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重生潜入梦 >

第769章

重生潜入梦-第769章

小说: 重生潜入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按照的草图,用艺术的手法,把洪涛想表达的意思非常精细的表现在了纸上,看上去更像是一副现实主义油画。虽然比不上那些世界名画,但是比例、线条、海水、火焰、和那枚在火焰中腾空而起的火箭也是栩栩如生。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座的这些人,除了个别的是财会人员之外,基本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技术专家。只需要一眼,他们就在这张图上看出来点有意思的东西,于是会议桌另外半边的人也都被他们叫了过来,30多个人围城了三层,开始对这张图画评头论足。
    洪涛画上画的是什么呢?就是他脑子里的记忆,有关后世那个海上发射平台的记忆。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上,一个巨大的、带着十根圆柱形支脚的平台静静的矗立着,火箭就是从它的平台上发射出去的。而在不远处,还停着一艘胖乎乎的大轮船,和其它轮船有明显不同的就是它的顶层甲板上安装了不少蝶型天线,就像长了一脑袋小蘑菇。
    这个大平台,就是后世那艘叫做“奥德赛号”的半潜式海钻平台,它是由日本三菱重工在80年代中期建造的,本来一直在北海油田采油,结果由于失火,上层建筑都烧光,被当做废铁拖到了爱尔兰的一个港口里废弃了。后世里这个海上发射平台最初的选择并不是用海钻平台当发射场,而是考虑过大型油轮、集装箱货轮、甚至大型潜艇和废弃航母,最后才想起了海钻平台。这一耽误、论证、计算,就花费了8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洪涛既然加入了,就不能让自己的钱这么白白耗费。直接拿出来提醒提醒他们多好,至于成不成,洪涛相信以他们专业的眼光,不会看走眼的。
    远处那艘船则是“指挥官号”控制船,它在后世里是一艘新造的特殊船只,不光上层建筑里堆集了大量的火箭调试、控制设备,还在船舱里弄了一个巨大的火箭组装车间,只要把火箭的不同部位都装进来,就可以一边航行着往目的地赶路,一边由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船舱里把火箭组装成为半成品。等抵达预定位置和发射凭条汇合之后,再把火箭这些部件吊装到平台上去,最终在封闭的组装厂房里组装完毕,就能和平台上的发射架一起竖立起来,然后完成发射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一旦最终调试结束,指挥船离开到安全距离,就可以远程遥控火箭点火升空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效果图,具体的设计、计算数据、尺寸都没有,就算有,洪涛也不敢写上去,那样就真是吹牛x吹大了,分分钟要被美国国防部请去喝茶的。其实洪涛比这些专家高明的,也只是这个创意,他不需要提供什么准确数据,只需要拿出一个思路,后期工作那些专家们会干得更好的。
    “我有点不明白,这是海钻平台吧?你怎么把它弄到预定海域去呢?”首先想起创作者洪涛的,还是列文。
    “对,海钻平台,是那种半潜式的海钻平台,它的稳定性最好,经过改装之后还可以移动的。你看,我这里还有一个草图,这是我查到的资料里平台底部的样子,它像是我那艘双体帆船一样,只是每个船体都有点小。如果我们把平台底部的船体加大,再加上推进和控制系统,那它应该就可以自己在水面上航行了吧?”洪涛又从他那个公文包里掏出一长白纸,这回面积小了很多,只有半米见方,上面是一个用铅笔画的半潜式海钻平台草图。但是它已经和普通的半潜式海钻平台有区别了,十根粗大的立柱下面,不再是两个小小的船体,而是大了很多倍,就像海钻平台脚下踩着两艘大型潜艇。艇身上还有不少推进器摸样的东西,前后左右上下都有。(未完待续。。)

九百九十二章 专家不好当(280月票加更)
    “阿蒙森先生,这样可以吗?”列文把洪涛后掏出来的那张草图推给了桌子对面坐着的那一排大个子外加大胡子中的一个,他们是挪威克瓦纳集团的代表,火箭啥的都不懂,唯一懂的就是造船和造海钻平台。如果挪威人说自己的北海石油平台建造水平第二,那全世界谁也不敢说第一,就这么厉害,仅就北海而言,其它地方的另当别论。
    “……把潜艇和海钻平台结合到一起!如果在锚地下潜时,还可以把船体里面注水,增加平台的稳定性!从道理上讲,是个天才的设计。只是这么多推进器是干什么用的?我觉得没必要让平台靠自身动力航行吧,完全可以雇两艘拖船拖拽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减低很多改装费用和难度!”挪威人互相传看着那张草图,然后用他们的语言简单交流了一下,最后由那位叫阿蒙森的家伙做总结发言,先是肯定了洪涛的设计,顺便提出了他们的建议,一句废话都没有。
    “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如果……”洪涛当然有自己的理念了,而且他坚信自己的理念是对儿,因为后世里已经证明过了,所以他必须要反驳,不管对面是造船业里多大的腕儿,也得说!
    “艾特,请稍后,我觉得在这个地方说具体问题有些草率了,如果大家没意见,我们还是去楼下吧,那里有更好的演示设备和更安静的空间,不过与核心项目不相关的人员还是留在这里,我们会有工作人员帮他们安排午餐。”洪涛刚说了半句开头。列文突然阻止了他的发言,并建议换一个开会的地点。
    “这里收不到无线电信号……我建议你把手机交给工作人员转交给上面的陪同人员。如果有需要找你,可以用内线电话打进来。”坐上一部没有楼层显示也没有控制面板的电梯。洪涛跟着列文下到了一个宽阔明亮的通道里,手机直接就瞎了。
    “我们是不是在防核弹的工事里?建这么一个建筑需要花多少钱?真的能防核弹吗?”洪涛从善如流,把手机交给了波音的工作人员,他手机里没啥重要内容,也不怕查,走在这里他又想起了多伦多家中的那个末日工事,有点眼馋。
    “嘿嘿嘿……这个不可说,不过我可以悄悄告诉你,如果真有核弹来了。你把下一个投资项目告诉我,我就带你去一个真的能防御核弹的地方去,半年之内和在地面生活毫无差别,连脱衣舞酒吧都有!”列文挺对洪涛的胃口,他虽然是个机要部门的管理人员,但丝毫不影响幽默感。
    “你能出多少钱?”洪涛还真不怕有人跟自己一起投资占便宜,独乐乐不如同乐乐。
    “什么钱?”列文让洪涛这种没头没脑的话问愣了。
    “投资的钱啊!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私人投资基金,只进行中长期投资,这两年我还有好几个项目。”洪涛把他的画板又拿出来了准备画大饼。他的目的就是拉着别人一起玩。以前自己缺钱的时候可以吃独食,现在不缺钱了,挣钱就不是第一要务,拉同盟军才是重点。把自己融入到一群大佬中间去,这样谁想对付自己,就得连他们一起对付。
    “……这就让我不太明白了。你自己有足够的资金,为什么会拉着别人一起投资呢?难道会嫌赚钱多?”列文真是让洪涛搞糊涂了。和这个年轻人聊天让他非常费脑子,先别说能不能从侧面刺探他的真实想法。有时候你都跟不上他的节奏。
    “我不需要赚更多的钱,我的钱已经快花不完了,我现在需要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把你这样的美国精英拉进来,我活得才踏实。你不是移民,不了解移民的想法,他们不管钱多钱少,总会有一种外人的感觉,缺乏安全感。”洪涛这回说的是真话,无比真实的话。但是越是这样,别人越不会认为你在说真话,这尼玛就是一个怪现象,原理至今洪涛没有想明白,每次自己说真话的时候,都没人愿意信。
    “这是个自由的国家……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列文只说了半句,看见洪涛脸上那个表情,两个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条走廊非常长,两边有很多房间,但房门都关得紧紧的,隔不远还会站着一个波音公司的内部安保人员,两只眼警惕的盯着这些外来人。不过除了洪涛之外,剩下的人好像都没关注这方面的事情,他们远远的拖在后面,分成了两个小集团,一边走一边在讨论着刚才洪涛那两张草图上的内容。人数多的是有关火箭方面的专家,他们正在简单的论证把火箭放在船舱里组装和在平台上最后集成的可能性。人数少的是舰船方面的专家,他们讨论的则是用海钻平台当发射平台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该如何改装这个平台。
    “我是这么想的,要是只用拖船拖拽平台抵达指定位置,看上去是会省一些改造费用,但是这个平台在海面上可不光是需要漂浮,它需要有自身的动力来保持平台的姿态,所以它必须安装一定数量的推进器。要是这样的话,那不如直接给它赋予行动的能力。另外我想问问克瓦纳集团的先生们,让这个平台在海面上稳定能不能做到?大概可以抗几级风浪?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连4级风浪都抗不了,不能达到让火箭发射所需的稳定性,那我这个设想就是没意义的,根本就不用讨论了。”再次集中到会议室里,形式就变了,这个会议室有点像课堂,洪涛那两张草图被挂在了活动展示板上,还打上了灯光,然后变成了洪涛在前面讲,大家都和小学生一样坐在下面听。
    洪涛一点儿都不怯场,给一大群顶尖的科学家讲课,他非常兴奋,如果能把这个场面照下来的话,他愿意花1000万美元购买。把这玩意拿回家去给父亲看看,这种成就感比几千万美元珍贵,有钱你也买不到。可惜的是洪涛没这个吹牛x的机会了,照相是肯定不让的。
    “理论上可以解决,但是具体数据还要有了具体船型之后,再经过严格计算才能有答案,我们现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还是一顿交头接耳,最终说话的还是那位叫阿蒙森的人,这些挪威人好像把他当成了传话筒。
    “那这种海钻平台能否承受火箭发射产生的巨大推力呢?我们只聊理论上的。”洪涛又把目光转向了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他们负责主要就是火箭方面的工作。
    只需要几个问题,洪涛就可以区分这些人里谁是技术人员、谁是像列文一样的管理人员了。因为他每个问题提出来,人群里就有人一脸茫然也有人立刻交头接耳的和同伴商量,那些互相商量的人就是懂技术的,一脸茫然就是来扯皮的。他们只对这个新公司的股份结构、运营管理、安全问题感兴趣,至于火箭是怎么发上去的、用什么发上去,他们并不关心。
    给一群专家讲课是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一个小时之后洪涛就有点想下台不讲了,因为他们提出来的问题越来越专业,面对这些专业问题,洪涛只能是把厚脸皮顶在前面,干脆就回答说:我不是搞这个的,我不知道!
    但是次数一多,他也有点顶不住了,干脆,谁清楚就让谁上来讲吧,大家各抒己见,对自己提出来这个方案先来一个简单的论证。好在这个方案本来就是成熟的、经过实践检验的,他们大多不会从根本上去推翻,只是在细节问题上争论不休。这一争论可就没完了,一上午啥也没干,光听俄罗斯、乌克兰、波音公司的人在互相展现他们的真才实学了,挪威人还时不时的插上一杠子。
    “列文先生,我能不能不再参加余下的会议了,我知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