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350章

正德五十年-第350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子宁道:“老戴,有一点我可得交代给你,咱们得摸着良心做事,不能哄抬粮价。”

戴贤笑道:“姑爷您就放心吧,这些道理,老爷和大管事都是常说的,咱可不是那等黑心人。”

正说着,洪朝刈策马凑了过来,戴贤知趣儿的告退,带着一帮管事去了一边。

“老洪,有事儿?”连子宁问道。

洪朝刈笑道:“正巧有些事儿想要说与大人知道来者,便趁着这个机会向大人您一并禀告了,正也方便。”

“你呀!”连子宁笑着点点他:“就是也可也不让我清闲。”

洪朝刈笑道:“您老贵人事忙么!”

现在总办衙门已经非同往日,除了柱邦大城地面以外,总办衙门已经接手了武毅军占领区域内的所有官府体系,现在乞勒尼卫这几座城池的一应公文,全部送往位于镇远府大城的总办衙门。洪朝刈这个一把手儿也是忙得昏天黑地,这些日子瘦了不少,但是却是越加的威严,显然是权威日重。

有了总办衙门,连子宁却是轻松了不少,只需要处理一些要事大事就成。

洪朝刈清了清嗓子,道:“要说与您知晓的,一共是三件事。其一,乃是赋税。”

一听这个,连子宁立马眼睛一亮。

“说仔细些。”

“咱们正德五十二年春季的赋税已经收上来了,农业税由于过往一年境内民生凋敝凋零,是以并没有征收,征收的只有商税。乞勒尼卫、考郎兀卫、莽吉塔城、药乞站四城,一共征收……”他看了连子宁一眼,有些尴尬道:“六百两。”

“六百两?四座城池?”连子宁被震得天雷滚滚,失声道:“这么少?”

“是啊。”洪朝刈摸了摸鼻子,也有些无奈:“东北本就是主要以农耕为主。商业并不发达,大商人很少,都是一些小摊小贩,问他们收银子,实在是艰难的很。”

他还有一些话没说出来,东北的大商贾不是没有,但是他们要么是当地的乡绅,要么是连子宁任命的官吏。谁会自己向自己收税?

连子宁定了定神。也有些反应过来,他沉声问道:“收的商税是多高的定制?”

“三十税一啊!太祖皇帝定的规制。”洪朝刈道。

“老洪!”连子宁盯着他,一字一句缓缓道:“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国朝和南宋。孰弱孰强?”

洪朝刈有些莫名其妙,老老实实答道:“自然是国朝了。国朝阉有万里,兵威鼎盛,黎民富庶,岂是偏安一隅之南宋所能比拟的?”

“是啊!国朝面积比南宋大,人口比南宋多。大军更是比南宋强胜百倍!老百姓活的也未必比南宋差,民间市井,也比南宋繁荣,但是你可知道么?南宋一年收的税有九千万贯!而据我所知,国朝经过了今上几次大改革,又是理清冗杂,又是彻查兼并。又是经营关外,开源节流。到了正德五十年,那一年户部征上来的赋税也不过是白银一千六百万,米粮两千九百万石而已!”

“而已!仅此而已!”连子宁淡淡道:“老洪,我听说你本来是军中书记出身,也是有过秀才功名的,能告诉我么?”

“这个?”这个年代的读书人,研究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的多,都已谈钱为耻,谁会去研究大明和宋朝的赋税比较?而且这个年代,也没有一本系统的专门讲财政的书,各种信息,都是记载于不同的书中,连子宁之所以能够清楚的知道这些,是因为在后世,无数本书中的直言片言,已经被人总结总汇出来,成了鲜明的数据。这个年代的人,如何得知?

他张口结舌片刻,摇摇头,满脸惭然道:“下官不知,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就是因为商税。”连子宁叹了口气,道:“便是北宋最鼎盛时候,极北也不过是到达白沟河一线而已,若是从版图上讲,不过是秦朝一般大小,乃是我等汉之疆域自汉朝以来之极衰。不但丢失了西域,连传统的养马地甘凉都保不住,但是偏偏宋朝在商业上却是极为的发达,也可以说是自秦汉以来前所未有的。北宋真宗年间,一年赋税一万万六千万贯,便是南宋偏安之后,也是一年九千余万贯,就是应在这个商税上。两宋的赋税,有六成都是盐税、铁税,商税。而国朝呢,让商人转运粮食给边军,然后领取盐引,各地大盐商与官员勾结,一个偌大的帝国,一年的盐税竟然只有十余万两!岂不荒谬?商税三十税一,更是一个笑话!”

他的声音冷冷的,带着一丝讥诮,洪朝刈身子一颤,悄悄低下了头,这普天之下,敢这么裸的对太祖皇帝进行讽刺的,只怕也没几个吧!

“说是三十税一,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经商的都是些豪门巨贾,谁在朝中没有关系,谁敢去向他们收税?国朝一年商税不过是百余万两,恐怕都是从小民身上抠出来的!就算是粮税,也不是在达官贵人身上征收的,只要身具功名就能免税,我听说江南经常是有这般事情,一个村中,一人中了秀才,全村的土地便都挂在了他名下!可笑、荒唐、荒谬之极!”他叹了口气:“国朝的弊病,委实是太多了。太祖皇帝虽然英明神武,但有些东西,却太多想当然了。”

洪朝刈小心翼翼的谈问道:“那您的意思是?”

“加征商税,把商税提高到五税一?”

他长长地吸了口气,侧头看向那碧野蓝天,眼神有些悠远:“盐铁税都可以放在一边,但是这商税,必须得先提起来,以前受制于人,现在自己当家做主了,总得做些什么,改变这现状,若不然的话。农民的负担越来越重,最后肯定会出事儿的。”

在原先那个时空不就是如此么?崇祯年间,辽饷一加再加。最后到了一年一千七百万两,到了最下面,真正征上来的只怕要超过七千万两!这些压力都被压在小民身上,终至天下糜烂。

连子宁很庆幸,自己的领地,商人势力依旧零散,而开科取士才进行了一次。没有大明朝那盘根错节的商贾势力,没有那让人窒息的文人团体。若是在江南。就算是自己真的要推行新税法,只怕也是艰难之极吧!

幸亏是在东北。

“五税一?”洪朝刈倒吸一口凉气儿,大人这一下子涨得可是够狠的,他有些担心道:“这样重的税,会不会没人经商了?”

“怎么会?”连子宁失笑道:“商人的利润之丰厚。难以想象,一两银子的本钱,能赚回来一两五钱都算少的。别说是五税一了,只要不超过五税三,他们都干!”

“这是商业税,还有就是征粮税。任何人都得交,你去告诉贾涉他们,让他们自觉点儿,千万别偷税漏税,要不然,到时候我可就要亲自带兵去取了!”

洪朝刈赶紧答应下来,心道大人这次是发狠了。

连子宁咬咬牙。又道:“非但如此,咱们境内那些有功名的读书人。也得交税!”

“大人,万万不可呀!”洪朝刈大惊失色,急急喊道:“大人,此事下关认为万万不妥,一定要慎重!”

他声音略大了些,引得众人都看过来。

“没你想象的那么严重。”连子宁摆摆手道,这个问题,他已经想了很久了,正好趁着这时候提出来。既然敢动这一块儿,那么自然是已经对其中的利害关系考虑的很清楚了,自然知道自己这个决策一旦传开,会在大明造成怎样的巨大的轰动!

以秀才为基础的文官阶层,这可是连皇帝都不敢,或者是无能为力去触碰的一个团体啊!

因为普天下的治民官儿都是文人,你杀了一批,上来的,还是他们的人,你的政策,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贯彻,或者说,根本不会有人去做。

就有功名者无需缴税带来的严重后果,大明朝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问题是有识之士都是读书人,他们会去损害自己的利益么?

这一点,皇帝也清楚。

终大明一朝,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始终都在和文官阶层作斗争,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皇帝惨败。万历皇帝在深宫中二十年不上朝,被他们气的没脾气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崇祯皇帝大杀文官,杀来杀去,杀的文官团体最后把他卖给了李自成。

只有像是汪直、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几个大宦官当朝的时候,文官势力才被略略压制,宦官,其实就是皇帝抛出来的对付文官的一柄利刃而已。所以历史上但凡是跟文官儿不怎么对付的太监,肯定是被骂的狗血喷头,盖因史书也是文官而写成的。

所以,在大明这个现有的体制中,想要把文官儿斗跨,斗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与天下读书人为敌,想想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非是完全把这个体制,毫不讲理,毫不留情,毫不顾忌的打破,就好像是女真人那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了一个尸山血海,杀了一个尸横遍野,杀的天下读书人尽皆失声,杀的他们只知道趴在地上做磕头虫,做奴才。

这事儿,也就好办了。

只要你是在体制内打混的,人家就不怕你,因为你得按照规矩来!只要是你按规矩来,那就有的是法子对付你!

大明朝的历代改革者,就像是浑身被捆上了坚韧无比的蛛丝一般,根本挣脱不开。强悍如张居正,也是治标不治本。

大明之亡国,寄生虫一般趴在这个帝国身上磨牙吮血的文官集团,要承担百分之七十的责任!

连子宁自然也不可能这样做。他本就是文人,他的岳父,更是一个大大的文人,他在文官团体中名声也不坏。

他想干的,是另起炉灶。

关外本就和关内情况不同,在这种环境下,连子宁可以放开手脚,关外的文人团体几乎没有,整个松花江将军辖地内有秀才功名的加起来只怕也不到五十个,对于他来说,压力迹近于无。

他不是去打破什么,而是另外新建一套体制。

而且,要保密,至少在实力强大到不畏惧那些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之前,不能泄露到外界。

听完连子宁的话,洪朝刈这才是松了口气,固然决策的是连子宁,但是若是真让别人知道了,他这个具体执行者只怕也被生生骂死。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他想了想,道:“大人,以下官看来,咱们还是推一推为好吧,反正咱们境内的秀才们也很少,就算是他们不交粮食,也不过是损失一丁点而已。大不了找人查一查他们,把不是他们自家的地都给清出来,这样别人也没话说。咱们,再缓缓?再等两年?”

连子宁沉吟片刻,终究是颓然一叹。

他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自己以一个穿越者的视野,以现在掌握的这般庞大的力量和势力,竟然也不敢去轻易触动这个庞然大物,这条高压线!

难啊!

第四二二章缴获之资,战争之财

他叹了口气,摆摆手:“便依你吧,还有两件事儿是什么?”

洪朝刈也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这位大人甭管外界风传的是什么,骨子里实在是一个无法无天的狠人,说不定还会有什么让人心惊肉跳的想法出来。

他有心活跃一下沉重的气氛,继续道:“这件事之外,另外两件,却是大人想听到的了。”

“哦?”连子宁挑了挑眉毛:“这些日子你上我这儿来除了要钱似乎还没什么好事儿,这回却是改了?”

洪朝刈尴尬一笑,道:“第二件事儿,便是大人您下令修建的直道,喜申卫这一段,在三天前已经全部完工了。”

“直道完工了?这倒是个大好事儿。”连子宁脸上露出一抹笑意。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虽然浅显,但是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