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宋 >

第286章

惊宋-第286章

小说: 惊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可就击中了西夏的软肋。西夏虽然皇族是党项族人,但国内大部分民众却是汉人,他们对党项族人的统治原本就不服,不然辽国也不会那么容易煽动起农民起义了。而辽国虽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但对其统治的各民族比较友善,无论是奚族、渤海族、汉族都比较认同辽国。

所以二十年前北宋与金结盟,大举进攻燕云之地时,原以为当地汉族会大力响应,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燕云之地的汉人对宋军的到来并不欢迎,他们反倒更喜欢在辽国治下生活。后来金军南侵时,那么容易就占领了宋军重兵布防的燕京府,也跟此不无关系。

而西夏在辽国未被金灭亡前,就是辽国的属国,其境内汉人自然知道契丹族对汉族的态度。且西夏的上一任皇帝崇宗李乾顺,他娶的第一任皇后就是辽国的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在西夏和辽国均极有名望,深得民间百姓和朝中士林学子好评。

李乾顺即位后,为了巩固与辽国的关系,随即向辽国请婚。贞观五年(1105年),辽天祚帝封宗室女子耶律南仙为成安公主,嫁李乾顺为皇后。耶律南仙于贞观八年(1108)年4月生下一子,取名李仁爱,被李乾顺立为世子(太子)。耶律南仙颇会处理西夏国君及其后妃的关系,与李乾顺恩爱,与其他妃子也相处融洽。这在和亲公主中是少见的。1124年,李乾顺的爱妃曹贤妃生下一子,南仙请求取名为李仁孝(既是后来的西夏仁宗),令保姆抱至自己宫中,抚摩爱之。由此可见她与其他妃子的亲密关系。

其后。金国崛起,对西夏恩威并施。金国多次向辽发起进攻,先后攻克了辽国的中京、西京。在此情况下,耶律南仙对故乡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之心,她积极努力,使得西夏多次出兵援助。太子李仁爱也主动请缨。

辽国元德二年(1120年),金军向辽军发起猛攻。辽朝将亡。天祚帝仓皇出逃,临近西夏边境,李乾顺派人前去迎接。当时金太祖也派人进入夏国。向崇宗李乾顺提出条件:若辽天祚帝入夏,望将他缴获解金,金会割辽部分土地以作酬赏。乾顺见辽大势已去。权衡利弊之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将天祚帝“让”给了金国。元德七年(1125年),辽天祚帝延熹被俘,辽朝灭亡。同年9月,太子李仁爱伤心辽国之灭,忧愤而死,年仅17岁。

同月,耶律南仙伤爱子夭亡,忧祖国灭亡。愤李乾顺无情。悲伤过度,绝食抗议而死。

也正因为耶律南仙和李仁爱都死了,才会论到任洇雪和李仁孝当西夏的太后和皇帝。所以,这一对母子上台,自然就会继续选择投靠金国。而不是辽国。

其实,李乾顺当时的选择,从国家大局上来说,是没有什么错的,算是审时度势的结果。不过西夏的老百姓可就不这么看了,他们对看起来较为文明的辽国。映象远远好于“野蛮”的金国。而且辽国的公主又是西夏的上任皇后,他们总觉得辽国要经金国亲近一些。

再加上西夏最近几年因为不敢到陕西打草谷(因为那里已经从宋国的地方变成了金国的地方),生怕触怒金国,党项贵族的收入锐减,他们便加重了对汉族百姓的压榨,引发了多次起义。

现在辽国已经大张旗鼓地打了过来,党项族的人还好说,他们是统治阶层,肯定是要死抗到底的。从农奴翻身作主人,是人人都想的。但从主人的位置跌下来当农奴,却是谁都不愿意的。

只是,西夏国内的那些汉族士兵和官员可就不那么想了,以于他们来说,被党项人统治恐怕还不如被契丹人统治,反正汉人自己的大宋是根本指望不上了。于是,在辽军将领的诱降之下,投靠者甚重。辽国这次东征的副帅萧斡里刺很快就连下夏州、武州、定州等二十余州县,可以说大半个西夏都已经投降了。形势一片大好。

“太好了!”岳云听到之后,也是心中甚喜。他立刻便问道:“那临安朝廷那边怎么说?官家是否决定出兵北伐金国了呢?”

“还没有呢,听说朝廷还在讨论之中。不过马扩大人已经传了消息回来,说他正和辽使往临安赶回来,目前已经在吐蕃境内,估计下月能进入汉中。”巩月漓摇了摇头道。

岳云唉叹道:“眼下可是个大好机会啊!如果西夏得不到支援,估计必将被辽国灭掉,我们大宋此时北伐金国,便可拖住其军力,让其不能援助西夏。合辽宋两国之内共同攻金,直捣黄龙便指日可待了。我真不知道这时官家还犹豫什么?”

“是啊!连我一个女人也看得出来现在是个大好机会,就不知道官家和朝廷那些大臣们是怎么想的。”巩月漓也叹了一口气道。

这时,岳云站了起来,他面色郑重地说道:“我得回临安一趟,一来把日本之行的事向官家汇报,作个了结。另外我也希望能尽一分力,和朝廷中那些主站的大臣们一起,争取能说服官家同意北伐。”

巩月漓听闻之后,虽然有些舍不得他刚回来便又要离开,但亦知收复河山是岳云的心愿,而且她也是极力赞成北伐中原的。

就在她准备嘱咐岳云几句时,又突然想起一件事道:“对了,你之前要调查的那两名书生已经查清身份了:他们是两兄弟,哥哥叫陆武,弟弟叫陆游,皆是浙江绍兴人氏,似乎读过私塾……”

“什么?陆游?”岳云惊讶地大声道。

“是的。两名书生中,年轻点的那个是叫陆游,貌似十七岁了。怎么?你认识?”巩月漓奇道。她可记得自己相公似乎从没到过绍兴。

“哦,没什么。只是听到这名字觉得有点古怪而已!”岳云这时脸上表情方平静了下来。但心中却是依然惊奇不已。

没想到陆游这位大才子,力主抗金的南宋诗人也被自己遇到了。他临终前作的《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是写入了后世的语文课本的。

而且他还于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当时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又被秦桧将其除名。可谓也是和秦桧苦大仇深的主儿。

当然,现在的陆游还很年轻,连秀才都未考中,所以还是一介草民。有没有后来展现的那么多才华,还很难说。

岳云心中盘算了一下,现在就重用他的话,只怕别人会不服。而且他也太年轻了些,将他提拔到重要纲位只怕有些拔苗助长了。

他想了一下,便对巩月漓道:“月漓,你跟刘一宁说一下,看能不能在台湾府下属各县中给他们两兄弟安排一个差使锻炼一下,如果真有能力,再提拔重用!”

“哦?”巩月漓听后却是一脸的惊异。自家相公一听见别人名字就从百姓聘为官府差员,只怕有些内幕吧。

“或许是他某个熟人朋友,想暗中给人家一点表现机会吧!”巩月漓暗想道。

岳云虽然想早点到临安去,但台湾的许多事情却不能不处理。比如说去拜会一下刘光世,赞扬了他一番,同时送了他一些礼物,以宽其心。在一些重要场合露下脸,让士兵和官员们知道他还经常会回来的,以保持影响力。同时和虞允文、刘一宁、薜源等人敲定了持续开发建设吕宋岛的计划,让那里成为自己的第二个根据地。

把岛上杂七杂八的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了,后续工作都安排妥当之后,岳云才总算坐上了返回临安的舰船。准备回朝复命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歹毒的阴谋

绍兴十二年八月十三日,岳云抵达了临安。他先去礼部交还了旌节,然后便向礼部尚书刘秀峰询问,这日本的国书和贡品是直接送到皇宫去,还是先放在礼部?

刘秀锋看了一下日本的国书,只见内容言辞恭敬,称大宋国富民强,皇帝英明神武,乃是当之无愧的天朝上国,表示日本定将对大宋称臣纳贡,永不背叛。不禁大喜道:“应祥,这国书和贡品还是明日早朝时直接在朝会时上呈官家吧。届时官家一定龙颜大悦,说不定又给你加官进爵呢。”

岳云却是摇了摇头,自己武将方面已经做到节度使了,只比四大宣抚司的宣抚使地位低,文官方面也是礼部侍郎了,第三百七十八章歹毒的阴谋算是高官了。而且自己才二十四岁,先不说赵构原本就对自己怀有戒心,就算他很信任自己,也断无可能让自己这么年轻就做六部尚书的。

从礼部出来,他立刻便听到一声熟悉的大叫:“三哥,你可回来了!”

岳云抬起头一看,只见韩彦直正一脸惊喜的表情望着他。

“彦直,我今天刚回来,现在朝中情况如何?不是说辽国东归攻西夏了吗?官家对出兵攻金一事如何看的?”岳云急切地问道。

“唉,我们几个也正为此事着急呢。”韩彦直叹道:“大哥和二哥已经在听雨轩摆下宴席,说你回来了,要给你接风,走吧!我们去了那里再详谈吧……”

到了听雨轩,两人进了一间较为隐蔽的包厢。只见张力和吴亮都已经坐在其内了。不过却并没有美婢相陪,看来张力和吴亮也深知,他们要谈论的事关系朝中局势,还是少几个人知道的好。

四人坐定之后,吴亮举起酒壶,给四人的酒杯斟满了酒。韩彦直方把眼下朝中的局势简要说前了一下。

朝廷得到辽国东攻西夏,第三百七十八章歹毒的阴谋并势如破竹的消息是在十余天前。比岳云知道的时间还晚了几天。可见宋朝这时的情报工作做得实在太差。

赵构和朝中群臣在了解到这个消息后,立刻便分为了三派,一派以张浚为首。认为这是个收复失地的好机会,主张立即北伐,站在他这边的大部分都是武将。四大宣抚司皆派人来投了奏章,希望朝廷北伐中原,收复河山。

另一派则是秦桧为首的主和派,认为辽国东归后,金国将会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辽国一边,现在正是和金国签订和平协议,争取让金国不再视宋朝为敌人的机会。

而在两派之间的,则是由清流们组成的中间派,这一派的实力反而是最强的,因为他们得到了翰林学士和民间士林、百姓的支持。他们主张先等一等。看辽金夏三国搏弈的结果。反正辽国的使者到临安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算来了签订盟约也要时间,届时可以再拖一阵,如果辽国灭了西夏,对金国也占优势。此时北伐正好可捡便宜。如果辽国不敌,则可和金和谈,金国为了免去腹背受敌的危险,也应会同意和宋和平相处。

张力这时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道:“三弟,我等也接到了家中来信,家父及韩伯父、吴伯父给我等几人均来了信。要我们在朝中活动一下,想办法说服官家向前线调拨物资,举行北伐。估计岳叔父也应该有信给你,你回府一看便知。只是……”

他这时望了吴亮和韩彦直一眼,叹道:“我们三人对于如何推动北伐,却是心中无数,奏章早就递上去了,但官家却一点反应也没有,每日早朝时,朝中群臣倒是为北伐之事吵得不可开交。不过官家却一直不表态,让我等也不禁心下忐忑。三弟你素来多谋,不知可有什么办法否?”

岳云听张力说几大宣抚司都联名上书了,就知情况要遭。官家最忌惮的就是武将拥兵自重,现在自己老爹已经形同藩镇了,另外三大宣抚司也感觉有失控的危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