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宋 >

第541章

惊宋-第541章

小说: 惊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岳云的这种行为,却又在不经意间给自己埋下了祸根。历史上,像他这样掌握重权,而又没能最后称帝的权臣,最终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岳云其实内心也很害怕,但心自己有一天去世了,现在为迷nzhǔ努力的一切会在新皇帝的集权统治下灰飞湮灭。所以,在矛盾与不安中奋力挣扎的他,便将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对外征战之中。

希望能通过征服南洋,降服日本、影响高丽,北伐金国的战功来增强自己的地位与威望。并着力培养自己的继承者。希望即使以后自己去世了,或者不在任了,新的相依然能够把这一传统贯彻下去。实现不流血的革命。将中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迷nzhǔ的资本主义社会。

然而,现在看来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赵琢以前老老实实,是因为没有机会,而这次自己受伤昏迷,他便立刻企图夺回皇权。而附从他的大臣和人员之多,也超出岳云的想象。让他不得不考虑,自己以前的作法是不是错了?过高地估计了民众心中对迷nzhǔ的向往。

岳云这时又想起后世的一些网站论坛中,有人就曾说过,中国人就喜欢当臣民,不喜欢当公民。不光是奴性的问题,还有惰性的问题。如果当公民,象美国那样,就得为国家的政策烦恼,因为你也是国家的一份子,也要参于到国家的政策法律制订中去。而如果当臣民,则这一切都跟你无关了,你只需安心工作生活就行了,国家的大事自然有官员和统治者去思考。

如果自己真的要在中国实现迷nzhǔ制度,会不会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呢?这也是他内心挣扎的一个因素。

“好吧!师师,回到临安后,我和万俟卨、薜源、王童他们商量一下吧!”岳云叹了一口气道。

五天后,岳云终于率领着三千背嵬军铁骑回到了临安。巩月漓、李雨柔、黄秀丽和赵滢儿等众女见到他都喜极而泣。

岳云趁机将李师师救了他的经过,含含糊糊地说了出来。众女都是过来人,见两人之间神态亲怩,李师师更是俏脸羞红,哪还不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如果换在以前,只怕众女就算是同意,也要好好批评他一番。但如今见他重伤未愈,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朝中又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哪有心思再跟他计较。倒让岳云逃过了一劫。

而回到自己府上之后,大批官员便来拜见他,尤其是那些当日在宴会中没有马上表明自己立场的官员,见识到万俟卨的铁血手段,狠辣作风后,更是吓得战战兢兢,担心岳云回来之后秋后算帐,于是连忙急着来汉王府表忠心。

岳云也知道自己不能矫枉过正,如果要称帝,眼下正是收买人心的时候,自然是好言安慰了一番,表示他们只要效忠于自己,就绝不会为难他们。

这批官员自然是感激涕零,表示如果在皇帝和汉王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效忠,他们一定会选择汉王。其中更有几名胆大的官员,干脆上表劝他称帝,并慷慨激昂地说赵氏子孙不得人心,不配坐天下,只有汉王才能恢复汉家正统,扬汉人声威。

岳云却是微微一笑,给他们来了个不置可否,作出一副神秘莫测的姿态。让这些官员丈二摸不着头脑。

第七百三十五章众臣的心声

送走了这批官员之后,薜源、万俟卨、王童、刘一宁等一干岳云的铁杆亲信也来了。

几人向岳云施礼拜见之后,薜源方意味深长地进言道:“汉王,现在朝中诸位大人都十分担忧啊!如今我们大家都是拴在一条绳子上的蚱蜢。我们这几个人也打上了深深的‘岳党’标记。无论是赵氏皇室的哪位皇子继位为帝,当他能够真正掌握朝中大权之后,只怕都要对我们进行打压,甚至杀戮……”

顿了一下后,他方说道:“对于我们的这种担忧。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并非危言耸听。历来各朝的权臣都难有好下场,能有幸功成身退的更是凤毛麟角。至于在我朝被诛杀的功臣勋将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就算汉王您和我们能在有生之年功成身退,也难保子孙后代皆能相安无事……前几日的临安动乱就是明鉴。已经荣登帝位,成为皇室成员的赵氏子孙,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就此同意放权的。想当年,我朝宰相王安石是何等的位高权重。可是新帝哲宗继位后,王安石一党之人还不是受到了皇帝的清算,个个不是贬到偏远之处,就是发配充军……”

薜源这时十分诚恳地说道:“汉王,您现在的所作所为比之当年的王安石变法还要激进得多。只要赵氏皇室把持龙庭一天,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就要无时无刻地防备着宋朝皇帝可能发动的清算。汉王,您是一个聪明人。应该明白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一劳永逸吧。”

万俟卨和王童、刘一宁三人也一起上前行礼道:“请汉王明鉴!薜大人的话也是臣等想说的,也是全国我们这一派的数万官员,数十万将士的心声!”

“几位兄弟,这一点岳某也明白,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妥。”岳云低着头回答道。

对于薜源这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解,岳云也是早有心理准备的。看来他们这次是真的想让自己当皇帝了。

一直很少发言的刘一宁听岳云仍未下定决心,方上前行了一礼后说道:“汉王,刘某是一个文人,更是一个深受忠君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其实。下官也不想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这么做,其实就是在谋反。但如今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与其不断承受一次次帝党的反扑,重复一场场临安政变,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还不如一劳永逸地消除祸患。而且,我们如今做的许多事,都是触犯皇权的事。比如说开议会,立宪法。将立法、行政、军事等诸多权力从皇帝那里剥夺走,掌于相手中等等……这在儒家的教义中都是大不敬的欺君犯上之过……”

顿了一下后。他接着说道:“也正因为如此,许多文人都视我们为奸臣乱党,认为我们是一群乱臣贼子。投靠我们的人中,除了那些新式学院的学生外,就全是士兵和将领了……可是,军队虽然能够打天下,却不能指望靠军队来治天下。治理天下还得要文官才行。”

说到这里,他亦有些苦笑道:“可是,如果要用这些新式学院的学生完全替代所有官员。那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且其中的阻力太大太大了!要消除民间文人抵触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由汉王您登基为帝。这样一来,在皇权的名义下,不管是推行新政策,还是说服那些具有忠君爱国思想的传统文人,亦是方便得多了。”

看着刘一宁略带苦涩的表情,岳云倒是能够理解他说出这些话时的矛盾心情。这是一种在现实利益与自身信念之间。不得不做出最后抉择的痛苦表情。虽然从内心来说,刘一宁对于岳云的许多政策并不是太赞同。但他早已被深深地打上了“岳党”的烙印,因此他也不得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岳云考虑。思考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王童这时亦出列作了一揖道:“汉王,属下算是跟随你的第一个文官了,但对于你的许多观念,许多主张,都不是太明白。后来看了许多《江南时报》上宣传的内容之后,才对于你的主张有些明白了。如果属下所料没错的话,那个经常在《江南时报》上,以‘姚远’为名,发表文章的作者,应该就是您吧!”

岳云轻叹了一口气,王童现在也掌握了监察部的情报系统,要从《江南时报》里查到“姚远”是谁,乃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自己作茧自缚呢?

王童说到这里,表情有些激动地朗声道:“属下曾经在《江南时报》上看到‘姚远’撰文说:‘绝对的权利造成绝对的’。并倡言说‘就算是一国的皇帝也需要有力量来约束他的权利,这样才不会出现昏君误国,导致象赵构执政时期那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现象发生。而这种力量就掌握在天下人的手中。”

王童说到这里,方对岳云道:“所以属下才敢肯定,汉王您既不想夺权称帝,也不想辅佐皇帝。因为你的目标既然是削弱皇帝的权利,自然就不会再想要搞出一个‘贤明之君’来。否则的话,又何来限制皇权之说呢?”

岳云听闻之后,却是一脸疑惑地说道:“既然文青你已经明白了本王的心思。为何又要劝我称帝呢?”

王童叹息道:“汉王,您认为只要凭您和元帅的武勋功绩,以及掌握的兵权就可以一直控制朝廷,控制皇帝下去……但是别忘了再辉煌的功绩也总有被人遗忘的时候。随着大军逐渐收复失地,日本、南洋也渐渐平定,当和平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渐渐忘记您的功绩。相反却会渐渐在意你是一个权臣。而皇帝终究是皇帝,他拥有着正统的地位。无论是为忠义,还是为了谋求富贵荣华,总会有人铤而走险去帮助赵宋皇室,帮助他夺回原本失去的权利。而且他还不会认为自己是在谋反,是认为自己在作一件正义的事情……”

他这时摇了摇头,脸色有些苦涩道:“到了这种时候,汉王您又该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呢?难道又象上一次赵构叛乱和这一回赵琢起事一般,再以雷霆万钧粉碎他们的反扑吗?这两回算是我们赢得了胜利,可汉王您能保证一直赢下去吗?您能保证您的后代,您的继任者也能一直赢下去吗?其实,当北伐成功之时,也就是您将自己推到悬崖边缘之时了。因为,您的威望已经比皇帝还要高,在大家心目中,您是一个比皇帝还要伟大的人物,您才是众望所归的国家元,而非那位住在皇宫里的皇帝!您已经是无冕之帝了,谁都认为您才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这一回,岳云是再也无法反驳了。因为他知道王童说的都是事实。这些也都是他一直担心的事。

是的,再伟大的人也总有犯错的时候。身为一个统治者自然会得罪许多人。底下的百姓也会将生活中的点点不如意怪罪在统治者身上。就象之前四川的那次大地震,自己算是处理得力,将吴家的贪官污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处理掉了。

可是,谁知道天下还有多少类似的冤屈呢?自己都不敢保证永远不犯错,底下的官员们就更不用说了。到时,总有人会把矛头对准自己,认为皇帝才是能代表他们利益,满足他们愿望的救星。

想到这里,岳云算是心中动摇了,暗忖难道自己真的也得去当皇帝吗?

看到岳云脸色已经微变,万俟卨亦是知道这位汉王是彻底动摇了。

于是他连忙凑上前,趁热打铁道:“汉王,属下认为,您何苦执着于限制皇权呢?既然您曾告诫我们说,‘绝对的权利会造成绝对的’。但如何限制权利,关键就在掌权者身上,如今您虽然不是皇帝,却是掌控了大宋所有的军政大权,虽然表面上只是相,但实际上又与皇帝有何异呢?只是换了一个称呼而已,现在谁不认为您好是无冕之帝呢?”

顿了一下后,他又说道:“就算汉王您不夺权称帝。如何能保证您的继任者,下一任相,或者岳家的后代不夺权称帝?与其日后让别有用心之人篡夺您的成就。那还不如您自己称帝来得干脆。属下等人都相信由您担任皇帝后,我们汉人的未来会更加光明。而一旦称了帝之后,您之前的种种改革想法和战争计划,便可以更加顺畅地附诸实施。汉王,这才是明智的选择啊!”

万俟卨的话,让岳云只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