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宁小闲御神录 >

第1769章

宁小闲御神录-第1769章

小说: 宁小闲御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凭蛮王自己甚至都无法完成。

    这是来自于整个阶层的意志。

    宁小闲不知道他最后找上蛮王报了这个仇没有,不过那已经不是重点了。至于她也能猜想夏灵姬的下场没有人能直面天下第一强者的怒火,她大概在剜取婴儿的心脏之后,就被蛮祖挫骨扬灰了吧?

    她关注的重心又回到了真命之体。

    将这些都说完,宁小闲才对转轮王道:“‘真命之体’,这个词其实不是蛮祖的发明。”

    沃长长地咦了一声:“不是蛮祖的独创?”

    “不是。”她很肯定,“在离开神山之前,我让涂尽设法控制了山海阁的副阁长弁庆。圣域占领神山以后,一直遵从神王的命令,抹杀和改写有关夏灵姬和真命之体的历史。在山海阁内,这项工作就由弁庆负责。”过去三年里,她也不是什么都没打听到呢。

    沃恍然:“你让涂尽控制他,去帮你找到有关真命之体的书?”

    “不。”宁小闲摇头,“不需要他去找书。按照山海阁的规矩,任何人去借书都会被管理者记下,哪怕弁庆是副阁主也不能例外。我并未让涂尽吞噬他的神魂,因为他大概定期要向皇甫铭汇报我的动向。如果弁庆事后在借阅记录上看到自己的异常举动而上报,皇甫铭很可能猜到魂修已经潜到我身边来,从而将涂尽拿下。”她轻轻吁一口气,“这个险,我不能冒。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弁庆以为自己根本没离开过锦,也根本不知道魂修曾经占用了他的皮囊和时间。”

    她补充道:“为此,在查阅完成后,我特地让涂尽给他换了一杯茶,温度和甜度都与他被控制时的那一杯大致相同。弁庆陪我喝了三年的茶,我知道他于品茗一道很有心得。如果我还用惯常的灵茶招待他,他一定能品出前后两杯茶之中的细微不同,我的小花招可能会被揭穿。”

    所以,这一次她用上了蜜菊茶,那是弁庆不熟悉的饮料,也就不会精益求精。

    沃觉得很有趣:“那要怎么办到呢,借出你想要的书而不留下痕迹?”

    “本不须去借。”宁小闲笑了,“改编工作既然是由弁庆主持的,每本书在送改之前大概都要由他先过目审核一遍罢?”

    她轻轻道:“我的目标不是书,而是人。”这个目标定下来很久了,可是没有魂修本人在侧,她就办不到这件事,因为弁庆的道行也不是区区一个魂魄分身可以打败的,“只要让涂尽暂时侵占弁庆的识海,就能找出他看过的、关于夏灵姬和真命之体的内容,再写给我就好。这大概比我去亲自翻书要来得全面,又节省时间。”

    她的时间太有限,只能要求涂尽一边搜索弁庆的记忆,一边将“看”到的所有内容先写给她,回去以后再慢慢整理。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很正确,因为涂尽望见的字句实在太零碎了,有的可能只有几句话,甚至是几个字,可是东摘西抄下来,却是数不胜数。

    她的神魂受到极大削弱,不能像从前那样过目不忘,必须有书面笔记帮助梳理记忆、串连线索。

    好在涂尽的手脚也很快,约莫只用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默写完毕。待他放在卓兰身上的魂魄分身给弁庆重新斟了一杯茶,他也离开了副阁长的身体,悄悄回归宁小闲身后。

    这段时间,也恰好是神境的神念扫视过来的间隙。窃取机密这件事,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

    “所以,你拿到有用的内容了罢?”

    宁小闲呼出一口气:“关于夏灵姬的记录,真地着墨太少。事实上,蛮祖拥有过的女人数量太庞大了,就算是最受宠的也不过只有寥寥几笔,大多数美人连被记载的资格都没有。”

    “从弁庆的记忆中并没有找到她的有用资料,反倒是她出身的攒金部落,在各个未被删节的史料上反复出现。”她一直有个猜测,“也许那才是蛮祖要删改的重点。”

    沃却已经听明白了:“攒金部落和真命之体有关系?”

    “史料当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宁小闲回忆道,“一方面它只是个部族,就算蛮祖的史官对它的历史进行过整理,也不敢着墨太多。”她笑了笑,“篇幅不能超过王室正统的五分之一,这是王室有明文规定的;可是另一方面,攒金部落在历史上和王室屡有交集,是个强大而活跃的部族。因此关于攒金部落的记载就像牛毛,又多又杂乱。”

    她这几日殚精竭虑,就是为了从无数支离破碎的片段中理出有用的线索。“过去几年查阅蛮族历史,最感慨的一点,是这个种族和人类太像了。上下几万年当中,无数部族诞生、兴旺、强大,最后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消逝于尘世。除了蛮族王室有神王这顶保护伞得以数万年中坚不倒以外,攒金部族是少有的强韧种族,虽然历尽坷坎,却可以屡屡中兴。”她顿了一顿,“这一点,天道应该知道的罢?”

第2622章 英雄

    “应是知道。”这么漫长的历史无法被遮蔽,天道自会观察,沃答道,“我不知晓,那时连我都还未出生。”

    宁小闲会心一笑:“有关攒金部落的文史,确切来说,有一本攒金部落的大巫凶自己手写的秩史,当中就提到了‘真命之体’。在弁庆的记忆,这四个字总共也只出现了一次。”

    “所以说,不是蛮祖首创。”

    “不是。我特地让涂尽标明了日期。虽然弁庆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但这部秩史诞生的时间,比神山事变至少要早上一千一百年不止。我怀疑‘真命之体’四字就是这位大巫凶本人的发明,在同时期的其他资料里,人们将蛮祖敬称为‘天神之躯’,巫凶创出‘真命之体’的说法大概是与之对应。”

    她嘿嘿一笑:“弁庆也读过这本书,观感是沙玉俱全,一方面里面确实对攒金部落的历史进行考究与细节,另一方面同样充斥着大量浮夸的传说和附会,读起来怪诞不经。”所谓秩史有别于正史,没经过那么多官方的、权威的考校,时常具有主观色彩浓烈的记叙。

    转轮王若有所思:“所谓的‘真命之体’,也被归到荒诞一类?”

    “或许吧。”她没有下结论,也没资格下结论,“这位大巫凶有时还替自己的人类女奴接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肮脏而没有尊严的活计,大概连攒金部族的族人都觉得他太古怪。他写出来的东西,大家很可能不会当正经书看。”

    “这位大巫凶认为,攒金部落之所以和蛮族正统一样耐活,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有多么成功,制度有多么完善、领袖有多么强大……或许这些因素都有一些。但以蛮族王室为例,能延续数万年的部族一定有自己的主心骨和杀手锏,攒金部落也不例外。其实它面临危机无数次了,至少有三回是实质性地解体。换作其他部族早就从此分崩离析,被湮灭不见。可是攒金部落却总有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消灭强大的外部敌人。”

    她顿了一顿,强调道:“都是了不起的个体。”

    沃平静道:“英雄。”

    这不是感叹句,而是陈述句。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能领导族人抵抗外侮的,都会被尊为英雄。

    “是的。大巫凶算过了,这样的英雄,在攒金部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十三人。而且他言之凿凿,这十来人很可能都有血缘关系!”

    沃截口道:“你是说,他们都来自于同一家族?若真如此,随着攒金部族的强盛,整个蛮族都应该知道才是……”蛮族王室是真神血脉这事,不也尽人皆知?

    “不,攒金部族一直是母系氏族,按其传统,新生儿一直跟从母姓。这个规矩一直延续至神山变故前不到一千年才改过来。蛮族的人口出生率又很高,所以其种族的内部关系特别复杂,连他们自己都理不清楚。超过五代以后也根本无人可以弄清了。”宁小闲呼出一口长气,“因此我们现在不可能找到这十三位大英雄的族谱来考据文献作者的推断是否属实。我们能确定是,这些英雄的力量确实很强大,至少有三分之二达到了神境,最差也不低于混元境。他们当中仅有一人领导攒金部落抵御外敌失败,因为那一次,攒金部落的对手是蛮族王室!”

    蛮族王室的保护伞是万古第一神人,攒金部族和它的英雄再怎样强大,也不可能战而胜之。

    她越说越快:“自那一役失利以后,攒金部族就归顺了蛮祖,整个蛮族基本完成了大一统,而攒金部族和其他部族在战后得以保留原有的领地,却要对蛮王和蛮祖效忠。”说到这里,不知怎地忽然想起了广德说过的、那个食婴恶兽的故事。

    沃低声道:“或许在这一役后,蛮祖也发现了攒金部落格外强大的原因?”

    “大巫凶将他们称为‘真命之体’,虽然有夸张本族英雄的成分在里面,但也足以说明在巫凶心目中,这些人是有能力与蛮祖相提并论的。”蛮祖的了不起之处在于,如果你只是普通平民,你仰望他、敬奉他就可以了;而如果你是强者,是叱咤一方、永不服输的豪强,你会发现,你还是只有仰望他、敬奉他的份儿。也正因为你爬得高、看得远,才明白眼前这座高峰是何等高耸入云、非人力可以逾越。

    莫说是这些前辈了,随着宁小闲自身修为和境界的提高,这种感受也越发深刻。

    巫凶比常人看得更高、更远,可他依旧将真命之体与天神之躯并论,可见其对于本族的大英雄们有多么崇敬。

    “可惜的是,大巫凶也没弄清楚真命之体的本质是什么。”宁小闲长长叹了口气,满是惋惜,“每个英雄表现出来的战斗特质都不一样,这也说得过去,因为他们本来就不算一脉相承,可是从中根本也找不出任何规律。”

    沃插了一嘴:“除了血缘。”

    “对,除了血缘上有关联。最后他只能总结,真命之体这种特质应该是由母体携带的遗传物质来传承的,并且遵循某种出现规律。他认为最靠谱的说法,就是隔世代遗传。”她打个比方,“就好比每过三十代、五十代就出现一个真命之体,当然,我只是作个假设。”

    “假设他的推论正确,那么蛮祖之所以宠%~幸夏灵姬,大概就是摸清了真命之体的规律,认定夏灵姬的孩子继承了这样奇特的体质。”她轻轻呼出一口气,“其实长天曾作过假设,关于蛮祖为何需要真命之体。”

    沃自然大感兴趣:“请说。”

    “和最初的蛮人一样,蛮祖的资质平平,只是部族成员。我在神山里看过的资料对他多有修饰,称他出生时天降血雨,森林中百兽哀鸣,隐喻绝世强者问世。当然了,这只是后世蛮人强加上去的讨好和附会。”

第2623章 英雄与枭雄的区别

    将伟人和英雄神化、仙化,这在华夏古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但是从他所用的神器‘浮沉’就可以看出,蛮祖在探索自己的修行之路以前大概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浮沉”的形状像锹也像镐,与如今的战斗武器不同。它是最早陪伴在蛮祖身边的神器,可见蛮祖曾经用它用得最趁手,要么耕种土地,要么做些匠人的活计。“这样的人,一开始在部族里不太可能是上位者,那么就分不到最好的食物和药物,年景不好的时候可能还要挨饿,他的成长可能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