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较量 >

第94章

大较量-第94章

小说: 大较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斯大林在维辛斯基陪同下,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周恩来总理和王稼祥大使,互相说了些客套话,会谈工作就算开始了。苏联方面由外长维辛斯基组成代表团参加会谈。毛泽东不宜参加会谈,但有许多事情得他拿主意,这样周恩来以外长身分出面会谈。周恩来为了便于和毛主席商量,索性搬到毛主席接上住。
  斯大林听说,很不理解,认为一切事情都应由毛泽东来定,周恩来是办公人员打打下手就行了。而中国人怪气,毛泽东等周恩来,当周恩来到了,他又离不开毛泽东,这两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使人不解,最后他认为中国人缺少思维逻辑。
  斯大林给毛泽东打电话,当时随周恩来总理的孙维世当翻译,斯大林没有弄清楚毛泽东表达的意思。他把师哲叫到办公室,他感到毛主席身边怎么用这么多翻译呢,那可怎么做得保密工作?他让师哲把他的意思翻给毛泽东,还是问毛泽东的打算和愿望。此时条约还在拟定,但是斯大林对谁来签约,仍不知毛泽东的想法,所以又来一次试探。
  毛泽东的回答是:“意见都在我上头呢!”他说得很幽默。
  斯大林不懂,毛泽东的上头是谁?他摇摇头,翻译告诉他毛泽东是指住在毛泽东楼上的周恩来,并把毛泽东的话翻译给斯大林,说:“我没有意见,意见都在周恩来的皮包里,周恩来不是正在克里姆林宫谈呢吗?”
  双方正式会谈,苏联方面有莫洛托夫,布尔加宁、马林科夫、贝利亚等人。中国方面有周恩来、李富春、叶季壮等同志。开始讨论问题是多方面的,谈到了中国各方面的经济建设,苏联方面帮助专家和物资。也谈到中长铁路问题,旅大驻军问题,苏联要求保持在东北的几个领事馆问题,苏联在东北的财产问题及在中国的苏联侨民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口头上的君子协议。
  苏联方面按周总理说的基本思想和大体内容,写一个草案给中国方面看。周总理看后说:“不对呀,我说的很多,内容没有全包括进去,要修改。”当即把王稼祥、陈伯达找到一起商量,同时向毛主席汇报。毛主席听后说:“我们自己搞一个吧!”周总理整整花了两天时间,草拟出条约文本,翻译成俄文交苏方修改。苏方没有改动多少表示满意。
  周总理开始在文字上修改,然后再把文本交给大使馆和代表团同志进行逐句、逐字地研究斟酌修改,要求人人动脑筋贡献力量。他一字字推敲,他说从国家利益出发,防止出漏洞,以后吃人家的亏。这个条约不仅要在今天看行,还要在以后看行不行,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后人检查。其中有一段原来说:缔约国一方一旦受到第三国侵略,另一方“得以援助”。周总理感到还不够肯定,没有表明条约应有的作用,经过再三考虑,将“得以”两字改为“即尽其全力”给予援助,这就更肯定更明确了。
  中苏条约的名称,起先是叫《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周总理建议加上“互助”二字,就是最后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全文的实质性文字还不到一千字,但一个字不知经过多少次推敲才改定的。
  条约签字仪式是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苏联领导人参加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王稼祥等中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大厅正面墙上挂着列宁半身画像。斯大林这天没有穿军装,他穿一身深灰色军便服,毛主席穿着蓝色中山服。
  周恩来和维辛斯基代表本国政府,分别在两份条约上签了字。周恩来总理讲话说,缔结条约的根据,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代表了东方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利益,条约的签定使得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挑拨中苏两国的企图,完全失败了。维辛斯基说,中苏条约表明了两国友谊合作和各国人民平安的愿望,也证明苏联外交政策之伟大……。
  本来大厅灯光够亮的了,突然再加亮起来,摄影人员出现了,斯大林和毛泽东并肩站在一起,斯大林比毛泽东稍矮些,当摄影机镜头对准的一刹那,斯大林往前移动一步,在斯大林和毛泽东双人照片。斯大林就和毛泽东一般高了,但在全体照相中斯大林就看出矮了。当时中国方面没有注意,可苏方特别注意这方面,通知中国在报刊上用照片时,得根据他们供应的底板。
  本来斯大林原打算要签贸易协定,可是到了签字时,由于苏方工作人员的粗心,出了差错,修改纠正耽误了时间,贸易签定看来在毛泽东回国前签不了字。斯大林问他们代表为什么?下属说:“中方没有准备好!”毛泽东听后说:“总而言之,一切错误都在中国人身上!”
  斯大林从毛泽东的脸上神气感觉到了。他问中国翻译,毛泽东说的是什么意思。翻译说:“是我们私下的话。”斯大林不便再问了。事后毛泽东批评说:“哪里有私下话,要堂堂正正告诉苏联人!”这就是毛泽东的秉性。
  签字仪式后,斯大林举行招待宴会,宴会很短。看出双方都很满意。
  王稼祥到毛泽东住处,请示如何开告别宴会准备工作。酒会由王稼祥大使夫妇出面,定为鸡尾酒会。王稼祥说按苏联历年来各国领袖告别宴会,都要在克里姆林宫中开,这样好像是苏联的仆从国。因为斯大林从来不出席在饭店或者外国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
  毛泽东坚持中国庆祝中苏友好条约签订的招待会在莫斯科一座酒店举行。位于克里姆林宫附近的米特勒保尔大旅社第一层,全部由中国大使馆租用了。
  毛泽东当面和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我们希望举行一个小规模招待会,但不是在克里姆林宫举行,而是在酒店那样的地方举行。”
  斯大林打量着毛泽东说:“为什么不在克里姆林宫?”
  毛泽东回答说:“你看,斯大林同志,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举行招待会的地方,对于我国,一个主权国家就不很适当。”他说得声音很缓慢,有力地打着手势,而且口气非常肯定。
  斯大林打个滞儿,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光,打量着毛泽东,点点头说:“对,但是我从不出席在饭店或外国大使馆举行的招待会,从不。”
  毛泽东便仍然坚持地说:“但是我国招待会没有你出席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恳切要求你,请同意出席。”
  斯大林注视毛泽东片刻说:“可以吧。”
  这天下午六时半,来宾陆续来到了,包括苏联高级干部和各国驻苏使节,来了五百多人。他们都不知道斯大林今天会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门口迎接,一会儿苏联宪兵和保卫人员在对酒店进行严密保卫,又过不大一会斯大林率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来到了。毛泽东和斯大林握手后,陪斯大林向餐厅正席走去。许多苏联高级干部和各国大使馆官员都没有这么近看过斯大林,更不会想到斯大林到酒店来,客人们都惊呆了,接着便是热烈的掌声,直到毛泽东和斯大林穿过大厅就座之后才停息。
  宴会厅用活动玻璃板壁隔成一大一小两厅,毛泽东、周恩来陪着斯大林及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小厅,其他来宾在大厅。在祝酒讲话时,因为玻璃隔音,大厅里的人听不清讲话,都拥向小厅。眼看玻璃快挤碎了,周总理见势迅速采取措施,把活动玻璃板壁拆去,两厅成一大厅,才使大厅安定下来,宴会祝酒重新开始。
  斯大林风趣地说:“毛泽东你的面子大呀,大家都要看。”
  毛泽东也风趣地说:“斯大林同志我是沾了你的一点点光。”
  席间,毛泽东举杯祝斯大林健康,并祝中苏友好万岁!斯大林也数次举杯,祝毛泽东、周恩来健康。斯大林看看毛泽东和周恩来,他认为这是中国两个齐肩的伟人。宴会持续到午夜,尽欢 而散。
  第二天,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又盛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全体人员,苏联党政军领导人几乎全部参加了,在这两次宴会中斯大林情绪很好,席间不断同客人说话甚至开玩笑。苏联其他一些领导人看着毛泽东和周恩来非常羡慕,感到惊讶的是这两位领导人感情那么融洽,工作那么合拍,胜过亲兄弟。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还有胡志明,他当时正在莫斯科,是秘密访苏联的。他们互相敬酒视对方身体健康。斯大林开头问胡志明是否要找个会汉话的越南翻译?毛泽东和胡志明哈哈大笑。
  胡志明说:“你看我们不是谈得很欢吗?”
  斯大林说:“你中国话说得这么好?”
  胡志明说:“我和中国是同志加兄弟的呀!”
  斯大林连连点头,说:“是呀,我们都是东方民族。”他在和毛泽东交谈时说,中国一百多年来受外国欺侮,深受帝国主义之害,中国是个大国,对世界有很大影响;中国人民聪明智慧,有古老的文化,中国党是成熟的党,有大批成熟的干部。他是看见同周恩来到莫斯科的工作人员,都是很精干。这次他亲自接触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感到中国也有了成熟的领袖,中国未来对世界人类会有很大贡献。
  斯大林还提出,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他建议毛泽东把自己写的文章、文件等编辑出版。毛泽东说他有此意。宴会中一直交谈到深夜,才互致问候而散。
  毛泽东访问苏联圆满结束。他同周总理和一些人员回国了。苏方在莫斯科车站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莫洛托夫、米高扬、布尔加宁、维辛斯基等苏联党政军领导人到车站送行。在临离开别墅时,服务员瓦丽雅、玛露霞都哭了,她们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和善的领袖。
  毛泽东在离开别墅前,本打算给斯大林挂个告别电话。但斯大林先他而打来了。毛泽东让动维世给他当翻译,但是斯大林那边有了翻译,是斯大林说一句传过来一句。斯大林祝毛泽东一路平安!今后要互相多通些电话。还谈了他的身体状况。毛泽东祝斯大林健康。电话中斯大林真正关心的是旅顺、大连和中长铁路。
  在火车站毛泽东检阅了苏军仪仗队,发表了告别演说,他说中苏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是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为基础的;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不仅要影响两国本身的繁荣,还将影响到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将来。最后说感谢苏联政府、苏联人民及其领袖斯大林的热情接待!最后高呼“中苏友好万岁!”在军乐声中,毛泽东和周恩来登上苏联专列,他们向苏联欢送的人群及中国大使馆人员招手告别。列车缓缓开动了。
  毛泽东在列车上吃第一顿饭时,他要随行厨师做中国美,喝中国酒,放送中国唱片,一路上他不住地看地图,他的心飞到中国去了。当火车慢慢驶入中国境内时,他感到斯大林不愉快的是没有谈大连和旅顺港及中长铁路的问题,这是苏联在太平洋的海军活动的有力军港。这样会使苏联在哪里去找发展海军的强大力量呢?因为他不喜欢和苏联谈旅大的重要位置。 


第十七章 美国把手伸向朝鲜


  ●杜勒斯到朝鲜

  从太平洋方向飞来一架军用飞机,机舱里坐着个神秘人物约翰·福斯特·杜勒斯,他是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首席助理。就在他被任命为首席助理的前后,美国国内一片混乱。本来“马歇尔计划”稳住了欧洲,可是亚洲却爆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