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309章

永历四年-第309章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

    一声暴喝响起,那个明军将手中的马刀挥舞如飞,狠狠的劈在了那个清军军官的佩剑之上。刀剑交错,登时便是火花四溅,直震得二人虎口发麻。待兵器分开,剑锋刀刃的互碰之处更是留下了两个很是明显的缺口。

    策马冲锋,自然是要借战马的冲力,明军骑兵的战马在兵刃交错后向前冲了一段才由那骑兵调转了马头。而此时,对面的那个清军军官似乎也认准了这个对手,全然无视这片战场上其他还在狗斗的轻骑,再度策马冲了上来……

    “那个骑兵叫什么名字?”

    “回大帅,那人叫做李还乡,据说祖上是从辽东那边过来的。”

    “还乡啊,看来他父亲对他很是寄予了厚望的啊。”

    远远的看着骑斗,身后的遥遥传来的喊杀声却依旧没有停滞的迹象。骑斗还在继续,突然,一阵陡然暴发的欢呼声自身后传来,陈文转过头去,在望远镜里看到的却是一个明军的长牌手登上了城头。

    只见那长牌手借登上雉堞的余力,一跃而起,一脚踢翻了当面的那个清军,长刀挥舞、盾牌猛击,很快就杀出了一小片没有清军的区域。而就在他登上城头的那架云梯上,一个又一个的明军正在急急忙忙得向上攀登,攀上城头的越来越多,就连下面扶梯子的辅兵也都再也顾不上用盾牌护住头顶了。

    “原来是先登啊。”

    先登,在激烈的城池攻防战中,如果守军的经验足够丰富的话,很快就可以将这个猛士杀死在城头。但是一旦出现了先登,守军为求击杀先登之人以及随后跟上来的敌军,也很容易会造成其他区域的兵力不足,导致更多的漏洞出现。

    可是一般来说,一旦有攻城的士卒杀上了城头,那就意味着城池攻防战进入了最为激烈的阶段,双方会反复的争夺城池,直到力量耗尽或是在大量的伤亡之中士气彻底崩溃,才算是一个结束。

    这样的情况下,攻击的一方会选择后撤重整旗鼓来日再战,而守军若是崩溃则只会向城内或是通过城内向其他各门逃亡,城池一般就会因此而易手。只不过,转身观察了片刻,陈文再回过头去看面前的骑战,却突然感到这里面似乎有些不太对劲的样子。

    一般来说,披甲过后会稍微休整一下,待士卒积蓄了最后一波的体力再行冲杀。明军这边是这样做的,清军那边也是这样做的,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一样,可是现在明军的另一个营正在攻城,陈文已经等了好一会儿,现在更是出现了先登,可是对面的清军却依旧没有动静,还是任凭着骑兵在战场上的厮斗。

    “难道他们还有什么杀手锏不成?”

    不管怎样,如果杨捷或是什么人还在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的话,那么对于陈文而言,先下手逼杨捷出招,总好过被动的继续等下去。

    随着将旗在掌旗手的动作下有规则的摆动,战场上的探马纷纷抛下对手转而回撤。将旗下,一片哗啦哗啦的声响中,休整了好一会儿的明军步兵开始重新起立整队,就连近卫营的各个炮组也做好了推着炮车或是抬着较轻的虎蹲炮跟上队列的准备。

    明军急速的进行着整队,对面清军的探马只是凑过来看了一眼便纷纷向着己方的大阵跑去,没有丝毫的迟疑。

    待彻底整队结束,明军的战鼓敲响,“虎”吼了一声,将士们的精神不由得为之一振,紧接着便在将旗和战鼓的指引下迈着坚定的步伐向九江绿营的大阵杀了过去。可也就在这时,原本还严阵以待的清军竟然在发现了明军发起进攻的刹那全军集体转向,向着来时的道路扬长而去。

    他们竟然,跑了……(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弃子

    这一路的绝尘而去,不仅把陈文看了个一愣,近卫营的将士们虽然依旧跟着旗鼓的指引继续向前,但也无不愕然。

    “合着杨捷这厮是跑来听白书的……”

    茶寮里,说书先生说得热闹,几个听白书的也蹲在门口听得渍渍称奇,可是一旦被掌柜、伙计看见了,总要把他们赶走,以免堵了大门,使得那些真正来花钱喝茶的大爷们进不了门。

    刹那间,陈文突然发现合着他又扮演了一会伙计的角色,杨捷这厮一看明军发起进攻立刻就没了继续看下去的心思,转身就跑。可战场之上毕竟是生死攸关的,这打也不打,只是往那里一立,明军一动他就逃之夭夭,难道这明军攻打清军驻守的城池就那么好看,甚至到了即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来看上一看的地步了吗?

    转瞬之间,陈文萌生了多个念头,有诸如是否让骑兵追上去拖慢清军的移动速度,也有不靠谱的如是不是杨捷有什么心理疾病之类的,可是眼看着九江绿营跑得比兔子还快,陈文也知道,他的这点儿骑兵追上去也没有太大的用处,反倒是弄不好还会被清军咬上一口。

    算了,让他们跑吧,这次只要把督标营消灭掉就够洪承畴喝上一壶的了。

    旗帜停止了前压,战鼓也不再敲响,整个近卫营登时便停了下来。而随着新一轮的军令,大军开始转向,返回去与南塘营汇合,只有那一队骑兵还在远远的吊在清军身后观察其下一步的打算。

    单筒望远镜在手,陈文很快就注意到了就这一会儿已经有十数个明军冲上了城头,正列成了两个小阵堵在城墙上,掩护更多的明军登城。

    这等旧式的城墙一面上总是笔直如一条直线一般,看起来颇为壮观,但是一旦如现在这般被攻城的军队登上了城墙,其他区域的守军根本无法像棱堡那般从其他方位攻击持续登城的敌军,只能一点点儿的重新推回去。

    城头的激斗还在继续,十几个明军死守着那一小片区域,而清军则奋力的由两面向那里涌来。陈文远远的看去,刚刚那个先登的猛士已经不再其中了,不知道是战死了,还是受伤后倚在雉堞后休息。

    具体如何已经看不太清楚了,只见那一片的刀光剑影和鲜血飞溅,偶尔还会看到一些看不太清楚是什么的东西伴随着飞溅的血液在空中划过一道道残影。

    城头的战斗激烈非常,不时就会用明军或是清军倒下,而城下的明军也调来了另一架云梯,就竖在了那架正在不断有士卒涌上城头的云梯的旁边。

    更多的明军开始涌上城头之时,突然间,守军似乎是注意到了远处的状况,一阵惊愕的尖叫过后,原本还在奋力想要将明军挤下城墙的清军战兵纷纷放弃了进攻,转而随着民夫向城内逃去。

    登城的楼梯那边到底是个什么状况陈文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城头上的灰蓝色开始急速消退,而火红色的范围则越来越大,这已经不言而喻了。

    ………………

    城内,县衙的大门早已紧闭,左臂缠着染血布条的张国勋在一队亲兵的簇拥下来到了县衙大堂前的空地。

    “将士们,贼寇已经入城了,而王之纲和杨捷那两个狗杂种则已经逃走了。我等手上都有贼寇不少的人命官司,投降只有死路一条,死守这里,朝廷必会为我等建祠设祭的。”

    “誓死追随大帅!”

    “誓死追随大帅!”

    “誓死追随大帅!”

    “……”

    这一队近两百人的清军原本是王升从宁波绿营那里带来的,乃是编练鸳鸯阵最久的一支清军。王升被洪承畴下狱后,张国勋便接手了这支精锐部队,这段时间用银子也喂得颇为听话,正好用在此刻这关键之时。

    响彻云霄的呐喊声中,张国勋借口需要料理伤口便由亲兵们护卫着退进了县衙的后宅。待清空了闲杂人等,张国勋的两个亲兵就合力将一个柜子抬开,漏出了后面的一个可供一人钻进钻出的小洞。

    那个小洞在外面被一堆杂物当着,张国勋的亲兵们在张国勋“轻点,轻点”的嘱咐中哗啦啦的将其推开,便一个个的簇拥着张国勋钻了出去。

    小洞后面是这座房子与县衙外壁之间的一条小道,张国勋出了屋子里的小洞,没有丝毫的由于便爬向了外墙那边的一个狗洞,紧接着就连他的亲兵们也一个个的钻了出去,只留下了张国勋刚刚穿着的用以辨认身份的盔甲、佩剑还有那一条染着血的绷带,与王升的那些旧部一同死守县衙。

    ………………

    一鼓而下,这是陈文此前没有想到过的,毕竟守卫这座城池的清军乃是督标营,东南绿营中少有的精锐部队,可是根据始终作为攻城指挥的侯国远的报告,似乎这支督标营在几个月的休战中战斗力不光没有得到恢复或是提升,反倒是有所下降了,而且还不少。

    除此之外,杨捷的反应也是一个怪事,再加上他们背后的洪承畴,陈文总觉得这里面处处透着诡异二字。

    不过不管怎样,大军已然入城,不光是北路,南路的神塘营和丽水营也已经冲进了城,此刻除了到处扫荡清军的残兵余勇外,两路大军已经把由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清军守卫着的县衙团团包围了起来。

    “大帅,里面的鞑子说张国勋已经跑了,他们想求一条活路。”

    想活命,直接弃械投降不就完了吗?

    “里面的鞑子是干什么的?”

    “他们没有回答,末将已经派人找俘虏来辨认了。”

    “嗯。”

    没过一会儿,一个清军的军官便被带到了陈文的面前,这人知道一些布防的事情,而他也确认了县衙内清军的番号和归属。

    “原来是老相识啊。”陈文听完了那个清军军官的诉说,冷笑着向侯国远说道:“倒是便宜王升了,那就是让这群家伙先走一步吧,也正好给他们的老上司打打前站。”

    “末将遵命。”

    侯国远很清楚,如果不是王升,四明湖畔的那场惨败很可能就不会发生;如果不是王升,王江也不会被俘,自然也就不会发生去年的那个龌龊事;如果不是王升,他的老兄弟牛平安,那个在队中一向很有担当的老大哥也不会战死。

    虽然这里面并没有王升,但是这支清军却是王升能够做下如许多的罪孽的依仗。况且这些年下来,他们本就沾满了明军的鲜血,与他所在的这支明军更是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早已不再是可以被饶恕的范畴之内的了。

    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读书给侯国远带来的不仅仅是官位的优先提升,更让他学会了很多以前没有想到过的道理。而今天,就是将这些道理付诸于实践的最好机会。

    “把炮拉上来,轰塌外壁。冲进去,但凡是穿着绿营狗皮的,一个不留!”(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疑团

    明军早已攻陷了城池,但是城内的炮声却并没有停止。片刻之后,轰塌了县衙大门和正面外墙的明军蜂拥而入,但凡是穿着绿营灰蓝色军服的一概杀死。到了后来,杀到兴起的明军更是连一些惊慌失措的仆役和衙役都没有放过。

    战斗结束后,县衙中的尸首被明军的辅兵抬了出来。前前后后穿着绿营军服的大概不到两百具,正好是一个守备的编制,想来除了王升和他此前带走的那些亲兵外已经都在这里了。

    军官梳理防务、继续探查周遭状况,军需官检查缴获和仓储,军法官带着镇抚兵四下巡视、审问俘虏,而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