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较量 >

第7章

大较量-第7章

小说: 大较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过身,就是开中正大学理事会了。他脱去军装改洋装的打扮,倒有几分风雅,使一时在沈阳闲蹲着的九省主席,感到有几分安慰,因为他们这些省长、市长、县长都封过了。目前身边只有一块招牌,脚下没有一块地盘,这样在精神上得到了一些满足,往实了说,这些人知道自己的地位都是虚的,在东北杜聿明的威望,比熊大爪子好上几倍。熊大爪子光吹不干实事,他们谁都在熊的身上进过贡品,可眼看半年了,没有收回成本。熊式辉有时封某某人为省长、副省长,就是封个县太爷,也要付给他到任后三年五载都捞不回来的投资。
  中正大学董事会开的很隆重,在马路湾西日本人修的朝日女中为临时校舍,对过马路大楼北门上镶金字“中山楼”,可见学校已经配套成龙了。在这次大会的头一天晚上,杜聿明董事长,会见了筹办处副主任鲍世勋少将。还特别发给他通行证,直接坐插着“长官邸”小旗的车进到杜的内宅。
  鲍世勋这阵为了筹备中正大学,他把全身心都投进去了。他的住处挂着两套衣服,和国民党军队打交道,他就穿上少将军装,在沈阳很方便,本来办学资金杜聿明有明文规定,一切经费均由军部拨出。其实是由沈阳务工厂、平民税收承担。他弄来些钱添置教具,给聘请的教授发工资及补贴费。四个学院的院长,二十几个系主任,加上学部各部处等开销很大。开始招新生时,先办一期先修班,名额一千人,食宿问题很大,一天忙得他头昏脑胀,但他感到很舒心,这样就减少怀念辽河边上家里的情况了。最近学校复杂起来了,刚刚成立起学生自治会,学生情绪还没稳定,省党部都要来建立三青团部和国民党部,连青年党都来建党部,要插一腿,口头上说支持杜长官办学,其实都是来发展势力。这些事使他很烦恼,他不能不来找这位董事长。
  杜聿明在内宅专候鲍世勋的到来,一方面安排中正大学的工作,另外在打本溪之前,想从鲍世勋这里打听一下军情、民情,他认为这个人此时会无所顾虑,会当他说真话,这个重要时刻,听着真话,是他这次出师的精神准备。不能像熊式辉那样出师前洋洋自得,结果吃个大败仗,现在得了恐吓症,提起林彪就害怕了。
  鲍世勋被请进布置得豪华的客厅,里边摆着中西家具,看着很气魄。他刚一迈进门坎,对面门打开了,人未露面,声音先传出来了:“世勋,世勋。”亲切而又热烈。
  杜聿明走进客厅,他今天穿着长袍马褂,头上戴顶大缎子红疙瘩帽头儿。这身打扮成了带有封建色彩很浓的当地土绅了。
  杜聿明连声说:“世勋,有劳你了。”他双手握住鲍世勋的双手,把对方往身边扯近些,双双坐在沙发上。
  鲍世勋为了见司令长官还特意穿身新军装,还挂上了奖章、勋章,好像要拜见蒋委员长的打扮了。他稍微顿一下说:“光亭,我要向你汇报中正大学的筹办工作。”他搓着双手有几分为难的神情。
  “世勋,怎么办了几天大学,办成老头子了?”杜聿明抽出一支香烟递给鲍世勋,说,“汇什么报,一切都不要谈,我完全满意,学校招生了,教授阵容齐全,我想很不容易,对你这一武夫来说是够为难的。你有什么困难吗?我想不会少。”说着拿起打火机,打着火给点烟,他说这些话脸上的表情是真诚的。
  鲍世勋看着杜聿明,知道他这个人在朋友之间是心直口快的。于是说:“困难是不少,有些事得你出面。”
  “我不出面,董事会我推一下,以后完全由你办。”
  “有些得你拿主意。”
  “哪方面?”
  “省党部要在校内成立支部,三青团也要成立。”
  “你们的意见呢?”
  “目前学校初建,党团没有必要进中正大学。党团一进门,问题就多了,学校就不好办了。”
  “我看缓建吧!就说等待军队大反攻胜利之后,形势安定下来再研究。”
  “躲不过去。省党部要在夏令营、冬令营吸收三青团骨干。不然咱们的学生一部分是当地人,一部分是来自东北各地,暑假、寒假回不了家,不久令营,省里不拨高粮米就断炊了。我看先想个别的办法挡一下再说。”
  “从军队拨粮呢?”
  “不行,咱们有多少军粮?!”
  “你说怎么办?”
  “夏令营先挡一挡,就说要搞军训,必要时你派几个教官只有过了初一再想十五吧。”
  “照你的办。”杜聿明停一下问道,“沈阳学校怎样?”
  “东北大学要搞个先修班,他们的学生大部分在北平,教育部怕他们回来闹学潮。沈阳兴办一个省立渤海师范专科,开始上课,眼下看着很正常,前些天他们有一部分学生吵吵要上街游行哪!他们的口号是要和平,不要内战。”
  杜聿明非常注意地说:“我们的学生拖什么态度呢?他们对和平、战争是怎么议论的呢?”
  “学生头脑爱热,对政府、对委员长还有点正统观念,他们对苏军印象不佳,因此对共产党观望着,如果我们搞不好,军事上再站不住,日子就不好过。”
  “学生知道我回沈阳吗?”
  “眼下还不知道。”
  “本溪、四平街这一仗打好,东北就稳住了。”听杜聿明口气这副担子挑在他肩上了,他完全自信能打好这一仗。他要勤务兵摆上酒菜,说:“走,到小饭厅喝几杯。”
  他们坐下身子,端起洒杯,一道菜摆上来了,杜聿明指着桌上菜说,“世勋,你尝尝这是什么菜?”他亲自动筷给他夹两块。
  鲍世勋用嘴嚼着,吧嗒嘴说:“这是什么筋头八脑的?是爪子什么的吧?”
  “这是熊爪子。”
  “熊掌?”
  “对呀,前天我招待咱们熊主任,我做了这道菜,你说怎么着,他问我这是什么菜?你猜我怎么说?我说,这是龙头筋,只有皇上才能吃上这道菜。”
  两个人借着酒气哈哈大笑。
  参谋来了。对杜聿明说:“渤海师专学生在司令部门前游行。他们打着纸灯笼,走到门前,一齐吹灭灯笼,高喊‘杜长官,你要带来和平和光明,我们不要黑暗。’”
  “噢,怎么知道我回沈阳了?怎么透露出去的?是报界吗?”
  “不大可能,市内各报没有登消息。”
  “这个学校省教育厅要控制,要注意学生和教师中的带头的。”
  “我们也在掌握,他们教师当中有几个,其中有一个叫罗鼎。”
  “罗鼎?”鲍世勋放下酒杯说,“这个人我认识,他是我们学校的客座教授,教古典文学,古文的底子深,学生挺喜欢他的。”
  杜聿明放下手中杯,他没有让参谋在此刻多留在身边,摆下手说:“他们游行到司令部门前,让他们过去,点灯笼,灭灯笼,像天上月亮一样,它的盈亏随着你的感情去感觉吧。学生嘛,要有股热血。”
  参谋退身走了。
  杜聿明给鲍世勋斟酒说:“青年人要有爱国心,追求和平民主光明,驱逐黑暗,这是给社会上增加刺激。我认为这些在于我们的自卑。东北地区的安宁,就因为我们无能,政府接收一塌糊涂,军事上最近连打败仗,学生来喊一喊,对当高官的也是刺激嘛。”他又给鲍世勋续酒。
  鲍世勋没有劝杜聿明多喝,因为他刚动过手术,能陪陪他就够意思了。他看着眼前满杯酒说:“光亭,你还算挺开通。市面上各界人士对党国的希望一天比一天降落。接收造成的影响特大,军队搅民也很蝎虎。再这样下去,不堪收拾,会丢掉东北。共产党会来人情,他们政策得人心。”他拿起杯子抿口酒。
  “世勋, 你说什么蝎虎? 共产党怎么得人心?”杜聿明问得很恳切,又说,“东北这块地盘,我们插进腿来了,可惜没走好。”
  “蝎虎,是东北方言,就是很厉害的意思。”鲍世勋又喝口酒说,“共产党进到沈阳就维持治安,把日本人安全送走了。准许工商户开板营业。在农村搞土地分配,听说共军不住民宅,还挑水扫院子。”
  “这有几分刁买人心吧?”杜聿明接着又说,“我们还没站住脚跟,还谈不到施政方面的建树。军队不打则罢,要打则胜。像捅蜂子窝似的不行。”他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扭动着腰,这给人的感觉是,他动手术耽误了军队战机。他往前一探身,夹起一块熊掌放在鲍世勋菜碟里,说,“这玩艺越嚼越有滋味。”
  这很明显,是预示大爪子熊把军政全搞坏了,他要从头收拾旧山河,首先要抓军队,要打个漂亮仗。鲍世勋没有说话,他真就夹着熊掌,脆生生地在嘴里嚼着。他心里在掂量杜聿明的讲话,好像过于自信了。他说:“最近他从外地学生当中,了解共军日益壮大,他们军队和政权结合很紧,没有扯皮的事,不像国军互相拆台。住在那里就祸害老百姓。”他借着酒劲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杜聿明在地毯上来回踱着步说:“世勋,你说东北目前这局面,这仗怎么打?”
  鲍世勋不喝了,推开酒杯,老习惯夹块面包片嚼着,屋里很肃静,过会儿说:“我觉得目前要思考的是该打不该打。”他离开桌子,坐在沙发里点起一支烟。
  “何谓该打不该打?”杜聿明凑近坐下来,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鲍世勋看着杜聿明,他感到对方不是在昆仑关打起仗来暴跳如雷,挥动指挥刀冲在前边,也不是缅甸远征时那种血气方刚的气势。那时,连史迪威、罗卓英他都敢顶撞,深入到战区指挥真有横刀立马的架势。现在他居然能坐下来听取意见,可见他随着年龄,阅历老练了,不过他过于夸大自我的雄心未泯。于是讲了,抗战胜利后,全国人心所向和平、民主,东北十四年受奴役之若,可以说精神被扭曲了。本来东北人对国民政府知道的很少,感情相距很遥远,他们被抛给日寇十四年,这是谁之罪?对国民政府当时还有些正统观念,可是不久,国民党批准中苏条约,跟着苏联军队闯进东北,一些文武大员,连抢带夺地大劫(接)收,伤透了老百姓的心。眼下又要打内战,……
  杜聿明插问一句:“能称内战吗?”
  “那能叫出什么名堂来呢,同胞互相残杀。”鲍世勋摊开双手。
  “这能怨国府一方吗?”
  “从当时一切力量来比较,国府不先动手打,积极想打,不用说对方什么心理状态,他们不会先挑起来打。可是打起来,对方一点也不示弱,反而越打越强,最后是什么样结局呢?我推测不出来。但有一点很明确,胜者得民心,败者失民心。”
  “这就是你说的该打不该打吗?”
  “另一方面,站在党国的立场上,要打就亮出武松打虎的气魄,羞羞答答,占领东北想拿个八军来占领,太没头脑了。虽然没有陷入重围,但越打理越亏,怎么能征服民众和民心呢?”
  “依兄之言,是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了?”
  “难以收拾的局面。”
  “难在何处?”
  “丢掉了时机?”
  “从何而言?”
  “稳不住民心,定不住军心。”
  “从哪方面看?”
  “几处国军在战场上投向共军,他们发表的言论是弃暗投明。我担心会有更多的人走这条道路。”
  杜聿明眼里虽然暗淡了一下,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