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376章

兵临天下-第376章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北方再次鼓声大作,赵云率领一万军从北方杀来,程普军队后方一阵大乱,赵云白马银盔,亮银枪寒光闪闪,如杀神再现,他一马当先,纵马跃过数十名敌军士兵头顶,杀入密集的敌群之中,手中银枪如梨花暴雨般刺向江东士兵,杀得江东军尸横遍野,哀嚎满地。

    赵云枪指之处,江东士兵皆望风而逃,他身后一万士兵分成二十队,紧紧跟随着他,冲溃了后军的防御阵脚,数千江东军如退潮般向后奔去,使江东军的阵型开始混乱起来。

    程普大怒,挥刀向败退士兵杀去,他连杀数十人,喝令道:“再敢后退一步者,格杀无论!”

    江东军在程普的指挥下稳住了阵脚,程普又调来三千弓兵,迎着冲杀来的赵云一阵疾射,赵云长枪舞动,如落英缤纷,拨打密集而来的箭矢,但敌军箭矢太猛,数百刀盾兵冲上前举盾形成了一道盾墙。

    此时赵云发现自己冲势太猛,军队之间有些脱节,而敌军的阵脚已经稳住,他便不再冲锋,转身喝令道:“稳住阵脚,列阵作战!”

    ‘呜——’低沉的号角声在战场上吹响,一万江夏军开始重现集结,分为东中西三翼向敌军发动进攻

    在数里外的黄忠也听见号角声,第一缕阳光已从东方喷薄而出,照亮了大地,在充满了血色的晨曦之中,黄忠远远看见了赵云的大旗,他心中大喜,对士兵高喊道:“弟兄们,我们援军到来了,此战我们必胜!”

    他再次举刀高呼,“我们必胜!”

    “必胜!”

    数千江夏军士兵欢呼起来,士气高涨,向江东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攻,皖水西岸的旷野里号角呜咽、金戈铁马,双方数万人为了胜利而爆发了生死之战。

    两支军队在混战中拼的是兵力的多寡,主将的指挥,大将的勇猛,军队的训练,作战的经验,士兵的强悍,士气的高涨,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因素,一环薄弱就会成为致败之因。

    江东军的兵力人数虽然要多于江夏军,但两万江夏军实际上是从十几万赤壁降兵中挑选出的精锐,战斗力极强,在黄忠军队和赵云军队的前后夹击之下,江东军渐渐处于劣势,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战斗力的劣势越来越明显,一个时辰后,江东军开始出现不支的迹象。

    但与此同时,黄盖的军队同样面临贺齐军从后面的进攻,他们也渐渐有点支撑不住,这时天色已大亮,两支军队都处于一种恐怖平衡之中,就看谁先支持不住,打破这个平衡。

    打破这种平衡的导火线出现在江东军的右翼,由于这支江东陆军是由两万会稽军和一万东吴军组成,而会稽军中有三千山越人,在平时,他们和普通的江东士兵并无区别,但在生死存亡之际,山越部族的利益便超过了江东的利益,山越人不再愿意为江东卖命效死。

    三千山越兵已阵亡千余人,十几名山越部落将领见形势不利,他们没有了斗志,率领其余山越部众率先脱离了战场,数千人冲上浮桥向河对岸撤退。

    山越人的撤退使江东军右翼失衡,最终引发了江东军的全线溃败,俨如雪崩一般,越来越多江东军士兵加入到逃亡的行列,士气终于崩溃了,成千上万的江东士兵大喊大叫,争先恐后向浮桥逃命,

    浮桥狭窄,只能容百人同时通过,在混乱中,无数人被挤下皖水,但更多人是脱去盔甲,扔掉兵器,跳水逃生。

    程普再三喝令士兵稳住阵脚,但他的声音已经被士兵们恐惧的喊叫淹没了,眼看着大势已去,程普不由长叹一声,“非我之过也!”

    就在这时,赵云率领千余士兵如暴风骤雨般杀至,距离程普只有数十步,程普的数百亲兵见敌将来势凶猛,无法抵挡,他们簇拥着程普向东溃逃。

    浮桥上堵满了数百败兵,人人争先恐后,拼命拥挤踩踏,使过桥速度极为缓慢,程普的亲兵见形势危急,大喝一声冲上去,刀砍矛刺,将无数江东士兵劈杀下河,在浮桥上杀开一条血路,护卫着程普冲过浮桥,向皖县方向败逃。

    以此同时,在南面作战的贺齐也见势不妙,掉转马头向南方奔逃。

    江夏军一路追杀,杀得江东军死尸遍地,投降者不计其数,这一战江东军杀敌八千余人,俘敌一万五千人,尽管江夏军也损失近两千人,但最终却取得皖水之战的胜利

    程普一路奔逃数十里,见没有追兵赶来,他才稍稍平息下来,不多时,一群群败兵开始陆陆续续逃来,程普命手下收拢败兵,这时,大将蒋钦率领数百败兵逃来,他恨声道:“都督,今天之败是山越人擅自撤离战场导致,必须要禀报吴侯严惩!”

    程普心中很乱,虽然山越人擅自逃离战场可以作为他免罪的借口,但他更担心这一战失败的后果,半晌他叹了口气道:“此事再说吧!蒋将军先率军回皖县,尽量保住皖县粮食。”

    半个时辰后,逃来的败兵越来越少,程普命人清点,最后只得到两千八百余人,大大低于他的预期,程普心中万般无奈,只得率军继续向皖县败退。

    不料离皖县还有数里,蒋钦带着箭伤逃了回来,他带去三百余人也只剩下不到两百人,程普吃了一惊,连忙问道:“怎么回事?”

    “都督,江夏军已经占领了皖县,却假开城门诱引我们入城,被我及时发现,还是遭到了弓箭袭击。”

    程普心中茫然一片,皖县丢了,他们没有粮食怎么撤回江东,难道让他们沿途洗劫民庄吗?

    就在这时,有士兵指着远处大喊:“都督,追兵杀来了!”

    程普回头,只见河对岸数里外,一支数千人的江夏军正向这边急速追来,远远听见大喊:“莫走了程普!”

    而再向前两里便是一座桥梁,程普心中又急又慌,他顾不得再考虑粮食的问题,催马向东奔逃而去,三千江东军跟着他向东奔逃而去

    五天后,刘璟的嘉奖令传到皖县,封黄忠为裨将军,同时加封赵云为中郎将,封娄发为江勇都尉,其余参战将领皆有封赏,又令赵云和娄发率军继续东征。

    赵云随即率领五千军队继续向东进发,从庐江郡向东,再行三百里便可进入丹阳郡,而丹阳郡已是江东的核心区域,江东都城京口便位于丹阳郡的长江南岸。

    。。。。。。。。。。。

江夏 第432章 微服私访

    这几天刘璟的心情极好,先是李严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成功占领了秭归县,其次便是黄忠和赵云二人在庐江郡全歼程普的三万陆军。

    这两次胜利的意义都十分重大,前者使他成功阻击了刘备军队对巴蜀的进军,而后者的胜利将为他稳定东方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这是两次战略层面上的胜利。

    一早,刘璟换了一身普通人装束,头戴游学冠,身着蓝色细麻布袍,脚穿乌皮靴,事实上,他这身打扮还是属于中上层社会的装束,在汉朝,从衣服长短便可看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峨冠博袍是上流社会的标志,而下层民众则是身着短褐,也就是短衣粗绔头裹巾。

    刘璟带着几名手下,一路走到了武昌东市,汉朝继承了先秦城市商业的特点,划定一片特殊区域作为商业区,称为市,往往就是城市交通最便利之处。

    武昌的商市位于水门漕河附近,占地足有两千多亩,密集的店铺分布在漕河两岸,大江南北的货物在这里汇聚,无论铜制的油灯、香炉、滴瓶家具用品,还是铁制的犁、镐、锹、锄、镰等农具,或者是谷、黍、米、麦、豆等粮食,鸡、鸭、鹅、牛、猪、马等家禽牲畜及丝绸、犀牛角、龟壳、珍珠、象牙等等奢侈品,各种商品,这里都应有尽有。

    荆州的商贸主要靠水运,甚至北方来的货物在抵达樊城或安陆后,也改为水运,从长江运往武昌,从今年以来,武昌的商贸尤其繁盛,各种商品物资堆满了仓库。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赤壁大战使江夏名声大振,大大提高的荆州在全国的地位,全国商人蜂拥而至,但更重要是江夏造的五铢钱在去年大量面世,钱的含铜量很高,在劣钱泛滥汉末无疑是一个亮点,被称为‘楚钱’。

    这便导致了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将物资运来江夏,换取这种高品质的楚钱,这无疑是一种货币剥削,利用硬通货币来换取各地物资。

    当然,武昌的商市主要以批发为主,来这里购买货物的顾客并不是普通民众,而主要是荆州各郡县的小商贩,雇一艘小船从百里、甚至千里外驶来,满载货物回去。

    这样一来,在东市做买卖就需要大资本,也就是以商行为主,一共有三十余家商行,每家商行经营各自的特色商品,但其中又有四大商行经营多种商品,最大的便是从柴桑迁来的陶氏商行,其次便是江陵的吴氏商行,襄阳的田氏商行,还有武昌本地的苏氏商行。

    而陶氏商行是整个南方第一大商贾,垄断了荆州的粮食和盐铁,经营数十年,获利巨万,富可敌国,也成了刘璟势力发展壮大最有力的支持者。

    刘璟略略化了装,加了才长须,眉毛也画粗了,除了很熟悉的人,一般人已经认不出他就是荆州牧了,他信步而行,来到了一家首饰店。

    这家店占地三亩,前店后坊,占地颇大,也是荆州最大的首饰店,叫做‘百宝坊’,但它只是平民首饰店,真正的达官贵人都是在一家‘翠斋’的顶级珠宝店里购买首饰。

    刘璟随即走了进去,从外面看似乎没有什么人,但进了店也发现人潮拥挤,二十几张桌子前都坐满了客人,每张桌子旁都有一名伙计在满头大汗地介绍首饰,并和顾客讨价还价。

    刘璟正好退出去,但一名年轻伙计热情地迎了上来,“这位贵客,小店各种首饰应有尽有,物美价廉,小人张顺,愿意为贵客介绍。”

    刘璟笑了笑,“人太多了,我改日再来吧!”

    这名伙计虽然年轻,却从业多年,有一双毒眼,他见刘璟虽然衣着朴素,但腰间一块古玉佩却价值千金,还有他的几个随从,那种气势和魁伟身材,都是武艺极为高强之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养得起。

    伙计立刻判断出,刘璟是贵人,这样的贵人顾客怎能轻易让他离去。

    伙计立刻指着里间道:“请客人到里间去坐,里面没有人。”

    刘璟本来就是了解民情,他也没有退却,跟着伙计进里屋了,里屋布置得很雅致,有五六张桌子,却只有一张桌子坐有客人,其余都空着。

    刘璟不由好奇地问道:“外面拥挤成那样,为何不让他们来里间坐。”

    伙计挠挠头道:“这里是贵客房,他们都是普通小民,没有资格进来。”

    “普通小民还有这么多人来买首饰?”刘璟不解问道。

    这时旁边桌前的人接口笑道:“江夏殷实的人家多得去了,这家首饰店每天都是这么生意兴隆。”

    刘璟走上前笑道:“在下姓杨,汝南人,来江夏行商,请问先生贵姓?”

    伙计替那名客人答道:“这位就是王生记酒馆的王东主。”

    王生记酒馆位于东市,占地足有八亩,是武昌极为有名的酒馆,刘璟拱手笑道:“原来是王东主,我在汝南也久仰王生记酒馆了。”

    这位王东主长得颇为肥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