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望族 >

第334章

大明望族-第334章

小说: 大明望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瑛转过身:“哥儿来京了?”

    瑛大奶奶点头道:“听来人回禀是昨日到京;当是有什么要紧事;否则也不会这个时候出门;中间可还隔着大年下……”

    沈瑛也想到此处;连晚饭也顾不得用了;立时打发人去请沈。

    虽说如今他人在京城;可父母现下可还在松江;如何能不担心那边有变?

    宗房老宅是当年沈学士传下的祖宅;五房老宅则是小沈学士传下的;两家虽没有毗邻而居;也是在一个坊同个胡同里;即便是日落后往来也不用担心宵

    瑛大奶奶心疼丈夫;见他连晚饭都顾不上用;道:“要不妾身直接叫人将晚饭摆在客厅去?”

    沈瑛点点头;又道:“将三哥也叫上;他也不算小了;诸事都听得……”

    瑛大奶奶应了;打发小婢去沈全处传话。

    沈瑛比沈年齿长几岁;如今又是官身;此时却也不端架子;先往前院客厅待客去了。

    等沈瑛到了前头客厅;沈全也得了传话;匆匆到了。

    沈打发管事过来;就是沈全出面见的;他自然晓得沈进京之事。他还多探问了两句;连沈是随着尚书府大管家李实同行之事也晓得;不免就想到沈珏之殇去;心存忧虑。

    眼见下了长兄;沈全便道:“大哥;不会是族长大伯让二哥进京来兴师问罪吧?”

    沈瑛本没想到此处;不由疑惑:“难道不是松江那边有事?”

    “松江有事;爹娘早就打发人送消息来了……”沈全道。

    沈瑛拍了拍额头;道:“是我关心则乱……不过三弟怎么这么说;可是今日来人言语中露了什么?”

    沈全点头道:“我算了算时间;那边出发日子就是珏哥儿殇信回去时;两下里怕是有关联;就多问了那管事两句。原来二哥不是一个人北上;而是随着尚书府大管家同行;一起进的京……”

    “大伯、大伯娘派了李大管家南下?”沈瑛有些意外;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谁让二房能离京的人只剩下沈瑞一个;可有沈珏的前车之鉴在;二房长辈又怎么敢让沈瑞受千里奔波之苦。

    沈瑛心里顿时沉甸甸;面上也带了忧色:“人如浮萍;宗族是根;如今别说外五房七零八散;就是内四房老一辈相继谢世;也要将出五服。宗房是沈氏一族主枝脉;二房也是中流砥柱;若是这两房相争;接下来怕就要分宗……”

    沈瑛少年离家;见多了世情;自是晓得家族庞大虽子弟良莠不齐;可人丁茂盛还是利大于弊。不说别的;只说松江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富庶之地;沈氏一族作为地方大户;就是松江知府见了沈家族长;也要客气几分。要是沈家分宗;沈家声势不能说一落千丈;也终不复从前。

    这是从大处看;沈瑛不乐意沈家分宗。

    从小处看;族长太爷谢世;宗房如今只有沈械一人出仕;也需要二房长辈提挈;二房这边;大老爷、二老爷都不年轻了;四哥还小;只有沈瑞一个;以后不管是出仕在官场上、还在社交人情上也需要多几个族兄弟互为倚住。沈械是族兄;又是宗子;身份使然;自会关照年纪小的族弟。

    两房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实不宜再生嫌隙。

    兄弟两个说着话;就有小厮来禀;沈到了。

    沈瑛没有起身;沈全迎了出去。

    “二哥”眼见沈还穿着素服;沈全也不好露出小别重逢的欢喜;只客客气气作揖见礼。

    沈这才想起;五房不止沈瑛在京;沈全也在。

    “是全哥儿啊;半年没见;你又长高了……”沈道。

    沈全听着这一副应付小孩子的口气;不由嘴角抽了抽:“二哥;我都二十一了;可不是小孩子……”

    沈听了;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忙道:“是哥哥记混了;全哥儿勿怪……

    沈全虽少年时忙着郭氏也打理过家中人情往来;不过处置的都是小事;与宗房这边的往来;还是鸿大老爷与郭氏出面;倒是轮不到沈全。

    沈庶务繁重;沈全与他年岁相差的又大;哪里会去记得这个族弟到底是几岁?不过是平素瞧着他与沈瑞、沈珏他们交好;加上沈全至今未婚;便只当他年岁比沈瑞、沈珏大不了两岁。

    说话功夫;沈全已经引沈转过影壁;进了客厅。

    沈瑛也起身了。

    沈想起少年情谊;倒是多了几份真情实意;上前见礼道:“瑛大哥……

    如今已经是弘治十七年;族兄弟两个四、五年未见。

    沈瑛也带了亲近;族兄弟两个见了礼;宾主入座;沈全便亲手给族兄与兄长奉了茶;随后在下首作陪。

    虽说沈瑛亲近态度不似作伪;可在正式开口前;沈已经是眼神闪烁;踌躇不定。

    两房的交情比抵过权势利益么?想到长兄沈械的态度;沈心里有些没底了。

    见沈欲言又止;沈瑛道:“哥儿这是怎么了?”

    沈苦笑着站起身;对着沈瑛做了个长揖下去:“这回;小弟孤身在外;长辈也不在跟前;怕是真要麻烦瑛大哥援手了”

    沈瑛怎么肯受;忙起身避开;扶了沈的胳膊道:“有话好好说;这是作甚?能帮的我自然会帮;且先说明缘故。”

    沈全在旁;冷眼旁观;却不屑沈这样的小手段。不过他也并不担心自家兄长会被糊弄;沈瑛虽看着方正耿直;可并不是不知变通之辈。否则他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在京城立足;还能将父母兄妹都接进京来照拂。

    沈抬起头;见沈瑛满脸肃穆;一时之间竟不敢再说其他;跟着站起身来

    虽说族兄弟两个大小是同窗;年岁相仿;可如今一个已经是进士出身、翰林院里历练出来;见的都是高官显宦;周身除了儒雅还带了几份说不出的威仪;相对之下;沈不免自惭形秽起来。

    先有沈瑞吓了他一下;后见沈瑛这般气度;沈的心气已经降了又降。

    即便是开口提自己所求;沈也不像是早先那样有底气:“我也是没法子了;才求到瑛大哥处……自打珏哥儿去的了消息到了松江;我们老爷、太太就都病倒了……我们老爷向来疼爱珏哥儿;心痛尤甚;便一时想不开;非要接珏哥儿回去不可……我也没法子;方奉了父命上京;却是心中惶恐;全无头绪…

    沈瑛听着前面;想着宗房夏日里才经了一遭丧事;如今宗房大老爷又是黑发人送白发人;心里也跟着唏嘘;听到后面;却觉得不对劲起来:“过继岂是儿戏?就算大族伯心痛;一时失了心神;大族兄应是明白人;怎么会答应归宗之事?”

    沈没有入仕;自不知官场艰难;沈械不应知道么?要是没有二房做靠山;沈械一个不入流的司官;早就被排挤外放了;还能一直好好的稳坐京官?

    这话听到沈耳中;却是另一个意思。

    他抬起眼皮;看着沈瑛道:“不管如何;这是我们老爷心愿;瑛大哥就不能帮一帮么?”

    “怎么帮?难道此要求不荒谬?出继文书上写的清楚;珏哥儿从此已经是二房子弟;生死不予本生相于。且不说是珏哥儿是病殇;就是其他;也轮不到本生亲来出头……”沈瑛皱眉道。

    要是出继血脉;想讨就讨回来;那“兴灭继绝”就成了笑话。

    有出继文书在;就是一种制约;不仅制约本生亲;对嗣亲也是如此。

    就如沈洲与沈珏这对嗣父子;要是沈珏在世;沈洲即便再添子;不论嫡庶;都要排在沈珏之后;就算以后分家;也依旧是沈珏是主支;兄弟要分出去;而不是论什么血脉亲疏。自打过继文书立起来;沈珏便已经是名正言顺二房血脉。

    这还是寻常人家;乱不得次序;就是有爵人家;按照规矩也是如此。这也是有些人为何五、六十岁没有传承;也要纳妾求子为先要;而不是要过继侄子来;就是不愿将基业拱手让与旁人。

    沈家二房是子嗣艰难;只是早先有沈珞这独苗在;才没有提过继之事;要不然在纳妾求子无望后;沈沧本当早定嗣子。

    沈年将而立;哪里不知这个道理?

    可法理不外乎人情;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他满脸挚诚道:“小弟临行前;我们老爷已是卧床不起。不管多为难;到底是我们老爷心意;还请瑛大哥成全……”

    这般跟着裹乱的事;以沈瑛性子自是不愿插手;可宗房与五房渊源颇深;又求到跟前来;他还真是为难。

    沈全眼见兄长面带难色;在旁解围道:“二哥既开口;我大哥自是乐意帮忙。只是咱们到底是晚辈;难道要摆明车马上门么?实是不行;就让我大哥过去帮二哥传个话好了……”

    沈瑛听了;点头道:“好;那我便为哥儿传话……”

    〖

第三百九十一章 归去来兮(四)求保底月票

    沈瑛心里不赞成宗房此举;并不觉得宗房会成功;担心的就是沈不知轻重;与二房长辈撕破脸;影响了宗房与二房关系。真要两房对立;为难的不会是在京中的二房;而是如今在官场上成就不高、青黄不接的宗房。

    “传话?”沈本以为沈瑛代表五房出面;一起陪自己往二房说话;没得到预期目的;真是失望不已。

    哪里需要人传话?有尚书府大管家李实在;那边长辈当早知他的来意。

    铩羽而归。

    即便过后沈瑛再关切;沈全也表现热络;瑛大奶奶与琦二奶奶也带了福姐儿与小一辈出来相见;沈也坐不住;寻了托词从五房回来。

    “世态炎凉;人心易变”沈生了半肚子气;咬牙道。

    五房这边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即便五房受过太爷恩惠;可人走茶凉;而与五房渊源颇深的沈瑞;如今却在二房。就算沈瑛、沈全不是为了攀附权势;只是为了沈瑞;就偏着二房那边也不稀奇。

    沈理那边呢?论起来;与沈瑞的渊源也不亚于五房。

    想到这里;沈不由心灰;不试一试却是不肯死心。不过多少也有了准备;要是族人这边实是靠不住;少不得就要再想想别的办法。

    对于远道而来的族弟;沈理倒是没有自持身份;摆状元公的架子。

    其他外籍京官;为了老家的亲戚族人打秋风;多少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沈理却不曾遇到;有嫡支宗房与声势显赫的二房在;即便偶有族人进京;还轮不到沈理这个九房旁支出面。至于同沈理有服的九房堂亲;因早年侵占了沈理这一支的产业;害怕心虚;避之不及;哪里会主动送上前来碍眼?

    因这个缘故;沈理对于原籍来人并无排斥之心;正好翰林院也清闲;在正月十八这日下午就提前从衙门里回来;打发人请沈家里来见。

    虽说两家早已出了五服;可沈所在宗房是松江沈的大宗;在沈氏一族还没有分宗的情况下;沈理对这个族弟便也客客气气;叫谢氏带了几个儿女出来;与沈这族叔见礼。

    沈略有受宠若惊之感;不过因来前早做准备;带了表礼过来;在族嫂与小辈们面前倒是也周全。

    沈理的几个儿女当年随曾父母回松江守孝;不过当时一家人居丧守孝;交际本就少;又已经过去三、四年;两个小的都记得不打真;只跟在谢氏身边好些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位族叔;只有小林哥儿;离开松江时已经是十来岁;记得真切;应答之间也带了亲切;还问道:“桐哥儿没有随着叔父上京么?”

    沈听了;不免觉得新奇:“小林哥儿还记得桐哥儿?”

    小林哥儿点点头;道:“自是记得;当年小桐哥儿曾带侄儿在沈家坊那边玩耍;还认识不少族兄弟……”

    对于小林哥儿的友善;沈简直是意外之喜了。

    虽说昨日在五房也是这样待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