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平安传 >

第340章

平安传-第340章

小说: 平安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文表以前叫张宁,考过科举当过京官,真是可惜同在京师官场张辅从来没见过此人,也不知他长什么样。或许在某种场合下见过,但张辅很早就是国公朝廷重臣,那张宁当官时就是六七品的芝麻官,这种官在京师何其之多,张辅不可能注意他。
  但现在张辅不得不很重视这个人,除了他割据湖广搅得天下不静,张辅甚至有些尊重的心态……这样的对手值得尊重。在张辅看来,此人在军事的一些方面绝非等闲之辈,放在人才济济的大明朝也是少数,比如兵器的应用、治军,甚至包括一些谋略。王致远作为内应布置得滴水不漏,而且行动的时机很果断,就在兵临九江城下刚刚不久,张辅事前虽觉得这种手段是诡计,却也认为十拿九稳了,哪料最后还是没成功。而且连杨士奇都投奔过去了,不论自愿还是被逼,杨士奇是什么人,如果什么乱寇绿林之辈,张辅断定杨士奇就是走投无路也不会折腰。
  对方好像也正往这边看,张辅看不清那人的脸,但能感觉他正看自己。俩人就这么远远地对望着,张辅更加认为他就是朱文表了。
  平素十分严肃严谨的张辅在偶然之间,生出了一种顽心。他抬起手,故意多次指向东面的一处。
  所指的方向,有一处张辅之前就发现的美景,在白水湖边。那里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橙红的树木,地上也铺着一层美丽的落叶,远远看去,清澈的水、精致的亭、鲜艳的叶如同化作了一副美妙的图画。
  张辅指那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告诉朱文表:景色很美。在这种剑拔弩张兵临城下的时候,张辅告诉他自己还有心思看景色,就是在表明一种镇定和自信,势在必行胜券在握的心境。
  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张辅摸了胡须,继续观察着。旁边的武将也顺着张辅的动作饶有兴致地瞧那亭子,却不知所以然,呆若木鸡。
  他希望城头上开炮想打自己,那样的话就暴露出朱文表生气的心情了。年轻人,经不起“调戏”,争强好胜本是人之常情的。
  不料此时额外地安静,换作平时对面还会时不时打一发冷炮,今日反而没有炮响了。张辅等了很久也无动静,俩人继续这么望着,好像在作无言的交流。
  “唉……”张辅终于微微叹息了一声,转身招呼随从一起离开土山。


第四百四十八章 朦胧的雾
  距离沟墙工事一百步左右的地方有一条土沟,隐隐伸出一个脑袋来,接着一块镶铁圆盾挡在了前面。一大早的,天还不太亮,雾不大却影响视线,虽近只能看见个影子。
  那人扯着嗓子大喊道:“从汉王那边来的兄弟们,汉王是当今皇上的皇叔,虽做错了事,皇上念及亲情仍不忍杀,对待以前汉王的人也甚是宽厚。只要你们投降,朝廷定会既往不咎……
  兄弟们,为叛匪卖命有什么下场?英国公率精兵五十万而来,已经把九江城围死了,迟早要把这里的叛军灭掉!现在不过来,等打完了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大伙儿还等什么呢,你们觉得九江这点人能打过五十万大军?
  朱文表已经不信你们了,所以才派你们到城外的土沟里吃灰……他们设阴谋害了王致远,下一个就是你们中某一部!不是一条船上的,迟早要与兄弟们算账……”
  “轰!”忽然一声炮响,那脑袋缩了回去,喊声也消停了。不料没一会儿又伸了出来,盾还没拿起来,忽然“砰砰砰……”一阵枪响,那人连一声叫唤都没有就在血雾中倒进了沟里。
  没一会儿,白的雾水中出现了无数的人影。官军没有敲鼓,没有呐喊,甚至没有整队成阵型行军,他们疏密不等地自由向前慢慢地走。人们走得很慢,甚至有点小心翼翼,没有厚重的脚步声,只有盔甲上的铁片撞击的叮当响和系索的脚步,几乎没人说话。
  一个年轻的武将走在最前面,他一手放在刀柄上一手拿着一面旌旗,微微弓着背,身后是无数平端的长枪。握旗杆的手抓得很紧,指节因为太用力发白了。因为前面没有人看见,他没有掩饰胆怯的表情,瞪大的眼睛里全是恐惧,吞口水的声音自己都能听见。想起平日和士卒们吹嘘自己如何如何勇猛,一上阵都是扯淡,谁他娘不怕谁不是爹生妈养的。
  武将终于放开了握刀柄的手,伸手进怀里掏出一块粉红的丝巾来,先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胡乱拢在脖子上。听说女人用的东西能辟邪,希望不会被铅弹击中。“各路神仙,俺媳妇天天给你们上香,看在那份心上保佑我……”他悄悄念叨着。
  “砰砰砰……”忽然铳声大作,迷雾中火光乱闪。最前面的小将忽然把旗杆往地上一戳,伸手按住喉咙大张着嘴,发出一阵奇怪的声音,血从丝巾和指缝里浸了出来,他一头歪倒下去。后面也陆续倒下了更多的人。
  “杀!杀……”有人大喊起来,无数的人一窝蜂开始向前跑,最前面的没人挡着跑得最快。一个军士冲上来,一手拔起地上的旌旗,丢下还在地上抽搐的小将就奔了上去。
  白蒙蒙的薄雾中喊声震天,后面的某处大鼓敲得咚咚直响。铳声也凌乱地响起,雾里时不时看见火光闪动。前锋已冲到了土墙前面,但是面前有一条深沟。拿长枪的举起来对着墙头上的人乱捅,人群里的火枪噼里啪啦乱响,箭矢嗖嗖直飞。墙后的人也很乱,有的人站着开火对射,有的人拿着通条在手忙脚乱地捅枪管,没有齐射的组织,更多的火绳枪哑火嚷嚷着要火种。雾水湿气大,火绳很容易熄灭,这种天气十分正常。
  许多硬竹编的篾板从沟边倒下去搁在了低矮的土墙上,官军士卒忙乎着拿锤子在尾部猛敲打桩固定。人们随即抽出短兵器从竹篾上冲了过去,跳进土墙后面。飞溅的血似乎染红了白雾,刀兵盔甲拉出的令人牙酸的声音,惨叫声,利刃进入肉体的那种恐怖的闷响,乱作一团。
  “饶命!饶命……”有人跪地求饶,但不知哪里刺来一枪,直接从他的胸膛上插了进去,接着一只脚就将其踩翻在地。“啊!啊……”有人靠坐在墙边上大张着嘴,脸已经扭曲,双手捂着腹部,血污中肠子流出来了一截。
  叛军几乎是全线崩溃,纷纷向后跑,枪械刀盾丢得到处都是。后面列阵的几股人马被乱兵一冲,没放一枪也掉头就跑。也有成队的九江军一起丢械投降,幸免被乱兵杀死。
  不知有多少人一口气跑了将近一里地,直接奔到了第二道墙前面。墙上有个武将拼命喊:“乱兵上不来!列三重长枪阵蹲下,兄弟们在上面齐射退敌!”
  但是惊恐的乱兵哪里能列什么阵,他们挤作一团,不知将领在哪里,身边也不是自己一队的人,闹哄哄一片丢盔弃甲,有的人被挤下沟里去了,爬都爬不上来。而且败兵的时间也太少了,很快就有大股的官军尾随而至。
  人群中什么声音都有,“军爷饶命。”“朱文表罪该万死,我不给他卖命了……”“别开枪,我给您磕头了……”但是很快响起了铳声和弦响,人群退无可退,越挤越密,更多人掉进了沟里。乱军没有工具,压根不能从深沟里爬上墙。
  这时有人骑马大喊:“别杀了!”“别杀了!”“愿意投降的,丢下兵器手放脑袋上,过来!”
  奇怪的是,全线都崩了中间还有一小股人马结成严密的圆阵在对峙。两层圆阵,不少人披头散发一身血污,却排列得十分整齐,前面是拿短兵器的,后面是拿长枪或火器的,一共只有几十人。零星有铳声,圆阵和周围都有人倒下,混乱的官军纷纷避开,换了几股拿火铳的人列队上来,拿支架架上火器。
  官军中一员大将策马而来,喊道:“你们没活路了,投降可免死!”那边一动不动,没人开火也没人回话。
  有人对大将说道:“这股是真匪。”
  大将等了一会儿,抬起手一挥:“杀了。”“噼噼啪啪……”一阵硝烟,中间的人圈如同一大堆稻草被风刮了一样散架。
  这时,山坡土堡上的火炮轰鸣起来,白雾里能清晰地看见黑漆漆的铁疙瘩在地上跳动飞行。
  骑着战马的张辅来到了第一道土墙边,看着沟墙上铺着的无数竹篾,不远处传来人们的惨叫声和炮弹撞在地面上的沉重闷响,但是张辅无动于衷,巍然坐在马上面不改色。
  “传令各部,押走俘虏后,撤!”张辅道。
  旁边有个一脸泥污的武将忍不住说道:“咱们好不容易才攻下,英国公……”
  “外面是深沟,站不住人;又在火炮的射程内。让将士们站在旷地上挨炮吗?”张辅转头冷冷道。
  官军退得比较迅速,当太阳从白水湖那一头爬起来,雾渐渐散去时,人已经从墙后面的旷地上都得差不多。一道墙内外,再次留下了大量的尸体,狼藉的兵器杂物。一面破了几个洞溅上血污的黄色朱雀旗歪歪地插在地上,在无风的狼藉中耷拉着如同奄奄一息,几个分散的士卒慢慢走过来,一面弯腰随手摸某具尸体的鼻子,其中一个上前拔起了旗扛在肩膀上。
  张辅远远地看着,他抬头看了一会儿高处的土堡,又回顾右边的城墙,目测猜测着双方可能行军的路线。
  此时叛军在外围的工事作用已经很小,几乎形不成掎角之势,因为工事失去了主动进攻的形势。如果官军攻城,从工事中侧击攻城部队,意味着要从官军围城工事前面过,将军队的侧翼暴露在官军的火炮和军队攻击之下;唯一只有牵制作用,要攻城必须放一股军队在左翼工事盯住城外的叛军。
  张辅感觉到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全数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就是自己想打就打,由不得对手;不想打就不打,除非他们愿意拿所剩无几不断消耗的人马来进攻官军的围城工事。
  死守。在一座孤城、一座被围死的城里死守有什么用?张辅很容易想到,叛军是在等援军。
  锦衣卫已经送来了情报,把湖广的兵力部署报了个大概。武昌有很多军营,是从去年底才开始陆续招募的新丁,人找齐至少是三四个月前的事,也就是几个月前武昌的军队只是一群农夫、流民。这样一股军队,刚刚放下锄头拿起刀枪,应该还比不上卫所中世袭的军户。
  张辅多次寻思调整战略部署,现在再次想了一遍。
  北路大军虽有许多地方卫所兵,但其中有神机营余部和五军营,乃大明精锐。九江的叛军主力已经困死了,如果这时候调北路军直接进攻武昌,情况会不会有利一些?只要北路军击败武昌的新丁乌合之众,就能捣入建文割据政权的老巢,九江的这帮叛军围住不用管他们死活。
  或许事情没那么简单,醴州、岳州还有叛军的水陆大营。武昌如果顶不住,建文政权应该会从这两个大营调兵回援。那么醴州或者岳州空虚,湖广北部的川军等部是否应该趁势从西线南进?
  改变方略会让局面变得更为复杂,但想来是利大于弊。弊只有一点:主动进攻武昌,叛军便是以逸待劳,还可以修工事据守要地,与己不利;而围死九江等待,形势就能反过来,北路官军以逸待劳,等待武昌军劳师远来,成围城打援之局……援军一定会来的,不然九江守什么?最要紧的是贼首朱文表也在九江城。


第四百四十九章 降卒
  白水湖东岸,一处很大的营地门口矗立着一座木竹搭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