁知李定国放弃了永州,而清军在获取永州后并没有敢去追李定国,反而北上威胁宝庆府。宝庆位于辰州和靖州以东,乃是这两个府的屏蔽,清军意在由此攻入贵州孙可望焉能置之不理。而此时,周家铺大营则正好派上用场。

    身在大营,孙可望听着探马的报告,清军已经抵近,显然是并没有发现明军增兵的事实。计划已定,既然清军还没有发现,孙可望连忙命令大军出营。

    身在山下仰视山顶,清军看不太清楚明军的状况。待孙可望命令一下,大队的明军骑兵开始自刚刚打开的各个营门一并杀出。

    孙可望的大旗已经竖起,大队的明军骑兵冲出了大营,而战象和步兵则紧随其后。喊杀声震天,屯齐以及他麾下的清军目瞪口呆的看着孙可望的驾前军突然从冯双礼、白文选二将的大营中杀出,数月前被李定国设计以至主帅阵亡的情景便浮现于清军的脑海。双方只是稍一碰撞,前面的游骑还没有彻底崩溃,反倒是后面大队的清军便拨弄马头转向逃亡,而在后面的那些步兵则更是恨不得再多长几条腿出来。

    “哈哈,鞑子兵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李定国能杀,我孙可望也能杀!”

    亲眼看着清军丢下了些战马和尸体滚滚南逃,龙旗下的孙可望发出了志得意满的狂笑声。

    自李定国击杀孔有德以来,孙可望自觉着威望被压了下去,对于他谋朝篡位的企图有着极大的不利。好容易打出了一场辰州大捷,将那个清军悍将徐勇击杀,顺势收复了辰州府,可没想到的是,转天被他算计的李定国竟然不只没被清军击溃,反倒是把清军的主帅敬谨亲王尼堪给宰了。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孙可望认定了这个二十多年的兄弟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威胁,甚至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

    前不久密谋杀其人、夺其军虽然失败了,可是此刻他却同样击溃那支满蒙八旗组成的重兵集团,即便战果只有这几十个,但是在孙可望看来,只要大力的宣传出去自然也能得到差不多的效果。况且再战的机会也并非没有,眼下既然知道了八旗劲旅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那么以后也总会有机会。

    想到这里,孙可望拒绝了部将们继续追击的建言,打定了主意不再冒险,直接用这一次小胜来平添声势。然而就在片刻之后,刚刚清军扬长而去的方向,那一支清军却又回来,轻骑四出,步兵亦是迈着坚定的步伐,似要与他决一死战!(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岔路口(下)

    浑浑噩噩的策马向岔路口的大营方向狂奔,屯齐满脑子都是再度中伏的念头。上一次尼堪中了李定国的埋伏都没能活着逃出包围圈,不比那位亲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多罗贝勒,还是舒尔哈齐的孙子,并非努尔哈赤的血脉,若是身陷重围,只怕连救都没人去救。

    求生的**促使着屯齐狠狠的抽着战马,唯恐被明军追上或是被包围了起来,可是没过多一会儿,清军之中有人大声叫喊了起来,嚷嚷着明军竟然没有乘胜追击的事情。

    闻听此言,屯齐连忙回头一看,由于昨天刚刚下过雨,哪怕是大军过后也没有激起半点烟尘。很快,他就发现了确实如那几个清军所言,明军真的没有追上来。

    可是这明军没有追上来是一回事,勒停了战马的屯齐立刻又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尼堪死了,那可是一个亲王,满清自万历朝以来从未遭逢过如此大败,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