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313章

明末称雄-第313章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并不想治刘钧的罪,更不想因为刘钧获罪,而引发辽东兵马的动乱。

    “其实皇上的恩宠已经无比厚重了,二十出头,就已经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已经足够了。”刘侨叹道,侄子这辈子就算以后什么都不干,天天坐着享受,挣下的这份封赏,也够子孙享受了。一个世袭公爵一个世袭侯爵,再加上四海银行、江南钱庄以及东印度公司的钱财,真的足够了。

    “吴三桂也才二十多岁,也一样任辽西提督,总领关宁锦三镇,也没见言官弹劾啊。郑芝龙原来还是一个海贼,现在不也是海军提督,总领三镇水师舰队吗?也没见言官弹劾啊。”刘允贞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当然有弹劾,只是没闹的人尽皆知而已。而且他们的情况也和你二哥不一样,吴三桂任提督,那是吴祖两家族在辽西军中的影响力,必须得用辽人统辽兵。而且吴三桂就算任提督,对辽西三镇的控制也不可能如你二哥在楚军中的影响一样。况且,现在辽西军正节节胜利呢,这个时候谁会多说什么,就跟当初你哥封侯封公之时,谁又能说什么。但以后,吴三桂也不可能长久坐着辽西提督位置的。”

    “父亲,你说二哥真的会奉诏吗?”

    刘侨轻笑,“除非你二哥真的头脑发昏,想要造反,不然,他当然会奉诏,也只能奉诏。”

    父子两说着话,这时管家小跑着进来。

    “福伯,何事慌张?”

    “二公子回来了”福伯忙道。

    刘侨二子刘允文有举人功名。刘侨没急着让他考进士,而是有意让几个儿子多磨磨。后来又让老二刘允文跟随老大刘允升一起去了刘钧军中效力。如今老大刘允升已经官任辽东镇下北洋水师总兵官,老二刘允文也任着一个四品提调官,负责辽东第八镇的后勤粮饷。这个时候二儿子突然回来,也是让刘侨有些意外。

    “老二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刘允文一入京,就先回了刘府。他先去了自己的院里见过妻子。换了身衣服,然后就来书房拜见父亲。

    “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刘侨问。

    “我回来报捷!”刘允文笑道。

    “报捷?”刘允贞疑惑,他问刘允文,“哥,你回京的时候,有没有遇到朝廷的使者?”

    刘允文在刘侨对面坐下,一脸平静的道,“你说的是往辽东宣旨的使者吧,遇到了。”

    “那你也知道皇上新封二哥为京营总督了?”

    “嗯。听他们说了。”

    刘侨瞪了小儿子一眼,他咳嗽一声,问,“你还没说报什么捷呢?”

    “我们刚刚拿下盖州,以三万兵攻五万人把守之城,仅用了半个月时间,没折损一兵一卒,就歼敌四千余。迫其余五万余人开城投降。”刘允文说的很平淡,仿佛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不是歼灭了清虏五万汉军。

    “真的?”刘允贞惊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哥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刘侨也坐不住了,“天啊,这。。。。。这。。。。”

    花了好一会功夫,刘侨才从儿子口里听到了盖州之战的完整过程。从突袭盖州,成功将孔有德五万余人马堵在盖州。再到步步为营,用壕沟土墙加炮台,一步步逼到盖州城下,再到如何用大炮把盖州城墙轰破,瓦解守军的防御。逼他们一步步退入内堡,再到最后叛军无路可退,被迫开城投降,一切娓娓到来,听的刘侨父子两惊叹连连。

    “嘿嘿,朝中一群言官刚刚才弹劾继业消极避战,说他拥兵自重,养贼自重,结果刚说完呢,继业就把盖州给攻破了。哈哈,这脸打的,真是啪啪响,过瘾!”刘侨一阵哈哈大笑,让儿子给自己倒满一杯酒,一饮而尽。喝完一杯不过瘾,又连喝了两杯。

    “这事你禀报兵部了没有?”刘侨红着脸痛快的问儿子。

    刘允文也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痛快的一饮而尽。闻父亲问,摇头道,“我在路上听说了弹劾和封赏之事,一回京就先到家里来了。”

    刘侨想了想,“你马上去兵部报捷,别把这正事耽误了。”

    “急什么,圣旨都下了,使者也已经去了辽东,追不回来了。”刘允贞道。

    “为父会不知道这些么,但既然继业让允文回来报捷,就不能耽误正事。”

    刘允文起身,“是,父亲,儿子这就去报捷。”

    刘侨也站了起来,“为父跟你一起出门,我也要去向皇帝报捷,不知道皇上听到这捷报之后,会是什么表情。”

    周延儒刚从宫中出来,坐在八抬大轿中回府路上。坐在轻轻摇晃的暖轿里,周延儒正和吴昌时一边喝茶一边谈话。

    “这次失算了,皇上对刘继业很信任。”周延儒叹道。费了半天功夫,刘钧虽然被从辽东调回来了,可却升任京营总督,明面上还升了官。虽说这是明升暗降,可旁人看来是实打实升官了。

    尤其是在皇帝处置了一名继续弹劾刘钧的言官后,这已经明白无误的在透露一个信息,刘继业恩宠依在。

    “一步步来,大人莫急。既然皇上把刘钧从辽东调回来,终还是说明皇上确实对刘钧有所猜忌的,要不然也不会临阵换将了。”吴昌时笑着说道。

    这个时候,街道上传来一阵阵欢呼之声。

    “怎么回事?”周延儒掀开轿帘一角问旁边随行的家丁。

    “回大人,是辽东捷报,楚国公攻破了盖州,孔有德尚可尚等四汉奸带着五万叛军开城投降了,大捷!”

    周府家丁兴匆匆的禀报着,说着说着他发现首辅大人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半点高兴之色,反而脸色阴沉沉的,家丁茫然不解,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知趣的闭上了嘴。

    轿帘被放下,里面传来周延儒恼怒的哼声。(。)

    ;|

第342章 迟来的捷报() 
read_tent_up;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无弹窗!

    “总宪,辽东飞捷入京,说是盖州破了,俘虏孔有德等五万余众!”

    盖州破了?还俘虏了五万余众?

    左都御史刘宗周愣了好一会,突然放声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笑声越来越大,引的都察院里其它官吏们莫名其妙。一向严肃的总宪大人,今天怎么笑的这么大声?

    刘宗周放声大笑,甚至激动之余手掌猛拍桌案,“好,好,好!”他一连喊了三声好字,实在不知道要用什么来形容此时心情了。虽说刘宗周在先前还亲自弹劾过刘钧,但一码归一码。他上书只是认为刘钧不适合继续担任辽东提督一职,认为这不是好先例。

    人人都以为这次刘钧在盖州的围城,是消极避战,是养贼自重,甚至就连刘周宗当初都有些如此认为了。可是现在,仅围城十五天,三万辽东军就把盖州城打的稀烂,迫使孔有德这些悍贼投降。

    如此一看,刘钧非是避战,围城炮城那都不过是新的战术而已,而且是非常成功的战术。三万人半月破五万兵马守卫之城,不但攻破城池还不让一敌逃跑,这种战果,堪称经典,可谓用兵如神了。

    到现在,还有谁敢说刘钧先前是避战,避战能半个月破坚城一座?谁还敢说刘钧是养贼自重,养贼自重能半个月就俘敌五万?

    如此一来,先前朝廷弹劾刘钧的罪名全都不攻自破了。

    刘宗周甚至都觉得心里有些愧疚,为自己曾经怀疑过刘钧的品德。

    辽东飞送来的捷报,让朝堂先前的那些议论,那些对刘钧的处置,无yi变的有些可笑。虽然最终皇帝没有因为言官弹劾而论罪,可毕竟皇帝是借着这由头把刘钧给调回京了。

    痛快笑过之后。刘宗周坐在那里思虑起来,辽东的大胜确实证明了刘钧依然勇猛能战,但也证实了刘钧先前确实向朝廷隐瞒着他拥有的许多精良炮火,这种隐瞒问题可大可小,朝廷要追究,那当然是欺君之罪。若是不追究,也算不得大事。

    可刘宗周还是觉得刘钧不能再留在辽东了,刘钧越是能战,那他留在辽东统兵时间越长,就越危险。必须防范于未然,早做防备。况且,辽东军已经训lian有成,勇猛能战,把辽东军交给那些总兵们统领。由傅宗龙范志完统驭,才是正常。

    刘钧还是得调回京师,让他整训京营,同时把他放在京师,可免失控。

    想到此,刘宗周提起笑,开始写奏折。

    乾清宫中,崇祯正在听取王之心的禀报。

    身为大明天子。为天xia之主,但实际上皇帝一生都难出京城。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紫禁城皇宫之中。

    皇帝是国家的主人,更似帝国的奴隶,一生都被困在里面。

    对于这个国家发生的事情,他主要是通过臣子们的奏报了解,但有些事情,他却只能通过东厂和锦衣卫了解。

    对于京中的风言风语。百官们的私下议论,将军们的动态,崇祯想要听到最真实的情况,都只能通过厂卫的汇报。百官的奏报,崇祯早已经学会了有选ze的相信。他更相信厂卫,虽然厂卫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可总比百官的奏报要可靠的多。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大明的皇帝先后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等,到现在,仅还保留着锦衣卫与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

    崇祯虽然对厂卫使用很小心,使得本朝的厂卫没有先前的嚣张,可却也依然有很大的规模。

    听过一些例常的官员监视报告,崇祯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问起了他心里更关心的事情。

    “京中百姓对于楚国公受弹劾,以及朕调其入京有何看法?”

    王之心早知道皇帝会问到这个问题,来之前他已经在心里想过许久,斟酌了一下言辞,王之心小心的回道,“回皇上,外面有不少话语,都说言官们的不是,说楚国公是大明的霍支病、岳武穆,为国征战破虏,冲锋在前,可言官们却凭着一些没有边际的事情,就胡乱弹劾楚国公,是邀名买直,都觉得那些言官这次太过火了,连楚国公这样的忠臣大将也弹劾。”

    “百姓对于朝廷调楚国公回京是怎么看的?”崇祯继续问。

    王之心犹豫了一下,道:“百姓都称赞陛下明见万里,不为言官们所蒙蔽,还又升了楚国公的官,更加重用他。都说陛下是明君!”

    崇祯哈哈一笑,“王之心,你个奴才,也知道尽挑好的话说了。既然有人拿楚国公比岳武穆,只怕也有人把朕当做那一日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宋高宗吧?”

    “绝无此事。”王之心连忙说道,事实上还真有些不怕死的蠢人如此乱说,那些人现在都全被关押在东厂的大牢里呢。不过在皇上mian前,是绝不能承认的。

    崇祯的笑声停止,叹息一声。

    就算王之心否认,可他还是明白肯定会有人如此说的。本来,刘钧自渡海征辽以来,战果斐然,取得连串的胜利。比起辽西战场,形势好的多。而且就算是辽西如今的胜利,亦多亏了辽东的胜利,使得清虏被牵制了许多力量,让鞑子一直不敢全力打锦州。

    可他是皇上,许多事情不能简单的看待。

    鞑子要打,可也得时刻警惕防范着臣下权柄过重。

    有能力的臣子得用,但如何用却得谨慎,那些有能力的臣子都是把双刃剑,用的不好会反伤自身,尤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