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望族 >

第52章

大明望族-第52章

小说: 大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瑞忙摆摆手,道:“衣服还罢,手炉还是算了。我也不是孩子,哪里就能冻着?”

    冬喜见他小大人的模样,只是笑,进屋里翻出一打衣裳,上面是一件珍珠羊皮小坎肩,下边是一件簇新的连帽一口钟披风来,外头是琥珀sè素缎,里面是灰鼠皮,看着轻薄,却是暖和,比量着沈瑞的身高,穿到身上能从头到脚踝都遮得严严实实。这些应季衣服,都是一月前郭氏使人缝的。幸好如此,否则四房这边也没预备,沈瑞怕是就要穿素服出门

    冬喜拿着小坎肩道:“二哥将这个穿到里头,就是学堂里冷,只要护着肚子,也能好些。”说着,服侍沈瑞换上。

    这珍珠羊皮就是羊羔皮,这羊羔不是落地的rǔ羊,而是还在母羊肚子里的小羊。不等它长成,就刨开母羊肚子,将羊羔取出来。羊羔身上的羊皮还没成全,上面是珍珠似的一个个凸起,取名珍珠羊皮。这羊皮极软极韧,穿在里头倒也服帖。

    等沈瑞穿戴完,小桃已经从大厨房回来,后边跟着提食盒的婆子。

    同昨晚的晚饭相比,今天的早饭堪称豪华,梅菜包子,金银花卷,花生粥,小馄饨,四道佐粥小菜,腐竹木耳,红油耳丝,同昨早的水平差不多。

    眼前粥点sè香味俱全,看的沈瑞食指大动,就着馄饨,吃了半碟子梅菜包子。指了指剩下的甜粥与金银花卷,沈瑞对冬喜道:“等会你们用,不要浪费。”

    他不会为不相干的事情影响自己的胃口,可对比一下前天与昨天的晚饭,再对比昨天与今天的早饭,又哪里不明白。这两rì早饭之所以这么丰盛,是“沾”了沈瑾的光。不管是张老安人开口,还是沈举人发话,因沈瑾在家,厨房有加餐。

    自己去与沈举人计较?就是心有不忿,又怎样?为了吃食,做儿子的就开口抱怨,这倒哪里都站不住脚。

    不过自己又不缺银子,作甚要委屈自己的胃?

    想到这里,沈瑞便对冬喜道:“我将长寿留在家冇里,小厨房的东西,你看着列个单子,让长寿添置起来,别只预备点心汤汤的材料,腊肉干菜之类的也储备一些,往后想要吃什么,可以在小厨房这里家菜。”

    冬喜早想着沈瑞昨晚没吃好,怕是大厨房那边的饭菜不对胃口,自是满口应下。

    等沈瑞从屋里出来,长寿与柳成已经在院门口候着。

    沈瑞便吩咐长寿道:“今rì开始,你早上不用跟着去学里,中午从冬喜这里取了食盒送到学里。剩下的时间,多跟家里的人相处相处,咱们这院里外人少,消息太闭塞,我又离家三年,该打听的也打听些,总不能成了聋子瞎子。”

    长寿应了,送沈瑞与柳成两个出门,就手中的书箱递给柳成。

    这时,便听有人道:“瑞哥……”

    是沈全的声音,沈瑞回头一看,便见沈全笑眯眯地走过来,身后跟着一辆蓝呢大车厢马车。

    “今儿开始咱们乘马车上学。”沈全走近道。

    见拉车的马高大威猛,车厢也比常见的马车要宽大,沈瑞看着有些眼熟,道:“这是婶娘的马车?还是不要麻烦,拢共也没多远。”

    沈全道:“是我娘的马车,既都赶出来,瑞哥就不要再哕嗦,还不赶紧上车来,今rì起了北风哩,吹得人身上打颤。”说罢,便拉了沈瑞胳膊。

    这两房大门口,不是说话的地界,沈瑞便没有挣脱,随着沈全上了马车。

    车帘撂下,马车动了起来。沈家坊这一片多是青石板路,马车走起来极为稳当。

    不等沈瑞开口,沈全便道:“不过是先应付几rì,左右我娘也不会一大早就出门,白rì里用马车也不耽搁。我娘昨儿已经使人去定制新马车,总要一旬方得。”

    沈瑞听了,不由皱眉道:“本就劳烦婶娘甚多,怎还好再用这等小事去烦扰婶娘。”

    沈全瞪了他一眼,道:“外道甚哩?你又不是不晓得,如今在我娘心里你与福姐儿可是头等,我们这三个儿子反而要退后一步。我昨晚也说不用弄新马车,只需将我早年用过的马车刷刷漆对付用了,我娘却说那车厢小,两人挤一辆车憋闷。想当年我刚进蒙学时,大哥还在族学哩,我们兄弟三个挤一辆车,我娘都没怕挤着哪个。”

    沈瑞本就不安,听沈全这么一说,越发不自在。

    沈瑞名下产业受益都由郭氏收着,每个季度,郭氏都要教沈瑞看账本。可是,沈瑞这几年的吃穿用度并不在上头,而是源与郭氏的馈赠。

    沈瑞早先“抗议”两回,想要改变这种模样,可是“抗议”无效。

    在郭氏眼中,沈瑞确实是个有主意的孩子,可也仅仅是有主意,到底还是孩子。在沈瑞没有长成前,她虽不能代替孙氏,可也想要多关爱他几分。等到他娶了媳妇,身边有了知冷知热的人,自不用自己再cāo心。

    沈全见沈瑞神sè变幻,捶了他一拳道:“你这小子,就是爱多想。长辈张罗着,你受了就是。又不是做买卖,非要一来一往,情分立时就交易回来。我娘现在疼你,等我娘老了,换你好生孝顺我娘。”

    沈瑞听了,翻了个白眼,郭氏三子一女,孙子都有了两个,哪里会轮得到沈瑞孝顺。

    沈全已经“哈哈”笑道:“你呀,可不许惦记新马车。那新马车你虽平rì里坐得,可不能归给你,等明年夏天,我还要用车去南京。”

    “去南京作甚?”沈瑞有些好奇。

    明年可没有院试,而沈全原本在南监读书的二哥也考中举人进京去了。

    沈全挑眉道:“明年是乡试之年,族里肯定有不少族兄弟过去应试,我也想跟着去见识见识。”

    听他这么一说,沈瑞也不由心动,道:“那全三哥可别拉下我。”

    南京可不只有国子监,还有秦淮河。沈瑞虽没有狎jì的心思,可到底是个男人,想要去开开眼界。中国的jì文化,在明朝时发展到鼎盛。

    一里多路的距离,马车不到一刻钟就到了。

    族学门口,已经停了几辆马车,有学子从上面下来。

    因不少人家都是兄弟、堂兄弟、或叔侄都在族学,像沈瑞、沈全这样的同乘一辆马车过来上学的不在少数。有的马车看着气派,下来的学子下巴就抬得高些;有的马车看着破旧,里面出来的人也小心翼翼。就像后世冇学校门口,宝马与夏利的对比。

    这时就见一辆马车从后头驶过来,车厢高大,看着比郭氏的马车还要气派三分。旁边跟着五、六个骑马的长随,一sè高头大马,统一的靛青袍子,车沿上坐着一对孪生小童,十来岁年纪,一模一样的装扮。

    沈瑞见状,不由一愣,这是哪个?看着这做派,比沈珏那个宗房嫡孙还有架势。

    沈全在旁,脸sè有些发黑,嘟囔道:“这混蛋,不过是上学,装腔作势,倒是不知羞。”

    这会儿功夫,马车已经停了,里头下来一人,身上穿着宝蓝sè大氅,脖颈间若隐若现是金灿灿的项圈,手中握着一个掐金镶宝的手炉。身量虽高挑,可面容犹带稚嫩,不过十四、五岁年纪,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倒是好相貌,只是神情倨傲,平白地就添了几分不顺眼。

    沈瑞将“记忆”中的同窗想了一遍,对不上号,这应该是后来族学的。

    “这是哪房的姻亲?”沈瑞忍不住问道。

    要是族人,即是年纪相仿,沈瑞“早年”多半会见过;亲戚家的子弟,半路附学的多。

    沈全的脸更黑了,皱眉道:“我们那房的,他是我大舅的长子郭胜。”

    沈瑞这甚是意外:“竟然是全三哥表弟?怎是这个做派?”

    郭家也是松江大族,沈全外家这一支更是嫡房,难道偌大一个郭家,没有自己的家塾,还跑到沈家族学附学?沈瑞虽没有同郭家人打过交道,可郭氏是低调谦逊的xìng子。郭家声势虽不及沈、贺两家,在二等人家中算末流,可也是书香之族,世宦之家。

    这个郭胜,实看不出书香子弟的模样,反而像是出身商贾的暴发户……

第六十一章雏凤清声(二)

    “这是沈家四房嫡出二少爷?”公鸭嗓的声音尖锐刺耳:“怎连马车都没有,要蹭姑母家马车?”

    沈瑞与沈全还没进族学,郭胜已经扬着下巴走了过来,轻蔑地看了沈瑞一眼。沈全见他如此,不由皱眉道:“好声说话,作甚yīn阳怪气?”

    郭胜撇嘴道:“我实话实说,又没扯谎,怎不对?他既比我小,从三表哥这里论起,不是还当叫我声表哥,与我见礼?难道还要我巴结他?这就是沈家子弟做派,没得让人瞧不起。”

    沈全轻哼道:“我还是你嫡亲表哥,也没见与我见礼。表弟真是乌鸦落到猪身上,看不到自己什么sè儿哩。”

    郭胜不服气,道:“不过昨rì请了一rì假没见三表哥,还要我与三表哥行大礼?三表哥好大面皮,也不晓得受不受得住。”

    沈全扬眉道:“这族学里,不是族亲,就是表亲,要是真讲起礼来,不是要成了虾子,起不来身,可没意思。”

    后头又有马车过来,沈全不搭理郭胜,招呼沈瑞跟上。

    郭胜皱着眉头,瞪了沈全的背影一眼,呵斥那两个双生童子:“金奴、玉奴还不跟上!要是耽搁哥迟了,你们可要小心板子!”

    沈瑞跟在沈全身边,有些无奈。这公鸭嗓的声音真是伤不起,同窗里的少年,好几个都在变声期,只是多是有所顾忌,鲜少开口。只有昨rì见过的沈琴与刚才见的郭胜,这两人都是絮絮叨叨的xìng子,声音跟刮铁皮似的,真心受不住。

    不过这郭胜也奇怪,既是沈全嫡亲表弟,丝毫不亲近不说,这表兄弟两个反而不对付的模样。

    说话功夫,到了学堂,里面已经散坐着七、八个学生,董双也到了,坐在座位上,手中拿着一本《大学》,正在那里默念。其他的学生,三三两两坐了,窃窃私语。见沈瑞过来,董双微微颔首致意,便继续将视线落在书卷上,身上已没有昨rì拘谨,多了几分淡定从容。

    沈瑞微微一笑,也拿了书卷出来。有董双这样立志科举的同桌不是坏事,不会扰了自己,说不定在课业上也可以共勉。沈珏昨rì说了,除了六房两个木子辈侄儿外,“夏耕”班里董双年纪最小,与自己同庚,月份小些。或许在他身上,自己可以观察一下,真正十二岁的大明学子如何行事。

    柳成将文房四宝摆好,就随着沈全的书童执笔去了小屋。众人的书童,都坐在那边,可以旁听夫子讲课。沈家族学是义学,族中子弟,不拘嫡支旁枝到了启蒙年纪都可以送子弟入学,并不用交束惰,族里甚至还会贴补些笔墨银钱。姻亲故交家的子弟,则由各房头出面。这些人则不是免费的,要交束惰到族学。这部分费用不是固定的,量力而行。家贫的学生,两车木材也用的;家资富冇足的,直接捐给族学银两绢帛的不乏其人。

    因入学界限卡的不严,所以也就没有伴读这么一说,只有各人带进来服侍笔墨的书童,虽为奴仆之流,却可以在旁边小屋旁听。

    沈瑞刚看进去半页,面前就多了yīn影,不用抬头,只看着簇新的宝蓝sè衣裳,金晃晃小孩拳头大的金锁片,就晓得是沈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