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文娱之皇 >

第142章

文娱之皇-第142章

小说: 文娱之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们看到其中的道理,体会到当时百姓的状态,从而看到朱元璋的心态。
  他们喜欢的就是林笑的这种历史。(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三章,接下来还会有更新的,十点之前吧


第二百四十三章 历史新风向

  《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二章和第三章一更出来,也为整本书的风格定下了基调,通过这几章的质量和文风来看,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已经成形,而通过读者的态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成功的。
  这种新类型的历史书籍的出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明朝那些事儿》走向两种极端,几乎是没有对这本书感觉平淡的,对于这本书的态度,只有两种表达,一种是爱的不行,赞不绝口,另一宗泽是,恨之入骨,恶毒的骂。
  以牛黄山和张德开为首的专家依旧不依不饶的在不住的对《明朝那些事儿》进行抨击,丝毫没有一点要罢手的意思,两个人纷纷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上面发表对这本书的诋毁之词,尤其是林笑在第三章时候,对朱元璋造反的分析,更是被他们死死抓住不放,在这点大做文章。
  “如果说之前扶摇对于当时社会现状和民生的分析还算是中规中矩的话,那么第三章中对朱元璋的分析,就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扶摇在书中说,朱元璋至始至终,都不想造反,他一步一步的分析,让我感觉可笑之极,朱元璋越是不想造反,越是被逼的走投无路,这种分析不知道扶摇是怎么分析出来的,我实在不敢苟同。
  而根据我的分析,也是多数史学专家所分析的,朱元璋这个人童年过的很苦,他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对当时的元朝统治非常不满了。再加上痛失亲人。他对社会的仇恨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
  而爆发的农民起义。就是打破这个临界点的一个契机,在农民起义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国的时候,作为极度痛恨元统治的朱元璋,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
  所以,他必然是在第一时间投身于义军,为推翻元统治而战斗。
  扶摇所分析的那些,是站不住脚的,我不认为在那种情况下。朱元璋会独善其身,丝毫没有反抗的意识,这是不现实的。”
  张德开在微型博客所发表的这篇文章,立刻引来无数捧臭脚的专业人士的热捧,纷纷表示林笑对朱元璋当时情况的分析,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张德开的阵营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却全都是专业人士,林笑的阵营虽然庞大,但大都是他的粉丝,目前为止。并没专业人士站出来力挺他。
  其实对于现在的情况,林笑心里非常清楚是为什么。这是一个领域的掌控力的原因,首先,张德开,牛黄山等人本身就是这个领域的知名人士,有着一定的威望和地位,这些都是他们靠着心血奋斗得来的,多年以来,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但是林笑这个新人竟然敢染指他们的领域,有的人虽然没有表态,也不反对林笑的加入,但是敏感的他们却觉察到一丝不妙。
  在林笑说要把历史写的生动有趣,并称他们的书为学究书的时候,他们怎能忍下心中的气?所以,站出来反对林笑是必然的。
  对于这点,林笑一点也不生气,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嘛,换做是林笑自己,林笑相信自己心里也不会愉快的,毕竟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东西,竟被人一下子就否决了,而且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不过林笑既然敢说出那些话,他就是有着绝对的把握的,一本书的好坏,一种形式的对与错,不是某个人能够说的算的,而是广大的读者们决定的。
  《明朝那些事儿》与传统的历史读物相比较,它用自己独有的现代流行手法,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将历史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不但有新鲜感,而且还能很容易的进入其中,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好像在看一个个小故事,就像在看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有着极强的亲近感,并且读过之后,往往也是印象深刻,丝毫没有抗拒感。
  这种全创新的手法,比之之前古早乏味的纪实写法,不知道要增加了多少的趣味性。
  这是《明朝那些事儿》最大的亮点,也是成功之处。
  历史需要让人铭记,只要是真实的历史,不管用什么方式让人记住,都是好的,而林笑现在的所用的方法,明显效果极好。
  张德开的文章被专家们热捧之后,扶摇的粉丝们这次没有再次发动大规模的骂战,而是纷纷在扶摇的微型博客上面留言支持。
  “扶摇,不要在乎那些所谓的砖家叫兽们的狗屁言论,坚定你自己的路线就好!成功总是在质疑声中站起来的!加油!”
  “以前一看历史类的书籍就要睡觉,完全没有兴趣,现在看了这本《明朝那些事儿》,完全没有一丝抗拒感,而且还很期待下文,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业内人士,但是我想说的是,能够吸引我看下去的书,就是好书!”
  “《明朝那些事儿》现在虽然才写了三章,写作手法与传统的历史书籍完全不同,但是其中的历史,却是真实的,不管是社会环境,还是当时统治的**,民生,都是很多历史书上都有记载的,我特地去查的资料,并没有偏离历史,而扶摇的分析被某些人指为不正确,但是我想说的是,难道你说的就正确吗?当时没有记载的东西谁也不知道,只能通过历史上留下来的总总线索来进行推断分析,还原当时,所以不能因此质疑扶摇的分析,而且我觉得,大多数的人并不认为扶摇分析站不住脚吧!
  扶摇,挺你!”
  不光是扶摇的粉丝,网文界的很多网络小说作者,也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为《明朝那些事儿》宣传,并且表示支持扶摇。
  这写网文小说作者,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扶摇,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和扶摇交好,甚至还有的人在嫉妒扶摇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在这一刻,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支持扶摇,他们心里很清楚,网文在文学界的地位,网文之前从没有被文学界认可过,甚至文学界压根就不关注网文,但是自从《鬼吹灯》问世之后,网文界才被真正关注,现在作家协会之中,还没有网络文学作家协会这个类别,所有的网文作者都在希望能够看到这个类别的一天,而希望,就寄托在扶摇身上。
  现在扶摇别出心裁的用网文惯用的手法写出了正史,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深深的敬佩,支持扶摇,为其摇旗呐喊,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
  那么多的网文作者,手下也聚集着大批的粉丝,一时间,对于扶摇新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读者们都在高声大呼这本书的妙处。
  在万众支持中,京城大学副校长,也是历史界中的权威人士,钱学良在自己的微型博客上面发表了一句话。
  “《明朝那些事儿》,开创了历史书籍的新风向。”(未完待续。。)
  ps:  第四章,看能不能再出第五章,希望大家支持一下!


第二百四十四章 来自米国的奖项(第五更)

  “《明朝那些事儿》,开创了历史书籍的新风向。”
  钱学良虽然只发表了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所代表的分量确实不轻的,钱学良之于历史,就好比安庆林之于考古,那是绝对的权威。
  而且作为华夏第一学府京城大学的副校长,钱学良是注定要在青史留名的人,他平时不怎么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但是只要他说了,就代表他的态度坚定。
  他的这个微型博客一发,扶摇的粉丝顿时一片欢腾,网文界作者们也是欢欣鼓舞,就好像扶摇是代表这网文界与正统的历史界的一次对战,他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一样。
  钱学良一发话,很多业内的人士也都纷纷站出来挺扶摇了。
  “我和林笑认识的时间很长,他的才华我是清楚的,只是我对于历史的研究不深,对于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话题不好多说,但是我对他有着坚定的信心,我相信他无论是做什么,都能做的很好。”丰宁省作协会长胡文东这样说道。
  “我是费彬,林笑对于历史的造诣,我是早就见识到了的,早在语文组教材改编的时候,我们全组人员就见识了他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对历史那独到的见解,今年教材那篇笔名为‘迅哥儿’所写的《孔乙己》,大家都知道吧?那就是林笑所写的!我想历史界的前辈们,听到这个消息,你们是不是已经惊呆了?哈哈哈哈……”
  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当初林笑在改编教材的时候。力排众议的写了《孔乙己》。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和争议。最终在今上的审批下才得以过关,但是为了保护林笑,所以让林笑换个笔名,林笑便选择了迅哥儿这个笔名。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这篇在那个星球流传很广的小说在这个世界却犯了忌讳,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所以才要倍加小心。
  当《孔乙己》出现在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时,风头瞬间就压过了署名林笑的两篇文章《背影》和《麦琪的礼物》。尽管这两篇文章都受到了一致的好评,但是风头却被《孔乙己》抢光了。
  《孔乙己》这篇文章那种沉闷的气氛以及暗喻,一下子就让专家们感觉到了它真正的用意,但是由于是已经选入了教科书,这种意思很明显了,所以没有质疑的人,反而还开始吹捧起来。
  这篇文章出现在教科书之中,在专家们看来,这是今上要正视历史的信号,所以都不遗余力的热捧。并一个个都大声宣扬,华夏人要正视自己的历史。才能更强大等等的口号,而这本《孔乙己》也被美化成为讽刺文中地位超然的顶级作品。
  林笑当时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呆住了,他完全没想到,当初被最为看不好,甚至准备承受极大争论和讨伐的《孔乙己》,竟然来了一个华丽丽的大逆袭……
  林笑也常常想,如果这篇文章的署名,用的是林笑这两个字,那或许会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结局吧?不是或许,是一定!
  如果用林笑的署名写出这样的文章,那么不管是不是出现在教科书中,都会收到无尽的抨击,因为他们完全是针对林笑,而不是针对这篇文章,他们有一百种方法来找到针对林笑的攻击点,而让今上也无法插手。
  不过现在,当他们知道那篇曾经被他们捧上天去的《孔乙己》竟然是林笑换个马甲所写的,其中大部分的人感觉自己好像是吃了苍蝇一般……
  自己打自己的脸呐~!当初捧得欢,现在打得就响,就疼!
  尤其是张德开和牛黄山,他们当初可是为《孔乙己》摇旗的带头之人啊!
  《孔乙己》只是一个插曲,现在把目光继续挪回到《明朝那些事儿》上面,在费彬透露了《孔乙己》事件之后,对于支持《明朝那些事儿》的呼声更高了。
  而黄牛山和张德开现在也不敢出面了,不光是因为钱学良的原因,说实话,他们可以不把钱学良放在眼里,因为学术这东西没有绝对的对何错,只是观点不同而已,尽可以讨论,但是他们现在觉得丢脸的是《孔乙己》事件,两个人直接在家吐血三升。
  事情到此,《明朝呢些事儿》已经彻底得到了历史界专家们的认可,正是成为历史书籍中的一员,这也意味着林笑正式进军文学界,历史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