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435章

明末称雄-第435章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右翼三万户叛乱,达延汗亲自率兵讨伐右翼。经历数场大战,平定了叛乱。平乱之后,达延汗将右翼三万户分封给自己的子孙,从此,右翼的喀喇沁部也成为了黄金家族的世袭领地和属民。

    这一时期,喀喇沁部已经从鄂尔多斯地区迁出。驻牧于宣府、张家口、独石口边外,并逐渐向东深入到了兀良哈三卫的驻牧地域。

    后来兀良哈中的朵颜卫在其首领带领下举部归附喀喇沁部,奉喀喇沁部首领为自己的领袖。

    到了林丹汗时期,后金崛起,明朝进一步衰弱,而林丹汗妄想武力兼并统一漠南各部,结果导致漠南各部纷纷归附后金。

    喀喇沁部地处右翼蒙古的前沿,以前与林丹汗素来有矛盾,双方矛盾一触即发,喀喇沁部此后多次遭遇林丹汗的数次进攻,好几次兵力林丹汗调兵十万以上,最终喀喇沁部族军大部溃散,一部分逃入明边内躲避,一部分被林丹汗俘虏。

    喀喇沁黄金家族首领和所拥有的人口因大多在察哈尔的兼并战争中被杀被虏而所剩无几。喀喇沁内的兀良哈人所属部民没有参加艾不哈之战,在长昂子色棱和孙苏布地塔布囊率领下归附后金,因而保存了实力,他们不久之后便参加了后金对林丹汗的战争。

    原来幸免于难的喀喇沁部黄金家族台吉和部民大部分被后金编入蒙古八旗而分离出去。这样,色棱和苏布地塔布囊就继续沿用了原宗主部“喀喇沁”这一名称。

    喀喇沁部领导权由黄金家族彻底转入到兀良哈人手中,兀良哈人成为喀喇沁部的新领主。这也标志着新的喀喇沁部落是由兀良哈人为主体重新组成的。

    “这么说,如今的这些喀喇沁人,已经不是真正的喀喇沁人,也不再是黄金家族统领了。”刘钧对于喀喇沁部很上心,因为他新设立的燕北省,如今就是喀喇沁人的地盘。

    “如今的喀喇沁部,实际上是兀良哈人。”

    兀良哈,明初时又称朵颜三卫。明初,元亡,漠北蒙古分为三部,兀良哈部、瓦剌部、鞑靼部。

    不管这些蒙古人曾经是多么的狡诈贪婪,但如今,这些蒙古人终究还是没落了。

    刘钧大军所经之处,到处是一片残破,看不到牧民,看不到帐篷牛羊。夹杂在汉清两大势力之间,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不过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些蒙古人早年也受明之招降,向明称降纳贡,寻求互市。可暗地里,又经常劫掠边关,无恶不作。

    畏威怀德,刘钧不由的再次想到这句话。

    好在刘钧的这次出兵准备充分,每个士兵都带了干粮袋,有肉干也有炒米炒面甚至有光饼锅盔这些易保存的干粮。后面还有辎重营的粮车,携带着全军充足的粮草。

    要不然,现在这遍地的荒凉,还真是个大麻烦。

    “陛下,豪格带着三万兵马正向这边开来。”

    一队轻骑飞驰而至,带来最新的军情。

    接到这个消息,刘钧有些意外,难道清军已经发现了他们的动静。

    “好像豪格与多铎发生了争吵,两人为进退之事闹了矛盾,最终豪格下令撤退,而多铎下令留守,最终有三万余人随豪格撤离。”

    张国栋一听这消息,不由的高兴起来,“陛下,意外的收获啊,清虏内讧,豪格带着三万人脱离大部,咱们正好先干掉他再说。”

    刘钧也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

    豪格率领的部队一路沿来时的路原路返回,部队撤离时有些士气低落。

    鳌拜骑着马跟在豪格的旁边,他是正黄旗的,代旗主阿济格下令让他率部留下,但最终鳌拜却没有留下,他选择了跟随豪格一起撤退。跟他同样选择的两黄旗人并不少,虽然如今多尔衮兄弟得势,可他们并不肯信服。

    “王爷,我们就这样走了,合适吗?”

    “难道我们要继续留下来,为多铎那个蠢货的错误决定付帐。拖的越久,我们越不利,我敢肯定,刘继业肯定已经将我们的虚实瞧的清清楚楚,只有多铎那个蠢货,却跟输红了眼的赌徒一样不肯罢休。”

    鳌拜想了想,问,“万一我们一走,那他们岂不是更加不利?若是刘继业就此出兵反击,那?”

    豪格望着前方,叹了一声,“如果真的那样,那我们起码还为大清保留了三万人马。”

    话音刚落,晴空突然一声霹雳震响,响彻山间,在山谷里回荡。

    许多清军纷纷抬头,“大晴天的,怎么却打起了响雷?”(。)

第470章 安东王的谋划() 
自从刘钧在北京黄袍加身,登基称帝的消息传回鄂东之后,鄂东也就成了龙兴之地。●⌒,。数十年前,大明正德皇帝临终,无子继嗣,最后挑中了湖北的兴王世子入京承嗣继位,湖北因此出了一个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后来把安陆州升为了承天府,定为兴都。

    许多湖北官员因此朝中得势,如今麻城的梅李刘等诸大家族,多是那个时候兴盛起来的。而现在,鄂东又出了一位皇帝。

    荆湖鼎族的刘氏家族,飞出了一位真龙。

    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位龙汉天子,早些年不过是个老秀才的儿子,小小武生。后来成了梅之焕的门生,再后来居然又成了刘家在外的子孙。大家眼看着这位年青的刘家子弟,建乡兵,办民练,率兵剿匪,提兵征虏,游击将军、参将、副将、总兵官,一直提督、总督、督师,甚至封侯封公,直到封郡王,最后封汉王,然后成了龙汉天子。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刘继业成了龙汉开国之君,麻城也自然就是龙兴之地。

    不说当年的刘老秀才如今成了大汉太上皇,就是当年的刘金吾,如今也成了齐国公。当年提携刘钧的梅之焕和李长庚的家族,自然也大沾光。梅之焕和李长庚虽已去世,可两人也都被追赠为燕国公和宋国公。

    李长庚的侄子,当年刘继业的好友李春江,如今官任三江总督,爵封太平开国伯。梅之焕的女儿,也被封为临江伯。这也是继秦良玉封侯后,新朝封的第二位女伯爵了,不是封夫人,而是直接封侯封爵,这又是古所未有之事,处处彰显出龙汉朝的不同之处。

    鄂东的百姓都为自己家乡出了一个真龙天子而高兴,但有人并不高兴。

    蕲州的安东郡王朱常溰很不高兴。或者说是很恐惧。

    朱常溰是大明的郡王,而刘继业如今是篡的大明皇位。在大明朝,如朱常溰这样的郡王很多,大明二百七十余年。到了现在,光是亲王就有三十多位,郡王多达一百多位,更别提各种镇国辅国之类的将军了。

    虽说宗室亲王郡王数量很多,可朱常溰做为一个郡王。能享受的待遇还是很多的。在地方上,虽然他们不插手政务军事,可就安心当个富贵王爷却是毫无压力。

    大明二百余年实封亲王六十多位,其中有十几位因事被废,也有些绝嗣而除封。郡王更是前后封了六百多个。

    亲王的禄米万石,郡王也有两千石。

    而且除了禄米,还有赏银,锦、丝、纱、罗、绢、布等各种赐物,甚至还有盐引茶引等。此外还有许多的赐田。

    朱常溰只是个郡王,他是成祖这一支的。论辈份,还是天启和崇祯皇帝的叔辈。封地在蕲州,也算是一方豪富,自己名下各种赐田,以及多年来接受的投献,加起来有万顷之多。虽比不得那些亲王们,动不动就数万顷甚至更多,但万顷之地也绝对不少了。加之他还获得不少的盐茶专卖权,朱常溰很富有。

    以往,他对自己的生活也很满意。

    可是他很清楚这一切的来源。都是因为他是大明的郡王。而一旦失去了这个头衔,他的这巨大财富也就将不保了。

    当年刘钧还刚开始办乡兵的时候,朱常溰还没把这个小伙子当一回事。后来刘钧当了虎头关的巡检,他还曾经看着刘钧救过他外甥女的份上。赏赐了刘钧一个替他当差办事的机会,为他打击私盐贩子,然后分润他一些好处。

    谁能想像呢,当年那个为了一个乡的部份盐利好处,为他尽心干活的小子,如今居然成了皇帝。篡了他们朱家的大明天下。

    虽然说刘钧称帝之后,曾宣诏说会善待朱家子孙,可朱常溰不相信。

    如今他的安东郡王头衔被削了,只成了一个平头百姓,一个前朝宗室皇族,这让他心中难安。

    好在现在还没有人来动他。

    这多亏了他有一个好姐夫,当今的中原总督李树初,是他的姐夫。当年李树初是他们王府的入赘女婿,王府全力支持他读书科举。后来李树初中了进士,搬出了府去,带着家人在外做官多年。

    之后在朝中得罪人免职还乡,意外的因为外甥女和刘钧算是认识了。后来刘继业发达之后,也拉了一把李树初,从此李树初的官运发达,这些年一直紧跟着刘钧,从河南巡抚到闽浙总督,再到三江总督,再到如今的中原总督,一直都算是刘继业的肱骨大臣。

    若不是因为妹夫刘继业的心腹重臣,他这个前朝宗室,哪还能这么安稳。

    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算有个妹夫是新朝总督,保的了一时,也保不了一世。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他这个前朝宗室,手里有着百万家资,万顷良田,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他,想要随时扑上来咬一口呢。

    听说刘继业封了梅家小姐一个女伯爵,他心里不由的打起了主意。

    刘继业这个人还是很念旧情的,他也听说过那位梅家小姐不少事情,知道梅之焕是个很特别的人,也养出了一个很特别的女儿,据说早年梅小姐一直女扮男装,在刘继业的麾下率兵打仗,很有几分巾帼英豪之风,连秦良玉当年都称赞不已。

    听说若不是当初梅之焕突然去世,梅小姐回乡守孝,说不定如今梅小姐也可能是新朝的一镇总兵官了,弄不好这回也封侯了。

    还有个传言,说梅小姐其实当年和刘继业私下有情,只因他们相识之时,刘钧已经娶亲。甚至还有传闻说,等梅小姐孝期一满,肯定是要入宫去的。

    对这种说法,朱常溰半信半疑。

    但他想到了自己的困境,他想到了自己的外甥女。当年外甥女遇贼匪所掳,幸得刘继业解救出来。后来自己的外甥女也着实迷了刘继业一阵子,那时自己是反对的。而当时刘继业似乎也不太接受外甥女过于主动,最后两人还是没了下文。

    但几年过去了,外甥女也早到了婚龄,可一直没相中人家,他以前也估摸着可能还是跟刘继业有关。

    现在想想,这倒是件好事。

    若是自己的外甥女能再跟刘继业重续旧缘,那自己可就有了双保险。

    吃过早饭,朱常溰望着他的妻子,“天变暖和了,十娘有没有出去游玩一下?”

    “没有。”妻子答道,“十娘年纪也不小了,如今婆家还没相中,哪能还随意在外抛头露面。”

    “天天闷在家也不是个事,我知道十娘跟临江伯以前关系不错,如今天气不错,不如派个车送他去麻城看看梅小姐。”

    “先前听说新皇封了周小姐一个伯爵我还不敢相信呢,女人也能封爵,这新朝还真是处处透着不一样。你说,这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