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254章

明末称雄-第254章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后来,除了那些官方的大船,更多的船出现了,甚至许许多多的渔民不打鱼,改行专门运移民去台湾,每天海上都有成百上千的船只往返海峡。

    过年之前,大陆移民到宝岛去的只有千多人,而年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却已经有超过十万个移民到了岛上。其中大部份是受开发公司雇佣,拿薪水的公司员工,开垦土地或者挖矿。

    还有许多则是全家移民前来屯田垦荒。冲着官府会分一大块地给他们,开垦了就是自己的,三年免税赋这样的好条件。

    另有少部份则是听信了黄金岛的传言,前来冒险淘金。而这些抱着发财梦来淘金的最早那批人中,还真有几个人运气很好的在岛上找到了金矿或者金砂江,引得更多人前来。

    台湾海峡热门无比。澎湖这个中转站更是迅速成了一个极繁华的中转港,新建了无数的商铺仓库,各种各样的商货不断的从大陆运来。就连赤嵌那块地方,就因他在陆上,有更大的扩展空间,而迅速的超过了大员岛上的台湾城和大员镇。每天都有人到来,每天都有人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出,每天也有那些拖家带口前来,只为了能从官府手里分到一块属于自己地的老实百姓。

    台湾的这番变化。刘钧全都瞧在眼里,这就是资本的力量。若不是对日贸易的转口需求,只怕台湾根本还不会有人理会,依然是个荒岛。

    可现在,这里是繁华的转口港,而且有刘钧的干预,使得大笔资本投入开发,引来了这无数的移民百姓。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大明东印度公司对日本贸易生意做的如火如荼,从大明运往台湾的商品以生丝为主。此外还有茶叶、瓷器、麻布、砂糖、鹿皮等中国商品,另外还有从南洋购入的胡椒、香料等,这一船船的货物运入日本平户等港后,交易的白银部份再兑换成黄金、黄铜、硫磺、漆器等运回中国。

    其中白银直接转存入四海银行,银行再直接给公司开出各地通兑的银票,公司再用这些银票交给各地的分部商站采购各种大明产货物。以及收购从南洋贩入的胡椒、香料等货物。

    刘钧则让银行把收到的白银融化再加铜铸造成银元,用于银票以及银元券的兑换。这段时间里,刘钧也让四海银元放贷出去大批借款,这些借款都是用银行在各地利用利息吸引储户存储的存款部份。

    刘钧给四海银行制定了一个存贷比率,借款总额不超过存款的四成。而且银行的借款基本上是商业贷款,给的是那些实力比较厚的商行和商人,利息也较高,回报率丰厚。

    而同时,刘钧却又还让银行印刷银元券,虽然刘钧让银行对外号称是每元银元券,随时可以在银行兑换一元银元,但实际上,刘钧是在超发银元券,每一元银元储备,刘钧就印刷两元银元券。

    通过这种方式,刘钧正在迅速的吞钱。刘钧知道,只要银元券能够随时兑换,那么百姓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使用银元券,而不会经常去兑换成份量更重,携带不方便的银元。就和有更大面额的银票一样,银票本来是相当于一张银行存款单,随时兑换出存款,可多数时候,因为四海银行的信用以及方便,大家更习惯于直接把银票当成货币来支付和携带储存。

    正因为在这种情况,储户越多,存款越多,那么刘钧可心拿来放贷的钱越多。同样道理,刘钧的资本越多,他的准备金越足,那么他能超发的银元券越多,百姓不可能同时都来取款,也不可能同时都要求兑换手上的银元券。

    只要规模越大,那么发生挤兑的风险就越小。

    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用一块钱变成两块钱甚至更多钱,这才是真正的点石成金之术。不过要想玩这种手段,除了得有足够的金融头脑外,还得有足够的实力,经济方面的,也有地位方面的,要不然,这样的一头奶牛,谁都想要抢夺的。

    刘钧认为自己虽然比较急进了一些,但考虑到如今的时代,正是大明的末代,他又有了皇帝非同一般的信任,以及地位,急进一些冒险一些也是可以的。

    三月的时候,大明东印度公司、四海银行、江南钱庄、台湾开发公司等各方面都发展良好。而北洋水师,炮兵旅等也越发的提升进步了。

    就在皇帝已经开始催促他准备出征的时候,南洋那边终于有了反应了。

    就如刘钧预料过的那样,不管西班牙也好、荷兰也罢、英国、葡萄牙也好,当他们在中国吃了一个大亏后,他们并没有急匆匆的要挥师北上报仇。

    正如这些时日刘钧从他手下的那些欧洲雇佣兵和顾问们那里了解到的一样,其实眼下的欧洲早乱成了一团。眼下正是欧洲的大混战时期,由德意志的内战,已经渐演变成欧洲的宗教大战,以神圣罗马皇帝和天主教诸侯为首的一边,联合西班牙,有教皇和波兰的支持。跟以德意志新教诸侯一边开打,他们联合丹麦、瑞典、法国,得到英国、荷兰、俄国支持,组成新教联盟,双方打的是不可开交。

    打了二十年之后,这场大战已经进入了全欧洲的混战时期,真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这场大战打到现在,神圣罗马皇帝和西班牙一方连续几个阶段大战都最后取得胜利,但他们却已经是消耗了太多实力在这场烂仗里了。老牌的神圣罗马和西班牙注定会支撑不住,而法国、荷兰、瑞典这几个国家,正在这场大混战中逐渐崭露霸主的威势。

    刘钧的好多佣兵如尼古拉斯等都是德国人,内战把他们的家园打没了,这些人最终远离家乡,到了东方来冒险。

    正是因为这场大乱战,荷兰人才得以从西班牙中独立出来,而后来他们又签定十二年停占协议。要求互相停战并不得攻击各自的海外殖民地。

    对于明国的突然发威,英荷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沉默了数月后。终于做出了回复。

    他们都派了使者前来壕镜,与刘钧会面谈判。

    欧洲已经打成了一团糨糊,而且还得继续打下去,直到终究有一方崩溃,新霸主取代旧霸主为止。在欧洲打出结果来之前,在那结果还不知道要打多少年之前。不管是荷兰也好、英国也罢,还是西班牙或者葡萄牙,他们都不想在东印度再来一场大战。

    欧洲的大战让军费开支巨大,各国都得依靠海外贸易的收益来持续战争。

    明帝国不是南洋的那些阿拉伯苏丹国,特别是这次明帝国的进攻。凌厉而凶猛,打的他们实力大损。别说现在欧洲大战,就是欧洲没有大战,他们在损失那么多战舰后,都一时无法在东印度集结一支能够与明军决战的舰队。

    更何况,他们在东印度是为了求财的,又不是为了征服世界。

    因此,当刘钧击败了他们的舰队,而又派人告诉他们愿意与各国通商时,他们犹豫许久,最终还是都愿意重回到谈判桌前。

    经过长达一个月的谈判后,各方最终达成一致。

    最终拟定庚辰和平条约。条约中约定,一,各国对大明赔款银元一千万两,各国以被大明俘虏的战舰商船以及货物抵偿,双方抵消。

    第二,葡萄牙将马六甲海峡北岸之淡巴锡割让给大明为贸易港,大明可以在淡巴锡驻军。第三,各国被俘虏人员立即释放,但对于自愿留下在大明生活,或者在大明接受雇佣者许其自由选择。

    第四,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四国,对于曾经劫掠大明领土,杀害大明领土以及海外子民的行为道歉谢罪,在南洋马尼拉、巴达维亚、马六甲等各地建立纪念碑石。

    第五,通商互市。五国通商互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四国的商船可以前往大明任何港口进行互市交易,大明的商船也可以到达四国所属的港口进行交易互市。五国制订相同的关税,不得任意提加关税。

    第六,各国商船到大明通商,必须遵守大明之法律,各国不得在大明之境内建造堡垒、房屋,架炮驻军。

    第七,日本、朝鲜为大明东印度公司专属贸易易,各国商船不得前往日本和朝鲜贸易,只能在大明境内贸易通商。

    第八,五国都不得在海上劫掠其它四国之商船,并攻击其它四国之领地,有违者其它四国共讨之。

    第九,五国都可在其它四国之领地上开设商馆,但不得自建房屋城堡,也不行驻兵架炮持有武器,只得做商业之用。但商馆所在国,有责任保护好它国商馆职员。

    整个协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九条,具体的协议有五国文字共同书写。虽然其中的很多条款四国都不太愿意,尤其是对于刘钧要求从葡萄牙占据的马六甲中割让淡巴锡那个岛。不但葡萄牙不满,其它几国也都不满。

    葡萄牙人早衰弱,对于他占据的马六甲这块宝地,各国早都垂涎许久了,尤其是如今实力越来越强的荷兰,一直想夺取马六甲。可现在大明却插一脚。虽然只要去了马六甲海峡北岸的一个角,但也让人不爽。

    淡巴锡就是后世的新加坡,地方不大,也就是此时大明包括壕镜在内的香山县那么大。可位置独特,守着马六甲海峡,刘钧非要提这个要求,主要还是要把大明东印度公司插到南洋去,那么大点地方,隔着数万里海域。大明的那些君臣是不会看的上眼的。可如果用做贸易港口,却是很有价值的,甚至对于掣肘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很有帮助。

    各国不满归不满,可眼下大明才是战胜国,本着合作互赢的态度,最终还是勉强达成了一致。葡萄牙不想一致,可惜四比一。他不同意也得同意。

    其它几条中,最有争议的还是大明要独占日本和朝鲜的贸易权。这条比让大明跑到南洋占了马六甲一个角还让他们不满。但这点上刘钧态度越发强硬,几次直接要结束谈判,最后迫使和他们还是答应了。失去了日本和朝鲜,却还是得到了中国这个更广阔的市场。

    至于其它的什么道歉,小事一桩。把他们被夺取的商船战舰货物等充做赔款抵押,他们也认了。毕竟都被明军夺走的东西,也不奢望还能让明军再吐回来。至于本来是他们的雇员士兵,跑到明国当雇佣兵去了,那也无所谓的事情。

    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以后五国一起和平相处,通商互市,合作互赢。

    五国文字写成的协议上都署上了五国代表的名字后,大家一起握手,各自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刘钧也笑了,有了这份协议,以后几国表面上不用打的你死我活,有序竞争,总是好事。大明的海商能走出去,走的更远,而各国的商人也能走进来,商人们赚钱,朝廷也一样设关收税得利,商业的繁荣,也必然会让许多百姓得利。

    签完协议的当天,刘钧就让傅山传令九头鸟各部,准备全军返回荆襄。

    对于刘钧来说,该布置的都已经布置了,接下来沿海的这些就让它慢慢发展好了。

    现在已经是四月,北方的冰也要解冻了,皇帝也催的不耐烦了。

    此时返回湖北,做最后一次整顿,然后就将要正式出兵辽东了。

    在挟大破流贼之威时,刘钧向崇祯夸下了海口,要率兵浮海东渡,开辟第二战场,跟清军打破袭战。这段时间,他在南方搅风搅雨,九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