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黄庭仙道 >

第159章

黄庭仙道-第159章

小说: 黄庭仙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闲只是制住了卫盼,并没有杀他,对他来说,不会有意出手对付地一个江湖中人,更何况,天地大德曰生,莫闲也不想无缘无故杀生,虽然他的行为可杀,但莫闲还是放过他,如果艾舍长以登仙令进入青符门,那么,莫闲留给他的也许是一个考验。

    艾舍长目光复杂地望着卫盼,杀不杀呢?陷入沉思中,而卫盼眼中流露出乞求的神色。

    这一切,都不关莫闲的事,莫闲和绿如已下去很远,两人都不自觉地用出缩地诀,两人正在行走间,绿如肩上的风吼兽陡然毛乍了起来,莫闲和绿如也停下脚步,双双向一处眺望。

    山中云雾翻腾,好像一瞬间的事,在此之前,还青天白日,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云雾已铺开,太阳躲入云层中,天空阴沉下来。

    “风从虎,云从龙!看来山中有一条蛟龙,已将化为真龙,是已云雾生。”莫闲沉吟道。

    “云龙升空,这般奇景,人所罕见,我们还是看一看,必要时,助这条龙一臂之力,也好留下一个善缘。”绿如眼中放光,一般来说,蛟化为龙的过程,相当于人登仙之劫,许多蛟在化龙过程中陨落,过得去,海阔天空,过不去,千年道行全消。

    绿如是天狐出身,倒是真心希望这条蛟化为龙,而不像其他魔门修士,甚至干扰蛟渡劫,以图它失败得到材料。

    莫闲点头,两人向云雾升起的地方而去,在绿如肩头的风吼兽明显害怕,从绿如的肩头下来,藏到绿如的怀中,但又偷偷的向外看。

    两人来到一处水潭,潭面并不大,但四周高山耸立,莫闲到时,潭边已有人,是五个和尚,看到莫闲和绿如时,眼中不禁露出警惕的眼光。

    “诸位大师,莫闲有礼了!”莫闲施了一礼,绿如也施了一礼。

    为首一位年老的和尚还了一礼:“阿弥陀佛,老僧千山率弟子律海、律虚、律文、律武有礼了,莫施主和女施主能来此,想必是修行中人!”

    “大师,我和内子不才,在山中游玩,忽见天地间云雾迷空,天际阴云弥合,知道有蛟要化为龙,特来此一观,没有别的心思。”莫闲不想他人多心,故此明说。

    “善哉,此潭中蛟龙与我寺交好,今日化龙,飞升佛界,吾等故来送行。”千山合什道。

    “大师是何宗?”

    “佛门一家,哪里分什么宗,世间分宗,不过根性不同,愚贤有别,故因才而施,如果硬要给我一个区分,大概属于律宗。”千山老和尚很有意思,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律宗,是莫闲比较陌生的一佛教门派,只知道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也称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该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心的法体。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构成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这是律宗教理的核心理论。

    其他就不了解,对于不了解的东西,莫闲从来不瞎说,当下口中说道:“原来诸位是律宗高僧,失敬!失敬!”

    千山也看出莫闲并不了解律宗,微微一笑:“那就请旁观蛟龙渡劫!”

    此时,潭水开始翻滚,一颗硕大的蛟头从水中伸出,朝岸上的人一点头,将身一纵,云雾顿时由身下生起,托住它升空。

    莫闲是第二次见到蛟龙,他在东海的离朱岛就与蛟龙交过手,他以一龙之力力抗蛟龙,不过眼前这头蛟龙,明显收敛了威能,龙威都没有波及到莫闲,莫闲不仅没有小看它,反而高看它一眼,果然这头蛟龙已将自身蕴含的能力做到收放自如。

    但它的身体一起在空中,空中立刻电光闪烁,蛟龙穿云破雾,一张口,一枚龙珠吐出,但龙珠看上去更像一团雾气,迎着闪电,轰的一声,龙珠转动,消弥了雷电,而电光在龙珠上游走,龙珠凝实了一圈。

    原来,它借雷电之力锻炼它的龙珠,随着雷电一次次的轰击,龙珠越转越快,龙珠也越来越实,莫闲陡然觉得,这像炼丹中的九转,不禁想起丹丘生说过的话:丹者,其形像天,九转之力,非为九转,而摄天地灵信,其转越速,灵犀发动,功成像天,天长地久,遂能感通,大道生矣,如如不动,九转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灵丹外形浑圆,像天之形,催动九转,天地间的种种信息法则之类,加于其内,第九转后,看上去就不动了,但大丹玄妙无方,服食之后,自然体现大道,这就是九转丹的秘密。

    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蛟化为龙,龙珠在雷电中一次次转动,形体越来越玄妙,速度越来越快,隐隐和外丹九转相合,莫闲看到了炼丹,难道龙珠就是龙的丹药,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雷电作火,锻炼出一颗活泼泼,光烁烁的大丹不成。

    莫闲心中有悟,天地万物,均有至理在其中,百姓日用而不知,又想起当日蠡玉所转的精元丹,也不要丹炉,不过从远古时代的巫师所炼,他大悟,眼睛盯着那颗龙珠,细细品味他的变化,心中不断对比外丹炼制,原来,九转仙丹符合宇宙的至理。

    一条蛟龙上下穿梭在云中,随着龙珠的变化,蛟身上也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变化,渐渐向龙的方向变化,但蛟龙异常专心,可以说,除龙珠外,根本看不见其他东西,莫闲想起丹书中所说,龙抱珠,鸡孵卵,此为修行真榜样。

    渐渐龙珠停止了转动,一颗龙珠圆烁烁,内中似有无限层次,天空中劫云也收敛就要散去,就在此时,异变突生。

    天空中陡然现出一只青光莹莹的大手,照着龙珠就抓了过来,龙珠是龙族的至宝,更是修行人炼制身外化身的极佳载体,而此时,雷劫刚刚结束,龙还未回过神,大手已突然出现,时机把握得真好。

    千山和几个和尚立刻的发动,一道金光冲霄而起,自在戒体心光,看来,他们知道龙珠一成,便会有劫难,早已做好准备。

    自在戒体心光一到,抵住大手,大手落不下来,龙也清醒过来,当务之急,便是吞回龙珠,龙珠化成一道光华,直向龙口中落去。

    天空中红光一闪,一个苦着脸的老者出现,看到龙珠,脸上悲苦起,凌空一摄,龙珠居然一下子顿住,莫闲认识他,正是当日得到乾阳珠的竹叶剑苦无涯!苦竹山中一散修,虽名散修,却以一己之力挑战一个门派的强人!(未完待续。)

    ps:  感谢艾舍长打赏10000、八景宫_太清、玄衣宝树和秋之神光打赏支持!艾舍长、悠悠小虫和慕容冷芸月票支持!在此叩谢!

202。知行合,化制二教为一体

    龙珠是蛟龙所炼,和己性相合,收发自如,却被竹叶剑苦无涯随便一摄,便前进不得,后退不得,竹叶剑苦无涯的功力可想而知。

    千山大惊,他们已经抵住那只大掌,不曾想,还有一人在旁,一出手,就将龙珠定住,急切之间,腾不出手来,老和尚怒目圆睁,几个和尚急速地念经,正是《四分律》,几个和尚顶上现出灵光,轰的一声,心法戒体出现,沿自在戒体心光而上,直冲僵持的大手。

    已经褪变成龙的蛟龙身上灵光一层层出现,电光随之而生,它也怒了,轰的一声,无数电光打向苦无涯,苦无涯身畔红光一闪,竹叶剑出现,化作一道青光,直落蛟龙,正在这危急关头,一道灰白色冰晶带出现,直冲苦无涯,还未近身,一股寒毒就已罩定苦无涯。

    苦无涯显然出乎意外,他望了下来,出手的正是绿如,头顶悬着百毒寒光幛,一道冰晶带正从幛中发出。

    “邪魔外道,居然也想与我争雄!”苦无涯冷哼了一声,手一放,天空中红光一闪,青色狂雷从空而降。

    绿如将幛一摇,灰白色气团如山一样,迎了上去,青色狂雷一接触气团,立刻变黑,像闪电中毒一样,还没有劈入气团,便烟消云散。

    借助绿如这一弄,蛟龙身畔电光连闪,轰的一声,将竹叶剑荡出,口中猛吸,龙珠终于动了,投入它的口中,龙珠一入口。一声龙吟。气势节节攀升。刹那间,空中波涛起,巨量的癸水精华现身空中,似乎大海现于天空之中,掀起大浪,重如山岳一样的真水向苦无涯压去。

    苦无涯变色,身体立刻化作一线红光破空而去,而同时。那只大手崩溃,一道人在云层中现身,正是竹叶剑苦无涯,那道红光一闪,在他的身边,又出现一个苦无涯,两个苦无涯,千山一愣。

    莫闲陡然想起,失声叫道:“身外化身,那道红光是乾阳珠。他将乾阳珠炼成身外化身。”

    “你们今日坏了我的好事,你们等着。我会找你们。”一个苦无涯说着话,另一个苦无涯却投入他的身体,那条龙在空中一转,掀起巨浪,直向苦无涯扑去。

    苦无涯身体一摇,化着一道青光而去。

    “你怎么知道乾阳珠?”绿如问道。

    “我以前见过他,他杀了血煞蛛,得到了乾阳珠。”莫闲简单地将以前遇到他的情景一说,绿如和千山他们才知道事情的缘由。

    “苦无涯想夺取龙珠,他已有身外化身,夺取龙珠有什么用?”绿如皱起眉头。

    “龙珠是龙族的精华所成,就是将之炼成法宝,威力上也是无穷。”千山说道。

    巨龙在天空之中,看了看众人,突然开口道:“千山老友,还有这两位道友,你们今日相助,我铭记于心,我就要飞升,没有什么时候东西给你们,我留下二片鳞片,危险时,鳞片自会发生作用,不过只能用三次,另外,我在水潭中,留有龙息莲花数朵,谢谢你们,他日在上界再会!”

    说完之后,天空出现了一道七彩的漩涡,似有天音响起,空中飘落天花,巨龙投入其中,二枚鳞片从空飘落,落入绿如和千山手中,莫闲看去,表面隐隐有云纹,似乎在述说天地间的秘密。龙珠果然是类似一种大丹,大丹为药,服食后白日飞升,龙珠为物,作用与大丹相同。天空又恢复了正常,水潭之中,水花翻滚,数朵白莲开放。

    莫闲手一挥,采了二朵,便不再采,千山笑道:“二位施主,到本寺中一坐。”

    “固所愿,不敢请尔!”莫闲笑道。

    龙潭寺,并不大,前后只有二进,和尚也不多,他们到时,寺中和尚正在做功课,莫闲和绿如在佛前上香,这是礼节,上香后,便随着千山来到他的禅房中。

    小沙弥倒茶,莫闲和绿如就坐,莫闲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此是山中野茶,味道独到,放下杯子,莫闲道:“大师,佛门广大,宗派众多,我并不太了解律宗,大师能否和我讲讲律宗奥义?”

    “佛门其实没有什么,只不过两门。”千山说。

    “这种说法倒新奇,我所了解佛门分为大乘、小乘和密乘,怎么分为两门?”

    “那些分类方法,不过是各自执一词,如同将我归入律宗一说,实际上,佛教教法判为化、制两教。化教为佛教化众生令生定慧的教法,即经论之所诠;制教为佛教诫众生而对其行为加以制御的教法,即律教之所诠。这两教实质相同,一是从思维上入手,一是从行为上入手。”千山说道。

    “我明白了,这两教实质一样,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