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明末称雄 >

第138章

明末称雄-第138章

小说: 明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黄州江口到此行目的地四川奉节,路途千里。近两万人马,还携带着诸多辎重,如果陆路前进,一天四五十里,得走上半个多月。而军情紧急,半个月后,局势早就不一样了。而改坐江船逆江而上,因这段长江属于长江中游,江面宽阔,航道安全,因此大江船一天能走三百里以上,从黄州到奉节,也不过是三四天的时间而已。

    数百艘大江船组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大船队,千帆竞扬,遮江蔽日。在长江上行船,就恍如上了高速公路,不但速度快,最重要的还是舒适。

    “昨天夜里我和酉卿又仔细的商议了下。”梅之焕站在甲板上对着刘钧说道,“张贼虽在房县设伏击败左良玉和罗岱二部,但他们如今新反,实力远不如当初之势。左良玉一败,朝廷震怒,杨嗣昌接下来就要大举围剿,张献忠只要不蠢,就知道湖广是呆不下去了。”

    李长庚也在一边道,“张献忠不可能去河南,那里有襄阳挡路,他绕不过去,也不可能东进南下,因此他们同样绕不过襄阳。因此现在摆在献贼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向西北窜入陕西境内,要么向西南逃入四川。”

    刘钧对这番分析也是持赞同态度,“可为何先生们以为献贼必然会选四川?”

    按过去这些年贼匪的动向来看,陕西那是贼匪们最初爆发之地,许多如今还在流窜的贼匪都多起自陕西。而历史上。这些贼匪们也确实好几次杀回陕西。一来自然是因为许多贼匪的首领和头目骨干们多来自陕西,他们对陕西更熟悉。二来也是因为陕西的局势对贼匪更有利,这些年陕西早就已经彻底的打烂了,关内有着无数已经活不下去的百姓。ad1;只要他们回去随便振臂一呼,就能拉起一支大军来。

    “如果能回陕西自然是有好处的,可正因为如此,杨嗣昌肯定会对此早有防备,陕西边境上肯定会有兵马拦截。想杀回去不是那么容易的。另一个,这些年陕西早就打烂了,他们就算回去,也没什么东西可抢了。然而四川就不一样了,只要能突入川西平原,那几乎就很难再拦的住他们,而且川中富裕,且杨嗣昌等会把防备都放在陕西边界。”

    逆向思维,或者说换位思考,梅之焕和李长庚两人很快就得出张献忠最有可能突入四川的可能。

    “而张献忠如果要入川。以他现在所处的位置,他便只能从夔州府东面进入,挡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座川东之城就是大昌城。”梅之焕道。

    大城是夔州府最东北的城池,与湖广的郧阳府交境,同时与与陕西紧邻。如果梅之焕两人真的预测准确,那么他们现在通过长江水道便能迅速直达夔州府,抢先一步到达大昌。

    “我们能赶在张献忠前面抢先到达大昌城吗?”刘钧问。

    “最多三天我们就能到达夔州瞿塘关,而张献忠要赶到大昌,却只能翻山越岭走山路,那道路可不比长江航道通畅。”梅之焕很是自信的道。

    “那么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让张献忠入陕了。或许我们应当通报杨阁部一声,让他派兵封堵住入陕之路?”刘钧提醒道,而且他这也是为了梅之焕考虑,毕竟他虽是新任总理。可中原剿匪之事,却还是由杨嗣昌这个辅臣督师道总指挥的,通知杨嗣昌既是为了配合,也是为了表示尊重。

    “不。”梅之焕再次拒绝了刘钧的提议,“我们的行动得保持机密,有半点泄露。献贼都有可能得知,到时我们想要拦截他们就难了。”

    “可万一杨阁部也认为献贼要入川,而把兵马布置防贼入川,万一导致陕西边界兵力不足,让贼窜入陕西怎么办?”

    “以老夫对杨嗣昌此人的了解,他一定会认为贼人会入陕的,也一定会把重兵部置到陕西边境的。ad2;”

    湖广,襄阳。

    杨嗣昌领了崇祯最新旨意,捧出尚方宝剑拿下当初由他一力举荐的剿匪总理熊文灿后,便正式全面接替了剿匪的指挥大权。

    他将原总理府改为了自己的督师府,并让部下打出了盐梅上将的旗标。这个盐梅上将来自于之前他出京之前皇帝亲自召见他时所赠的一首诗,盐梅今暂作干将,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在古时,盐和梅都是生活中的重要必须品,后来便以此来代指栋梁之材。崇祯以盐梅上将来称呼杨嗣昌,可知对他的信任。

    杨嗣昌也很喜欢这个评语,出京之后便特别做了一面绣有盐梅上将的旗标,和督师等旗标一起。

    接替熊文灿之后,杨嗣昌便召集督理中官刘元斌,监军万元吉,总兵陈洪范等人举行军务会议。

    杨嗣昌今年不过刚五十出头,湖广武陵人,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杨时芳为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而杨嗣昌只比他父亲晚六年也中进士,处于明末乱世,杨嗣昌父子俩皆以督兵闻名。

    杨嗣昌的父亲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杨嗣昌步入仕途后,历任杭州府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等官。天启三年受阉党排挤,称病辞职归里。崇祯元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后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诸处,以知兵闻名朝野。

    崇祯七年,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旋以其父母相继去世而回家丁忧。崇祯十年,农民起义席卷中原,他受命为兵部尚书,主持镇压流贼叛乱,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

    在崇祯四的时候,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因为招抚流贼失败而被降罪逮捕,杨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ad3;

    杨嗣昌富有辩才、工于笔札、才思阔达,每与崇祯皇帝召对,总能以他的思辩健谈打动崇祯皇帝,每次召对都超过规定时间,使得崇祯皇帝对他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继而引为肱股之臣!感叹:“恨用卿晚!”

    可以说杨嗣昌虽然在崇祯十一年才入阁,可在朝中却是极得崇祯信任。这种信任甚至有些让人惊,崇祯一朝换过无数辅臣,可对杨嗣昌之信任却少有人及。他虽不是首辅,可得到的信任却超过首辅,真正的权倾朝野。

    在当今天子的眼里,杨嗣昌是朝中上下最知兵的重臣。

    此次出京,他也是负担着皇帝的无限信任和期盼。可左良玉房县之败,让他很是有些被动,之前朝中诸多官员蜂起弹劾他,可皇帝却站出来替他维护,依然信任他。

    但暗里,皇帝也给他发来密旨,让他加紧剿来贼匪。

    杨嗣昌拿下了熊文灿,心里有些苦闷,本想给熊文灿一些时间,让他能击败献贼,却不料这一下子惹来了房县大败,弄的他无比狼狈,好不容易才摆脱朝中众臣的弹劾。

    虽摆脱了弹劾,可皇帝却接连启用了一批湖广致仕大臣,梅之焕、李长庚、李树初、袁继咸,这些人的重新启用,让他不免觉得有些紧迫危机感。

    等监军太监刘元斌、监军文臣万元吉、总兵陈洪范等人都到来后,杨嗣昌才穿着御赐的大红斗牛袍走了出来。

    目光在诸人身上扫了一眼,杨嗣昌心头有些不高兴。他先前召各省督抚总兵们前来会面议事,可到现在,却只来了这几个。新任的总理梅之焕没半点消息,湖广巡抚、郧阳巡抚、河南巡抚三巡抚也不见人影。

    就连上次新败的左良玉,也依然驻兵均州不至。

    他压制着心里的不喜,沉声道,“诸位,陛下对眼下的剿匪局势十分不满。陛下限令我们在年底之前必须剿灭献贼,而我只给你们一个月时间。”

    座中诸人都不由微微变色,限期一个月,这怎么可能。

    “判断献贼接下来必定会企图跳出湖广以躲避官军围剿,而跳出湖广后他们必然会窜入陕西。为此,接下来我们就要前堵后截,绝不让献贼逃脱,必须将他们围堵在郧阳一带,将其一举剿灭。”

    “现在,诸将听我军令调动。命陕西、三边总督郑崇俭率其麾下副总兵贺人龙、李国安部立即进驻汉中西乡设防拦截。”

    “命湖广总兵左良玉率副总兵刘国能、李万庆、王光恩、马进忠、金声恒、刘洪起诸将进驻陕西兴安、平利二地,防御拦截。”

    “四川副将张奏凯率所部兵马进驻夔州大昌城。”

    “河南总兵陈洪范、副总兵陈永福、四川总兵方国安等其余各部随本官一起追剿来贼。”

    “本官将令已下,军令如山,若有敢不从军令者,本官将请出尚方宝剑,以正效尤!”

    “谨遵钧命!”(。)

    printchaptererror;

第159章 弹劾() 
(感谢cgl小龙人、白云过隙01两位的支持,谢谢!)

    诸将退下后,杨嗣昌还在对着地图思考着自己的布局。他期望这一次能够一举剿灭献贼,也必须剿灭献贼,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只要拿住张献忠,那么目前他的处境将大大改变。甚至为此,他都不在意其它的贼匪,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盯着张献忠身上。

    “大人,去黄州的信使回来了,带回了紧急消息。”亲兵的声音打断了杨嗣昌的思绪。

    “是去麻城调刘钧的信使?”

    “是的,他刚刚赶回来了。”

    “带他过来。”

    杨嗣昌说道,一边收起地图,在椅子上坐直了身子。他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黄州那边的消息了,杨嗣昌这些天也总结了熊文灿的失败原因,认为虽然他在招抚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可最终导致熊文灿获罪的还是房县之败。

    而房县之败,最终还是因为统兵的总兵左良玉和罗岱等不遵从熊文灿的命令。熊文灿手中无兵,打仗完全只能靠着那些将领们。左良玉虽然被贼匪称为左爷爷,拥有丰富的剿匪经验,但却因此跋扈。

    杨嗣昌觉得他主持剿匪得改变熊文灿的那种方式,而他的计划就是不能完全信任左良玉这种老兵痞。要想改变这种书面,就得有自己可信任的兵马。杨嗣昌准备建立自己的标营,他瞄准了新任的游击将军刘钧等数名将领,这些将领都有些共同点,比较年青,能战,可又不跋扈。

    他也知道原先熊文灿就准备调刘钧为自己的标下中军官,甚至熊文灿还自掏腰包拿出了五万两银子送去黄州给刘钧做军饷。熊文灿被革职了,杨嗣昌打算把刘钧继续调来,让他转做自己的标下营将。

    虽然刘钧只是个新近提升的游击,可他却曾经以六百破六千。没有半点水份的大捷,绝对是个值得重用的将领,何况还是得皇帝赞赏的将领,又在军中根基不深。正好为自己所用。他还听说刘钧用熊文灿给的银钱,招募了六七千新兵。

    若能把刘钧马上调过来,组建起自己的标营,那到时他就可以不必完全倚靠左良玉等这些跋扈将军。

    “小的拜见阁部。”

    “起来,刘钧什么时候能到襄阳?”杨嗣昌问。

    那信使有些紧张的回道。“禀报阁部,小的这次没见到刘钧。”

    “什么?”

    “小的赶到麻城的时候,刘钧已经带兵离开了。”

    “离开了,去哪了?”杨嗣昌追问。

    “刘钧带着所部跟随新任剿匪总理梅大人坐船走的,据说是去夔州府拦截张献忠。听说梅总理认为张献忠一定会往四川逃窜,因此便前往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