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清兴衰录 >

第32章

大清兴衰录-第32章

小说: 大清兴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他们还没行动的时候,李成栋的大军就已经到了。
  三月十七日,李成栋率大军进攻东莞城,没办法,数量上处于劣势,又是乌合之众对有过战斗经验的正规军,结果比较明显,张家玉失败。
  张家玉分析形势,认为自己的实力比较弱小,只能打运动战。于是张家玉转战新安(深圳宝安)、博罗、连平、长宁、归善、增城各地,坚决采取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方针。
  在张家玉发挥自己运动战特长的时候,陈邦彦也没闲着。
  乘着李成栋的大军被张家玉吸引,陈邦彦联合了另一路义师攻占了江门。
  正当大家都很忙的时候,忽略了另外一个人——就是佟养甲。虽然佟养甲没多少人,但是搞偷袭还是可以的。乘着陈邦彦进攻江门的时候,佟养甲突袭顺德,抓走了陈邦彦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妾,把他们作为人质,招降陈邦彦。
  敢在敌后搞运动战,显然陈邦彦不是软骨头,招降显然是没用的,要是有用,陈邦彦也不用搞这么多事情了,当顺民好了。
  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具有杀身成仁的决心的。
  陈邦彦在招降书上凛然批复:“妾辱之,子杀之,皆唯命。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也。”这一妾二子,后来都被清军杀害。
  清军搞阴招,陈邦彦决定要继续给佟养甲颜色瞧瞧。
  第一次进攻广州功败垂成,第二次则胎死腹中(李成栋大军回援,没来得及实行计划),陈邦彦决定再拉个人入股。这次陈邦彦找的人更牛,他就是陈子壮。###第41章 岭南三忠2
  陈子壮,1596年出生,广东南海人,如果说张家玉同学很让人羡慕的话,陈子壮这个人就绝对能让人自惭形秽了,因为这个人是个标准的神童。而且据考证,这个人还有点半仙的属性。
  陈同学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他的老爸陈熙昌是进士出生。传说陈同学7岁就能写诗,大家注意,这个不是打油诗,写的相当有文采,事情是这样子的,有一年中秋节,大概天气不太好,看不见月亮。官宦人家一般都喜欢搞点聚餐,所以陈家也搞了个聚餐,请了不少朋友,当然这些朋友也都是有两把刷子的,这个时候,一个嘉宾感觉到比较遗憾,有感而发,便随口吟了两句古诗:“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这个时候,年仅七岁的陈子壮小朋友,随口应道:“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
  古代人都特别讲究所谓的大志,陈子壮小朋友有志向考个探花,所以,陈子壮小朋友从小就被报以巨大的期望。
  有些人在压力之下,容易失常,有些人却能准确的把握自己的命运,陈子壮同学显然属于后者。
  在大家的期望之下,陈子壮同学充分发挥他的天赋,20岁参加乡试(省考),全省第八名,发挥的不算太好,不过总算是获得了全国比赛的资格。
  三年之后1619年,陈子壮不多不少,考了全国第三名,探花,准确考出了当年自己的预言,陈子壮成功转型成陈半仙。
  不过虽然陈子壮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不顾仕途非常不顺利,不过这个不能怪他——如果这个时候仕途顺利的,一般都不太有好下场,因为这个时候是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
  因为不太鸟魏忠贤,陈同学和他老爸全部被魏忠贤赶回家种田。因为和魏忠贤对着干,人品比较好,等魏忠贤倒台之后,因为文采比较好,陈子壮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给崇祯皇帝当讲官。
  因为讲的非常好,崇祯皇帝尊称他为“先生”。很快他又当上了礼部右侍郎(副部级)。
  但是,陈子壮也是有很大缺点的,因为少年得志,所以这个人是比较嚣张的。因此,也是比较能得罪人的。在被魏忠贤赶回去种田消停了几年以后,一下子算是翻身了,就得意起来了。
  又犯了老毛病——嚣张,一下子把崇祯给得罪了。事情是这样子的,崇祯因为国家焦头烂额,所以想多找点人才来帮帮手,想从藩王里面选拔一部分有才能的人做官。
  这个想法当然也没啥不好,但是陈子壮这个人那就是一根筋,读书读多了,多少会比较迂腐,又以为皇帝都该听他的,所以极力反对,而且话说的很难听。很有离间朱家之间兄弟感情的嫌疑。要知道,有些事情可做不可说。
  本来反对一下,崇祯顶多也就是愤怒一下,。不过陈子壮显然是忘了朝廷上的藩王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要想诋毁一个人,是比较容易的,有藩王就发动力量极力诋毁陈子壮。
  总算陈子壮当年不鸟魏忠贤,得到了天启皇帝张皇后的赏识,替他求了个情,本来要吃牢饭的,又被赶回家种地去了,这次时间比较长,一直到崇祯上吊还在种。不过这哥们倒利用种地时间,开了了书院。
  因为这哥们中过探花,有这个金字招牌,教学生意搞得非常不错。
  由于这哥们经过这几次折腾,名声很大,南明小朝廷成立以后,这哥们在弘光朝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在隆武朝更进一步,进了内阁,兼任兵部尚书,奉命回广东督办军务。隆武帝挂了之后,在广东的陈子壮拥立朱由榔,继续当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广州失陷以后,陈子壮跑到了南海,组织人马抗清。
  接到了陈邦彦的邀请之后,陈子壮喜出望外,决定联合行动。经过前两次的教训,这次,他们做了周密的安排。
  首先,向广州城派出了一大批卧底,多大呢,说出来吓一跳——3000人。其次,策反了杨可观、杨景烨、黄天锡等三位前明军官,让他们在城中做内应。
  做好了准备工作之后,陈子壮和陈邦彦约定,约定七月七日为举事之日,兵分两路,同时进攻广州,陈子壮兵出九江,负责攻打西南方,陈邦彦统率水军,集中突击西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看起来广州是肯定保不住了。这个时候,如果是电影,一般都会有点转折出现。这样子说来,历史绝对也是个好编剧。
  这次什么都靠谱,最不靠谱的就是。。。。统帅。
  虽然陈子壮官很大,可是要说到打仗,可以说是非常外行。
  打仗,除了要讲勇气,还得讲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是拿本盗版孙子兵法就能成为名将的天才。陈子壮这样的书呆子显然在这方面没有天赋。
  这哥们脑袋一热,连时间也没计算好,竟然比提早的日子早了两天到了广州城外。按说既然早到了,手下兵马也不少,那还不如先干一场,或者隐蔽起来也行。
  但完全不懂兵法的陈子壮在城外瞎转悠。
  佟养甲,也算是久经沙场,看到这个情况,自然要搞明白。这个时代,缺钱缺兵,就是不缺叛徒。
  很快佟养甲就抓了个叛徒,获取了整个作战情报。得知情报之后,佟养甲吃了一惊,要不是陈子壮在广州城外瞎转悠,自己的小命就没了。
  佟养甲果断处死了三千内应,并命令李成栋救援广州。
  七月初七,按时到达的陈邦彦遇到了李成栋的救援部队,围城战变成了遭遇战。不过形势对陈邦彦很不错,陈邦彦占据上游,顺流而下,借助风力发动火攻,痛击李成栋。李成栋一看情况不对,掉头就跑。
  陈子壮在更下游猛然遭到了李成栋的逃跑部队,本来是个围歼的好机会。结果打仗完全外行的陈子壮完全不能控制部队。
  陈子壮的部队以为清军黑压压的冲过来,吓得阵脚大乱,迅速溃散,广州之围瞬间解除。
  佟养甲的部队和李成栋并合一处,很快镇定下来,回头就痛击陈邦彦。第三次广州之战就以清军胜利而结束。
  在外行陈子壮的指挥下,义军的有生力量基本完蛋。
  李成栋宜将剩勇追穷寇,再接再厉,先后攻破了张家玉、陈邦彦、陈子壮最后龟缩的城池。张家玉、陈邦彦牺牲,陈子壮被俘。
  关于陈子壮,虽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是他的气节,还是十分值得一提的。他让满清政府搞出了一种不太常见的处死方法:锯刑。
  佟养甲逼降不成,老羞成怒,想了一条杀一儆百的毒计,将陈子壮处以惨无人道的“锯刑”,即将人从头顶向下,锯成两片。但因人的躯体晃动,无法锯下去。据说,这时陈子壮对刽子手高喊:“蠢才,界(锯)人需用木板也!”刽子手才领悟用锯行刑的方法。
  行刑时,佟养甲“遍召广州诸绅,坐堂上观其受刑以惧之”,还凶恶地问道:“诸公畏否?”可是陈子壮依然骂不绝口,慷慨吟下绝命诗:“金枝归何处,玉叶在谁家?老根曾愿死,誓不放春花。”
  陈子壮的弟弟陈子升带母亲匿藏深山,其母知子壮已死,自缢死。陈子壮的小妾张玉乔被李成栋纳为内宠,常思反清复明,不久自刎而死。
  人没有能力不要紧,大节无亏,也必能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对陈子壮最好的写照。
  陈邦彦、张家玉、陈子壮,后世称之为岭南三忠,虽然他们最终失败了,但是清军本来兵就少,经过他们这一闹腾,也暂时彻底失去了继续进军的资本。永历政权算是暂时可以喘口气了。###第42章 多尔衮的选择
  清军从白山黑水打到了两广,虽然有些零星的抵抗,但是对于满清政府来讲,搞定华夏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在连续解决了张献忠和两个南明小朝廷之后,多尔衮认为,南明已经不足虑了。攘外已经基本成功,作为清军从龙入关的最大功臣,多尔衮此时的声望达到了最顶点。
  如果按照一般的王朝,此时应该是休养生息,顺便平定零星的抵抗。
  但是清朝是比较特殊的。
  特殊在,掌握大权的多尔衮不是皇帝。
  皇帝这个位置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袁世凯哪怕是当83天皇帝也要硬来,吴三桂兵败如山倒还要过把皇帝的瘾
  没有人不想当皇帝,多尔衮也不例外。
  从多尔衮的行事作风来看,他是很讲求实际,对虚名非但是看不上而且很嘲讽的态度,所以他真要当皇帝,不会顾及篡位的骂名。
  顺治四年(1647),由济尔哈朗领衔,与其他王公联名上书多尔衮,称国家已经安定,享有升平,都是由于蒙受皇叔父摄政王的福泽,考虑到摄政王素有风疾,跪拜不便,请求在皇上面前免于跪拜。对于这样的请求,多尔衮也恬然受之。
  在礼仪上,多尔衮的待遇不断提高。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进一步成为皇父摄政王,大权独揽,专擅自恣,最后连皇帝的印玺也搬到自己的家中。
  多尔衮这个人并不糊涂,这样子其实就是欺压小皇帝,做出这样的行为身后会怎么样,很难说,作为一个很有政治斗争经验的老手,他不会想不到。
  所以,对于皇位,多尔衮只会比一般人有更强烈的愿望。
  但是多尔衮最终并没有当皇帝,这个需要从历史人物的地位说起。
  参见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历史上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级:关键人物,对历史发展产生过转折性影响的,归于此类。
  典型代表:商鞅,他要不变法,秦朝怎么样,很难说。奸臣如秦桧,他要不干掉岳飞,不跟金朝和谈,后来怎么样,也很难说。名将如南宋的孟拱,灭金抗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