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土豪 >

第332章

大明土豪-第332章

小说: 大明土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件普通的长衫,用了最多十二分钟。

一件长衫完成,白名鹤依然没有说话,伸手用力一甩,将那长衫扔到了台下。

当下好几个人伸手抢,却没有人敢硬扯,生怕撕破了这件长衫。

到此为止,白名鹤依然没有说话,从那缝纫机上拿起了自己的玉笛,缓缓走下高台,护卫们护着白名鹤上了马车,然后马车扬长而去。

无论理解还是不理解,白名鹤以一介书生,这么短的时间可以制作出一件长衫,足以震惊整个大明。特别是那缝的线,密集而分明,特别是锁边这道工艺,更是那手工极精的巧手花很长时间才可以完成了。

有些多少懂一些制衣的人看着清楚,白名鹤完成这锁边的过程,实在太快了。只是听到嗒嗒的响声之后就完成了。

“各位,我家大人亲自示范,就是让你们明白,此物有多神奇。当然了,眼见为识,接下来可以有三个人上来试用,由众街坊们推荐三人。”曾涛站了出来。

不用搞这种推荐,没有人怀疑白名鹤,南京百姓对白名鹤的信任度高的惊人。没有相信这是在作假,依然还是推荐了三个人,一位是街上成衣铺的老板,另一位是有名的裁缝,最后一位是个普通的妇人。

见到这妇人上台,曾涛摇了摇头:“要换一个人,脚小于五寸踩不上那踏板!”

曾涛详细的讲解的这缝纫机的用法,特别是要靠双脚踩动踏板才可以让机器动起来,也让那位裁缝亲自尝试锁边,换压板,再缝了一丈长的布料。

那裁缝站在了台边,双手一拱:“各位乡亲,此物非常神奇。这位大人讲的没有错,踏板需要脚尖向前压,然后再用脚跟往后压,你压的越快,这机器转的也越快,那缝布料的速度也越快,当然在下也尝试了,依每个呼吸踩动两下,最为平稳。”

“小老儿虽然没有试,也在旁边看了。依小老儿的成衣铺,这机器顶一百人制衣。”

一百人夸张了些,但毕竟一针一针的用手缝,怎么也不可能比得过缝纫机,这东西如果熟练的话,一天缝几十件衣服很轻松,而且需要大量针角的复杂衣服,也可以考虑制作了。

曾涛也在一旁开了一句玩笑:“这机器也是花了许多日子,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前些天,行首院的一位技师要嫁女儿,倒是放下了一句狠话。如果男方家里没有这么一台,他女儿就不嫁了。”

白名鹤无意之中,开启了大明的三转一响时代。

当然,三转中的第一转,此时已经吸引了无数人的心。

“此物不便宜,机头用的生铁一次性筑成,内部由精钢作传动……”曾涛详细的介绍这台缝纫机,最终纵然是五福之户,拥有最高等级的票,买一台也需要七两银子。

要知道在南京城,七两银子对于普通的工匠来说,这可是一个月的全部收入。

当然,如果是商号用于工坊用,还有另一种型号,制作更精,需要二十两银子。这二十两银子按现代的购买力,就是一万多元呀。

“二十两!”一位商号的大掌柜重复了一下这个数字,然后对身旁人说道:“区区二十两,此物当是成衣生意的神器,买一千架才两万两银子,以三至五人一组,一个月至少可以成衣百万件!”

没错,百万件的数字还是保守了。因为是三至五人一组,而不是一个人。

“白大人令。”曾涛声音不大,可御道街却是瞬间安静了下来。

“白大人令,优等机器就是生产力。请各位用心思考这句话,一架上等的纱机,可以提升数倍的纱产量,而一台上等的织机又如何呢?机器为人所用,才可兴大明,才可兴家富业,大明不是一言堂,白大人说了,如果那位认为这话不合理,请指正!”

合理,太合理了。

一台机器加上受过训练的工匠,却是可以拥有巨大的生产力。

而这时,一个妇人的哭泣声却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许多人缠脚,缠的很紧。那小脚妇人恳求去尝试缝纫机,曾涛同意了。可因为脚小,在踩的时候纵然不断的前后移动来让踏板活动,可费力的程度,那缝衣的速度,甚至达不到那位裁缝的五分之一。

妇人哭泣,为了自己的脚而哭泣。

第423节放开双脚

万民书、千言折、忠言奏本等,如雪片一样往京城汇集。

风俗是风俗,可以对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之下,为了生活,为了可以挣到更多的银子,有人在反抗,也人在保护原有的风俗。

缠足源于宋,行于元,兴于明,盛于清!

可以说明朝是缠足的大发展期,各地已经开始有了不同的缠足风俗。江南地区在清代的时候,还有人不缠足呢,原本这里就不是缠足的重灾区。真正的重灾区是蜀地与山西,其余虽然缠,但却不疯狂。

大明皇帝朱祁钰看着自己御案上,桌下,地上的箱中堆积如山,来自各地针对缠足的大争论,无奈之下把重臣们都叫进了宫来。

几位重臣翻看了一些个对白名鹤的弹劾,根本就是可笑。

白名鹤说过禁止缠足了吗?只是白名鹤制造了一台机器,不适合五寸以下的脚使用罢了,那机器也给宫里运来的几架,京城也准备了一百多架。王文都亲自试过,虽然只缝了一尺多长的布料,而且还不正,可也知晓了这机器的用处与好处。

“万岁,臣以为此事与缠足无关。各工坊自然是要招些能干活的人,更何况这机器臣试过,臣之妾也试过,别说是五寸了,就是六寸的都使用的不怎么方便,京城有工匠尝试着改变这踏板的大小,可改小了反倒更吃力了。”

王文的意思是,白名鹤的机器很好用,但与缠足无关。

自然也没有歧视缠足一说了。

胡濙却有不同的意见:“万岁,臣以为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再后,一样可以完成踏板的动作。仅仅是相对吃力一些。所以臣请万岁下旨,各工坊不要以各种借口,拒收工匠。”胡濙是儒臣,却是小脚的支持者。

王文哈哈一笑:“胡老,您让万岁一道圣旨,去管这市井小事吗?”

胡濙只是想着继续保护缠脚。却忘记了这一层,赶紧谢罪。

朱祁钰却说道:“朕倒是认为,这圣旨就算是下了,估计也是没有结果的。正如禁军挑选士兵,不是因为朕一道圣旨就能改变,而是禁军士兵如果连刀剑都举不起,挑他们何用。”朱祁钰的话很明显,事实决定政策。

任何人不能作那种违背了常理的事情。

“万岁,臣以为。此事本就是民间之事。只要不违背礼教,百姓也要是讨生活的。”于谦的态度就是,朝廷对此事,不问不管不发表言论,民间有需要你就放开脚,你要是喜欢缠你就缠,官府也不会去管的。

“于爱卿所言正合朕意!”

朱祁钰心说,屁大一点事情就有这么多人尽言。甚至还有某书院全部的学子联名上书,认为白名鹤在歧视缠足者。要好好的抗争一翻。

当然,这里还有万民书,自然是某知县搞出来的,为了他这个县的工坊发展,这些知县是支持把脚放开的。所以有了被动的万民书,正常的百姓才不会管什么万民书。不想缠就不缠了,把脚解开就好了。

缠,还是不缠。

白名鹤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就这个话题发出任何的论点。接下来他的心思放在发布三转一响计划之中的第二响,就是钟表。

说到钟表的历史。白名鹤一直认为是西方人发明的。

可自己的钟表样品制作出来之后,所有人一致认为,白名鹤这只是把老祖宗的发明用了更高明的办法制作了出来,而且又小又精细。

钟表,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一天正好是一个周期,这就是行首院众人心目中钟表的原型,白名鹤只是变成了用精钢,发条,钟摆来代表了那水滴罢了。

“这个,不是完整的。”白名鹤听了半天的关于钟表的历史课来,来了这么一句:“这一件,眼下只有一根指针,我们要完成的就是三根指针,将半个时辰再分成六十分,然后将一分再分成六十秒,继续吧!”

白名鹤闪人了。

南京六部可以说是四处追堵白名鹤,就是为了让白名鹤公开说一句,是缠足好,还是不缠足好。

躲了足足有快一个月的白名鹤,终于被六部的六位尚书堵在行首院。

“我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管不了,这事情与我无关!”白名鹤先表明了态度,然后不断的在后退着。

“白名鹤,你送了老夫……”萧镃急急的就冲了上来。

可这一开口萧镃就自己就傻了,这种事情可以作,却不能说。在他极为反应的停下之后,另外几个老头围住了他:“送了你什么?”

白名鹤心中默念,死道友总比死贫道好。

当下,白名鹤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即就开口说道:“不知道孙家那位嫡千金,在萧老的府上过得可好,晚辈实在是精力不足呀。”

什么精力不足,什么府上,什么等等……

最重要的只有几个字,那就是孙家那位嫡千金,要知道孙氏一族的女子最出名的三点就是,腰细、臀丰、金莲!

“你……”萧镃很想骂白名鹤,可事实上他是真的收了那个礼物。

看着所有人的视线,萧镃用力把官帽拍在一旁的桌上:“整整一个月,老朽日夜都睡不安稳,想去,却又怕。可不去,心里又惦记着……”萧镃一翻话把象是在讲自己可怜的血泪史一样,非常的让人同情。

而这时,白名鹤只说了一句话。

“脚大脚小有什么关系,富户不作工自然是小脚了。那些要作工的,倒是你们谁喜欢农户了。”

咳!几个老头都是干咳几声,他们知道白名鹤说的没有错。可是这种话谁敢接,他们还是要脸面的,几十岁的老头了,找一个快和自己孙女年龄差不多的小妾,这传了出去,至少被人嘲笑为老不修。

当然,不会有御史的弹劾,这些事情在大明很多。

特别是许多富商家中,光是歌舞姬就有数百人之多,所以这就是大明,不能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评判的封建社会体制。

白名鹤坐在墙脚那放书的长条桌上,点上了一支雪茄:“听说抓了不少人。”

说到抓人,几个人自然是有话说了。

“是抓了不少人,他们背后的势力倒让人有些紧张,其中还关系到两位郡王为首的十几位宗室。当然,福建布政司逃不了干系。”萧镃一脸严肃的说着。

说到正事,这些人不愧是国之重臣,无论从态度上还是思想上都足够优秀。

南京刑部尚书也说道:“白名鹤,你是打算以东厂的身份动手,还是走正常的路线。”

白名鹤早就有了安排:“我们各干各的,于公这些蛀虫一定要受到惩罚,与私他们坏了规矩。我白名鹤虽然年轻,但也懂一个道理,凡事留一分,手别伸太长。广东都司帮了我,我也借助广东都司作了许多事情,可我白名鹤却没有碰广东都司半分利益,论私自然有一份人情在,论公都是在为大明尽忠。”

白名鹤这番话说的慷慨。

却也是事实,至少白名鹤从来没有插手过各部司的内务,无论作什么,多数都是合作,相互之间都有好处之事,说是利益交换也不算过份。更何况,海司这一块本就是白名鹤从无到有,一手一脚打出来的。

广东都司帮了大忙,可广东都司上下几十万人,一个小兵眼下每年都至少有一百两银的收入,日子过的好,有肉吃。

“还是讨论一下的好!”萧镃又说道。

“不,要讨论几位大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