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望族 >

第404章

大明望族-第404章

小说: 大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玲咬牙道:“还不是那活祖宗,昨日忤逆六族兄后跑出去,就一直没回来,碍着六族兄,也不太声张,只吩咐长随们四下里打听,刚才得了信,才晓得他昨天就去了通州,今早已经登船回松江去了……他是老太爷的命根子,不拘他懂不懂事,老太爷既命我带了他出来,我总要将他稳稳妥妥地送回去……”

    沈瑞看了眼窗外,已经是下午,沈玲今天出城去通州,连夜包船南下,顺利的话,三、两天的功夫也就追上沈珠了。

    因时间紧,沈瑞没有多话,直接带沈玲去了后院。

    徐氏意外沈玲走的匆忙,不过在知晓原委后,还是点头道:“既是如此还真应该跟着去看看,沈珠虽及冠,可到底没有单独在外行走过,跟着过去也安心些……”

    沈玲还问这边是否给沈洲捎带东西,徐氏哪里会跟着裹乱,只说不用。从京城到南京的水路方便,有什么要往南边送的也方便。

    沈玲来去匆匆,沈瑞送完人后,又被徐氏叫到正房这边。

    徐氏皱眉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方才沈玲说的含糊,理哥儿那边是不是说了什么,还是发话将他们兄弟扫地出门了?他可不像是耐烦与族亲揪扯的性子。”

    到底是经年老人,从沈玲告辞时的勉强与战战兢兢中,徐氏瞧出几分不同寻常。

    沈瑞将方才书房里听到了讲了。

    徐氏听了,眉头微蹙,好一会儿方叹气道:“理哥儿的性情,确实是不喜这些,如今既是已经话说出口,也是有了定夺,对于族务不会再插手,以后京中各房少不得又是过去景象,各家顾各家,成为一盘散沙……”

    即便到了大明朝好几年,可沈瑞骨子里还是现代人,对于宗族本就没有什么归属感,忍不住为沈理辩白,道:“沈家九房,名为族亲,可内外房早就出了五房,只是之前族长太爷经营的好,使得各房一直没有分宗……一家子连着一家子的,要是以后真的事事找六哥,六哥也没工夫寻思别的了……”

    所谓族亲,对外是亲人,对内是什么就不好说了。沈理幼年日子困窘,除了丧父之外,主要是堂亲夺产,能对族人产生亲近之心才怪。、

    前几年沈家宗房、五房、九房都有人在京,二房又是早定居京城的,早有了根基,使得各房都来亲近,族亲之间看似热络,实际上各房之间也有说法。不说别人,就是宗房沈珹,对于年纪相仿且处处出色的族兄弟沈理,往来中就带了忌惮,生怕他将族人笼络过去,威胁宗房的地位。因此,明知九房上下有心讨好沈理,沈珹也没有出面说和,就是不愿意让沈理有助力。

    等到沈珹起复外放,失去对京城族人的掌控,才想起沈理来。想的很美好,在自己不在的时候,让沈理做个牵头人,笼着京城族人,将沈氏一族的荣耀背负起来。那样的话,除了庇护族人之外,少不得也成为宗房强援,加上背靠相府,以后沈珹回京的事也就指望沈理身上。

    显然,沈理没有那么大公无私,不陪他玩了……48189+d4z5w+15881350>;

第466章 大变将生 (二)

    徐氏‘性’情坚毅,并不乐意依靠旁人,只是为子侄计,近些年才与族中缓和起来。。访问:。 。沈家各房族人中,能入徐氏眼的不过是五房鸿大老爷一家与沈理。尤其是沈理,向来视沈瑞为亲兄弟手足,徐氏也乐意沈瑞多重庇护,才明知晓谢氏有些左‘性’,也没有远了沈理一家。

    只是为人处世,不能尽想着自己,如今沈理既摆着不愿沾手族务的态度,以后沈瑞也就不好理所当然地老去麻烦沈理。并非是沈理会对沈瑞不好,而是将心比心,也要为沈理考虑。

    沈瑞背后牵扯着二房、四房,与五房又‘交’好,就是看在沈瑞面上,沈理也不会对这几个房头不闻不问。不说别的,就是这次三房遇到的事情,要不是其中牵扯到四房,进京的人选是跟在二房二老爷身边的沈玲,沈理也不会痛快地应承下来。

    偏生这几房,二房不必说,四房是要不本生亲,五房渊源深,沈瑞这边都不会疏远。难道真让沈瑞去疏远沈理?要不然的话,以后沈理为难的时候不会少。

    ◎∷,m。 一时之间,徐氏有些踌躇。

    沈瑞没有想那么多,只对徐氏禀道:“我一会儿去六哥家看看,听听贺家那边反应。玲二哥只说六哥与贺家说妥当了,也不知是怎么个妥当法。”

    这其中还牵扯到四房,沈瑞即便不亲近,也不好高高挂起。

    徐氏点了点头道:“是去给该问一声,这次也是偏劳他。他向来爱藏好墨,我记得小库房中有半匣子松香墨,还是我当年从家里带来的,老爷在时也说好,并不舍得使,拿几块过去正好。”

    沈瑞应了,徐氏便亲自带了沈瑞去了小库房。

    沈家有两个库房,分为内库房与外库房,外库房是祖上传下来或公中的东西,小库房则是徐氏的嫁妆与‘私’房。

    小库房就在徐氏院里,是三正两耳五间倒座房,徐氏与沈瑞现下去的是靠西边一间,里面靠墙是到顶的多宝架子,架子上放着各种锦匣木盒,因孙老太爷的缘故,里面不乏海外奇珍。因这两年选了一部分出去做杨家聘礼与‘玉’姐嫁妆,这边架子上空出一小半,不过剩下数量依旧不凡。

    地上则放着装着两、三口箱子,里面都是金锭银锭。

    说是半匣子,不过是八块,徐氏都拿了出来,递给沈瑞道:“送一半过去,剩下四块你与你三叔分了吧。”

    沈瑞接了,徐氏四下里望了望,叹了一口气,道:“东西都是好东西,只是真遇到有事时,到底不如金银便利。今上虽是仁君,可已经经月未朝,明日朝贺都取消了。”

    后世都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可实际上黄金永远是黄金,古董的话可就未必了。以沈家这样身份地位,拿着古董去当铺古玩铺这样的地方能换出金子来,寻常百姓人家,抱着古董也就是追命绳索。

    狡兔都知道三窟,何况人是众灵之长?

    早在沈沧养病时,就以看福地的名义,带沈瑞去沈氏祖地藏金。一个下人都没用,是沈瑞一锹锹挖的三尺深坑两处,每处埋金一千两,这就是二房的后手,却不是最后的杀手锏。最后的杀手锏是沈沧的寿材中,底层有一层夹板,里面也藏了一层金饼子,因寿材用的是硬木,自重就重,这多加了百十来斤也没有人察觉出不对来。

    棺中藏金是二房的传统,太爷当年去世时,就是如此炮制。以此为后手,并不是鼓励不肖子孙败家后去挖坟掘墓,而是因官场凶险,要是真有抄家灭族那日,借着移了先人遗骸回乡,取了藏金也能有翻身之本。不过为防消息泄密,也只有每一代当家人才知晓这件事,上一代是沈沧,这一代是沈瑞,就是徐氏也不知晓此事。

    徐氏说的有事,就是在遭遇关系生死富贵的大变故时。大明朝太平数十年,皇位更替都是父子承继,并未夺嫡之‘乱’,可一朝天子一朝臣,沈家虽无力博弈,可却要小心承池鱼之殃。

    沈瑞知晓正德、嘉靖这段历史,知晓未来几十年朝廷不是宦官‘弄’权、就是文官党争,‘乱’象横生,不过并不愿徐氏太过忧心,劝慰道:“二叔虽是南京任职,胜在清贵,三叔这里也不起眼,就是朝廷偶有风‘波’,还有老师与杨姑父在。”

    徐氏摇摇头道:“求人不如求己,总要自己立起来,才是真正安心。在你立起来前,家里还是小心过日子的好。”

    沈瑞本就不爱招摇,自是郑重应了。

    到了傍晚时分,沈瑞就去了沈理家。

    沈理还没有回来,沈瑞被引到客厅,就见沈瑾也在。

    “瑞二弟。”沈瑾见到沈瑞,站起身来,面上带了几分欢喜。

    沈瑞见他身上穿着官服,显然是从衙‘门’直接过来,有些意外道:“六哥呢,怎么没同瑾大哥一起回来?”

    “六族兄本要同我一起回来,东宫遣内臣相召,六族兄进宫去了,让我先过来等着。”沈瑾回道。

    京城中消息灵通的人家都晓得当今太子倍后帝后疼宠,‘性’子活泼,有几分孩气儿,东宫偶尔召詹士府臣属,也不过是心血来‘潮’,探问些市井玩乐吃喝消息,并没有什么正经事。

    算下来,沈瑞已经有几个月没有见到寿哥,心中不由一动,道:“听三叔前几日说,端午免朝贺,皇上龙体不愈,东宫如今不是当在御前‘侍’疾么?”

    沈瑾笑道:“皇上是慈父,怕过了病气给太子,只许太子隔帘请安。太子也孝顺,知晓皇上病中也关心他的学业,这些日子分外刻苦,这次召六族兄进宫,估计也是课业上的事。”

    即便晓得寿哥儿长在宫中,并不是表现出来的那样无害,不过两、三年下来,也有些真情分在里面。听说寿哥肯主动求学,沈瑞也颇为欣慰。

    沈瑾还不知沈玲、沈珠兄弟两个离京,眼见两人还不来,犹豫一下道:“玲二哥他们两个还没出来,不在么?都这个时候了,是去鸿大叔家了?”

    沈瑞讲了沈珠离京、沈玲随后去追的事。

    沈瑾听得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方叹气道:“真没想到沈珠会这样不懂事,只是玲二哥无辜,费心巴力,却落个里外不是人。”

    沈瑞点头道:“只盼着沈珠别再节外生枝,玲二哥也怪可怜。”

    话音未落,就听‘门’口有人冷哼道:“可怜个甚?想要处处讨好,也不问问可有那么大的脸?”

    是沈理回来了,沈瑞、沈瑾两个忙站起身来,沈瑞讪讪道:“六哥。”

    眼见沈瑞尴尬、沈瑾也面带疑‘色’,沈理摇摇头道:“愚笨,仔细想想,一会儿说话。”说罢,便先往内院更衣去了。

    沈瑞与沈瑾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之前瞧着六族兄待玲二哥还好,怎地听着这话音不仅是不满沈珠,连玲二哥也有错处,瑞二弟可晓得缘故。”沈瑾低声道。

    沈瑞皱眉:“我也不知。倒不像是迁怒。”

    沈瑾迟疑道:“六族兄为人方正,许是看不上玲二哥的圆滑世故。”

    沈瑞摇了摇头,沈理外方内圆,并不迂腐,要不然即便是状元出身、阁老做后盾,也不会出仕十来年就熬到现下的位置。

    沈瑾百思不得其解,沈瑞想起沈理方才的话,有些了悟。沈玲的脸面是因靠二房二老爷来的,沈理卖的并不是三房的面子,而是二房的面子。如今事情虽解决,可眼见沈玲不思回报二房,反而对三房的事情尽心尽力,沈理对沈玲的好印象也到头了。沈玲这次进京,可谓是得不偿失。

    一盏茶的功夫,沈理换了半新不旧的家常衣裳过来,先说了正事:“贺‘侍’郎那里我去说,不管贺家之前是甚心思,他那边总要掂量掂量,动静既闹到京中,就没有再夺产的可能。只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银子总要还的,只是追的没那么紧,容三房慢慢补上。至于四房老爷那边,到底如何安抚,还需瑾哥儿过去贺家商量。”

    贺家二老爷贺南盛即便再会经营,到底见识有限,只看着沈家没了一个尚书,剩下的人最高是四品,比不上贺‘侍’郎,新族长也不比族长太爷在时德高望重,各房族人关系冷淡,才敢这样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