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659章

明末称雄-第659章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一种分工合作,一个农民,如果在一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种地,可能收益微不足微。但如果这块地下有一片煤炭,那么他们采煤出售,其获利可能是种地的十倍。而如果一个农民在原来的稻田里改种桑养蚕,其收获也有可能是种稻的数倍。

    对于朝廷来说,它就是那只总揽调控大局的手,国家三亿人,不可能都去做农民都去种地,全去做农民种粮食,生产出来的粮食便会过剩。只要保证部份的人种植足够的粮食就足矣,其余的人可以去做别的,种桑养蚕,种麻织布,种棉种甘蔗,种香料种茶树,种大豆种土豆玉米,甚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去挖矿去造船去炼铁,制造出更多的商品。

    更细的分工,更多的便利,更好的生活。

    “朝廷有八个亿的财政盈余,明年的日子更好过了!”

    陆维章点头,“财务司预计明年中央朝政收入能达到二十个亿。”

    二十亿中央财政收入,加上今年八个亿的财政盈余,还没算上今年全国地方上的财政盈余,以及明年地方上的财政收入,若加在一起,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若让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看到,只怕他们会辣眼睛。

    刘钧不由的想起了摆在桌上的一份奏章,那是东厂呈报上来的,标题很有意思,大汉民间百富榜。

    其中榜首第一人,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身家荣登榜首。这个百富榜,前十名,都是高于三千万银元资产的,第一百名,都有足足五百多万银元的资产。

    若不是这个榜是东厂上报的,刘钧还以为是哪个茶楼酒肆里传来的什么野榜。

    五千多万银元啊,这要是放到后世去,起码也是百亿富豪,说不定得是千亿富豪。在清代时,也曾有一些超级富豪,身家几千万两白银,但那些要不就是大盐商,要不就是些官倒。

    得益于神圣大汉对于工商业和商人们的宽容和鼓励态度,这几年一些胆大又进取还好运的商人,确实大发横财。

    当然,若真论大汉首富,肯定没有人能超过刘钧。

    刘钧名下那些产业,全是最赚钱的产业,而且个个规模庞大,随便拿一个出来,就相当吓人。

    另外,那个百富榜上也并不完全对,比如其中有些人就榜上无名。如刘钧眼前的财务卿陆维章。这位国丈爷早几年为刘钧打理产业,刘钧是给了他股份的,他自己也还有经营着陆家的产业,搭着顺风车,也是大发特发。

    别的不说,就光他在几家银行和东印度公司里的股份,就绝不会少于三千万身家,若排到榜上去,肯定能进前十。

    其实那榜首的沈家,就是刘钧的一位合伙人,沈首富在大汉东印度公司,这个庞大的海贸集团里,占据着不少的股份,而且沈家还是拥有两万多张织机的大织造商,同时他还有一个大造船厂,以及一个很大的船运公司。

    早在明朝时,沈家就算是江南数的着的大富,上了刘钧的顺风船后,这几年更是顺风顺水,发展一飞冲天,如今悍然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资产荣登首富宝座。

    甚至在这张东厂提供的百富榜上,很多富豪其实都是刘钧的合作伙伴,是他那些庞大的垄断集团的股东。

    神圣大汉的经济总量提升的真是很快,百万富豪正批量的产生。

    大量的资本家正在产生,刘钧甚至有些担忧,这些资本家若是一朝羽翼丰满,会不会在大汉帝国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啊!

    资产阶级这头巨兽会不会失控?

    这也是一个值得刘钧深思的问题。(。)

第695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我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我成了亲,有了丈夫。我还活着,也已经有了孩子,这里比我原先想的还要好。丈夫很年轻健康,对我很好,公公婆婆也对我很好,虽然这里冬天很冷,但我们有自己的土地,有房子,有足够的木材,每天都能吃三顿饭,顿顿能吃饱,我很满足。”

    中原总督李树初手捧着一份帝国日报,看的津津有味。帝国日报是如今神圣大汉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一份大报,据说发行量早超过了十万份。李树初喜欢这份报纸的权威性,当然,除了时事商讯之外,他还喜欢这报纸上的其它几个专栏,其中有一个就是专门介绍天下地理人文,以及介绍大汉子民的生活的帝国的一天专栏。

    帝国的一天每期写一个帝国人的一天,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军官士兵,当然也有商贾工匠,农夫学徒。这一期的帝国的一天,写的就是一位日本新娘。

    “陛下天恩,这些倭女在汉生活的真是不错。”关外总督候恂见李树初正在看的报纸,笑着说道。

    “如无必要,还是当尽量避免高压策略,用陛下的话说,这也是降低成本。你看现在这些倭女,她们嫁入大汉,为大汉解决了好几百万单身呢。现在这些倭女对于陛下和朝廷可是感恩戴德,大多数倭女都觉得现在的生活确实比过去强。”李树初放下报纸,有些感慨的道。

    “陛下眼光确实高瞻远瞩。”

    又近年关,各地的督抚提督总兵们又大多赶入京师朝集。

    一年一度的入京朝集,也是如今大汉国政的一项重要特色。这些封疆大吏们入京,并不仅仅是来元旦朝贺以及看看灯会的,他们要入京汇报一年的工作,接受吏部兵部考核。面见皇帝接受垂询,还得就过去一年的地方财政预算情况做总结报告,当然还有一个极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明年的财政预算争取。

    不过比起去年,今年的地方朝集代表团都比较轻松,一来是今年各地方都发展的不错。总体来说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灾害疫病,兼之今年开始的地税收入直接纳入地方财政,地方官员有了更大的行政和财税自主权,让地方官员这一年过的都还不错。而且朝廷如今国库很充盈,明年的预算做的比较宽松,大家不必那么辛苦的争取,该拔的还是会拔给他们。

    今天候恂和李树初这两位总督会面,也是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比较确切的消息。自原直隶总督刘允升晋升为右枢密使后,前兵部尚书张国维转任直隶总督。但张国维也没当多久直隶总督,便很快又转任了新设的朝鲜军区总督。

    现在直隶总督位子空缺,听说皇帝已经有意让中原总督李树初接任。而李树初调离中原军区后,中原总督的位置可能由关外总督候恂接任。

    直隶总督、中原总督、关外总督,若论重要性,当然直隶总督权柄最重,其次是中原总督,关外总督如今虽然管辖着辽宁、吉林、海西、黑龙江、江东、兴安六省。但关外还是战后之地百废待兴,那里现在还只有不多的移民。是远远无法和中原以及直隶相比的。

    何况现在还有传闻,朝廷准备把关外军区的六省拆分为两个军区,辽宁、吉林、海西依然为关外军区,而兴安、黑龙江、东江三省则将与西波尔省组成安北军区,如此一来,关外总督自然越发有些尴尬了。

    “今日陛下召我觐见。已经说了,年后我将调入直隶,中原军区以后就要拜托侯兄了。”

    侯恂听到事情果然已经尘埃落定,不由的脸上露出笑容。

    他原本还担心,按照籍贯回避原则。他做为河南人可能没有机会得到这次机会。但现在看来,到了总督这一级,回避倒也并非那么重要了。

    “侯督这几年在关外,功绩有目共瞩,关外迅速安定,并能把移民事务取得如此骄人之成绩,陛下岂会不知。”李树初夸赞道。

    侯恂心里很受用,当初被调到关外,那日子可是比较难的,除了辽南,整个辖区内几乎就是女真人的地盘。关外总督,实际上还不如一中原知府。不过朝廷短短时间就击败女真,收复整个关外,并且大手笔的投入巨资,搞移民实边,短短时间里,关外就大变了样,这确实是他自己当初都没有料到的。

    “都是陛下英明领导。”侯恂呵呵笑道,“河南是我家乡,李督这几年在中原,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剿流匪,平朱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如今中原不但是朝廷重要的粮食产出,而且还成为棉花和油产地,今年河南的棉花和油产量可都是朝廷各省第一啊,加之山东的果树以及矿产和商港的建设,中原军区虽只两省,但却一改以往人最多却也贫困百姓最多的境况,民生经济往上翻了好几翻,创税更是名列各地前矛,李督功不可没啊。”

    河南地处中原腹心,地多平原,耕地多但也人口多,过去人均耕地极少,加之过去黄河等河流多年失修,经常发生水灾,水利失修,又容易导致旱灾,使得在晚明以后,河南成了贫穷的代名词,每遇灾荒,大量的河南人就得逃荒外地。尤其是在天启以后的明末农民造反中,更是屡遭流寇洗劫,兼之河南藩王最多,使得河南百姓生活更加贫困。

    侯恂刚才称赞李树初的那些功绩,并不是因为李树初的女儿现在进宫做了嫔妃,也不是李树初马上要升任直隶总督,而是实话。

    李树初主政中原,管辖河南和山东二省,闯贼等流匪被赶走了,企图复辟的福王朱常洵洛阳伪朝被灭,兼之黄河改回故道,运河疏通,淮河汴河等治理,还有青岛、烟台、威海、登记等海港的开发建设。都使得中原地区一天一个样。

    虽然说这些其实都是来自于朝廷中枢的决策,但李树初等地方官员也一样是大力配合支持的。

    另外这两年,中原地区向外迁移的人口也是最多的,这个人口大区迁移了大量人口实边。

    若说那些都是国家主导的政策,那么李树初执政中原,对中原两省的定位也是相当准确的。李树初将河南定位为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小麦、玉米种植,同时也根据如今棉花的极大需要,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以及果树种植,使得这个过去的贫困地区,终于依靠自己的有利优势,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取得迅速发展。

    而山东省因为处于黄河与淮河中间,又面靠大海,拥有极强的水运优势。耕地面积同样不少,而且还拥有许多重要的矿产,黄金、煤炭等都储量极高。依托这些优势,一面发展农业,种植小麦、棉花、大豆,果树,同时也大量发展矿产,冶炼。以及发展运输和港口转运贸易。

    今年山东省的小麦产量仅次于河南,位居第二。而玉米、高粱、红薯、土豆、大豆等粮食作物产量也极高,山东的油产量高居全国第一。另外山东的苹果、梨、大枣等水果产量也极高。

    另外李树初还大力扶持山东的纺纱业和采矿、冶金业。依靠河南和山东两省迅速扩大的棉花产量,山东的棉纺业现在已经后来居上,大有赶超传统的棉布产地苏松地区的势头。

    现在山东农业的粮棉油发展很快,而矿产以及冶炼和纺纱等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再依靠着其发达的水运和海运。凭着几大港口的优势,山东的运输和贸易也发展的很快。

    中原两省,论经济增长,耕地更少的山东却比耕地更多的河南发展更快。

    过去的贫困区中原地区,如今却成了帝国抢眼的迅速发展地区。这不得不说。都是离不开李树初主政的功绩的。

    若不是有此功绩,侯恂相信,就算李树初的女儿是贵妃而不是嫔,也一样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