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235章

正德五十年-第235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一说完,前面的朝臣顿时便安静下来。后面的有些听不真切,便打听问询,很快,‘陛下要连子宁作词’这消息便是传遍了整个大殿,众人神色各异。

大部分人脸上都是期待的表情,毕竟连子宁的词名已经传遍天下,能当面见证一首流传千古的词的诞生,说出去也是与有荣焉。却也有一部分人,心里更多的是幸灾乐祸,有的人能写得出好诗好词,但是却是需要时间的,有的人是快才,张口就来,但是因着欠了雕琢,做的诗词质量就未免不佳。像是李太白那等人,毕竟千古之下也只有一个。

第三二七章奉旨填词连子宁

但是他们注定要失望了,连子宁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一刻,无数人在他身后摇旗呐喊。

林雄奇早就吩咐下来,有小太监端来了小几和笔墨纸砚,连子宁平了身,问道:“敢问陛下,不知要臣下以何为词呢?”

正德摆摆手:“这个你自己看着办,朕看了你的两首词,都是因着当时的情形而作,若是枪药约束,只怕写不出上佳的东西来。”

连子宁点点头,道:“容臣稍想片刻!”

他上殿之前并未想到这一层,但是现下想想,也是应有之意,毕竟自己现在文名极盛。他便在圣前踱起步子来,众人的眼光便是随着他的动作而动作,想看看这个年轻人到底要多久才能做出词来。连子宁也在迅速的开动脑筋,明朝之后的有名的诗词迅速的在他的脑海中一一闪过,纳兰容若的,龚自珍的,柳亚子的,开国太祖的等等。他脑海中装着的诗词虽然多,但是却总要找一个比较应景儿的出来才行。

像是这等情境下,最好是大气一些,豪勇一些的。

纳兰容若的不行,太过文弱雅致,伤春悲秋了,太祖的都是正合适。

这时候,张燕昌出列笑道:“陛下,人常说酒助诗兴,何不为连子宁祝酒?”

正德笑道:“寿宁侯说的是!为连子宁祝酒三杯!”

对于这个自己的小表弟,正德还是很欣赏的,张燕昌算是现在勋戚之中难得的大将之才,很是对他的胃口。

连子宁和张燕昌对视一眼,眼中感激,张燕昌的举止,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祝酒那么简单,要知道,金殿之上可是没有酒的,取酒是需要时间的,这无形中就给了连子宁更长的一段时间用来思考。

连子宁现在觉得,自己当初在张燕昌身上的投资,当真是没有白花。这位侯爷,倒还是很够意思的。

林雄奇招来小太监吩咐了几句,过了约有半盏茶的时间,取来了三杯美酒,用金樽盛放,其色如碧,显然是上等的美酒。

连子宁也不客气,三杯酒下肚,向正德拱拱手,笑道:“陛下,臣有了!”

“这么快?”四下的大臣们都是讶然,暗道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正德也笑道:“快快写下!”

“臣等奉皇命,不日便将远征北国,臣在此,便以此为题,预祝我大军将士,犁庭扫穴,马到功成!”连子宁向北拱拱手,然后饱蘸笔墨,在小几上刷刷写就。

林雄奇赶紧将墨迹未干的纸张呈给皇上,正德帝细细的看了一遍,顿时便是眼睛一亮,笑道:“好词,当真是好词!连子宁,名不虚传啊!”

他看向连子宁的眼神中又是多了几分赞许。

听到皇上如此高的评价,群臣一个个心里都是痒痒的,尤其是那些文官,更是急的跟什么似的。

正德笑道:“给他们念念!”

“是,陛下!”林雄奇接过纸张,走到前面,高声念道:“此乃连子宁连大人新作,词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山海内外,惟馀莽莽;松江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于常年要干宣读圣旨之类的差事,他的声音相当的悠长响亮,整个大殿中也是听的真真切切。

大殿之中先是一静,然后过了片刻,便是响起了一片叫好喝彩之声。

众臣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名不虚传,这连子宁果然是名不虚传,词名天下第一!

便是那些心里对连子宁颇有些厌恶嫉恨的,也是不得不承认,这首沁园春,当真是好!

这首词自然是好的。

主席诗词,向来是豪迈壮阔,纵横捭阖,只有大气二字可以形容。而这首词,更是其巅峰之作,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艳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乃是不折不扣的主席第一词,也是明朝之后咏雪的第一之作。

殿中有些人感觉此时正是春夏之交,这首词却是咏雪的,未免有些不应景儿,但是想想,人家说的是远征北国之作,北国自由代表性的景色,可不就是那漫天的大雪么!

林雄奇又是高声唱道:“皇上有意,赐连子宁金珠一盘,玉璧一块,纹银百两!”

连子宁赶紧跪下谢恩。

正德让他平身,又笑问道:“连爱卿,那白蛇传的结局如何,你先跟朕讲讲,朕心里也是好奇得很。”

连子宁眨眨眼,道:“皇上,若是现在就把结果告诉您了,您到时候再看,岂不是就失了那一步步探索的乐趣?”

正德先是一愣,然后便是哈哈大笑,指着连子宁道:“有趣,连爱卿,你果真很有趣!”

如此,连子宁的事情便是告一段落,自是退下,朝会继续。

出了大殿,已经是天光大亮,朝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殿上,广场上,人的身上。

连子宁有些不适应,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那一分煦暖。

自有内侍用托盘装乘着金珠玉璧给连子宁送过来,连子宁捧着托盘,回转过身来,瞧着沐浴在金光中的奉天大殿,背景是蓝天白云,洒遍天下的金光,把这奉天大殿映照的一片威武庄严,宛如天上宫阙。

连子宁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自己今日,在这里得到了很多啊!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当初的预料了。

出了紫禁城,跟一干手下们一说,得知自家大人现在竟然成了武毅伯爷,自然都是欢欣鼓舞。连子宁差遣了一个亲兵去连府给妹妹报讯,却是并未回京南大营,而是带着人去了戴章浦的府上。

现在戴章浦府上上上下下,都是已经把他当成准姑爷看待,赶紧迎了上去,把连子宁让到了当初他住的那个院子里面去。

刚来没多久,小青便是过来了,跟连子宁自然又是好一番倦意缠绵,得知连子宁封伯,也是极为的高兴,这些且是不提。

等到晚间,戴章浦才是回来,连子宁在他的书房见到了他。

虽然是被封了武毅伯,连子宁在戴章浦面前依旧恭谨,他不是那等一朝得志便猖狂之人,他也深知,自己能走到今日,多亏了戴章浦的提携,是以心中对他始终是存了十分感激之情。

看到连子宁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戴章浦眼中闪过一丝笑意,竟是难得的开了玩笑:“你现在也是个伯爷了,以后老夫见了你,可都得行礼喽!”

连子宁笑道:“您说的这是哪里话?学生便是再怎么发达,有些东西,终究都是不会变的。”

戴章浦点点头,道:“今日朝堂之上,咱们可以说是大获全胜,说实话,前日你来跟老夫说,得了这个传国玉玺,老夫便知道你,以皇上的性子,一个大大的封赏是跑不掉的,但是却没想到,竟是如此的丰厚!看来皇上对你,也是颇为的赏识啊,简在帝心,不过如此。”

“得了这个武毅伯,老夫也就放心了,国朝素来善待勋戚,便是有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也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终究不会怪罪。有了这个封爵,你算是有了一个免死金券,可保一声的富贵平安,这样一来,老夫也就能放心了。”

连子宁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什么,默默点头,道:“请大人放心,清岚对学生有情有恩,学生,必然会善待清岚的。”

“你明白就好。”戴章浦脸上闪过一些复杂的神色,有些不舍的叹了口气,道:“乖囡的年岁也不小了,比你还要大一些,若是再待下去,可就成了老姑娘了。本来是想让你俩早点儿定下来,但是你要么是四处征战,要么是有职司在身,不在京城,事情便这么脱了下来。你现年都要十九了,清岚都已经二十二,这个事儿,你怎么看?”

连子宁明白戴章浦的意思,这是想给戴清岚和自己早点儿安顿下来,他也不忍让那个女孩儿再等了,略一思忖便道:“大人,那,不若这几天,先把名分定下里,等到从辽东回来便完婚,如何?”

戴章浦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点点头:“如此甚好,这样,你找一位地位够高的长者,作为男方的家长,咱们先把订婚之前的程序走完,订了婚,你再去辽东。”

古代时候,结婚的过程甚是繁琐,当然,这只是达官贵人至少是有一定经实力的人如此,无论何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人都是没资格讲究的。一般来说,古代结婚的程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正是:“六礼备,谓之聘;六礼不备,谓之奔”。而订婚,在古代订婚是结婚的必要程序。

订婚即定婚,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征”,是婚姻趋附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初步商定的婚约形式把两姓乐意缔结姻亲固定下来。民间雅称订婚为“传启”或“换帖”。在议婚达成协议,暂告一个段落后,男家请人用红纸将缔亲之意写成小帖,上面要写清男方的生辰八字,封面写上吉祥如意的祝词和“敬求金诺”“恭候金诺”等谦词。待女家接到男家的投启后,马上回敬允启,也写好女方生辰八字,帖外书就“谨遵台命”“仰遵玉言”一类表示同意结亲的字样这种换帖往来,均以家长名义进行,落款只出现家长名字。

交换帖子颇多讲究,一般要用红漆礼盒传递,男方要在盒内装上押帖物,一般多是耳坠、戒指或手镯的女方的饰品,也可馈送女方几套衣饰。此后,女方就可名正言言顺地对男方进一步考察,主要是了解家产、家风,探视男方的容貌。之所这样,是因为向在那个年代,议婚阶段男女双方一般不多接触晤面,女方可以亲自证实一下媒人的话是否可信。

而在民间,男方为给女方留下个好印象,不仅提前刷新房子,而且费尽心机借来珍稀用品充实自己的摆设。见屋里这天,男家为撑体面,备好佳肴美酒,盛情招待女方父母,亲族及媒人。

然后便是交换传启,传启有大传启、小传启之分。小传启多在向下,而大传启则是在城市,在明朝,把“大传启”称为“龙凤帖”。达官显宦子弟的传启比较精美,帖长尺余,宽约五寸,厚至一寸,可连续折叠,是专供办婚事用的一种印刷品。供男方用的是绿色龙帖,扉页上印有两条盘龙;供女方用的是粉红色凤帖,扉页上印有一双飞凤。男方多写“久仰名门,愿结秦晋”“不揣寒微,仰攀高门”等恭维语,下方落款为“眷姻弟×××暨子××现年××岁顿首。女方则写“幸借冰言,仰答锦章”“谨遵玉言,愿结秦片”等答浯,下方落款亦写“眷姻弟××暨女××现年××岁顿首。

这种大启传帖,相当于今日的结婚证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旦互传过大启之帖后,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