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时归 >

第564章

宋时归-第564章

小说: 宋时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老胖子这么一喝,大家才想起的确有太多事情需要马上去做。当下各自涌出去,该去环庆军的去环庆军,该准备操持接驾事宜的去准备这些,在禁中有靠得住门路的也赶紧分遣人去打探消息,还有人赶紧调人手过来操持今天封赛之事。忙乱完毕之后,才回到这里来,等候禁中那里不断传来的消息。

石老胖子擦把汗,转头看着自家儿子和高忠武呆呆的站在那里,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的模样。对这个不是长房出身的儿子,说实在的关顾得少。这个时候他却走过去,先拍拍高忠武肩膀道声辛苦,然后拉着自家儿子,低低嘱咐:“快去寻萧显谟,就站定在他左右,要是他有什么吩咐,立刻就去办,缺钱缺物缺人,尽管对我开口。好生做,将来家中借重你还多!”

石行方也低声反问:“爹爹,难道你就认定萧显谟能赢这一局?现在隐相也还在使气力啊,说不定已经在官家面前了!”

石老胖子淡淡一笑:“你爹爹就是有这份灵醒,才让石家这几年家资越来越厚,在汴梁立足越来越稳。萧某人必然有后手,而汴梁蛰伏的老公相只怕也不会闲着。此局萧显谟论胜算说不定有六成,在隐相面前,已经是了不得了。难道你爹还能害你不成?快去罢!”

□□□□□□□□□

此刻在蔡京府邸,方腾已经在几名管事的殷勤带领之下,直入内院。到了内院门口,又是几名垂髫使女接着,一路带到蔡京接见最为亲厚的访客的内书房当中。

虽然是夏日,这内书房中陈设还是以避风保暖为主,四下都张盖得厚厚的。内书房的坐榻之上,满头白发的蔡京正靠在垫上,两名使女还在为他捏着腿脚。听到方腾进来的声音,蔡京才抬首笑着向他招呼:“振羽到了,却是少见。自你回返汴梁,也少来老夫府上走动。老夫视你如自家子弟一般,千万莫要自外了。”

方腾恭恭谨谨的行礼下去:“这么早惊动太师,晚辈心实难安。回返汴梁,贱事颇多,又知太师复相,国事缠身,一直不敢过府打扰,还望太师恕罪。”

蔡京一笑:“什么国事缠身,现在这个摊子,谁能轻易弥缝得起来,都只是瞧着罢了。某实年老,更是不堪…………贤侄前来,未曾迎候,也实在是因为这年齿,清晨起来,血脉不和,腿脚都是僵硬的,还要人疏导一阵才成。倒不是老夫简慢你了…………贤侄现在可还得意?”

方腾也笑:“某在燕地,就在萧显谟幕中效力。此刻回返都门,一时未得差遣,也就暂时还在萧显谟幕中…………萧显谟南归之人,居官又甚谨慎,不敢交接朝臣。然则不知道为何恶了梁隐相,要逐萧显谟出外。这些日子,晚辈也就是在萧显谟奔走此事,看能不能挽回一二。”

蔡京一听就缓缓摇头,笑道:“隐相势大,老夫也要退避三舍,何况萧显谟?老夫托大,让贤侄你替老夫给萧显谟传一句话,暂且避道就是!显谟还青春年少,将来无可限量,就算在此刻出外,也很快有回朝的时候,在州县历练一番,也是正经资序,将来正有萧显谟为大宋效力的时候,何必又急在一时呢?”

方腾心中暗笑,蔡京城府之深,这是不用说的。不过他要是真的这么恬淡,又何必孜孜以求复相?又何必当日遣自己去联络西军诸帅?此刻事急,也不必兜圈子了,蔡京一直在看火候,今日自己此来,就是来告诉蔡京,这火候成色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了!

他从容又施一礼:“多谢太师垂顾,得太师这句告诫劝解,萧显谟得知,想必也是感激万分的。自返汴梁,萧显谟一直想投拜太师门上。却因为隐相气焰,一直未曾敢给太师添什么麻烦。现下多亏官家天恩,显谟昨夜终于得以自达于官家御前,许以愿为官家应奉财计,将来有事,又能为官家血战于外。得官家优容,或将早早论定萧显谟具体在都门差遣效力之处。明日官家便要御驾亲临球市子,与萧显谟等一众武臣同观球赛,以现大宋君臣和熙,优容功臣之意。此刻禁中,应已在商议此事…………萧显谟能侥幸得平燕大功,无非官家鸿福,太师居中照应,此刻萧显谟得在汴梁立足,也自有太师暗中照拂。一应事宜,当得谨闻于太师当面…………明日官家御驾亲临,接驾之事繁多。晚辈鲁莽搅扰,实感惶恐,就此告退。”

说罢深深一礼又行了下去,蔡京才听到方腾说到要紧处,脸色已经为之一变。腰板一挺,已经从半躺半坐的姿势变成全然端坐。听方腾说完,脸上变幻神色这才平复下来。啊了一声,摆手笑道:“来人,替老夫送送方大夫。传话萧显谟,老夫与他同样有厚望焉。尽管好生做去就是!”

方腾微笑,再不多言,转身就被人送了出去。蔡京却再也在坐榻上呆不下去,轻轻踢开两名使女,站起身来,按着额头,慨然长叹:“好个萧言!”

沉默少顷,蔡京苦笑摇摇头。自己再怎么韬晦,在别人眼中也是躲藏不过去的啊。梁师成死死抓着萧言不放,归根结底还不是要彻底压制自己。萧言独处汴梁,虽然一直不曾上门投拜,关键时候,也知道自己必然会出手。

自己的确在看火候,而萧言表现,大大出乎意料。本来以为,还要放任梁师成跋扈一阵,直到官家对他也心生警惕,才是自家出手的时候。却没想到,现在就因为萧言的存在,等来了这个机会!

蔡京怅然望向内书房内的一架铜镜,铜镜内,自家已经鬓发成霜。的确是老了,的确是老了…………要不然,怎么会放任梁师成此辈压在自己头上这么些时日?

转瞬之间,蔡京却又白眉一挺。大丈夫一日不可无权,我蔡某人就是到老权位之心不减,那又如何?大宋党争如此之烈,要是真被人觑出虚弱来,就是灭顶!他蔡京走上风久矣,不想到老再沉沦下去,随便哪位,都能踩他一脚!

方腾此来,已经吐露了足够多的信息。萧言用什么打动官家的,也分说明白。没想到萧言也是在财计上来动官家之心的,还隐然自诩为新的东南应奉局。真是好眼光,好计较!不过对萧言的警惕戒备,那是后来的事情了,现在自家要做的,就是趁此机会出手,给梁师成一个大大的难堪。让他气焰,先消减一大半再说,也稍稍可吐露胸中郁结之气。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蔡京到老威风不减,只要不死,谁也别想打他主意!

第二卷 汴梁误 第102章 转折(三)

赵佶的确是天还未曾全亮就已经回到了禁中。禁中格局,前半部分会通门宣佑门直入就是紫宸殿,崇政殿,景福殿,延和殿等一系列正常用来理政举行仪式常朝之内的宫室。再过一道拱辰门才是真正的内宫。内宫一系列宫室总称为延福宫,格局并不甚大。所以赵佶这位贪图享受,崇尚奢华的官家才即位之初,就开始营造艮岳。

赵佶回到延福宫自家寝殿,就开始传召诸人。他本意也的确不想闹得太大。内诸省相关负责仪仗卤簿的人等,再加上礼部相关人等商议一下大概仪注。御前诸班直一直随身,有个几百人的仪卫随同出行也就够了。他往常游幸大臣私邸,也差不多就是这个规模,一切都是驾轻就熟。更不用说球市子那里都是禁军将门世家在维持,都是天家鹰犬,十几代结亲下来的,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稍稍隆重一点,也是因为毕竟是与民同乐的场合,总要郑重一些哦,以示天家威严。还有一点也是因为毕竟顾及梁师成这个老臣之心,太过于大张旗鼓了,拿扫他面子实在就太厉害了。

基本上赵佶还是用一种游幸大臣私邸的心态,来安排明日之事的。

赵佶回到延福宫,安排这明日一切。说实在的,还是颇为兴致勃勃。方腊起事再加上伐燕战事,前后加起来差不多有三年。面子上赵佶也得摆出俭省模样,减少游宴享乐,以示贤德。每年金明池和上元节的两次与民同乐的高会,也都缩减规模,草草了结。镇日里就在宫观和艮岳里面打转,新的宫室无法营造,大热闹场面再难维持,赏赐也不能无度,让赵佶已然觉得闷得慌了。

他是贪新鲜爱热闹的性子,球市子这般绝对新鲜繁盛的所在。苦闷之久以后,如何能没有兴起?更兼这个球市子今后大半差不多就是天家私产了。一年两三百万贯的收入流向内库,这是足可耀花此刻大宋天子眼的一笔巨额收入,想及这一切不过巡幸一次就能到手,让赵佶如何能不兴致勃勃?

(提到这里不能不说明一句,中世纪,哪怕是大宋国家动员财政的能力,组织起国家财政收入的能力,也远远不能和现代社会相比。比如当今天朝,GDP是四十万亿左右,财政收入接近十万亿,动员组织国家财政收入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五的比例。而大宋连十分之一的能力都未必能够达到。所以后世单凭个人甚或组织,在庞大的国家财政面前不算什么。而在中世纪,正因为这种动员组织能力的差别,大量财富淤积在民间,并不能动员出来,经常出现富可敌国的个人或者组织——宋时还算好的了,有宋以降,一代比一代的动员组织国家财富能力更差。元代不论,基本上不是正常的国家体系。明朝政府常常比民间穷,我煌煌大清,GDP号称全球第一的时候,财政收入远远比不过经过近代化工业革命洗礼的西方小国,这都是明证——所以萧言利用超时代的经营组织手段,在汴梁吸纳沉淀在民间的巨额财富,一下子经营出这么大的现金流,的确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宇。所以才能一下打动赵佶。

大宋此刻近亿贯的财政收入,是靠着几十万人的官僚公务员队伍才组织起来的。大半也被这支官僚公务员队伍自身消耗了。加上养军之费等等必不可少的开支。这亿贯的收入绝大部分是死的,是指定了用途的。其间可以腾挪的活钱并没有多少。赵佶任用东南应奉局,虽然每年组织起几百万贯顶峰接近千万贯的活钱收入,但是这是付出了巨大的政治代价,顶着很大压力的。更不用说这几百万贯上千万贯,其间很多也还是实物,并不全都是现金流。萧言用如许少的资源投入,完全没有什么政治代价,组织起这么大一笔现金流收入。只要应用得当,足可在这个时代立身了。而所谓应用得当,就是果断的抱上那条最粗的腿——现在就是赵佶。

所谓大宋亿贯财政收入,如此富庶,萧言几百万贯就让赵佶刮目相看,决定力挺,是不是太过儿戏了一些。古今差异不同,读者诸君自会明察——奥斯卡按)

兴致勃勃之下,赵佶也不是没有想到,梁师成必然会有的反弹。但是赵佶一向自诩聪明,凡是自负聪明之辈,一向都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更不用说他是天子,万人之上。对梁师成宠信,对他隔绝中外不闻不问。那时是因为觉得梁师成作为符合他赵佶的利益。所以才默许梁师成行事,现在时势易移,自然就得按照自家心思行事。梁师成一向深通自己心意,不见得会来面争罢?如果他安稳不理,赵佶也想着,日后好好抚慰这位忠心臣子一番,必不让他损了多少体面。

正因为这一切,赵佶才悄悄回宫。往常这一切必然是交代给梁师成去操持,他才不烦那个神呢。现在却快手快脚,一切都绕过梁师成布置下去。自家就在延福宫中寝殿内,寻了一个静室养静,昨夜辛苦,损耗元气不少,有碍道君修行。赶紧再养静一番,补上功课。吩咐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