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燕太子丹 >

第139章

重生燕太子丹-第139章

小说: 重生燕太子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赵、魏三国的兵马刚刚开进巩城,第二天,巩城城外尘土飞扬,秦国的二十万大军也到了,大战正式拉开序幕,而燕国的大军还未见踪影。




第二百零九章 遗命
这天,姬丹正在御书房批阅文件,为这次远征做最后的安排,突然太监来报,说姜姬在宫外求见。姬丹一听,不敢怠慢,急忙将她请进来。姬丹做太子的时候,姜姬对他照顾有加,现在做了燕王,政务繁忙,反而接触少了。今日姜姬前来,想必是听说姬丹要远征,前来送行的。
等姜姬进来了,姬丹才发现,原来妹妹姬兰也跟着来了。很久没见到姬兰,现在又长高了,隐隐有些亭亭玉立的样子。不过姬兰行为还完全是个小孩,一点没有大人的样子,一见到姬丹,便哥哥、哥哥地乱叫。
“兰儿,不要乱来,快给大王请安。”姜姬呵斥几声,欠身施了一礼,说道:“哀家给大王请安!”
“太妃快快请起!”姬丹急忙上前扶住,招呼两人坐下,然后叹了口气,说道:“唉,自从登基之后,孤日夜忙碌于政务,很少有时间享受亲情了。”
“你呀,”姜姬笑了笑,说道:“没登基的时候盼着你登基,现在成了燕王,哀家又有些怀念以前的日子。那时大王虽然没有像现在这样威风,但是时间总是自由的。”
“是啊,有些人争着抢着要这个王位,孤就没看出这个位子有什么好。”
……
姜姬和姬兰是姬丹在这个世上难得有亲情的人,母女俩能过来,姬丹也是很高兴的。姬丹索性把手中的公务放下,陪着两人走出御书房,在宫中四处走走,边走边谈。
一开始三人谈了一些蓟城发生的事情,讲讲笑话,后来谈到新开的学堂,姬丹问起姬兰的上学情况,才知道还没有上学。
姬兰今年也八岁了,这个年级还不上学,在现代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姬丹急忙劝姜姬给姬兰物色个好的师傅,不过姜姬心中却不以为然,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不过见到姬丹坚持的样子,姜姬也只好答应尽快去办。
谈着谈着,姜姬又提起姬丹的弟弟姬宁,说姬宁最近得了感冒。虽然姜姬没有明说,但是姬丹听得出姜姬是想劝姬丹多关心关心自己的亲人。
由于出了姬贤那档子事情,姬丹对姬宁还是有些忌讳的。不过现在姬宁只是个两岁的小孩,姬丹自己都觉得实在没有必要去防着什么。
等姜姬走了之后,姬丹并没有亲自去看姬宁,而是马上命令宫中最好的太医张千前去探查姬宁的病情。

姬丹与众将约定十天为期,如今终于就要到了。临出蓟城,乐闲、隗彦、田光、荀达等都前来相送。
“大王,您即将远征,臣有一事,事关国家社稷,不得不相问。”隗彦神色凝重地说道。
见隗彦如此严肃,想必是一件大事,姬丹也不敢等闲视之,急忙问道:“哦,何事?”
“大王这次远征,亲冒矢石,凶吉难料,难保没有万一。若大王果真出现意外,国中何人可继大位?”
“你…”姬丹本来以为隗彦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谁知是咒自己死,顿时怒气冲冲,说道:“孤命系于天,天不灭孤,何来意外?”
姬丹的语气中明显带着怒气,这谁都能听出来,谁知隗彦毫不在意,继续说道:“大王命系于天不假,怎奈天意难测。为大王的社稷江山,燕国的黎民百姓,还请大王指定继位之人,臣等也好辅佐,而国中也才能稳定。”
姬丹本不想回答他,不过他说的确实是一大顾虑,只是别人不敢提出来罢了。看到隗彦如此执着,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姬丹压住心中怒火,想了想说道:“孤若真死了,孤之妹可以为王。”
“姬兰?”隗彦吃了一惊,接着也不废话,郑重地说道:“是!”
这里其他几位大臣也都听到了,心中虽然都暗暗吃惊,不过没有人有非议。至此,此事便没人再提。
等姬丹离开蓟城,荀达对隗彦说道:“大王乃是戏言也,女子岂可继承王位?大王有王弟,以荀某之见,若大王果真有事,需立姬宁为王。”
隗彦想了想说道:“我看大王不像开玩笑。倘若真出了什么事,我等应当依照大王遗命,立姬兰为后。”

辞别了大臣们,姬丹领着近卫军来到易城。这里,姬丹已经聚集了两万兵马,整装待发。这次出兵远征,不同于在国内作战,姬丹挑选的都是精兵,由干疤、曹永、姬男、孟霸四员大将统领。不仅仅士卒,而且战马也都是东胡战马。所以虽然数量只有两万,其实战斗力不下于其他国家同样数量的军队的两倍。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姬丹一直信奉这句兵家名言。
自从上次大清河三角洲大战之后,姬丹没有把那三万东胡战马都送回辽东,而只是把受伤的和待产的共两千匹战马送回了辽东,剩下的战马都留了下来。为了好好照顾这些战马,姬丹还特地在易城附近建了马场。
现在冬季早就过去,这里有草料,所以也不用专门去其他地方去运来。不过姬丹知道马也是需要好的草料的,不然没法长得强壮。此事当然不需要姬丹太操心,姬丹已经把这个事情交给太府的骆博了,让他负责去研究好的草料,然后想办法在辽东大面积撒种子。
骆博对于姬丹的想法很激动。改天换地,这在姬丹穿越之前很常见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却是难以想象的。
母马差不多每年都会发情,每次孕期八个月,一次产下一头小马。按照这个速度,差不多两年,马场的马匹数量便可以翻一番。但是马匹多了也得有足够的草料去养活,所以想要马匹多,真正的问题不是马匹本身,真正的问题是草料。
试想一下,如果将这个辽东的草种换上一遍,将其中的一半换成好的草料,这样可以多养活多少匹马?

由于说好到了韩国,粮草由韩国供应,所以姬丹的两万大军只带了几天的干粮便从易城出发了。轻骑上阵,行军速度就会快得多,不然整支军队会被辎重拖累。
姬丹选择的路线是从易水渡河经过武阳、桑丘一带到赵国。然后在邯郸城南渡漳水入魏国,一路向西南,再如韩国。这是最快的路线,也是水路最少的路线。姬丹带着骑兵,走水路越少越好。
大军刚刚渡过易水,武阳城方向便有十来骑朝这边急奔而来。到了姬丹面前,有一人从马背上滚落下来,姬丹一看,原来是武阳太守雷振带着主簿崔述以及十来名侍卫前来。
"臣雷振拜见大王!"
"请起!"姬丹说道:"雷振,你不好好守城,怎么到这里来了?"
"回大王,臣听说大王亲征韩国,经过这里,特地前来拜见。"
"嗯。"雷振虽然是个莽夫,但是姬丹感觉他还是有臣下之道,点点头,说道:"武阳城离赵国最近,孤走之后,你要严加防范。如果发生什么万一,可以速去易城求救。孤在易城留下了四万大军,由姬存孝统领,必会前来支援。"
"是!"雷振答应一声,迟疑片刻,说道:"大王,臣有一个请求!"
"哦?请讲!"
"大王,臣不愿守城,臣愿随大王出征!"
"胡闹!"姬丹一怔,看了雷振一眼,厉声说道:"武阳城孤城悬于易水之南,赵国早有吞并武阳之意。你镇守武阳,此乃是大将之任,非其人不能守。孤因你能得武阳民心,方才命你为太守。"
见到雷振低着头不说话,姬丹觉得自己反应大了点,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你想建功立业,孤能理解。不过建功立业不只是看你杀敌多少,你若能好好守住武阳城,待孤回来,便记你一大功!"
"是!臣谨记大王教诲!"
"嗯!你能主动请战,孤心甚慰!下次如果再出征,孤带上你!"
雷振一听大喜,再次跪倒在地,说道:"多谢大王成全!"
打仗是要死人的,能主动请缨的人不多。智、信、仁、勇、严,雷振能如此做,至少说明他不惧死,不愧为这个勇字。

姬丹在这里没有多做停留,整顿完兵马,便向南而去。行出数十里,在快到桑丘城的地方,斥候来报前面不远处出现一支近万人的兵马。
姬丹想了想,下令继续前进。不久,真的看到了一支全副武装的赵国大军。姬丹凝目仔细观看,见到前面一面大旗上书一个“廉”字,旗下一人正是赵国大将廉颇。见此,姬丹急忙止住后军,缓缓策马上前。
这已经是姬丹第三次与廉颇遭遇了,每次都是在战场上。马上的廉颇还是威风凛凛,丝毫没有老态。
"这个老不死想要做什么,怎么还没死!"
姬丹心中骂了一句。虽然心中这么骂着,其实姬丹还是很敬重廉颇的。这就好像三国时曹操对关羽的态度,虽然恨之入骨,但那是因为关羽不为曹操所用,对于关羽的人品,曹操还是非常敬重的。
见到姬丹上来,廉颇拱拱手,显得颇为恭敬,说道:"臣廉颇拜见大王!"
"嗯,廉老将军,我们又见面了!"姬丹也同样行了个礼,说道:"老将军在此等候,可是要为孤的大军送行?"
廉颇迟疑一下,说道:"能为大王送行,臣不胜荣幸!"
"好!"姬丹高兴地说道:"拿酒来!"
马上有军士取来了两个大杯,满满斟上,递到姬丹面前。姬丹自己取了一杯,然后吩咐道:"去,把这杯酒送给廉颇。"
士卒端着酒杯来到廉颇面前,姬丹大笑道:"哈哈哈,老将军可敢与孤同饮?"
廉颇把眼一瞪,说道:"死都不怕,还怕一杯酒?"
说着,廉颇接过酒杯,朝姬丹遥遥作势,便要喝下。此时,廉颇身边一名副将小声说道:"父亲,小心有毒。"




第二百一十章 长途跋涉
说话的人名为廉宪,是廉颇的长子。廉宪长得彪悍无比,子承父业,从小随父亲征战各方,也是一员猛将。
听到廉宪提醒,廉颇也不避讳,用正常的声音平静地说道:"燕王非比他人,不久便为我主之佳婿。何况燕王乃是天下少有之雄主,岂会用这等卑鄙伎俩?"
"哈哈哈,说得好!你我同饮此杯!"
说着,姬丹先一饮而尽。等廉颇将酒喝下,姬丹说道:"廉将军真是大将风度,令孤折服。孤有军务在身,不便久留,还请将军放行。"
“让出道来!”廉颇朝身后大喊一声,把手一摆,说道:"请!"
赵国士卒纷纷让到路旁,姬丹朝廉颇拱拱手,领着大军穿行而过。廉颇驻足一旁,等姬丹大军通过之后很久,还在路上看着。
"父亲,我们要不要跟上去?"廉宪说道。
廉颇遥遥头,说道:"不必了,赵王自会派人监视。"接着廉颇叹了口气,说道:"哎,燕王虽然年幼,却胸襟磊落,胆略过人,非当世其他君王可比。若是世上还有一人可比的话,也就先王赵武灵王了。"

赵武灵王虽然过世四十余年,但是其在赵国人的心目中,永远都是无可替代的。赵武灵王在位时,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雲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建立了不朽之伟业。
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军对外作战屡次战败。有鉴于此,武灵王说:“没有王的实力,怎么敢窃取王的名号?”下令取消王号,命国人称自己为“君”。同时向代地的少数民族学习,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军事装备和作战方法,以增强军事力量。
当时的代地并不属于赵国,而是属于中山国,还有林胡、楼烦等小国。中山国对赵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赵武灵王调集全国的力量,对中山国连续进攻了五年,陆续攻灭中山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