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最强农民 >

第122章

重生最强农民-第122章

小说: 重生最强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娄子素不能淡定了,摆了摆自己优美的脖子。

王平说道:“我只有一个意见,就是再生稻的商标设计,我希望能让王娟参与进来,不是让她来设计,而是参考一下她的意见,并且,希望尽量能用王士翔老师的头像。还有,良美这两个字在国内的语言上,有谐音,比如粮美,粮食的粮,美丽的美。我不知道在国外有没有相近似的语言表达,如果有,我认为可以也把这样的词语给一起注册掉,这样就不怕别人恶意使用相近的商标名字来混淆视听。”

在前世,王平可是知道有很多这样恶意抢注的商标案例,共和国目前没有商标法,就不说了,国外既然有,而且一出去的第一刀,就是狠狠的割国外粮商巨头的肉,割得鲜血淋漓,所以对于任何可能,都要防范于未然!

王平的话令娄子素的脖子再次僵硬,这个王老板的话,句句都在点子上,后面的建议,更是老到的点杀,王平真是太逆天了,跟这样的老板,做事起码有恐怖的震撼感冲击小心脏啊!而易思看着王平,一颗女儿心完全被王平的锋芒逼人的内秀给迷住,根本无法自拔!

第49章 见证产量的奇迹时刻(1)

王平回到房间的时候,杨昊部长还没有走,一脸的平和。不过那眼神,确有一丝耐人寻味的光彩。王平很难相信杨昊部长这样的大人物,也跟普通男人一样,具有八卦的心态。好在杨昊部长还算开明,在到处都很保守的时代里,其实王平跟娄子素这样深夜的邀约举动,足以击穿共和国人迂腐的道德底线,并成为千夫所指!

王平也不能跟你杨昊部长解释,跟杨昊部长解释商标和商标法,说不定就是对牛弹琴。杨昊部长懂农学,也留学海外,也经常跟外国高官交流,但是术有专攻,商标法这个领域,他注定是一个外行。而且王平的深远布局,没有前瞻性观念的杰出人才,是无法引起共鸣的!

“杨部长,你的话我已经为你转达了娄律师。”王平捡最紧要的话赶紧说道。

“哦,怎么样?”杨昊部长果然很期待。

“她答应了尽量配合你们的工作,不过她拒绝正式上班。”

“呵呵,还是你有本事啊,对于国外学成回来的专家,暂时有点不适宜国内的上班形式,我还是能够理解的。”

“娄律师的理想,是在国内拥有自己的律师楼。靠自己接案子养活自己,做一番事业出来。她已经习惯了自由安排自己的工作,接自己喜欢的案子。只是很可惜,我们国内,对于考取律师执照这样的地方,还没有,也没有律师法的出台,她基本上是一个短期内无法做事的闲人。”

“那你说服她进来政府部门做事吧,我们正需要她这样的专业人才。”杨昊部长心怀期待。

“嗯我想她会慢慢考虑的先让她从义务顾问开始做起,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融合进来环境是需要心理过渡期的!”王平一针见血。

“是!”杨昊部长点点头“娄子素只听两个人的建议,一个是易文山,一个,就是你了。”

“她是我的朋友,恩师,剑客。”王平说道。

杨昊部长不解的一笑:“王平老师怎么这么说,恩师加剑客?”

“是的,你今后就会知道她为什么是我的恩师和剑客。”王平说道。

“好吧,我暂时不需要了解你和她的深层次的关系,虽然共和国是个很传统的国度,但是我也出过国,也年轻过我的思想,不会落后于你们年轻人,明天我们还要收割再生稻,先休息了吧。”

“好,休息!”王平松了口气。杨昊部长给他压力啊!娄子素深夜来约偏偏杨昊部长偌大一把年纪,居然是这么的“善解人意!”

在另外的几间房间里,没有入睡的,还大有人在,都在聊天,好像一个人比一个人的精力更好!

史安教授洪振教授,同住一屋,两个人也是谈兴正浓。

“洪老师以你的估计,再生稻第一季会达到多少产量?”史安教授兴致勃勃地说道。能够亲自参与到如此划时代的科研创举中,老人家很兴奋。

“六百斤,绝不会超过六百五十斤!”洪振教授说道。

“哦,卢兴教授也是这么估计的?”史安教授饶有兴趣地问道。

“嗯,卢兴教授的眼光很准的。他可是在田间地头里研究再生稻也有好多年的专家,要不是王平横空出世,卢兴教授会一直是国内的权威。”洪振教授说道,“我们农学院的再生稻专家,如今可以完全停止进行研究了,等王平的再生稻新闻一出来,成果一公布,国内的几十组再生稻研究团队,都可以转型了。”

“哈哈,他们也不得不转型啊!”史安教授笑呵呵地说道,“不过,我很看好王平的再生稻产量,我估计,应该在六百五十斤以上。”

“那么高的产量?”洪振教授失声说道,“那绝不可能。”

“我看了那稻谷的空壳,很少,入手的稻穗,也很沉重。说明这稻谷的米质,绝对不同以往的米质。”史安教授笃定地说道。

“难道卢兴教授会估计有误,他可是很有经验的,眼光不会这么差吧。”

“他是当局者迷,我是旁观者清,他更加注重技术层面,而我注意的,是稻谷颗粒的质量,我可是搞种子研究的,有的时候,也不能全部迷信专家。上次小麦专家滕刚教授的丰麦号的倒伏问题,还不是王平一句话,给解决了我们一个团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洪振教授开心的笑起来:“要真是这样,王平老师的再生稻,这次是真的取得了大成功了。”

“也不能这么早下结论,再生稻的质量高不高,最主要的是第二季的收成,那时候阳光少,光合作用会影响到稻子的抽穗、灌浆、扬花等等,生物株高也显得特别的重要。水稻株高越高,产量也会越高。还有抗倒伏的能力,抗寒冷的能力。我仔细看了稻谷,我有个疑问,你是不是想办法给王平弄了杂交稻种子来做父母本。”

“是,不过我不知道他的培育成功了没有。”

“我想可能就是这个种子!”史安教授笑着叹了口气,“这个王平,真的是个顶尖的天才啊,可以说,他的水平,远远超过了王士翔老师。”

洪振惊讶了:“史安老师怎么这么推崇王平老师?”

“不是推崇他,我是根据事实推断,要真是杂交稻做的父本或者母本,那这个后面的技术,就是王士翔老师根本不知道的。王老师当时的情况,也根本弄不来杂交稻的种子来做试验,只有王平现在能通过我们学院弄到部分种子。”史安教授呵呵笑道,“别的不说,关于各种各样种子的学问,要想瞒我,难!”

洪振教授不得不服气史安教授的分析:“王平老师真用杂家稻做父母本培育成功了再生稻的话,那的确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这个孩子,不简单啊,什么都懂,而且最可怕的,是他什么都精。就连你的什么植物生长素,油菜花素,他也精通。像我,搞了一辈子育种,就知道育种,其他什么的养殖种植,我就不敢说自己是专家,只能老老实实地说自己是个外行史安教授谦虚说道。”

洪振沉默了一下:“王平老师的天赋不能用他的年龄来衡量,他还催着我的油菜花素赶快投入生产,他好对再生稻进行叶面施肥。”

“那你就该全力帮他!”

“是,我会先让厂家先生产一小批出来给王平专用,我只是担心可能施肥中效果还不稳定。”

“这没问题,你能想到的,王平这小家伙也能想到,他肯定心中有数,会先计算出几个施肥的数据比例。通过对比,他就很快能知道最正确的施肥方式。这个小家伙,是我见过的最难以令人相信的超级天才。共和国农业有了他,将不停的向前跃进。你的油菜花素,就是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旦成熟使用并推广,整个共和国的种植作物,通过叶面施肥,都能普遍的提高产量。洪老师,今后共和国的农业历史上,你会是最重彩的一笔,而我,最多再有两年,就不得不退休,我真的老了,唉!”

隔壁双人房间里,卢兴教授跟洪振教授的学生马威在一起聊天,也是毫无睡意。

“卢老师,明天收割王平老师的稻谷,你估计最高的产量能达到多少?”

“最高产量,我估计在六百斤左右,虽然稻穗很好,不过空壳粒都是有一定的比例的,而且再生稻据以前最好的第一季产量,也没有超过三百斤,王平老师的再生稻产量能够在六百斤上下,已经是巨大的成功了!我赶在这个时候来,就是要见证一下这个令人激动的历史时刻。我研究再生稻,可是五年以上了啊!唉……。”

“是啊,王老师真了不起,年纪跟我相当,却比我强了太多。”马威也深深的叹了口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马威,你也不能这么比,你也有自己的天赋能力。”卢兴教授干巴巴地说道,自己也感觉自己的语言根本没有一点点的说服力。

其实整个晚上,农学内行的人,包括学生王娟和宁娴澜女士,都是彻夜难眠,期待着第二天再生稻的收割。这个产量,对王娟和宁娴澜女士两个,都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产量越高,越能证明王士翔老师的价值啊!

“奶奶,你估计这再生稻的产量能有多少斤啊,要是产量低了,平哥的第二季收成就难了。”

“不会低,会有五百斤以上吧。两季加起来,有个七百多斤,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共和国第一个成功再生稻丰收的收割,令农学专家们个个都很期待,他们来这里,就是亲自来参与并见证历史时刻的。

第二天一早,大家在县委的食堂吃过稀饭馊头,一行人开着车,浩浩荡荡的出发。这次,县委的领导们也自然随行。县委书记,管农业的孙副县长,还有农技站赵干事,都兴奋前往。

第50章 见证产量的奇迹时刻(2)

清晨,王家大院里面!王平家的屋檐口下,放着三张木质的四方形农具,一米以上见方这是农村里面特有的木质农具:拌桶,一种比较古老的脱粒农具!

“这是什么?”娄子素吃惊的指着一个四方形的木质农具,这个农具就好像一个四方形的小船,农具的四角,有巴掌大的四个握手,如农具的四只耳朵一般。

“拌桶!”杨昊部长笑道:“这是专门用来打谷子的农具,也就是土脱粒机。跟你在国外看见的机械收割机器完全不同,这是纯人工的农具。”

“这怎么脱粒?像个小船一样,我没有看见脱粒的任何齿轮。”

娄子素围着拌桶转了两圈。

“用人工脱粒,拌桶三边用苇席围起来,防止稻谷在脱粒的时候飞溅。在拌桶里面斜放一个木架子,两个男人手里拿着稻谷把,用力把稻穗击打在木架子上,稻谷因为撞击的力量,自然脱落在了拌桶里面。”杨昊部长笑呵呵的解释。对于娄子素,他很谦恭有礼的。

“素姐,昨天你没有听见稻田里面响起掸坪坪很有节奏的声音么?那就是在人工脱粒。”易思说道。

“刚开始我听见了,但是我们一出去,所有的坪坪坪的声音都停了,我只看见越来越多的人围着我们,却并没有看见什么拌桶和苇席,也没有亲眼看见人工脱粒。”娄子素说道。用手摸摸这拌桶,玉手握着拌桶的一只耳朵,用力一提,拌桶纹丝不动!

“这么沉?怎么弄到田里去?”娄子素吃惊不小。

“这拌桶一般都在百斤左右,你是肯定动不了的。”杨昊部长笑道:“看,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