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福明 >

第161章

福明-第161章

小说: 福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德川家还是丰臣家都不希望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如果继续对峙下去,只能导致一起灭亡,而他们又没有能力迅速将对方消灭,因此他们选择了和谈,和谈中关键的一点还是军火的问题,如果不控制对方的军火进口,那么谁也没办法放心,因此他们希望能够跟大明一起达成一定的协议,保证对方的军力不超过自己的底线。

南京的一处别墅,现在已经成了枢密院的临时办公司,同样也是朱由崧的行宫,朱由崧并不喜欢住在那些高门大户的宫殿,他更喜欢这些自在逍遥的别墅。日本人向大明表达了他们意愿之后,朱由崧就已经知道了。

“这么说,日本人想要通过我们建立一个军备限制体系?”朱由崧摸着有些发痒的下巴,最近他的身体飞快的成长,在北方的一年就长到了接近一米九的个头,看起来威武不凡,而且下巴上已经长出了细细淡淡的胡须。

宪法成文之后,大明的外交工作就已经从礼部独立出来,将原本的鸿胪寺、行人司一起重组为新的鸿胪寺,而鸿胪寺卿就是邵杰,作为在南洋和日本纵横捭阖,拥有最多外交经验的邵杰,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且他还有举人的身份,再加上在山东大学堂的受教经历,在资格上也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跟朱由崧报告日本人的事情的就是邵杰,作为很早就投靠了朱由崧的他,现在也算是熬出头来了,虽然只是一个鸿胪寺卿,不过朱由崧向他许的李想,因此邵杰可是充满了干劲,听到朱由崧的询问之后,邵杰点了点头说道:“日本人不但想限制我们的军火输出,而且还希望派出遣明使,进入大学学习!”

朱由崧微微一笑,这些日本人倒是很善于学习,自己的工业改革初显成效,日本就想要到这里来学习了,因为后世的经历让朱由崧对日本充满着警惕之心,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人口资源在工业发展当中渐渐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政体的近代化改制,让明朝摆脱了军制和土地的痼疾,如今的大明已经是日本难以仰望的庞大帝国。

将日本变成殖民地?朱由崧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日本列岛土地并不宽广,资源也相对贫瘠,朱由崧根本想不出有什么值得自己下功夫的,而且像日本、朝鲜和暹罗这些国家不同于吕宋爪哇,他们在对汉文化的学习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拥有了国家概念,在南洋列岛,只需要十年,南洋就会成为大明本土一样的领土,但是像日本这种文化相对先进资源却比较贫瘠的国家,同化很难,征服的话,也没有利益可图。

朱由崧现在已经是个比较合格的政治家了,个人的好恶不能影响国家的决策,朱由崧固然可以发动种族灭绝的战争,血洗日本列岛,但是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

朱由崧看了看邵杰说道:“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邵杰说道:“自由贸易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东西,我们可以保证让日本停战,但是不应该限制军火输出,每年对日本、蒙古和越南的军火输出,是我们兵工企业的一大赢利点,仅次于政府采购,至于遣明使,我想倒也不必太过忌讳,只要不是最先进的技术,都可以向他们开放,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获得在日本投资建厂,购买土地的权力!”

传统强国追求“贸易自由”,后起强国则执行“贸易保护”,这是工业时代的传统,现在国内的市场刚刚打开,不过除了东部沿海大部分国民还处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期,这让大明徒然拥有接近两亿的人口,却没有与人口相对应的市场消化能力,因此大明的工业品需要外销,而那些新兴的工厂主自然就推动着“自由贸易理念”的发展,日本虽然没有多少市场,不过却有不少白银,这些白银自然是掌握在德川丰臣两家手中,而从两家口袋中将白银掏出来的法子,就是军火出口,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投资兵工业的财团,都不可能答应对方的军火买卖限制。

朱由崧说道:“日本这个民族,如果给他一点机会,他们就能够发展起来,而且他们对大陆的野心也不小,丰臣秀吉发动的战争就说明了这一点,他们的潜力是不容小视的!”

邵杰笑道:“话虽如此,不过我们与日本不过一衣带水,一些基本的技术和文化理念也是无法隐瞒的,就像是现在的日本同样也有理学新学,还是荷兰人的‘兰学’,日本人发展起来对我们也并无威胁,我们的资源国土远远超过日本,而我们的海军更在日本之上,而且日本现在又分为两国,我想日本绝对不会有机会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的,而且日本发展起来之后,对我们的贸易来说也是一个刺激:不堪枯荣!”

朱由崧摇了摇头,这个时代的人是没办法想象自己对日本的忌讳的,不过邵杰所说的也不算错,而且那些工厂主对于在日本建厂还是有很大的兴趣的,毕竟朱由崧和内阁曾经下令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每周的最大工作时间,不允许使用童工,还有一些工伤事故的责任处理,这些规定都是为民谋利,而非为国库谋利,因此官员们常用的“与民争利”的借口根本用不上。

不过怎么说这都是从工厂主的口袋里掏钱,而那些代表工厂主利益的议员却没有任何拒绝的借口,毕竟在大明,礼崩乐坏虽说是有点兆头了,毕竟还没有完全崩坏掉,而这个报纸媒体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出言反对这个,那么个人操守一定有问题,如果被怀疑操守问题,那么这样一个人也就没有担任议员的资格了。

而在日本建厂就没有了这样顾虑了,他们可以尽情用他们最大的手段来压榨这些日本工人,无论是女工童工他们都可以使用。实际上在大明就有人使用这种日本工人,不过他们从事的工作都是最简单最辛苦的工作,而真正的技术层面的工作都是由中国人负责,毕竟技术的领先,是这些工厂主盈利的手段,如果让自己花了大价钱从那些大公司买来的技术,轻易地传播出去,他们还有什么利润?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就这么办吧!”最终朱由崧也只能选择了服从理智,服从利益的选择。

“不能军火限制?温大人,如果不这样的话,我们根本没办法实行停战啊?”在鸿胪寺之下的万国使馆当中毛利胜永听到对方的要求直接就跳了出来叫道圣骑士武亚曼。

邵杰得到朱由崧肯定之后,马上就着鸿胪寺少卿温体仁去处理日本使臣的事情,温体仁作为万历年间,如今已经快要迈入不惑之年,不过仍然是一个礼部小吏,温体仁一心往上爬,自然对自己的地位十分不满,因此在鸿胪寺重组之后,他就自告奋勇前往鸿胪寺担任少卿之职。温体仁虽然是个不择手段的政客,不过他的眼光却不错,即使没有朱由崧关于“设立外相”的提醒,也能够看的出鸿胪寺的发展前景,在一个积极对外的大明政府当中,鸿胪寺的官职绝对是国之重臣。

酒井忠世的脸色也极为阴沉,大明如果不答应军火出口的限制,那么德川家和丰臣家根本不可能达成协议,大明这样做分明就是想让日本战火不绝,永无宁日。

温体仁笑道:“我们大明奉行的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因此这种限制大明对两国出口军火的要求是不可能通过内阁和议会的。不过因为两国战乱,民生凋敝,我们大明身为天朝上国也颇为不忍,因此我们也有一个方案来解决此事!”

酒井忠世和毛利胜永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方案?”

温体仁笑道:“驻军,我大明将在日本与东瀛两国的战线驻军,确立两国边界,如果有谁敢越界,就是无视我们大明的威严,后果自然有对方负责!当然对此我们已经有了十分具体的条款。”

第六章 朝鲜问题

经过朱由崧的上意下达,再加上鸿胪寺一些官员的润色,温体仁提出的条件主要有三条,第一是贸易方面,大明国民有在日本自由贸易以及购买土地建立工厂的权力,第二则是法制方面,大明国民在日本拥有治外法权,不受日本官府控制,第三是关于驻军的要求,驻军的地点是在名古屋,也就是在两军对峙之地,是一个一万二千人的加强师,军队补给由两国政府出资负责:赵云转世之龙腾异世。 对于这种条件,酒井忠世他们感到的只有悲凉,当年忽必烈的铁骑都没有登上的日本列岛,现在不得不被大明的军靴踩在脚下,而且还是他们请来的,酒井忠世心中不禁自嘲,或是千百年后自己将会和丰臣家的人一起被称为国贼奸佞吧!

不过现在他们别无选择,如果惹火了大明朝廷,只要大明愿意,随时都可以在日本重新选择一个势力,将他们扶植起来,争夺日本三岛的主导权,毕竟因为战祸的原因,日本现在起义者四处都是,甚至还有信奉天主教的日本农民起义,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打不下去的原因。

大明制定的不平等条约,很快就被两家接受,并且马上就有一批工厂主将自己的工厂迁入日本,相对于乖巧的日本人,朝鲜人则显得有些令人讨厌。如今派到大明参与登基大典的朝鲜使臣是光海君李珲的心腹李尔瞻,作为一个儒学学者,看到大明国内邪说肆虐,礼崩乐坏,而且君主居然设立内阁议会和最高法院,直接将政事扔了出来,给大臣担当,而自己却无所事事,根本就不是兴盛之兆,但是恰恰相反,因为这些改制,大明国内却显得极为繁荣,岁入逐年增高,军力也有了长足的增长。

但是李尔瞻却明白,这样大明距离圣人的“大同世界”就越发远离了。现在唯一继承了圣人之学的也就是他们朝鲜王国了,“小中华”或许已经不足以说明他们朝鲜文化的优越性了。

而大明礼崩乐坏的表现之一就是方世鸿出兵咸境道,将属于朝鲜的咸境道划入了铁岭府当中,并且在鸭绿江设立水军,将整个鸭绿江都变成了大明的内河,这让朝鲜人怎么忍受得了,他们好不容易从大明手里赖来了这么一大快土地,几百年后居然就被人弄回来了。因此温体仁在与日本人签订条约之后,李尔瞻马上就来到鸿胪寺,要求温体仁上书朝廷,让方世鸿收兵,温体仁却不慌不忙地喝着茶,笑道:“李大人,据我所知这咸州,也就是你们所说的咸境道,自古就是辽金之地,原本就是我汉人地界,尔等据有此地百年之久,我大明朝廷不欲加罪,还不知足?”

李尔瞻怒道:“胡说,当年成祖陛下已经将咸境道让与我们朝鲜王国,你难道还想违逆祖制不成?”

温体仁冷笑道:“当年成祖陛下可不是如此说的,成祖当年所说的是‘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成祖陛下所说的是朝鲜也是我大明所属,不过如今尔等国王李珲窃据王位,却在铁岭战事当中,首鼠两端,甚至还趁机出兵抢占原铁岭卫属地,这等落井下石的做法,岂是一个属国应该有的做法,你们的‘小中华’就是如此背信弃义的吗?”

光海君李珲也是个厉害的人物,在壬辰倭乱之时,宣祖仓皇逃往平壤,命令当时只有十七岁的李珲摄国事,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在壬辰倭乱当中表现得十分不错,这在一项软弱的朝鲜政府当中,是十分少见的,因此朝鲜宣祖想要立李珲为世子,并且向大明朝廷请求册封李珲,然而明朝那时正是争国本激烈之时,气焰正盛的东林党怎么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