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黄庭仙道 >

第3章

黄庭仙道-第3章

小说: 黄庭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惠明一头雾水,觉得很高深的样子。

    智通望见惠明迷惘的表情,知道自己操之过急,叹了一口气:“怪不得你,是我太心急了,今日之你和前世的你,在智慧未通之前,根本是两人,你先熟读《阿含经》吧。”

    “师傅,我到这里已经数日,整天就是念经,你不是说传我佛法?”惠明抬头望着智通老和尚。

    智通老和尚有点不悦,脸上一动,忽然笑了:“也好,我今天传你三十七助道品中四念处,你附耳过来。”

    惠明立刻从蒲团上跳了进来,跑到智通老和尚的身边,老和尚细细在他的耳边讲解,这是佛门上座部的一门**,佛门上座部,世俗之人也称之为小乘佛法,教义完全根据佛祖释迦牟尼相传。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要义为如实观察,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四念处的精神在如实的观照,什么是“如实”,就是“照它实际的面貌来认知”,如实的观照是紧紧地贴近于具体的身、受、心、法的当下,不需要透过任何解释的纯然体验,唯有这样,才可以当下看见真相,也才会真正放下内心的执取,有效地解除苦恼和不安。——不可执著“如实”,再生假象,去除“自以为是”是关键,虚心而待物!

    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及总相念处。

    智通将其中关窍一一说透,惠明大喜,向师傅叩首。

    智通满眼慈爱看着这个弟子,心中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

    绿猗不知道她曾经爱过的男人已经重新回到师门之中,只能算一个沙弥,而绿如却在莫闲的身前出现次数明显增多,莫闲也看出苗头,但他是一个杀手,不想这对秀色人间稀少的丽人卷入江湖恩怨之中。

    莫闲虽是一个杀手,那只是谋生的手段,他已经预知自己的结局,不知哪一天他会尸骨无存,再说,他记得无影鬼说过的一句话,他的寿命已不足十年,和绿如相爱,那是害了她。

    要说一个这样的丽人在眼前,说不动心,那是假话,但爱一个人,不一定和她在一起。

    这不足十年间,他要做的事是向阎罗殿报复,他对阎罗殿没有归属感,他练的武功完全是那种激发生命的潜力,这一点他知道,但他没有想到,他只剩下不到十年,阎罗殿能做出初一,那就不怪他做出十五。

    他知道阎罗殿中高手如云,但他现在处于暗处,阎罗殿应该以为他死了,反正他已经活不过十年,即使不能颠覆阎罗殿,也要让对方知道切肤之痛。

    他很有礼貌对待绿猗姐妹,保持一定的距离,绿如私下对他又爱又恨,几次想对他下手,但又舍不得下手,莫闲装作看不见。

    这倒使绿猗起了一点好奇心,倒让她松了一口气。

    莫闲已能下床走动,走出门来,见到山村的原貌,只有十来户人家,但房屋建筑很不错,比得上一些繁华的镇子,村前一条宽阔的河流,水流很急。

    村子在群山环绕之中,莫闲不知道洛山之中居然有这样一处近似世外桃源的地方,想看看鹰嘴崖在什么地方,居然不见踪影,看来,真如绿猗所说,他是命大,掉入悬崖之下的河流,随波逐流,被绿猗救起。

    经过二个多月的养伤,村里的人很朴实,也没有人说废话,村中甚至有一个教书先生,教几个后辈识些字。

    莫闲与村民们的关系很好,不知不觉中,把一些不合理的事情给遗忘了,村中根本没有青年人,除了绿猗姐妹。

    倒是绿如经常一脸幽怨地望着他,他只好狠心地装着根本不在乎她。

    而绿猗依然是老样子,莫闲感到她虽救了自己,却对自己表面上热情,这种感觉一直萦绕在心头。

    绿猗和绿如两姐妹对莫闲是两个态度,莫闲心中对她们很感激,心中更对绿猗有一丝绮念,不过他心中很惭愧,他有点弄不懂自己,他对自己感到不齿。

    他决定离开这里,忘掉这里,他写了一封信,坦言自己的身份,希望她们能忘掉自己,并再次感谢她们。放在桌子上,乘着夜色,离开的山村。

    他不知道,他一离开房间,一个人便出现在他的房间。

4。得秘技,蒋家镇畔斗追魂

    莫闲乘夜色离开的胡家村,他没有留意,他走出胡家村的地界,后面的一切都模糊了,整个胡家村消失的无影无踪,好像根本不存在世间。

    莫闲没有回头看,他并不知道这一切,在夜色中,他越走越远。

    房间中,绿猗悄然出现,看着他离开,也好,就这样悄悄地走了,对绿如来说,只是最好的结果。

    她想起了惠明,他应该**岁了吧,但他在哪里?他的师门根本不允许他与一个妖女有任何联系,再说,他是否记得有一个妖女为他神伤?

    天已经亮了,莫闲已经转过两座山头,早看不见胡家村所在山谷,眼前群山延绵,走了大半夜,他也乏了。

    他见一棵大树下有一块石头,很是干净,再看看四周,树并不稠密,便在石上合眼休息,一会便进入梦乡,虽在梦乡中,但依然保持警惕。

    一个时辰过去了,在朦胧中,莫闲似乎听到了什么,他眼皮动了一下,并没有睁开眼睛,但他已经醒来,凭自己听力和感觉,他知道来人了。

    来人脚步踉跄,他受了伤,而且伤势很重,呼吸也沉重,他是什么人?

    来人也发现莫闲,先是一怔,怀疑地看了看,接着狂喜,天助我也,自己与人争斗,受了重伤,根基动摇,都坚持不到有人的地方,天不绝我也。

    他精神一振,走向莫闲的脚步陡然加快,莫闲顿时觉得一股阴寒向自己靠近,心中一凛,但他是一个杀手,自从记忆以来,便在勾心斗角中生存,一刻也不敢放松,右手虽缩在袖中,却已悄悄握上短剑。

    但莫闲没有想到,对方并未扑上来,而是距四五尺的距离,陡然站住。

    “借汝精魄,唤汝精魂,我今号令,精气来归,我奉九幽灵主敕令!”言咒声起,莫闲猛然睁开了眼睛,见对方手执一面小幡,上面布满的符篆,条条黑气向莫闲伸了过来。

    莫闲睁眼同时,身体已纵起,右手的短剑像太阳一闪,一股杀气骤然冲出。

    黑气被杀气一冲,瞬间出现了停顿,时间极短,但已经足够,几尺的距离,莫闲的短剑已经扎入对方的咽喉。

    虽然手臂穿越黑烟时,莫闲感到短暂的无力感和阻滞,但最终是来人无力的倒了下去,眼中露出不相信的神色。

    莫闲感到对方的恶意,对方对他做了些什么,他根本不在意,只要对方行为上给莫闲以威胁,甚至只要是怀疑,莫闲就毫不犹豫出手,将一切扼杀在萌芽中,莫闲十几年的杀手训练,这条已成为本能。

    莫闲杀了对方,他身体感到一阵疲惫,他感到不可思议,自己身体会这样虚?他不知道,要不他的果断,加上敌方水平不高,又受了重伤,莫闲今天就交代在这里了。

    莫闲这才打量地上的尸体,这是一个道人,不过他的身上却有着数条伤口,其中肋下一条足有二尺长,肌肉外翻,血是止住了,但伤口明显发黑。

    看到这种伤口,莫闲即使见惯了生死,也倒吸了一口凉气,他是如何支撑到这里?

    莫闲细细搜查了一番,在他身上一个布袋中,有四本书,还有一把短剑和一些符篆,以及一个小玉瓶之类,还有一些银两。

    莫闲也将他手上的小幡捡了起来,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莫闲知道,刚才小幡上可是黑气弥漫。

    看看没什么东西,莫闲将尸体简单掩埋起来,离开了此地,他倒没有急着翻看书,书已经是他的了,好像二本是武功,两本应该是经书。

    莫闲又走出有几十里,才在路边升起了火,打了一只兔子,在火上烤着,开始看手中的书,一本是《黄庭经》,莫闲翻了一下,上面全是七言诗句,他看了下,许多地方看不懂,好像描写的是人体之神,什么眼神肝神之类,他皱着眉头,把书收了起来,知道这大概是一本道教的经书。

    另一本封面上写着《牟尼三盘经》,内容更是莫名其妙,有药方也有法术,偏偏其中许多修炼的术语,如三脉七轮之类,但具体怎么拜又没有讲,倒是药方中有几种不错,能补元气,强健身体,比如虎骨炼髓膏、九华荣卫丸之类。

    不知道这些膏与丸能否延长自己寿命?自己生命本源已亏,试试总无妨,莫闲想到。

    第三本是一本拳谱,对莫闲来说,正好合他的意,这是一本秘传形意**拳,内分形意五行拳和形意十二形,**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拳法初看极其简单,直来直去,细细品味,却越看越有味道,莫闲可以说对武术有着非常深的认识,虽然追求一击而杀,他所练日剑是一种迅猛无比的剑法,但伤人伤己,以生命潜力为代价,但形意拳很简单,却兼有养生和实战的效果。

    莫闲心中一动,暗自下决定,不再修日剑,改修形意,虽然他对生命并不在乎,那是无可奈何之下,如果有机会,他还是希望活得长一些,他的眼前不由浮现出一个女子的倩影,那正是绿如。

    他认真的看了起来,兔子都烤焦了,他都没有发现,过了一会,他才苦笑地看着手中兔肉,半焦半糊地啃了起来。

    最后一本却是一本剑法,《猿公剑法》,非常古拙,招式也简单,分为拔剑式,击剑式,刺剑式、格剑式和洗剑式这五式,每一式看起来简单,但变化无穷。

    莫闲感到很奇怪,好像那个道人武术上并不强,自己的一剑都挡不住,难道他没有学习这两套功夫?

    莫闲不知道,他看不太懂的《牟尼三盘经》才是道人所修,要不是道人自己受了重伤,莫闲早就伤在他手上,这两本武术书,不过是道人偶尔所得,根本没有当回事。

    莫闲把心中疑惑抛开,站起身,依据二本书籍练了起来。

    他这次死里逃生,阎罗殿以为他死了,他却不会放过阎罗殿,现在他在暗处,而阎罗殿在明,他不是君子,有仇必报,反正他不过十年寿命,就是死也要将阎罗殿闹个天翻地覆。

    一个月后,蒋家镇,这座位于洛邑西北的镇子上,有一家书院,蒋家书院,并不是出名的书院,但在蒋家镇,却是最大的书院,拥有夫子七人,其中最年轻的是蒋浩,风流倜傥,手中常执一把扇子,上绘仕女图,画工精巧,不下名家手笔,他个人也以明经和诗文在蒋家书院中独树一格。

    他平时显得卓尔不群,但平易敬人,学生敬称他为蒋山长,本来山长一词,为书院院长所属,但近年来,一些书院中杰出的夫子,也被人称为山长,而蒋浩被人称为山长,可见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明天又是一个好天气,蒋浩望着满天的晚霞,摇着扇子,嘴边浮起了一丝笑意。

    他信步走在书院后的小山上,学生已经放学,看着山下镇子中众生忙碌了一天,只有些小贩在收摊,他不觉得好笑。

    真是一群无知的蝼蚁,忙忙碌碌,不知世间一切根本不是他们所想象。

    猛然间,他身体一怔,他的手不觉一紧,浑身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