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望族 >

第79章

大明望族-第79章

小说: 大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乞丐暴怒之下;哪里会听话;眼见着小儿脑袋般大的拳头就要落在老妇人身上。

    老妇人惊吓之下;也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可预料中的疼痛却没有落到身上。

    “小官人;莫要管闲事……”就听那乞丐带了怒音道。

    老妇人睁开眼睛;便见身前多了一人;正好将那乞丐拦住;正是方才那几个少年之一。

    这少年身量未足;看着也单薄;可一只手却牢牢地抓住那乞丐手腕;使得他抽不回去。

    上前的人就是沈瑞;他不爱多事;可眼见着不平;也不能任由这一老一小就挨了打;就一时冲动上前拦住。

    乞丐素来凭衣服敬人;见沈瑞穿着寻常;本没放在心上;这这一身气势迫人;心中有些犹豫;嘴上依旧强硬道:“那小儿恶语伤人;不能不教训卜…”

    这百姓户籍;除了士农工商之外;还有一等“丐户”;为贱籍。这些人只能cāo贱业;不得进学不得做官。

    这些人;传闻祖上在南宋时金军南下时做了汉jiān;后来金人撤退后;就被朝廷编为惰民;大明朝开国时编户籍时;又改称为“丐户”。丐户人家;最是忌讳的就是听人提及先祖。

    沈瑞道:“童言无忌;尊驾与之计较不是失了身份。他虽说话不中听;到底之前存了一份善心;尊驾只看在今rì佛祖圣诞上;且饶了他这一遭。”随着说话音;便松开了那人手臂。

    沈珏在旁醒过神来;忙凑了过来;道:“就是就是;瞧着他们老的老;小的小;计较起来也甚意思?何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和和乐乐的。”

    沈珏素来张扬;身上穿着一身大红锦袍;腰间挂着香囊、玉坠子;看着就是富贵小官人装扮;又cāo着一口松江话;同沈瑞那种见杂了官话的还不同;乞丐便瞪了那小童一眼;道:“看在两位小官人面上;且先饶了你一遭;以后莫要耍嘴;学着说人话”

    那小童脸一阵青、一阵红;满脸倔强想要还嘴;又被乞丐方才气势吓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满脸委屈。

    沈瑞见乞丐虽松了口;可望向这一老一小的目光依旧不善;便道:“你是城南丐户;尊驾贵姓?蒋府君治下;政通人和;爱民如子;丐户人家rì子也比以往好些了?”

    那乞丐闻言;四下里望了一眼;见不少人好奇地看着自己;不由撂下了脸。倒不是因丐户出身;而是因沈瑞点出他的身份。方才那小童出手大方;早被他盯上;已经联络好人;一会儿就尾缀这两人;宰个肥羊。可如今被这少年点破身份;这一老一少吃了亏去报官可怎么好?他虽求财;可到底不是穷凶极恶之人;生不出害命的心思。

    不管这少年是有心还是无意;到底坏了他的筹谋;这乞丐望向这沈瑞的目光就有些不善;人群中亦走出两人;站在这乞丐身后。

    众目睽睽之下;沈瑞并不担心;沈珏却是吓了一跳;忙站在沈瑞身前;将他遮了个严实;道:“我们沈家常在南城施粥;南城丐头樊二;与家父亦是旧识。”

    那乞丐听到“沈家”却是一愣;道:“哪个沈家?”

    沈珏挺胸道:“自然是北城沈家坊的沈家?”

    那乞丐面上不善顿消;带了几分急迫道:“有一位孙大娘子;小官人可识得?”

    “孙?”沈珏看了沈瑞一眼;犹豫道:“沈家九房;旁枝众多;尊驾说的是哪个房头的?”

    乞丐道:“就是太平米行早先的东家;善人孙大娘子”

    “啊?”沈珏讶然出声;道:“那是我隔房的婶子……三年前没了。”

    那乞丐神容大变;难掩哀痛道:“小人晓得;三年前大娘子出殡时;我们南城丐户都跟在后头送出城去。只是贵人在前;没敢往前凑。”

    沈珏听了;不由动容;道:“源大婶子向来心善;倒是真帮过不少人。”

    那壮汉点头道:“孙大娘子就是活菩萨;当年我有事在外;老娘病重;耗尽家财;无米入锅;无钱抓药;我家那口子急的无法;要去典卖自身;正好遇到孙大娘子。孙大娘子送了钱米;还请了大夫;救了我老娘一命。我们丐户;本是下贱之人;也无力报答恩人;只能在大娘子走时送大娘子一程。听说大娘子有一子;不知现在光景如何?这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要是受了欺负;我们这些人固然没本事相护;可为他出两口闲气却是能的。”

    沈珏听得;目瞪口呆;指了指旁边沈瑞道:“不就是在这里?这就是我那大婶子留下的独生子;早年在外头守孝;月初方脱了孝家来。”

    那壮乞一听;铁塔似的身子立时矮了半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原是小恩人在上;小人给您叩首。”说罢;便是“砰砰砰”三个响头。

    后边那两个汉子;却是没有闲着;跟着跪下磕头;道:“见过小恩人。”

    沈瑞原还想要上前扶人;不过这一个两个的都是如此;便只能侧避到一旁;道:“几位还是先请起;与几位有恩的是亡母;小子无功;实无颜受此大礼。”

    旁边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沈珏带了不自在;道:“你们快起来;这旁人都当成咱们是唱大戏的了。”

    那三人见旁边看热闹的人指指点点;便也讪讪地起了身。

    有站着近的;听到这几人对话;不免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个道:“孙大娘子;就是织厂被骗卖的那个?”

    那个说:“正是哩;是善心人不假;可好人没好报;死的早不说;留个一个儿子当年被磋磨得就剩下一口气……

    知晓内情多些的;不免摇头道:“贺家行事恁不厚道。”

    又有人道:“听说孙娘子留下的就产业都被分了两半;亲生的小官人只得了一小半;大半被庶长子占了去……”

    有人抱不平道:“凭甚了?这当娘的嫁妆亲儿子不能得了;还得让孽庶占了大头去……”

第九十四章 名士风流(一)

    沈瑞被大家看的直发毛;这一下子就进入“小白菜”模式;一般人还真是受不住。沈珏面上也不好看;虽说这些市井闲话并非胡诌;可如此沸沸扬扬的;连逝者都被提及说嘴;丢的也是沈家人的颜面。

    倒是那老妇人;冷眼旁观;不时打量沈瑞两眼。

    那壮年乞丐听了闲话;不由面露担心;看着沈瑞道:“小恩公莫非受了委屈?我等虽是卑贱之人;亦是愿为小恩公效犬马力之力。”

    丐户虽只能行贱业;可多抱团;要是谁敢欺负到他们头上;也够吃一壶。

    沈瑞闻言心下稍沉;不管这壮乞有几分真心;只凭他方才举动;即便是个感恩的;可非良善之人。沈瑞无心与其纠缠;也晓得“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的道理;便好声好语道:“我过的尚好;并无艰难之处;尊驾好意心领。亡母生前行善;出于本心;并非图报;尊驾若是挂怀;往后碰到他人难处;帮上一把就是。”

    那壮丐只只觉得这小恩人目光烁烁;似是看透自己心里;又想到他方才揭破自己身份之举;只觉得脸上火辣辣;讪讪道:“谨遵小恩公吩咐;小人不敢放肆。”说罢;痛快地从怀里掏出两个银锞子;递给地上那老乞婆。

    那老乞婆将银锞子抓在手中;烂桃眼睛望了望四周;面上满是提防;顾不得擦于脸上鼻涕眼泪;起身便从人群中挤了出去;跑的飞快;没一会儿就不见影子;看的大家嘘声一片。

    沈珏看的咋舌道:“这老妈妈真是;腿脚倒是利索”

    那壮丐撇了撇嘴;道:“甚老妈妈;年纪比我大不了几岁;不过是为了装可怜;故作老态”

    这壮丐四旬年纪;要是按照他说的;方才那乞婆年纪还真不算老。

    沈珏诧异道:“那头发可是没几根黑的?”

    壮丐道:“她那赌鬼儿子二十几岁;头发也白了一半。最可怜是她的媳妇;也是好人家女儿;连带着七岁大的姑娘;一道被典卖到半掩门人家;如今已经开始张帜待客。”

    沈珏皱眉道:“《大明律》不是禁卖良为娼?”

    壮丐道:“半掩门人家;在衙门里记得也是良民;不是入了贱籍;犯不到律条上去。”

    沈珏愤愤道:“即便是出嫁女;也是爹生娘养;娘家人就没人出头?”

    壮丐回道:“要是有娘家人在;那烂赌鬼也不敢卖了他婆娘。不过是欺负他婆娘娘家没什么人;才敢如此行事。这老婆子不是个善的;若没她惯着;怎会养成个好吃懒做的烂赌鬼?当初说亲事的时候;又行欺诈之举;借贷了银子去置办聘礼;赚了媳妇家好大一笔嫁妆。要不是为了给女儿筹集嫁妆;那家爹娘也不会cāo劳而死。等将媳妇的嫁妆嚼用光;这老婆子就不认人;又因生的是孙女;非打即骂。那小娘子虽坠了娼门;也能少挨几顿打骂。早知那烂赌鬼连婆娘闺女都狠心卖;去年我就不该一时心软将银子借给他过年。”

    众人原觉得老乞婆可怜;这个壮年乞丐平白抢银子可恶。如今听明原委;少不得说叹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丐户卑贱;见到寻常百姓都要行礼叫“老爷”;这壮丐虽感激孙氏善行;可众目睽睽之下;并未与沈瑞继续攀扯;只道:“本地丐头樊二是小人本家;小人亦姓樊;行四;家住南城槐树里胡同第三家;小恩公rì后有吩咐;只管打发人传话。”

    沈瑞见他行事善恶分明;利索爽利;又因前情有因;原本恶感去了几分;点头应道:“吩咐且不敢说;以后得空再与樊公闲话。”

    看热闹的人早散了;樊四也带了两个伴当离去;远处只剩下沈瑞一行与老妇人两个。

    沈瑞看了老妇人一眼道:“妈妈有没有带了家人?这庙会上人多手杂;还是跟着家人妥当些。”

    方才小童掏了银锞子出来;已是露了白;即便樊四罢手;难保不被其他人盯上。

    那妇人苦笑道:“方才人多;小外甥又淘气;便与老身另两个外甥走散了……”

    话没说完;那小童脸上已经露出惊喜;看着远处;挥着手臂道:“祝表哥;魏表哥;我同姨母在这儿”

    大家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便见远处过来数人;为首的是一个眉眼方正的中年人与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后边跟着小厮、仆妇。

    “七姨母在这里;真是太好了”那中年人面上汗津津的;看到老妇人;重重地松了一口气:“这里人多;甥儿真怕姨母被冲撞了。”

    老妇人慈爱道:“我都半百的人;又不是小娘子;怕甚冲撞?让希哲担心了;快擦了汗;莫要着了凉”

    那中年人笑了笑;老实地从袖子里掏出帕子;在额头上抹了两把;道:“这庙会上里鱼龙混杂;幸好没出什么事

    旁边那少年郎瞪着那小童;道:“何泰之;定是你又不听话四处跑;才带累姨母跟着大家走散”

    那小童面上讪讪;往老妇人身后避了避;小声道:“魏表哥;我不是故意的……”

    他到底不过是八、九岁大的孩子;方才被壮乞惊吓到;又被亲人呵斥;忍不住“哇”地一声哭出声来。

    沈瑞在旁;面上不显;心里已是震惊不已。

    祝表哥?希哲?右手六指?

    六个手指头的祝希哲听着会耳生;可六个手指头的祝枝山后世却无人不晓。

    祝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后世称为祝枝山;以狂草闻名于世;与唐寅、文徽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这祝枝山在后世虽被人称道;可他与唐寅两个;都是境遇坎坷的悲剧娃。

    唐寅是富商子弟;十六岁过院试为案首;成为苏州城闻名的少年才子;可未等举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