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月老志 >

第458章

月老志-第458章

小说: 月老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一长,厉若莘久战无功,光洁的额头布满细汗,墨玉夫人身法更加凌厉,不时放出指风,厉若莘避闪不及已经接连中招,不过她修炼的心法也是往古绝学,至阳至刚,指风打在身上还不至于溃不成军,难以再战。

    墨玉夫人轻咦出声,对厉若莘的硬朗也甚感意外,故俗有包、剪、锤的游戏,相互克制,辗转无穷,拳、掌、指同样是技击中的三种流别,其中又以指力最难修炼。

    以指破掌固然无甚异问,而指法炼到至高境界,往往比拳还要来得刚猛,真可说无坚不摧。

    墨玉夫人的‘掬香指’摧刚为柔、飘忽莫测,一指就打的杜芳惜握不住长剑,看似轻描淡写,威力实在非同小可。

    厉若莘肩背上多被指力打到,虽然她有所防备,不如杜芳惜挨那一指厉害,但这指力能直接攻入经脉,按理说早该内息运转不灵,失去战力。

    “你给我躺下吧。”

    墨玉夫人绽唇微笑,修长白晳的手指变幻无方,宛若盛开的鲜花。厉若莘凝神戒备,竟然看不出她的指力是如何打出来的。

    耳听得飕飗一响,厉若莘挥刀急斩,已然慢了半拍,指风卟的一声打到香肩上,疼的她闷哼一声,面色惨白。青龙刀砰的一声拄到地上,急切间难以提起。

    “师妹……”

    杜芳惜银牙暗咬,奈何一提聚灵力手腕就宛如针扎,承影剑黯淡无光,着实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两位又何必呢?本夫人并不想取你们的性命。不如到我那里坐坐吧。”

    墨玉夫人知道她俩是山城的首领,又是天南神尼的徒弟,留着大有用处。刚才一番交手,气劲将琉璃灯打坏了不少,楼下的御林军说不定要上来查看。

    墨玉夫人打算将两人抓到楼顶,跟阴无涯商议之后,再作打算。(未完待续。)

第592章 败中求胜() 
墨玉夫人笑吟吟的走上前去,刚想将厉若莘抓到手中。

    忽然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只见厉若莘体内蓦地焕发出金灿灿的光华,明眸中闪动着赤红的火焰,疲惫的神情一扫而空,身上五彩变幻,凝实成一副辉光灿烂的宝甲。连青龙刀上也镀了一层淡淡的金色,让人惊凛不已。

    “师妹何时有这么一副铠甲?”

    杜芳惜看得目瞪口呆,墨玉夫人也是惊疑不定,自然想到莲香身上的獬豸铠,好在铠甲作为一种防具不算罕见的物事,她倒不认为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厉若莘对身上的变化也大感意外,方才被掬香指所伤,只觉得筋疲力尽,连青龙刀都提不起来。忽觉得后心一热,一团奇异的能量撞进神念中,闭目观想,只见一头五彩神兽逐渐清晰无比,浑身充盈着勃勃生力,一提青龙刀腾身而起,厉啸一声,刀头气漩流溢,房顶的琉璃灯尽皆炸裂,霎时间昏黑一片,这样打下去千尺楼不知道会不会化作一片瓦砾。

    墨玉夫人袍袖一甩,宛若一只疾捷的怪鸟,整个楼层黑黢黢的,然而厉若莘的铠甲却鲜亮无比,耀眼的光华照得她无所遁形。

    这副宝甲自然是明钦的驺虞铠,墨玉夫人修为绝高,厉若莘和杜芳惜丝毫发挥不出合击的威力,就算他加入战团,恐怕也占不了什么便宜。

    三人中无疑以厉若莘修为最高,关键时刻明钦便把驺虞精魂引入她识海中,希望能够抵挡一时。

    驺虞铠蕴含五德相生之力,防护能力在五虎神铠中首屈一指,但攻击力似乎不是太强。

    但厉若莘并非驺虞铠的宿主,难以得到驺虞精魂的心传法要,相应的,心智也不会过多受其影响。只是铠甲本身有一种神力,可以帮她提升一定的战力,再加上铠甲无懈可击的防御能力,墨玉夫人的掬香指应该难以伤得到她。

    至于主动出击则有厉若莘本身的修为和青龙刀这件神兵,驺虞铠弥补了她身法上的不足,趋进起来捷如猛兽,势挟风雷,虽不如墨玉夫人那般飘忽诡秘,速度上已经差不了太多。

    青龙刀无坚不催,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跟在墨玉夫人身后汹涌扑击,一刀斩落,往往梁断柱折,土石崩飞,整个楼层一片狼籍,几乎没有立足之处。

    驺虞神兽体力惊人,远非寻常修士可比。厉若莘修为不及墨玉夫人,久战之下本没有可能胜她,现在有了驺虞铠的辅助,就好比乘坐着一头飞天遁地的神兽,节省了不少体力。

    墨玉夫人发觉厉若莘气息绵长,没有丝毫急促的迹象,知道这副铠甲果然是难得的宝物,如今身法上占不了便宜,一不小心,说不定还会被她伤到,那就大失颜面了。

    墨玉夫人的功力要高过厉若莘许多,这时动了真怒,便想让她吃点苦头。绕着厅中的梁柱飞速一旋,手臂一长,朝着青龙刀疾抓。

    厉若莘不虞她有此一招,眼见墨玉夫人扣住刀头,连忙握定刀柄冲撞过去,这一下若是撞实了,准能将墨玉夫人砍死在梁柱上。

    “撤手。”

    墨玉夫人催动灵力夺她的青龙刀,哪知厉若莘握持甚牢,青龙刀好像在她手臂上生了根一般,墨玉夫人自恃功力深厚,料想厉若莘不是对手,夺了她的宝刀就如同断了她的臂膀,自然战力大减。

    孰不知神兵认主,想夺走青龙刀并不比砍掉她的手臂来得容易,厉若莘身上又穿着驺虞铠,防御能力之强罕有伦比,墨玉夫人损伤不了她的肢体,自然也就夺不走她的宝刀。

    墨玉夫人虽然绝顶聪明,一时也想不通这个道理,眼见青龙刀在厉若莘手上,夺过来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任她如何催动灵力那边却纹丝不动。

    这已经不是在和厉若莘角力,而是和驺虞铠的五德相生之力对抗,墨玉夫人修为虽强,到底比不了四灵神兽,空费了许多力气,占不到半点便宜。

    厉若莘也不明就里,但青龙刀是她祖传的神兵,当然不能让墨玉夫人夺去,当下施展开浑身解数,墨玉夫人就如同缠在刀头的纸鸢,怎么都甩之不脱。

    正在相持不下的当儿,半空中光影一闪,明钦从神游镜中变幻出来,提聚起金刚法相,神魂中焕发出一股灿烂辉光,一片金色的光影透体而出,轰然一声朝着墨玉夫人撞去。

    墨玉夫人骇然变色,这金刚法相攻击的不是色身皮相,而是对手的神魂,可谓是避实击虚的打法。修行者摆脱不了肉身寄宿,不管道行再高,神魂相对来说总是比较脆弱的。

    墨玉夫人和厉、杜两女连场大战,消耗了不少灵力,抵御这种穿击神魂的法门不免相形相绌,那边厉若莘又逼迫甚紧,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削去半边脑袋。

    金刚法相属于九种神力(五行、光、暗、时间、空间)中光的范畴,速度在宇宙中无比伦与,墨玉夫人修为虽强,毕竟到不了超凡入圣的境界,如何能避闪的开。

    …………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性质不同的物事似乎难以论列,性质相似的话大抵都有个高下之分。譬如王羲之的书、吴道子的话、杜甫的诗、辛弃疾的词很难分个高下,但这些技艺在各自的领域中总归有一个境界高下。

    俗话说,‘关公战秦琼’,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也不尽然。从时间的概念来说,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固然是不好比较的。若从武力、影响力等方面来说,不难得出一个近情的答案。

    就拿修行一道来说,儒、道、法各有无穷法门,境界的划分也不尽一致,想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似乎有些困难。

    一旦神通较技,并力争先,必然会有一个输赢成败,可见修为的标准也是客观上存在的。

    凡间有文、武两途,似乎有性质的不同,武艺好像还容易论个高下,文艺的标准往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够得出结论。(未完待续。)

第593章 文事武功() 
仙道修行虽有炼体、炼气两种,也是专就武的方面来说的。

    修证仙道也有文、武两途,大约功德偏重于文,炼养偏重于武,功德指的是事功和德业,事功又不单指文事而言,古往今来,以武功封神的也有很多,像姜太公、关壮缪,至于德业就很少有武力的关系了。

    一般来说,乱世的时候以力争雄,武人的地位要高一些,治世的时候偃武修文,文士就显得比较重要。

    宋太祖有鉴于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乱局,矫枉过正,武人的地位每况愈下,国家积贫积弱,难以抵御外患,最终沦丧于蛮族之手。

    韩非子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说到弊病,文士武人都在所难免。不光武人割据是国家不幸,文人贪鄙同样是祸乱之源。

    先秦的教育文武并重,汉唐还有这种遗风,司马相如、李白虽以诗赋享盛名,剑术也有不俗的造诣。所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班超投笔从戎,威行西域,这种例子不可枚举。

    一自文武分途之后,文士手无缚鸡之力,多愁善病,武人又争勇斗狠,粗鄙无文,全都不成样子。

    不过后世学问太广,节目太多,所谓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还不能学有所成。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穷的知识,是很徒劳的事。凡夫选择性情相近的学科成一些专门的学问,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文、武两道,有偏重而无偏废,文武全才虽然绝世稀有,作为一种必须的质素总该有所涉猎,而不是说人人都要到专门名家的程度。

    天地本是浑然一体,从其创分来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千差万别,种种不同。自其统合来说,宇宙万象大多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性质,儒、释、道纵有无穷法门,无非是一种修行,三界的物类大同小异,人与人构造上差别更小,显而易见的也只有肤色发质罢了。

    修行法门根据肉身和灵魂的不同,虽有炼体和炼气之分。炼体的能肉身成圣,炼气的则化神返虚,阴魂和阳魄已经浑然一体了。

    文、武两道同样是如此,武功最高的境界并非肉身的强固,而是兵法韬略。项羽学书学剑都无所成就,他的叔父项梁责备他,项羽说剑术杀伤力有限,不值得一学。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

    兵法虽是武事,就需要一点文字基础,自古能成为一代名将的往往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考武举的《武经七书》几乎都是名将的著作,孙武、吴起、姜尚、李靖这些人,反之,军事的失败和主将的文化素养通常有很大的关系,从陈胜、项羽到黄巢、李自成之所以难成气候,归根结底都是素养不足。

    陈胜是佃户出身,虽然很有志向,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话,但他的鸿鹄在实际也很有限,‘苟富贵,无相忘’,无非是想求取富贵罢了。所以稍有点成绩,就急于称王,成为众矢之的,很快就被扑灭。

    项羽虽然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有不错的学习条件,但他在文艺上实在没什么天分,以为学文就是为了记姓名,简直当成了账簿之学,无怪他只知道以力征经营天下,最后众叛亲离,还不觉悟,说什么‘天亡我,非战之罪’。杜牧、李清照都对他颇为同情,天真的说‘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是王安石眼光比较老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