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289章

正德五十年-第289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辖地总比山东布政使司还大些吧?可是据臣下所知,山东一个府,就有这么多人。”

他叹了口气:“而且根据臣的调查,今年先是女真兵灾,然后又是后面的乱兵等等,只怕这二百万人口,又要减去一多半才行,估计等臣把局势平定下来,手里的百姓,也就只有几十万人了……”

连子宁苦着脸道:“微臣做梦都想为陛下分忧,但是没有人什么都办不了啊!开垦荒地需要人,捕鱼打猎需要人,建造城池要塞需要人,修筑道路征发夫子需要人,甚至臣名下那些士卒的缺额都要从他们中遴选啊!”

听了连子宁的话,正德沉吟不语。

他自然知道连子宁所说句句属实,如果没有人口什么都办不成。

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问道:“你需要多少人?”

连子宁不假思索道:“至少一百五十万!”

“一百五十万?”正德皇帝眉头拧了起来。

说起来,他还算是个颇为厚道的皇帝,没有干那种既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破事儿,若是换成嘉靖的话,说不得就一句话丢过来了——自己去户部说去,说妥了递个折子给朕瞧瞧。

不过也是真被难住了,他上哪儿去给连子宁弄这一百五十万人去?

现在和当初移民关外的时候形势又不一样,那时候关外可是海清河晏的,现在松花江那边儿可不太平,谁愿意去?

这时候,外面传来太监的声音:“圣上,谷王殿下求见。”

正德眉峰舒展开,道:“让他进来!”

刚才和连子宁见过面的谷王朱载堼大踏步的走进来,向着正德一抱拳,道:“儿臣参见父皇!父皇安康?”

“十三来了,也做吧!”看的出来,正德皇帝对这个儿子确实是比较宠爱的,脸上也露出了笑意,让太监搬来锦墩。

朱载堼老实不客气的在锦墩上坐了,瞧了瞧正德,又看了看连子宁,咧嘴一笑:“父皇,看您愁眉苦脸的,有什么烦心事儿,说出来让儿臣给您分忧啊!”

正德笑骂一声:“你素来不通文事的,与你说有什么用?”

虽然嘴上这么说,却还是让连子宁跟他说了一遍。

朱载堼听完,砸吧砸吧嘴,眼珠子转了转,一拍手笑道:“父皇,这事儿好办啊!”

“啊?”正德吓了一跳,这儿子武功高强,性子也颇为桀骜不逊,形式作风率性,像极了他年轻时候的样子,所以很得他的喜爱,不过对这个儿子的本事,他也知道几分的,让他出谋划策,确实是难了点儿。

“十三,父皇和连爱卿可是说正事儿呢,你别跟着瞎掺和!”正德脸一板,训斥道。

朱载堼委屈道:“父皇,儿臣这回可是真有主意呢!不是瞎胡闹!”

“哦?那你说说?”正德饶有兴趣问道,连子宁也盯着他,想看看谷王能说出个什么一二三四四五来。

谷王嘿嘿一笑:“那,父皇,若是说的好了,那儿臣之前求您的那件事儿?”

“你这臭小子,敢跟朕讲条件了!”正德笑骂一句,一挥手:“不就是扩建银安殿么,内府还有些大料的金丝楠木,朕准了!”

谷王大喜,先道了谢,然后便笑嘻嘻道:“父皇,您忘了,不还是有那些贱户么?”

“贱户?”正德皇帝不由得一愣,连子宁心里一喜,脸上却是变成了一张苦瓜脸。

对于大明朝任何一个官员来说,这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烫手大山芋。

贱户,又称堕户,他们的名称,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一切。其实贱民,在历朝历代都有,商贾、皂隶、优伶、奴仆、娼妓、乞丐都是贱民,然而贱民也分三六九等,像商贾、皂隶、优伶虽位列贱民,其实和普通百姓相差不多,甚至地位、财富、社会关系比一些普通的良民百姓还要强得多,但是贱民中最卑贱者,却是真正的挣扎在社会最底层。

在以前的朝代,这样的社会最底层通常是罪犯、娼妓等等,没有一个特定的阶级群体,但是明朝不然。

朱皇帝定下的规矩,大明人户以籍为定,分为军、民、匠、灶,而贱民位列四民之外。

贱民的来源,都是当初和朱元璋争天下的人的子孙后裔。

朱皇帝的的确确是狠啊!说起来,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杀人如麻如朱元璋者,确实是没几个,杀仇人,杀义军,杀同僚,杀蒙元,杀功臣,杀文官,杀勋戚,杀百姓,逮谁杀谁,看谁不顺眼杀谁!那叫一个人头滚滚,从不手软。可能唯一心软的一块儿角落,就是他的儿子们,无论他的儿子犯了什么过错,朱元璋都很是宽大,当然,其直接后果就是建文削藩和靖难之役。

实际上,在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刚刚崛起的时候,他们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元朝政府,而是汉族地主武装和义军彼此。

在元朝政府的统治还稳如泰山的时候,南方的各路义军都已经是狗脑子都给打出来了,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等农民起义军大将,互相攻伐,杀的天昏地暗。

而当时朱元璋的力量并不算是极大,陈友谅,方国珍和张士诚等人,每个人也都是上百万的子民部属,朱元璋和他们作战的时候,力量还很是弱小,数次都是险死还生,所以对这些同为义军的敌人,朱元璋恨之人骨,甚至比对蒙元朝廷还要痛恨。

坐了天下之后,昔日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的部属,就都被贬成了贱民。

他们比天下最卑贱的职业还要卑贱,贱民们不准读书识字,不准务农做工,不准经商行贾,就更别提做官出仕了,那纯粹是做梦。

那这样说来,这些贱民岂不是只有活活饿死一条路?

其实倒也不然,大发善心的朱皇帝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你们的子女,女的可以去做娼妓啊!男的做龟公不就得了?

生女代代为娼,生子代代为奴,这不是恶毒的誓言,而是朱皇帝的这些仇人们,在大明朝百余年的真实生活写照。

他们,是整个大明朝最为凄惨的一个群体,从事着最为低贱,让人最看不起的职业,忍受着世人的白眼儿、嘲讽、冷漠和羞辱,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已经习惯了,也从心里就觉得,自己是贱民,能活在世上,就是皇上的恩赐。

后世的那个辫子王朝做的为数不多的好事儿,可能就是废除了大明的贱民制度。

正德皇帝沉吟片刻,对于他来说,老十三的这个建议,确实是一个一举三得的善政。对于贱民,他自然是很了解的,那些贱民们没有土地,没有收入的来源,他们这辈子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过上可望不可即的正常人的生活,哪怕生活的很贫寒,对他们来说也是做梦一样的好日子。

第三七四章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若是让他们迁移奴儿干,他们定然是感恩戴德,对朝廷和皇名声,也是大有好处,而且他们起点低,就更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做事,生怕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有时成为泡影,对于奴儿干的开发,也是大有好处。至于对地方上的影响,除了少些妓女之外,也无甚大碍,这些贱民们不分给土地,都是生活在荒郊野外,河边山里,迁了对地方上也没什么影响。

但是,他却是不能不有诸多的顾虑。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名为祖制。

这些人是洪武爷定为贱民的,若是自己提出来,岂不是就违背了祖宗遗志?而偏偏不少人就认这个。

想想那些整天拿祖宗家法说事儿的文官儿们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肯定会精神抖擞的在自己面前乱蹦,正德就是一阵心烦意乱。

正德瞅了连子宁一眼,心中一动,这连子宁主意一向是多得很,且看他怎么说。

他撩了撩眼皮子,问道:“连爱卿,你如何看呐?”

连子宁正在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皇帝的神色,正德皇帝细微的神情变化,他都看在眼里,心里便有了腹稿,吃正德冷不丁一问,却并不惊慌。

对于这个建议,他心里实际上是十分高兴的,但是面上却是拉成了苦瓜脸,苦笑道:“圣上,您若是让微臣说心里话,这些人,我可是真不想要!”

“这些贱民,都是昔日张贼,陈贼的余孽,骨子里头的那些桀骜不驯,凶狠叛逆,只怕是消除不了的。再加上这些年操持的都是贱役,怕是性子也变得很是阴霾沉重,很是不逊,微臣把他们带到奴儿干,只怕是祸非福啊!”

载歉然道:“谷王殿下,下官可不是指摘您的不是。”

朱载一瞪眼:“武毅伯,若是父皇因为你这番话不准我重建银安殿,搜罗那十五丈长大木的差事可就得落在你头上了!”

嘴上说着,脸上却有笑意,显然是玩笑话,并非真正生气。

连子宁对这位王爷的认识又深了一层,很显然,他也不是没有心机的,在正德的面前,他豪爽而不暴戾,直接而不木讷。

嘴里赶紧笑着应道:“微臣辖地别的没有,可有的是深山老林,别说是十五丈长的大木,便是再长一倍的巨木,也是比比皆是。”

这话却是没有弄虚作假,东北这么多年没有被开发,深山老林简直是遍地都是,或者说,东北的聚居点,其实就是砍伐树木,放火烧荒之后才出现的,整个关外的森林覆盖率,在这个时代,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而这些原始森林,不知道生长了几千几万年,古木参天,各种大木自然是因有尽有。

“怎么,你嫌弃这些贱民?”正德皇帝微微眯起了眼。

连子宁闻弦歌而知雅意,他叹了口气,装出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来,跪在地上,深深磕下头去:“启奏陛下,微臣回去之后便会上折子,请迁贱民一百五十万于松花江南!”

正德呵呵一笑:“好,好,连爱卿果然深得朕心,起来吧!”

连子宁这样做,便把矛头拉向了自己,想要迁贱民的是他,想要改祖制的也是他,而不是正德,这就跟拉仇恨一样,朝臣的矛头会转向他,而正德,便少了一番烦恼。

见连子宁这么上道,正德自然高兴。

连子宁有落座,正德便问起了他的第三个计策,对于工业这两个字,正德还是很陌生的。

连子宁详细解释道:“所谓工业,其实便是指的作坊,不过这个作坊的规模,要大一些,比如说咱们兵部下属的军器局,就算是工业的范畴了。工业区,可以理解为众多工坊之聚集区。微臣之所以想要在喜申卫建立工业,是因为这些日子在那里,派人四处侦查,发现了大量的铜矿铁矿,都是上好的精矿,储量极为的丰富,甚至有的在地面上,都能看到大块的纯净矿石,再加上附近森林不少,也有煤矿,这样便具备了成为工业区的矿产条件。”

“臣之所以建造工业区,其目的说白了,是为了军事。”

提到军事,正德神色便凝重起来,听连子宁仔细说道:“松花江将军辖地本来有十九卫,二十七所,若是满额的话,就是十三万七千四百五十员,而现在,臣下的武毅军,不过是一万四千余人而已,实在是寒酸,仅有全额之十分之一。所以扩军之举,势在必行。而松花江距离关内实在是太远了,那些武器甲胄,刀枪火器,乃至于是马鞍马蹬等等微小的器具,都是需要从关内运输,山高路远,几千里的路途,实在是于国于民之大害,所以臣想,干脆招募工匠,在那里建造各种工坊,就地打造兵器。”

“其实微臣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兵器打造出来,不但可以自己使用,而且可以供应其它将军辖地使用,明年圣上派大军再伐女真,说不得便是要细水长流的慢慢打,那样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