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较量 >

第79章

大较量-第79章

小说: 大较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作义叹口气又说,“如果再次有和谈可能,我们还会有活动的机会。”
  “我看将军痛下决心,不可错过时机。”
  “到了这般地步,我看不出时机所在。”
  “那怎么办?”
  “那怎么办?”
  “将军,家父意见还是突围为上策!”
  “如果非要突围,我请纬国老弟你指挥,或者和我一同走!”
  蒋纬国浑身抖了一下说:“那我请示一下家父。”当天悄悄坐飞机逃跑了。
  美太平洋舰队司令白吉尔中将飞到北平,邀傅作义密谈。这位美国军官表示:今后美国要抛开蒋介石完全支持傅作义,美海军将在沿海援助南撤。”他说得很狡猾。
  傅作义明白,他要没有了军队美国怎么会扶持他呢?这还不是来套白眼狼吗?把兵撤出去,会被一脚踢开。于是说:“我们是一个国家,你们要给援助可到南京政府去说,我是个地方军事负责人,不能直接接受。”
  白吉尔中将说:“傅作义,你要相信美国和我个人,今后抛开腐朽的蒋介石,要直接支持你。”
  傅作义严正地回答道:“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毋需外人来干涉。”
  白吉尔中将讨个没趣儿说:“傅先生对共产党有好感?”
  傅作义说:“这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蒋委员长也亲自和共产党谈判过。”
  白吉尔中将没趣地走开了,加强了他的军舰在青岛一带水域的活动,只是在精神上找点胜利。
  晚上傅作义收到蒋介石发来的电报:相处多年,彼此知深,面对目前厄势自有主张,无可奈何。吾今只要求一件事,于明天起派飞机到北平运走第十三军少校以上军官和必要的武器,约需一周,望念多年之契好,予以协助。望兄速复电。
  傅作义这时要他的政工处长王克俊,待机报告给正在联系的解放军平津联合司令部。他这阵子感到很苦闷和压抑。有一天忽传马占山将军来见。邓宝珊、马占山、傅作义三个人还拜过把子。所以无论公谊私交,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
  马占山将军见着傅作义就说:“东北完啦!平津你打算怎么办?”他来了个大揭盖儿。
  傅作义说:“打吧!还能把我怎么样?”
  马占山说:“我看你要不把林彪的部队挡在滦河以东、古北口以外,一旦接近平津,你就非抓瞎不可。”
  傅作义说:“大哥,叫你说我简直没有办法了?”
  马占山说:“有办法也好,没办法也好,我俩都是六十岁的人啦,还能活几个六十岁?我看去他的吧!蒋介石消灭异己,壮大嫡系,永久也不会改变。不要因为你傅宜生一个人,而把千年古都,一二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文物古玩一齐砸烂,作一个历史罪人。我出个主意,你把宝珊接来,你现在是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叫宝珊帮你分担一点,他的主意多。看怎样的办法好?”当傅作义说得有声有色、有情有义、有理有节、有进有退。
  傅作义和邓宝珊多次磋商后,他马上向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求和。这份电报是他口授其女儿傅冬菊,转由《平明日报》王汉斌发出。电报中表白自己不愿打内战,请求派南汉展来谈判,并报告了在北平地能控制的空、陆军数量。
  这时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使傅作义部队和蒋介石嫡系建制的部队分割于平津两地。傅作义在中南海怀仁堂召集师以上军官,秘密磋商和平问题,他在会上说:北平唯一解决的办法是和平,用军事已不能解决中国问题了。我决心走和平这条路,你们跟我走?还是不跟我走?”大家都应声道:“愿跟总司令走和平道路。”他立刻派其挚友邓玉珊出城联系。
  傅作义发请帖请社会名流徐悲鸿、朱光潜、许德市、杨人梗、马衡、叶浅予等到中南海勤政殿,座谈和谈问题。傅作义诚恳地说:“局势如何?想听听各位的意见,以作定夺。”大家热烈发言,一致殷切盼望和平,不要战争,从而更坚定了傅作义顺从民意,采取和平行动的决心。
  就在这千钧一刻,中共中央发表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这天傅作义又派华北剿总副司令邓宝珊、周北峰为代表,通信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进行第三次和谈,很快地签订了《北平初步协议》。
  傅作义应召和邓宝珊乘飞机赴石家庄,转向平山县西柏坡村谒见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刘少奇等其他领导同志。当晚,毛主席亲自来到傅作义住处一见面亲切地握住傅作义的手,愉快风趣地说:“过去我们在战场上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
  提到对傅作义原有人员的政策时,毛主席说:“我俘虏你的人员,都给你放回去。你可以接见他们。”
  这时中国革命形势使全世界瞩目,不久就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一个团结进步的政府就要诞生了。
  中共中央准备迁往北京郊区办公。

  ●毛泽东会见米高扬

  这天早晨毛泽东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和任弼时,他们和往常不一样,都很早聚在毛泽东的大院里,他们在闲谈,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和首长们一起的还有这次迎接客人的生活翻译毛岸英。
  警卫员不时跑出院子站在高土坡上看着进村的路,不大一会儿警卫员跑进院子报告说:“客人来了!”毛泽东他们迎出大院。
  这位来客是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和苏联在东北铁路局的格瓦洛夫,还有翻译格瓦廖夫、警卫员共四位客人。他们乘一架苏联军用飞机降落在河北省石家在机场,由华北解放军总部派出车和解放军护送。他们这次是秘密来访。中央派师暂和汪东兴把客人从机场迎接到西柏坡。
  由于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斯大林感到有很多地方需要了解中国和它的革命领导人,这样斯大林就派米高扬来中国了。
  吉普车一直开到毛泽东住的大院门口,这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迎出大门。
  米高扬穿着浅灰色水獭圆领皮大衣,戴顶水獭高简皮帽,他从车上赶忙下来,由师哲陪着往毛泽东跟前走,他边走边脱下黑皮手套,他打量一下迎面站着欢迎他的五个人,他稍微打个滞儿,把感情整理一下,凭他的感觉,往前把手先伸给了毛泽东,说:“您是毛泽东同志,您好!”他两眼打量着毛泽东,看他穿身旧棉军衣,胳膊肘上打着补丁,可他的脸上的气度和神态,使人见了都感到和蔼可亲和尊敬。
  毛泽东微微笑着说:“欢迎,欢迎,问候斯大林同志!米高扬同志你好!”他回身向客人介绍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和任弼时同志,由毛岸英当翻译。
  毛泽东陪着客人走进他的办公室,在外屋请客人洗过脸,然后坐下来喝茶休息,几把党大的椅子,大家坐着很舒服。
  米高扬显得很兴奋,在他没有见到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之前,脑袋里有一种神秘感,他想毛泽东一定是位架子很大,哼哼哈哈的人物,能打败有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几百万军队,而且就要建立一个新国家了。何况斯大林忽然对这个毛泽东器重起来。飞机落到中国大地上后,吉普车往西柏坡开,一路大多是山沟、上坎、弯弯曲曲的河流,和那些在当地生长的矮巴巴的树木,村子里用石头块子垒起的矮围墙,他不时瞟瞟高高的天空,好像中国这里太恬静、一切都太矮小了,看了山河、看了大地,他不时对同行的下级人员说:“噢,太矮小了,太矮小了。”现在又看见毛泽东和他的战友这些平凡的人。这阵他自觉自己思想高一等,看着毛泽东说:“斯大林同志讲,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在残酷的战争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两三年时间打了这么多大胜仗,解放了大半个中国,真为你们的胜利高兴。向你们祝贺,向你们致敬。”他不时地把双手摊开,表示亲热。
  经师哲同志翻译之后,毛泽东笑着看看身边同志说:“谢谢斯大林同志关心,谢谢斯大林同志派你们来和我们一起研究我们的意见。我们搞到这般地步,是蒋介石独裁闹坏了,人民逼着我们共产党搞哇。”
  米高扬把右手摆动一下说:“我们是受斯大林同志委托,来听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意见的,回去向斯大林同志汇报。我们只是带来两个耳朵来听,不参加讨论决定性的意见,希望中国同志们原谅。”从他的口气和动作中看出、听出他很谦虚,但在他们的同来伙伴中又是那么做气,好像他虽然带耳朵来的,但除了斯大林就是他了。
  同米高扬来的另三个人都精神得拔高腰板坐着一动不动。好像耳朵也没带来。
  毛泽东问问身边的毛岸英,好像在说明一个什么词,然后说:“我是想要到苏联去,同苏联同志谈谈,以使你们能很好地了解我们的情况。我等斯大林同志的答复,现在斯大林同志派你们到中国来听取意见,这样安排也很好。”
  米高扬仍然像他自己来的一样,他听着点头解释说:“斯大林同志很关心世界革命形势的发展。经过研究,认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正处在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不能离开指挥作战岗位。同时,中国境内交通不便,还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往返苏联的时间会很长,不安全,恐怕影响毛泽东同志的身体健康。所以斯大林决定派我们来这里听取意见。”他又把双手摊开。
  毛岸英看见门外管生活的同志打招呼,他对周恩来说:“周副主席饭准备好了。”他说的声音很低。
  周恩来向毛泽东说:“主席,饭准备好了。”
  毛泽东站起身来说:“米高扬同志,请用饭吧。”
  大家都站起身来,簇拥着米高扬等客人到一间收拾很干净的食堂去用餐,窗外的树木,远处的山峦,使这小食堂很豁朗、敦厚,走进来就产生食欲。在洁白大方的圆桌上,顿时摆上一桌中国烧的菜肴,鸡、鱼、鲜猪肉,做得香味诱人。
  毛泽东陪着米高扬坐在上首席位。开始由毛岸英把玻璃杯子斟满酒。毛泽东开始让酒,米高扬和毛泽东都干了一杯。接着轮番敬酒,大家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米高扬问身边毛岸英:“这是什么酒?”听出他喝满意了。
  毛岸英告诉客人这是‘汾酒’,是中国山西省产的纯粮好酒。
  苏联客人都很能喝,一斟就是多半杯,然后要和身边同志礼貌地碰碰杯,一口灌下去,好像从鼻子眼冒出一股子酒气,才痛快淋漓。
  毛泽东沾酒脸就红,他用手挡挡脸说:“请你们喝,我到量了。”
  毛岸英把话翻译给米高扬。他摇摇头表示毛泽东酒量太小了,心里说:你能指挥千军万马,喝酒拜下风。
  朱德有喉炎,任弼时有高血压都不能喝酒,入席时由毛岸英向客人介绍过了。
  刘少奇只能用小盅喝一点酒,他总是不时擎杯微笑,劝客人多喝酒,多吃菜。周恩来有酒量,但他有节制的,把杯中酒分次地和米高扬碰杯,他让酒让得很勤,很得体。
  毛泽东喜欢苏联这种大出风头地喝酒,他喜欢豪爽气魄,也许他感到自己国家的酒好,惹人爱喝,他不时还看一眼岸英,用筷子点一点菜,要他向客人介绍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