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257章

正德五十年-第257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啸最初的起因很简单,可能只是一个士兵作噩梦的尖叫,于是大家都被感染上这种歇斯底里的疯狂气氛,彻底摆脱军纪的束缚疯狂发泄一通。一些头脑清楚的家伙开始抄起家伙来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由于士兵中好多都是靠同乡关系结帮拉派,于是开始混战,这时候那些平时欺压士兵的军官都成了头号目标,混乱中每个人都在算自己的帐,该还债的跑不了。

中国古代军队中曾经多次发生夜惊,也就是“营啸”,屡屡见于笔端并不罕见。史册有记载的最早的营啸的是在东汉对西羌的战争中,记载于《通鉴纪事本末》。

营啸的危害极大,不但死人多,而且极伤士气,如果被人沉寂利用的话,那更是了不得。因此,历朝历代,严酷的军纪都是防止营啸的首要方法。直到太平天国,仍有严格制裁营啸始作俑者的法律。

大明朝上一次的营啸,便是在正德十二年的时候,谷大用镇守大同,苛待士卒,从而引发了营啸。

而这一次由于极端的疲惫,在喜申卫城下目睹了那场血腥大战之后的恐惧和烦躁,以及女真人的偷袭作为契机,终于是引发了大规模的营啸。

无数明军士兵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吼叫,这种叫声不像是人能发出的,反倒像是野兽临死之前的疯狂嘶吼,迅速的传染着,这一刻不知道多少人大声嘶吼,疯狂的砍杀着。

便是那些偷袭的女真骑兵也是吓了一跳,阿敏却是见多识广,见到己方的偷袭竟然引发了明军的营啸,不由得大喜。大叫道:“不用管,不用管,杀!”

随着他的命令,又是一波波的箭雨射了过去。

四处横流的鲜血,到处飞舞的断臂残肢,冲天的大火,疯狂杀戮的士兵,如雨一般泼下来的羽箭,当徐鹏举被一干骑兵簇拥着出了大帐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天塌地陷一般的炼狱场景。

“铎!”一支粗大的羽箭直直的向他射了过来,身边的亲兵眼疾手快,手中马刀刀背一磕,将这羽箭磕飞。

虽然没有伤到,但是徐鹏举还是被吓得脸色煞白,浑身一哆嗦,忽然感觉胯下一热,原来竟是给吓得尿了出来。

他的暴躁,他的杀人如麻,他的镇定自若,都是建立在自身安全,并且掌握绝对权力的基础上的,而当眼下,军队大乱,四面皆是敌人的时候,他的真正本色便是显露出来——也不过是一个胆小、怯懦、无能、自大的纨绔子弟而已。

他是从脂粉堆里被扒拉出来的,昨晚上和几个侍女鏖战了两个时辰,药丸都吃了不少,这才刚刚睡下。

女真铁骑的冲锋势头根本无可抵挡,这会儿已经冲杀到了位于中央的帅帐的附近。又是一波箭雨袭来,亲兵们赶紧保护住徐鹏举,几根羽箭被打飞,插到了附近的地上,惹来了几个亲兵打扮的侍女的一阵尖叫。

“怎么办?怎么办?徐安,怎么办?”徐鹏举已经完全乱了方寸,拉扯着徐安的衣袖一个劲儿的问道。

徐安是魏国公府的家生子出身,当年也曾经随着老公爷在外领军,征战四方,战斗经验倒是颇为的丰富,他自然知道,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收拢士兵,和这些女真人抗衡,虽说败局已定,但是总是能挽回一些是一些。但是他对徐鹏举忠心耿耿,出于对徐鹏举的安全考虑,离开这儿才是最好的选择。

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徐鹏举毫不犹豫道:“这还用说?快走!快走!走的迟了就走不掉了。”

“是,老爷!”徐安立刻把魏国公府的三千家将组织起来,魏国公府世代勋戚,是大明一等一的豪门,底蕴极为深厚,足足有八千精锐家将,此次徐鹏举出征便是带了三千。他们位于整个大营的最中央,根本没有收到波及,而且白日行军的时候都是骑马,体力保存的也是极好。

三千穿着烂银板甲,披着大红披风的精锐骑兵簇拥着徐鹏举疯狂的打马向东杀去——那里,是没有女真人的。

但是那里,却是大明军的营帐。

“让开,都让开!”

魏国公府的家将大声叫嚷着,却被营啸的士兵拦住了,营啸的士兵已经分不清楚谁是敌人了,竟然举着刀向他们杀来。家将们神色间有些犹豫,毕竟,都是一个马勺里搅饭的袍泽啊!

“还愣着干什么?杀,杀出去!”徐鹏举的叫声让他们下定了决心,挥舞着斩马刀,狠狠的劈向了眼前的明军士兵。

硬生生的在乱军中杀出来一条血路。

事实证明,刚毅虽然已经把徐鹏举估计的足够无能,还是还是高估他了,面对困境,这位大帅选择的不是带领精锐骑兵奋勇杀敌重整旗鼓或者是直接杀向空虚的女真大营,而是直接逃跑。甚至不惜在自己人中杀出来一条道路。

屠刀砍向了袍泽。

“阿敏大人,你瞧!”一个副将指着远处大声道,阿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看到了那一片穿着烂银板甲,披着大红披风,就连坐骑都披着棉甲,装备无比精良的骑兵。

他如何还能猜不到发生了什么事?

阿敏大喜,心道这位徐大帅可真是会帮忙啊!

他大声喊道:“所有人跟我一起喊,明军大帅逃了!”

周围人先是一愣,然后便是齐声大喊:“明军大帅逃了!”

无数女真骑兵一起大喊:“明军大帅逃了!逃了!逃了!”

“大帅逃了?”陈大康惊愕的转过身,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在火光的映照下,便看到了那一大片红色的披风消失在视线中。

陈大康苦笑一声,喃喃自语道:“我早该想到的,我早该想到的!这个纨绔子弟,毁了北征军啊!”

“大人,咱们应该怎么办啊?”身边指挥同知胳膊上绑着白纱布,隐隐的透出血迹来,向着陈大康急声问道。

无可抵御的女真骑兵在拐子马的带领下,已经从南至北,横穿了整个大营,穿透了整个大营之后,在大营那边绕了一个大弯,又是重新杀了回来!

这是游牧民族骑兵惯用的伎俩,不断的穿插,不断的撕扯,将敌人的阵型完全的撕碎,然后就是随意的屠戮。

神武右卫并不在女真骑兵的冲击线路上,只是被箭雨给泼了两阵,死伤大约百余人。看到外面那如同炼狱一般的场景,神武右卫的士卒每个人都是感觉到庆幸,若不是早早醒来,只怕现在自己也是毫无所觉的互相杀戮吧!

“怎么办?”陈大康沉吟片刻,咬咬牙:“走,咱们也走!”

“走?”指挥同知张大了嘴:“临阵脱逃,可是要杀头的!”

第三四五章我欲死战!

“杀头?”陈大康冷笑一声:“杀头那也是以后的事儿了,徐鹏举都走了,咱们群龙无首,必败无疑,若是不走,留在这儿只怕活不过今日!逃了还能多活两天!他徐大帅都逃了,咱们还不能逃么?”

“标下听大人的!”一干军官都是心无战意,齐声应道。

陈大康连着下了命令,神武右卫五千六百人结成方阵,一步一步的向着外面杀去。

“大人,咱们追不追?”副将问道。

“为何要追?”阿敏哈哈一笑:“他手下虽然精锐,不过区区千人,算得了什么?若是咱们追上了一番恶战,反而损了咱们的儿郎。他们逃回去,明朝皇帝也不会绕过他们的,哈哈,反正都是一死,咱们为何要自己动手?还费这个力气?”

其实,厮杀到现在,死在女真铁骑之下的明军撑死也不过是一万出头儿,而自相残杀而死,营啸而死的,则是多达三万以上!不过饶是如此,如果明军能有一个得力人物稳下阵来,安抚军心,组织防守,等营啸的那股疯狂劲儿一过,士卒们清醒过来,拼力死战,也未必不能反咬一口,给女真造成巨大的杀伤。就算是不能反击,自守也是绰绰有余的,至少可以为北征军保留元气,将一场全军覆没变成一场大败。

两者可是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徐鹏举的临阵脱逃,彻底的葬送了大明北征军最后一丝的机会。北征军构成复杂,京卫、地方卫所、边军,互不统属,互不服气,除了徐鹏举,谁都没有资格统领众人,让所有人都甘心听令。

当额勒和泽带着拐子马又一次冲破了大营,准备回身再战的时候,远处又是传来了密集的马蹄声,根据蹄声,额勒和泽判断,来者,至少是两万骑兵!

他咧嘴一笑,这些孙子,捡便宜的时机倒是选择的不错。

立马高岗之上,哈不出望着远处熊熊燃烧的明军大营,耳边回响着喊杀声惨叫声,对身边的梁先生笑道:“看来咱们还没来晚!”

梁砚秋微微一笑,向哈不出拱拱手道:“大汗时机把握的正好,此次明军败局已定,我福余卫纵横松花江南北之日,指日可待!”

哈不出畅快的哈哈大笑,手一挥,身后潮水一般的福余卫精锐发出呜呜的怪叫声,向着明军大营杀去。

福余卫的加入,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明军士卒们彻底的崩溃了,再也组织不起丝毫的抵抗,只是四面奔逃。而这些游牧民族的骑兵,便是三五成群的跟在后面,轻松的收割着人命。

而这时候,济尔哈朗也带着步卒围攻过来,填补骑兵们没有注意的角落。

当士气丧尽,军心不在,没有军官的组织,没有统一的命令,再多再精锐的士兵,也是待宰的羔羊。土木堡之变,便是最典型不过的例子。五十万京军,是当时那个大明王朝最精华,最精锐的一群职业军人,他们身经百战,骁勇果敢,但是当整个大营溃败,兵找不着将,将找不着兵的时候,立刻就是变成了一团散沙。被三万瓦剌骑兵杀猪宰羊一般给屠了个干净!

三万屠尽五十万,这个对比,其实一点儿都不夸张。

屠杀一直持续到清晨才算是停止下来,大营已经完全化作了灰烬。大约有两万余人的明军被俘虏,他们都被缴了械,一堆一堆的坐在地上,目光呆滞,一动不动。周围有女真或者是福余卫的骑兵张弓搭箭严阵以待,只要是看到稍有异动的,立刻就是一箭射过去。

这一夜,被屠杀的明军大约有四五万,两万多被俘虏,而剩下的,都是逃走了。

不过这里距离松花江足足有六七十里远,这些精疲力竭的散兵游勇在广袤的江北大平原上,又怎么会逃得过骑兵的追杀?除了留下步卒和一些骑兵看守俘虏之外,其它的骑兵都是派了出去追杀。

大明北征军就此,可以说是全军覆没。

而这一场注定要影响大明乃至于关外诸国的战役,也暂时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连子宁站在喜申卫高耸的城墙上,看着从北岸驶过来的船只上面下来的那些衣甲破烂,像是乞丐一般的散兵游勇,面色阴沉如水。

今儿个是正德五十一年七月二十三。

从昨儿个开始,就有北征军从北岸回来。

第一个回来的是徐鹏举,他带着逃出来的家将过了河之后连看喜申卫一眼都没看,直接就是一路朝南狂奔不见了。

然后就是有船不断的靠岸,不断的下来士卒。

看到这一幕,连子宁不用问就明白了,北征军肯定是败了,这些,都是逃下来的散兵游勇。

北征军竟然会败?这么强大的北征军,怎么就能败了呢?

不过事实就是事实,无论连子宁如何想不明白,时局已然如此了。

现在应该考虑的是,要怎么办?

连子宁已经从回来的逃兵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大概经过,暗恨徐鹏举之余,却也是要为自己做一个决定——是跟着徐鹏举南逃?还是……

他心中基本上已经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