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45章

明末称雄-第45章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箱子中的九头鸟静静的摆在里面,长长的枪身,完全就是鸟铳的放大版,光看那又粗又大的外表,就能感觉到威力也必然远大于鸟铳。

    实际上,刘钧对于赵兵备很是得意的九头鸟并不陌生。

    这玩意,明明就是抬枪啊,长达一丈多,重三十多斤一把。属于中国特有的一种火器,明代时开始制造,后来在清代更是大规模装备。甚至在后来的一些抗日剧里,都能经常看到土八路们拿着这东西打鬼子。

    但说白了,就是一个放大版的鸟铳,三十多斤的重量,一丈多的枪身,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鸟枪完全相同,但装药量、射程及杀伤威力远远大于兵丁鸟枪。这种枪在清代十分盛行,发射时两人操作,一人在前面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则瞄准发射。

    在清军中,这种抬枪是做为步兵支援火力配备的。在清军对付火器薄弱的太平军的时候,效果很显著,据说这种抬枪如果数量足够,齐射的时候声势极为的宏伟。后来中法战争的时候,清军也在对付火军的时候大量使用。

    有法军记载,万枪齐发,天摇地动,然后是弹如雨注,法军惊骇莫名。可最后却又发现并无人受伤,然并卵。

    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清军更是大量制造装备军中,不过在甲午战后,抬枪终究因为过于笨重和精度太差而被淘汰。

    但是在一六三九年的大明崇祯十二年,九头鸟却被视为是一种极具威力的重量级火器。普通的鸟铳射程能达到百步,可抬枪却能达到二百步的杀伤距离。

    抬枪威力比鸟铳大的多,却又比大炮轻便的多,不需要车载马拉,一个人都就能扛着走,因此被视为一种性价比很高的火器,尤其是对付中原的贼寇,效果更好。

    赵诚也一样将抬枪视为秘密武器,并很是大方的一口气拿出了十二架送给刘钧。他拿出来的这些都是新家伙,还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外号九头鸟,一个人就可以操纵。

    一开始刘钧看到这抬枪时有些不屑,可转念想到现在还只是一六三九年,连火门枪三眼铳快枪都还是做为先进火器在使用,抬枪这样的大号鸟铳已经可以算是单兵重火力了。特别是对于他们这样的内地乡团来说,十二架九头鸟若是一起发射,那声势威力估计得把贼人吓尿。

    尤其是其达到近二百步的射程,就算精确度只能保持二百步,那也远比鸟铳超出一倍多。比弓箭火铳都远,还没有炮那么贵重以及笨重。

    “如此宝贵之物,真是太感谢兵宪大人了。”

    “红粉赠佳人,宝剑赠英雄,利器还得勇士才能发挥其作用。”赵诚温笑着说道。“近来献贼又闹起来,原本受到招安的许多贼寇也是纷纷响应,豫楚大地一时又是烽烟四起,地方不靖,国家不宁啊。老夫做为鄂东的兵备道员,深感忧虑啊,以后,还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有为的义勇之士多为国出力啊。”

    “只要大人有召唤,我等定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好好好,有你这句话就好,以后有需要你们出马的时候,我定不会客气。”

    刘钧应的很痛快,张口许诺是每个官员必备的本事,不管能不能做到,先应下再说。收了赵诚十二门九头鸟,刘钧当然要答应的痛快。

    领了十二架九头鸟回来,刘钧立即找来李春江,商量在炮队里增加一个抬枪伍。

    原来左右两旗旗总下各有一个炮队,有三门虎蹲跑。如今刘钧打算干脆单独建一个炮旗,下面辖一个炮队、一个抬枪队再加一个火箭队。炮队六门炮,一炮两人,刚好十二人一队。而抬枪十二支,因为有支架,所以可以一人操作,十二把抬枪十二个铳手,正好也编一个队。剩下编一个火箭队,装备火箭,另外还可以考虑购进点一窝蜂、百虎齐奔之类的火箭筒、火箭箱。

    这个火炮队,就作为战斗火力支援,为左右两旗六个战兵队提供火力支援打击。原本的左右两旗编制不变,依然是原来的配制,保持着以鸳鸯战阵为核心的作战方式。

    “也许我们要再招些人了。”李春江一直念念不忘把马队搞大。

    “确实需要再招点人,眼下先让梅公借我们的那些火器教头多留些日子,另外把我们两个的家丁也都编进旗队去。回头再招募点人,马队可以改成左右前后四旗,幸好这次我们缴获了不少马,不需要再额外买马了。要不然,这马价,真是有些吃不消。”

    刘钧一直对于九头鸟队的费用问题担心,现在基本全靠李春江个人的财力支持,虽然也募捐了一些,还收到一些助捐,可毕竟马队一直没有收入,全靠输血,他很担心,李家虽有钱,可不表示李春江个人能拿出多少钱来。马队已经总共花了上万两银子,其中李春江个人就掏了五千多。

    他一直想找一个其它的方法来解决军需经费问题,可又苦无办法。他们这支乡勇虽是乡勇,却又类似于职业雇佣军,是全天在营,又没有土地可囤田,也不像边疆的军队,还可以偷偷搞点回易什么的。

    不过这次的剿匪,却让刘钧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出路。

    剿匪可以生财,这次剿匪,缴获的银钱财物就有一千多两,然后还有五十三匹马,几十套刀枪,此外还得了一千多两赏赐银。除去这次战斗的赏赐与抚恤等,他们依然赚了一千多两银子,以及五十三匹马和几十套刀枪。

    这还只是一次战斗的收获,若是能多来几次这样的胜利,他们靠剿匪完全可以维持马队的开支,甚至还有富余,根本不用再依靠李春江个人的银钱投入。那样,才是长久之计。

    而且剿匪不但可以赚钱,也可以练兵,虽说眼下张献忠等人刚刚又反叛起来,势力似乎还不怎么样,可刘钧却是清楚的知道,在经历了崇祯十一年的中原叛军低潮之后,马上就将又掀起一波中原流寇的叛乱狂潮,并且越来越膨胀,最终无人可制,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

    而麻城居于楚豫皖赣四省之间,处于南北要冲之地,必然无法幸免于即将乱起的战火。要保一家老小,唯有依靠手里的刀兵,依靠他的队伍。

    第二天一早,一千余人集结,先由赵诚训话,然后梅之焕、陆晋锡等一众官员也纷纷各说了几句,最后全军出发。走在最前面的是保生堡的夜不收队,然后是朱宠率领的黄州卫所军,接着是梅之焕保生堡正兵营做了中军,赵诚、梅之焕等一众人官员都在里面,还有保生堡的马队在边上护卫。

    其余各队乡勇则列为后军,刘钧主动提出九头鸟马队担任殿后任务。

    一开始士气还不错,可走了大约两个时辰后,太阳已经升到半空,暑气渐热,朱宠从卫所里拉来的那些农夫卫军已经士气低糜了,队形也没有了,速度也没有,直嚷嚷着要休息。最后赵诚不得不下令休息半个时辰。

    可走了没一会,朱宠的那些卫军又喊热喊累,气的赵诚直瞪朱宠。朱宠被上司瞪了,气的亲自骑马赶到前面,跟家丁拿起鞭子就上去一顿狠抽。那些卫军也是贱,好好的让他们赶路,叫苦叫累,可被朱宠一顿鞭子,却再无一人喊苦喊累,老实赶起路来。

    前面的那乱象并没影响到九头鸟马队,他们居于队后,个个骑着高头大马,头上戴着大毡帽摭阳,很是轻松。

    九头鸟马队队列整齐,气势昂扬,与前面的卫军一对比,那真是天差地别,倒仿佛九头鸟才是正规的朝廷军队,前面的那群穿着破烂的反像是刚招募的民夫。

    大军一路前行,有夜不收在前探路,并不担心贼人伏击。大明的夜不收属于精锐勇武者,甚至比各将领的家丁还要精锐。在大明军队的各级军队里,都有自己的夜不收队伍,大的边镇夜不收数百,然后总兵、参将、游击各将下又还有自己的夜不收,甚至连下面的都司、守备等也都设有夜不收。

    现在连乡团,不论大小规模,也一样设有夜不收。

    夜不收与家丁,实是大明军中的最精锐者。

    一路平静,他们一直走到了岐亭贼人所在的山岭。虽然子一伙已经被灭一天,可明显山寨里并没有注意到什么异常,或许子一伙以前经常一出去就是十天半个月,也不会经常保持联系,所以山寨里的人习以为常了。

    到了贼窝所在二里外山脚下,赵诚下令,全军暂时休息,做战前准备。

第56章 莽夫、怂货和一窝蜂() 
(感谢万物尺度、性本爱美女、洛佳依诸位的打赏支持,谢谢大家!求推荐票!)

    “怎么停了下来,这个时候应当趁贼人并无防备,立即乘势杀上山去,打贼人一个措手不及才对。现在队伍就停在贼人山下二里之外,贼人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我们。”

    刘钧一听到原地休整的命令,立即摇头对李春江说道。

    “我们去跟赵兵宪说,应当立即进攻。”李春江说道。

    刘钧连忙拉住他,前面这么多官员乡绅,明白此事的肯定不少,但大家都没有说,他们这么跑过去说,算什么?随他去了,反正他们这次就是来打酱油的,况且这一千多人,就算贼人发现了,也顶不住吧,刘钧这样想着。

    原本刘钧以为仅是暂时休整,做战前进攻准备。可结果过了一会,前面又有赵诚的家丁来传令,说是上头有令,让各队埋锅造饭,然后进攻。

    刘钧惊讶不已,甚至有些想要骂娘。你在贼人巢穴脚下停下来,做个战前休整,还算是进攻前的准备。可是现在干脆要埋锅造饭算怎么回事,还真是巴不得贼人不发现大家吗?

    “传令下去,各队穿戴甲胄,做好战斗准备。”刘钧气归气,可也管不到上面那些人去,只能让自己的队伍做好预防,出发的时候,大家都带了一些馒头,这个时候直接拿来就水吃,也不许再去埋锅造饭,甚至刘钧提前让队员们开始披甲,各队队总们准备好火种。

    “贼人就算发现了我们,也不敢下来吧?”李春江问。

    “以防万一。大家若都抱着这种想法,万一贼人冲下山来,那岂不是要被反打一波?”刘钧认为有备无患。

    刘钧打量着贼人的巢穴,建立在前面的半山腰上,而不是在山谷之中。很明显的,只要山寨里的人没瞎,他们就一定会发现到这山下的异常的。刘钧拍拍额头,这仗明显就部署不当。

    既然贼人并不知道匪首大-麻子和那些外出的贼匪已经被杀,那么官军就不应当搞这么大阵仗,弄这么多人来。

    相反的,只需要几支精锐的队伍有个二三百人就完全足矣,一路悄悄赶来,在附近埋伏,等到天黑之后,再摸到山下埋伏起来,然后派些精锐的夜不收或家丁摸上山去,放起火来,制造混乱,让贼人误以为大队官军已经杀上了山,到时他们自然会乱。若他们去救火,不下山,那时再趁机打开他们的营门。

    而他们若是惊慌下山,那时埋伏在山下的各队人马正好乘机剿杀。

    可现在这般大模大样的上千号人大白天的晃到人家山脚下,来了还不立即进攻,还要在这里先做饭,这不是故意提醒对方嘛。一会若是强行进攻山寨,对方若是坚守顽抗,仰攻山寨,就算有数量优势,也一定会有很多伤亡的。

    与刘钧让部下吃干粮披铠甲防备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