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智能工业帝国 >

第524章

智能工业帝国-第524章

小说: 智能工业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老,光电所那边,您还是抽个时间多去盯一下,他们的研究进展太缓慢了。要不然,我们向航空航天系统提供的第一批四轴加工中心根本就无法达到我们当时承诺的技术水平……”云非回到九一集团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孙麟,让他负责去盯着光电所那边。
四轴加工中心的技术已经日益完善,现在国家订单已经开始大批量地进行生产,为了控制生产进度以及生产精度,这批四轴加工中心除了一些简单的电气元部件,哪怕是一颗螺丝钉,都是九一重工自己生产。
一切,都只是为了打响九一重工的名气,完成云非当初对军方的承诺。(未完待续。。)
ps:  感谢睛云大大的打赏。

626 日本将向中国出口五轴加工中心?
当初国家订单的时候,军方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九一重工几十台四轴加工中心的订单,云非为了得到以后更多的订单,同时也是提升整个九一重工四轴加工中心的精度等级,给军方报的标准是这些四轴加工中心都包含有自动检测装置的!
现在九一重工这些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的四轴加工中心,生产计划已经排了下去,一些工期长的关键零部件,都已经进行了粗加工,很多甚至已经开始自然时效……
大批量生产中,自然时效这个对企业的资金积压非常严重。
即使九一重工这样财大气粗的企业,也不敢这样玩儿。
越是精密的零部件,自然时效的时间也就越长。
但是为了尽可能多的消除零件中因为加工过程而产生的加工应力,就必须进行多次的热处理。
而九一重工为了提高零件的精度以及使用寿命,并且降低生产成本,不仅采用多次热处理,并且对这些零件进行人工状态下的半自然时效。这就是九一重工生产斜床身数控车的导轨以及其他一些精密的数控设备的关键部件采用的时效方法。
“小云,要是他们那边无法完成研究,咱们是让步接收他们的技术呢,还是……”对于那边的情况,主要负责四轴加工中心项目的孙麟还是清楚情况的。
他们的四轴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等级也是0。005mm,而检测技术也是这样的精度。已经可以匹配上了。
云非摇了摇头:“孙老,别的什么咱们可以让步接收,但是在检测上面,绝度不行。就为了这个技术,咱们已经付出了不少的钱,检测精度如果无法高于我们的生产精度,我们产品的生产精度很难提高。一旦现在我们做出了让步,在以后,不知道会做出多少的让步!”
技术研究上面,不能差不多就行了。
自己都差不多了。别人更加会差不多。到时候,九一集团会被那些奋起追赶的国内同行给全面超越。
那样的事情,是云非不愿意看到的。
“咱们电主轴的技术现在还不成熟,这个暂时还是不要用到上面吧?当时我们给他们的参数是最高转速12000转每分钟。现在咱们的主轴完全能够达到。没有必要非得向着18000转每分钟的转速……”对于云非想要提供给军方更高性能的数控设备的想法。孙麟虽然很是赞同,但是现在自己的技术明显不成熟,如果这样干了。反而会影响整个公司的信誉。
军方,一直都是九一集团最为重视的客户。
他们对于军方的重视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对国内的那些民间企业。
“电主轴的技术不成熟,就不要往上面运用。孙老,现在咱们九一重工的压力很大呀,要是不能在短时间内打响我们四轴加工中心的名气,等到国外的那些数控设备厂往中国出口五轴加工中心之后,咱们的压力将会更大。既然短时间内咱们没法拿出五轴加工中心跟他们竞争,至少,四轴加工中心的市场,我们要占据绝大的市场份额,不然高端市场我们将会全部失去……”
一旦五轴加工中心进入中国,中国的数控设备将会再一次降低档次。哪怕九一重工生产的这种精度等级在目前的中国属于高档的,百分之百地会降入到中档去。
他们生产的四轴加工中心,也就面前能够排到高档设备的最低端。
“司徒跟我预测,很有可能,日本的公司在今年我们国内的国际机床展会上面就会出现五轴加工中心,日本一直在谋求向中国出口,不过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的批准……”
整个九一集团的高层都有着这样的担忧。
中国数控设备的生产技术发展得太快,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日本。
就像当初一样,九一重工刚搞出两轴的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两轴数控车,日本就开始大规模向中国出口低端的数控车制造技术;当九一重工研究出了三轴两联动的数控铣之后,他们就开始大规模地往中国出口加工中心以及数控铣的生产技术。
九一重工有了四轴加工中心的生产技术,最惶恐的就是日本。
因为地缘的关系,中国是他们的最大市场。
在花都数控这家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出现之前,日本的funac、三菱等系统占据了中国数控系统市场的百分之七十!而花数出现之后,日本数控系统迅速缩水之不足百分之四十,而欧美的者缩水至百分之二十不到。随着近两年大量中国数控设备生产厂的崛起,花数的市场份额更是进一步提升。
数控系统的失去,并不让日本人心痛。
即使中国人有了数控系统,也无法生产出高精度的数控设备。
数控系统的利润,远远没有数控设备高。尤其是在中高档的数控装备上面。一台四轴加工中心的生产成本不过几十万,但是在中国,至少能够买到三百万!
五轴的利润更加离谱。
中国人的数控系统不行,机电一体化技术不行,自动控制不行,甚至,最为基础的电子跟机械技术都不行!
而现在随着九一重工的崛起,日本人不这样认为了。
他们必须要全面阻止九一重工的崛起,否则,一旦九一重工掌握五轴加工中心的生产技术,他们将会全面失去中国市场。
低端市场利润太薄,他们主动放弃;中档市场利润不低,但是有了九一重工这个跟政府关系非常好的中国民族企业,并且九一重工还把生产技术散播到全国好多家生产企业,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加工中心在不断地挤占他们的市场份额……
日本数控设备制造企业现在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利润就是来源于向中国出口高精度的三轴加工中心以及四轴加工中心,而现在九一重工有了制造技术之后,中国政府为了扶持民族企业,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支持九一重工,哪怕九一重工生产的设备精度无法与他们相比。
为了阻挡九一重工向五轴技术快速挺近,就必须抢走中国的订单。
“是的,很有可能不仅仅是日本,欧洲、美国的生产厂,可能都将会拿出他们的一些精度不高的五轴加工中心来中国参展,放开对中国市场的封锁,没有任何国家愿意看到我们中国有自己的五轴生产能力……”云非叹息了一口气。
“应该不会这么快吧?当年德国人悄悄向我们买四轴,到全面放开,都过了好几年呢!而且,他们的那些超精密的设备,依然对我们禁运,就拿他们的四轴数控工具机来说吧,咱们的九一材料谈了这么几年的时间,德克公司不是也不愿意卖给我们吗?”孙麟有点惊讶。
他们推测的只是日本人会有少量的五轴向中国出口,但是没有想到,云非的猜测会如此大胆。
“没有发生的事情,谁都说不清楚。毕竟,在九五年的展会上,机械部宣布了我们将在零八年开始陆续向军方交付四轴加工中心……不管他们怎么搞,我们都必须坚持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向,坚持我们的研究投入,否则,我们就只能像东北一机、首都一机那样,仰望着我们这样的领头羊生存……”
由邓兰青主持的慢走丝线切割项目,由于没有得到西湖电加工演技所的支持,只能自己摸索着搞,一直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全自动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只是半成品。
整个九一研究院,就差那么一步,也只差那么一步,就能够一飞冲天。
可这一步,有多难,需要多长的时间,谁都说不清楚。
技术研究的突破,是急不得的。
急,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麦伦先生,咱们跟德克公司的四轴工具磨的采购谈判的如何了?”云非原本因为,麦伦这个跟德克公司有着不小交情的老头子,去谈判向德国采购属于瓦圣纳协定中限制向中国出口的四轴四联动的数控磨床,应该会容易很多,但是,他却想错了。
“老板,这事情,我也无能为力。德克公司高层都倾向于向我们出口,但是我们的政府不同意,再加上瓦圣纳监督委员会的日本人对这个盯得很紧,所以……”麦伦一听到云非问这个,不由耸了耸肩,苦笑起来。
从到了中国之后,他帮着九一研究院从德国订购了不少的研究仪器,甚至很多都是瓦圣纳协定中明确规定对中国禁运的仪器,为此,他甚至被德国政府警告过。
如果不是他在九一集团有着百分之三的股份,可没有这么容易就能够脱身。
外国人,根本就不知道九一研究院并不属于九一集团……
在中国的很多事情,他们都无法理解。
“没事,我就是问问。毕竟咱们的手动工具磨的生产效率太低……”云非知道麦伦老头为整个集团公司的付出,整个九一材料厂用来进行技术升级的设备,都是麦伦老头带着他的顾问团队从德国搞到中国的,里面甚至有着三轴的数控磨床这样的禁运设备。
所以,在小麦手机并入九一集团之后,他没有降低麦伦老头的股份。(未完待续。。)

627 制造大国的悲哀
ps:  葫芦新书《超级制造帝国》求推荐票,求收藏,叩首感谢给新书投票的兄弟们……
“薛总,我们试验用的二十口小钼坩埚什么时候能够交付?当初你们可是自己定的这个时间,现在已经晚了半个月,你让我怎么给技术部门交代?”王毅可不管眼前的薛道明是他的老领导,满脸的寒霜丝毫不给半分的面子。
被自己曾经手下的手下这样指着鼻子教训,薛道明的心中很不是个滋味。
心中不舒服又怎么样?谁叫公司里面的人都懒散惯了,拖延交货期,这是常有的事情,每天市场部很多的电话都是催货的,生产车间效率提不起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国企嘛,工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是大爷!
“王总,你放心,你们试验用的小钼坩埚现在已经在高温炉里面,最多再有三天,三天……”薛道明满脸的赔笑。
九一材料的老板云非在上次来七五四考察的时候就向他们承诺过,这次他去荷兰菲利普总部参观,跟菲利普之间会展开合作谈判,顺便会帮助他们谋求菲利普的原材料供应商资格……
现在延误了九一材料厂在他们这边订购的试验用小钼坩埚,却因为生产部门觉得这个订单太小,搁置了起来……
一直到九一材料厂那边的采购询问七五四市场部门他们订单的生产进度,七五四销售部的人员才开始追踪这份订单。
而七五四厂生产部门的人甚至都已经不记得这个在半年前就下了的订单。一直到翻出客户资料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真的有这么一份合同金额在三万元左右的采购合同。
销售部门的人不敢给九一材料说实话。九一材料可以得罪,但是九一材料的老板不能得罪!这可关系到他们能够转型成功。
“薛总,我是从七五四出来的,对于厂里面的一些事情,非常清楚,不是我不给老东家面子,而是这事情现在已经闹到总部去了!这批订单虽然不多。有多重要,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