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盗帅 >

第302章

大唐盗帅-第302章

小说: 大唐盗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榆木?”杜荷眉头皱起,榆木是盛产于黄河流域,华北平原最常见的一种木料,有着弹性好,耐湿,耐腐的特点,尤其是上等的榆木,更有坚硬如铁的效果,素有“榆木疙瘩”之称。正是因为其不开窍,难解难伐之意。

但上等的榆木却不多,价格与常见的榆木,有着天壤之别,用上等的榆木造船,这样会使得造价非常的昂贵,很难广泛的普及。

“造价会不会高了一些”

程老怪无可奈何的耸动着肩膀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人,你要知道,这是海船,不但要经受大风大浪,而且还需要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行驶,往往几个月都无法登陆,假若不用上等的材质,一但在海面上发生意外,全船的人就危险了。这是生命啊,容不得半点马虎。”

杜荷也知这个道理,但造价太高的东西,很难普及的,这是铁打的事实。

“有没有方法减少造价,以常见的坚固木材,发挥上等榆木一样的成效”

程老怪白眼道:“这就是大人强人所难了,一分钱一分货,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又想省钱,又想造出好的东西,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

杜荷尴尬的摸着鼻子,让人说成小孩子,还真不好意思,目光突然瞧见甲板上有一个四方形的木箱,脑中灵光一闪,笑道:“未必就没有那么好的事情,程老,我有一个想法,应该可行……这帆船的船底是怎么建造的,直接装上两层木板吗?”

程老怪心知杜荷奇思妙想的威力,忙道:“嗯,这能否远行,看的主要是底板的承受力,两层木板能够更好的保护船底,可以确保远行安全。”

杜荷桀桀一笑道:“那便成了,你有没有想过将船底以全新的方式制作,不用老套的两层木板相连,而将船底以箱子的型式连接起来,做成一个个独立的小空间。说白了就是不用两块木板合起来加厚,而是让两块船底木板分开,再以木板将船底的两块木板以“井”字形隔成无数个小箱子,相互之间不漏水不通风。这样即便有一处地方受到了撞击,破裂了。那么水也渗透不到船舱里来,只会灌满破裂的小箱子,完全不用修理就能够继续航行。这样要比两个木板合在一起,更有效果。”

程老怪呆立了半响,低呼道:“我看可行,这样一样,固然麻烦了一些,但却减少了开支,无需用上等的榆木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个办法妙,以此方法造成的帆船,即便用常见的榆木,也比我先前用的办法还好”

“还有我们还可以在船底铺一块铁皮,这样也能有效的加固船身,防止不可避免的撞击。”杜荷思绪活跃了起来,记得古时候的铁甲战船也是这么做的。

程老怪叹服道:“这技术不但可以用于航海,用在战场上更是拥有奇效,可以让战船拥有更强的防护能力,即便受到了撞击也不会沉没。”

杜荷一听,突然笑了,也意识到自己无疑中的灵机一动,将会成为未来“海战”与敌对决的利器。

“重新建造,以我的方法,重新造一艘帆船,大唐的未来,就靠它了。”

半个月后,新帆船再度竣工。

同一时间,罗盘的研究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他们已经攻克了最困难的一关,离成功的日子,指日可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船、罗盘皆以无恙,余下的只差指挥大唐第一次远航的人选了。

一个经验丰富的航海家的作用,甚至能够胜过一支军队。只是航海是第一次,到哪里去找经验丰富的航海家?

第七章 齐王李佑

第七章 齐王李佑

就在杜荷为找不到航海员而烦扰的时候。

一支商队行驶在潼关通往长安的官道上。

武媚娘坐在一辆装饰的富丽堂皇的马车上徐徐的前进,此时她正掀起着帘子,默默的看着窗外,归心似箭心道:“就快到长安了,不知他有没有想我……”

来到了长安城外,一个老大样的人物走上来向武媚娘请示。

他是武家商队的领头人管事,负责运送着刚刚生产的茶叶来长安的。

武媚娘坐在车上淡然的道:“你去把税金交了,让人检查一下商品,我在这里歇息一会。”

长安作为大唐的国都,天下第一的大都会,对于走私查的非常严苛,任何商贩想要入城做生意,都必须经过盘查,还有缴纳入城税收。

那名管事点点头,领着商队向城门走去。

武媚娘并没有走出马车,而是拿起了本书,静静的阅览,突然她似乎听到了熟悉的叫唤声,好像是小妹武景娘的声音,侧耳细听。

“干什么,快放开我再敢动手动脚的,我就要喊人了”声音再度传来,语调中充满了气愤愤怒,还有一丝丝的惧怕,声音很熟悉,确实是武景娘。

武媚娘神色微变,赶忙拉开了车帘,寻声望去,在侧前方的不远处,许久不见的武景娘让一个衣着华丽的富家公子挡在了路上,四周还有五名护卫聚成半圆,将武景娘围起。

那富家公子背对着武媚娘,什么表情看不出来,但右手已然向武景娘那张略显幼稚却又娇美可爱的脸蛋伸了过去。

武媚娘大急忙冲下了马车,招呼了几个人,赶了过去。

“啪”一个清脆又响亮的耳光响起,武景娘眼中含着泪,胸口上下不住的起伏。这些日子,长安治安有些乱。归根究底,在于李世民的生日,因为他的生日,各地皇子、王子都先后离开封地,来长安祝寿。

这些皇子、王子身份地位极其崇高,难免会出现一些败家子,二世祖。长安繁华比及他们的封地有着天壤之别,面对这花花世界,一个个二世祖来了也都不愿意走了,想方设法的留在长安,四处捣蛋。即便是法制社会都做不到公平,更加别说是封建社会。

这一群的败家子,二世祖在长安横行无忌,大错没有,但小过却是不断。若是大错,地方上的官府或许能够秉公处理,但小过却最是麻烦,为了一点小事,惹上这个王爷的儿子,那个皇帝的儿子,显然不是什么明智的抉择。故而对面他们的胡闹,大多执法官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这也在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武景娘今年不过十三,正是贪玩,好玩,而且叛逆的年纪,但因长安治安不好,让娘亲杨氏关在家中学习知识。

在今日上午,她们得知武媚娘即将抵达长安的消息。杨氏欢喜着出门买菜,打算亲自下厨给爱女做一顿最喜欢的饭菜。武景娘瞧得机会溜出来玩了,在西市看杂技表演,不知不觉以过中午。

武景娘见已经过了用膳的时间,心叫不好,暗道:“完了,都这个时辰了,现在回去,非要挨板子不可……怎么办?对了,二姐……二姐最疼我了,娘又最疼二姐,只要二姐帮我求情,娘就舍不得打我了。”

如此想着,她特地在长安城外等着,却想不到竟然遇上了yin贼,见他yin笑着伸手想摸自己的脸蛋,脑袋轰然一震,先避开了富家公子的安禄山之爪,随即不由自主的一个巴掌甩了过去。

武家在未发家以前,日子过的非常贫苦,武景娘年纪不大,但在同父异母兄弟的逼迫下,干过不少的重活,力气还是有一些的,这用力打出的一巴掌,力量居然不小,直将那富家子弟打的退后了两步,脸上也隐隐浮现出了手指印。

富家公子手摸着脸,见四周传来的目光,只觉得颜面尽失,狠狠道:“贱丫头,竟然敢打本王”他恼羞成怒挥舞着拳头向武景娘打去。

“住手”武媚娘惊呼了一声,早已得到吩咐的护卫先一步挡在了富家子弟的面前,任由那一拳打在自己的身上。

富家公子眉头微皱,只觉得自己好像打在了钢板上一样,

“二姐”武景娘见富家公子扑来,吓得闭上了双眼,随即却听到了武媚娘的声音,惊喜的叫了声,哭喊着扑了过去。

武媚娘将武景娘护在身后。

富家公子想不到有人敢坏自己好事,正欲大怒,但目光落在武媚娘身上后,神色一呆,眼珠子瞪的滚圆,嘴巴张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心道:“乖乖,天下竟有这般美人,跟她一比本王后宫里的那些女子都是庸脂俗粉了。”

他整了整仪容,虚伪的笑了笑道:“这位姑娘,齐王李佑有礼了,姑娘有天仙姿容,昭君之貌,不如随我入齐宫享受荣华富贵”

他正是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佑。

李佑好游猎,为李世民祝寿后便称病留在了长安,依仗有一个当皇帝的老子,横行无忌,只是没有犯大过,没人敢拿他如何。今日出行,偶遇武景娘,见之可爱迷人起了调戏之念,再见武媚娘更是惊为天人,直接开口求婚,自傲的说着自己王爷的身份。

武媚娘听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意外一笑,愁容消失不见,微微作福道:“王爷有礼,好意心领,但媚娘早已有了心上人……此身非他不嫁,还望恕罪舍妹年少无知,得罪了齐王殿下,还望齐王殿下大人有大量,饶她这一回。”

李佑面色一冷,见武媚娘提及那个心上人,一脸的幸福,嫉恨在心,沉声道:“打了本王一巴掌,就想如此轻易了事,想的到美?姑娘,奉劝一句,你若识趣就答应做本王的妾侍,不然本王……”

他话还未说出口,武媚娘那美艳动人的俏脸为之一寒,冷声道:“那你想怎样……你的人没有我的多,真打起来输赢立见。”

李佑万万想不到对方竟然敢以这种语气说话,还以为遇到了什么大人物,但听后一句近乎愚昧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人多?哼……那又怎样,本王是皇子,你们还敢跟本王动手不成?”

武媚娘道:“敢不敢,试试就知”她这话音一落,跟随武媚娘来的十余人都上前了一步,已然做出随时迎敌的准备。

虽然李佑是皇子,有着高贵的身份,但武媚娘极会用人,手下的每一个人都受过她的恩惠,为了报恩,这些人早已将命交出来了,哪里在乎皇子不皇子的。

李佑性格暴躁,见此一幕,暴跳如雷:“反了,反了,你们想造反不成好,等着,我们就比一比,看谁的人更多”他心知占不到便宜,甩袖即走。

武媚娘高声道:“齐王殿下,在下武媚娘,在长安也薄有名气,我武家没权没势,但就是钱多,我有信心让明日的朝会上有超过十本的奏章将今日的情况,一五一十的想陛下禀告”

李佑身躯一震,走的更加急了。

武媚娘拉着武景娘走回了马车。

武景娘落泪道:“都是小妹不好,给二姐添麻烦了”

武媚娘笑着安慰:“过不在你,不必自责。放心吧,李佑是不敢找我们麻烦的。”她的笑容充满了自信。

事情发生,武媚娘最担心的就怕那富家子弟的父亲心胸狭隘,极其护短,这类人即便孩子有错,他们也不会承认,只会将一切错误推卸到她们身上,从而对他们百般刁难。

但听李佑是皇子,武媚娘心底就十拿九稳了,她知道李世民是明君,不会恶意的偏袒自己孩子的,对于李佑这类恶人,越是妥协,他越是得寸进尺,针锋相对是解决事情的唯一之法。

最后她直接告诉李佑自己的姓名,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她的身份不难查,隐瞒也是无用,可这般的直说出来,却不异于告诉李佑,我有十足的把握让朝中的文武大臣参他一本。

事情假若揭发,李佑面对的是一个明君的怒火,他是不可能不怕,更不敢在此事上做文章了。

武景娘听武媚娘如此说来,心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