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平安传 >

第121章

平安传-第121章

小说: 平安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老四听出味儿来,忙关心地看着姚二郎的脸,姚二郎视若无物、淡定地答道:“通常都是相互帮忙插秧收割,真有雇人的时候,下田打谷等重活三四十文一天管伙食,轻活也就是一二十文不等。”
  张宁沉吟片刻,当即就说道:“我开个条件定个规矩,你们听听愿不愿意帮我干活。我要先雇几个管事的头目,管事的月俸二两,立功另算奖赏,出外办事管伙食钱粮。另外一个规矩,丑话说在前头,如果因渎职没办好事造成的损失要赔付,或者交由姚庄主惩罚。马大鹏……这位范四,你们二人要愿意跟我,就表个态。”
  马大鹏正低头寻思着什么,范老四就拉扯了他一把,一起拜道:“拜见东家。”
  张宁一改温和友善的表情,正色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待自己身边的这些人如同家人,照样有赏罚规矩。你们可以打听打听,我一向说到做到,绝不会空口说白话少给你们应得的报酬。”
  “古话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咱们定会尽心尽力办好东家交代的差事。”范老四张口就来,马大鹏也跟着点头称是。
  张宁点头道:“修房子也得先弄个地基搭个架子,咱们刚开头,先搭个班子,就叫‘兵器局’,先设三分司,制造司、财务司、人事司。现授马大鹏制造司总管,范四做副总管,等会儿我叫人记名造册以便备档和发放薪俸。”
  说完几句话,张宁便让马大鹏带着去看矿场作坊里的房屋设施,了解状况。后面的秋叶笑吟吟地看着他,笑意中流露出敬佩之色。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秋叶也是总坛里管理一干教徒事务的人,见张宁如此作为,心说他倒并不仅仅是个好看的花架子。
  矿场里的作坊土窑及工具等一应俱全,只是粗糙简陋了点,特别是房屋修建得杂乱无章,很像临时搭建的窝棚,和村庄里的规划比起来就差远了。而且路面也极其粗劣,泥地一下点雨就泥泞不堪。张宁转悠了一回,鞋里全是泥污,袍子下摆也溅上了不少泥点。
  在山里鼓捣事和在衙门里做官的生活比起来,最直观的区别就是路,南方乡里的路窄点也不成问题,就怕下雨,泥泞的路实在难行。
  他们转了一圈回到主村时已经到午饭的时间了,遂散伙各自回去吃饭。早上起来晚了上午半天工夫真办不了多少事。
  姚庄主不在家里,张宁等人便和姚二郎一起用午饭,然后喝会儿茶,张宁便说:“下午不出去了,二郎找人带个话,让马大鹏他们明早到神殿里见我。”
  张宁回到房里,对老徐和秋叶说道:“我们初来乍到不了解哪些人中用,所以人事权和财权得先拿在手里。一会儿让文君帮我管管出纳财务,老徐和秋叶护教暂时管一下招募人员,要造册记录。今后的规矩也要列成条文,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对于不识字的可以念给他们听。”


第一百五十七章 摸索
  拿着一箱钱不计成本地进行一项社会活动,显然要比考虑盈亏的企业运作容易得多。这里虽然在深山,但并非与世隔绝,金钱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与外界交换到粮食和物资,用处照样很大。姚姬提供的一大笔钱财,对张宁来说实在是办事的源泉。
  他一面组建起一套临时的机构,并且考虑使用承包的方式找人规划修缮村东的房屋道路;一面开始设计枪炮的草图。
  在火器及配套装备中,显然火炮最容易造。
  炮的体积大消耗资源多,但同时也降低了对精度的要求。张宁很快画出了弗朗机子母炮大概的结构图,主要的部分有炮膛、炮尾凹槽、可拆卸弹药室、炮耳等等,构造并不复杂。可在细化尺寸的过程中遇到了几个问题。首先如何在图纸上表示尺寸,明朝的人显然看不懂三视图;图纸的设想是否可以从铸造工艺上实现?显然张宁对明朝的铸造工艺水平了解不够;火炮口径和炮膛长度比例多大才最好?
  张宁只好暂时放下这些问题,直接用解剖三视图的方法标注了三种不同比例的火炮结构图。这事儿不能先造炮后造枪这样按顺序,因为在开始动工之前要预先规划作坊,否则以后临时改建作坊就更加折腾了。
  接着是火绳枪的构造设计。同样的问题,原理和大概样子张宁很容易捣鼓出来,一考虑工艺和细节时就是一头雾水。
  不过很多问题都是可以和工匠们商量交流解决的,他认为总有办法。
  半个月之后,繁杂的准备工作已经有了头绪。张宁从远近村庄雇佣了近百人,有铁匠、木匠,最多的还是年轻的壮丁学徒。很多年轻人识字但不是工匠,虽然不能马上派上用场但可以逐渐培养,这将是一种人才储备。
  神殿一侧的几间房挂了木牌,门口写着“凤霞山兵器制造局”,里面分了名册司、出纳司、制造司等机构,算得上是麻雀虽小五内俱全。矿场上也成了繁忙的工地,新规划的作坊建筑和道路开始动工修筑。
  作为这里的最高权力者姚和尚默许了张宁的活动。兵器局每次从他那里提取钱物也都记好了账目。
  这时张宁发现自己不仅充当了管理者,同时是工程师,有时候又是一个传教士,虽然干得都不太专业。这倒是明朝官员的一个特色,比如一个户部的官过几年可能到工部干技术活,还有可能调任去带兵打仗!
  重新修缮的房屋有用作熔炼铸造的工坊、仓库,还有一些土窑。煤矿上挖出来的煤会从新修建的道路运送到矿场上,通过土法炼焦制作焦炭作为燃料……不仅如此,张宁还预先设计了用矿渣、石灰石、粘土为原料制作初级水泥的场地。
  这些从中原迁徙来的村民不同于当地土著,他们的文明程度高组织性非常良好,大多很守规矩而且很勤劳,只要上头按时支付报酬、合理分配利益,大多都会好好干活。
  下雨的天气建筑地停工,张宁就会召集工匠和学徒们在兵器局的堂屋里教习三视图,或是与铁匠们研究铸造工艺。他原本以为明朝人从来没见过三视图会难以交流,不料用石墨画出图纸一阐述,人们接受得非常快,有空间想象天赋的年轻人没多久连比较复杂的组装图都能看得明白。
  张宁考虑到工匠们对于尺寸的熟悉程度,所以暂时并不想做额外的革新。一寸大概多长他们不用量就能估摸出来,如果要换成陌生的厘米,恐怕会起相反的作用、影响工作效率。
  ……等待矿场建设完毕,范老四建议先祭神图个吉利,张宁同意了。于是姚和尚主持,带领工匠们在矿场上摆上牛羊猪等祭品,焚香祷告辟邪教的主神“天帝”。当年来围观的村民甚众,场面十分热闹,这事儿便莫名其妙地蒙上了一丝鬼神的气氛。
  但不知是因为不够虔诚还是别的原因,兵器局刚运作没几天,突然煤矿就坍塌了。
  张宁得到消息,忙和姚二郎等人一起从兵器局赶往山上的煤矿。到了地方,只见矿洞外面已经围了不少人,旁边几个妇人正焦急地喊着自家人的名字。显得有些混乱的场面,张宁判断此时还没有确定死伤者的名单。
  挖煤的洞子设施十分简陋,里面什么也没有,直接这么用人工挖当然可能坍塌。据他的见识,这种矿洞至少要有木梁支撑受力,可是具体如何修筑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可能当地也没有精通采矿的人才,否则事情也不至于此。
  没一会儿漆黑的山洞里就抬出来两具鱼肉模糊的尸体,那尸体全身都是黑的炭灰,血淋淋的红色伤口分外刺眼。一时间就有人大哭起来。一个头发和脸全黑的汉子喊道:“中间塌了,压了两个人,里面不知道还有几个,赶紧挖开兴许还能活命!”
  喊话的汉子提着一盏马灯,张宁看着里面摇晃的火焰,心说:会不会发生瓦斯爆炸?
  这时一个皮肤糙黑的中年汉子走了过来,正是村子里的长老陶大。张宁刚到凤霞山时,姚和尚说陶大有威信可以帮忙,只是当时枫村出事没抽开身。今天陶大来一定是受姚和尚之意来处理事故的。人命关天,死了人的事都是一件大事。
  陶大见着张宁便抱拳行礼,张宁道:“未料会发生这样的惨事。”
  “去年姚庄主下令锻造兵器,采矿时也死了人,张先生勿忧,我能把这事儿妥善解决。”陶大肃然道,“只是……因采矿是为了制造火器,抚恤死伤者的钱粮……”
  张宁立刻说道:“死者和伤残者每人先发抚恤银一百两,由兵器局账目拨付,若是不能平息我们稍后再议。”
  陶大也不多说,听罢点了点头。
  张宁回顾左右,不禁又问:“是否要拿个理来安抚众人?制造火器是为了攻打山匪,为枫村死难的乡亲报仇。”
  “行。”陶大道,“我去安抚村民。”
  张宁临时想出的这个安抚理由当然不是真的,辟邪教的教主不可能为了解决一个分坛的匪患就送来一大箱子钱造火器。不过张宁在姚和尚面前说过,如果造出的火器能够使用,可以首先装备凤霞山的士卒攻打匪寨。所以安抚的话也不能算是谎言。
  这时他也更加意识到一个问题:人们不会愿意为了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业去送命。
  兵器局能如此快速而无阻力地建立起来,是因为招募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利益,一旦他们意识到参与这样的事会付出性命及其它高代价时,这件事迟早要出问题。


第一百五十八章 姚和尚的神
  自从姚和尚的外侄儿张宁来了之后,他就有些心绪不宁。冥冥之中仿佛感觉这是一个上天安排的宿命。
  姚和尚在凤霞山过着隐居般的日子,平常深居简出,他来到这里也是为了寻找朦胧中的宁静。
  其实他本来就不是一个淡泊的人,早年有着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抱负、想要荣华富贵以及娇美妻妾,有着和许多不安分的年轻人雷同的欲望。后来因为妹妹姚姬进宫后一朝得宠,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当年锦衣貂裘骑高头大马在家乡招摇过市的风光仿佛就在昨日,洞房花烛夜掀开红盖头那美貌的红颜亦如同还在眼前。
  但是上天有着戏剧般的安排,突然的平步青云,然后又是突然的灾祸,一夜之间就收回了所有并且让姚和尚得不偿失。他从人人羡慕嫉妒的皇亲国戚骤然间变成罪人,父母兄弟家人被疯狂的士兵屠戮,妻女被当众凌辱而死。自己侥幸逃脱,沦为远近四邻耻笑的笑柄。
  永乐帝登基后统治的渐渐稳固,让他逐渐意识到,施加到他身上无端的罪再也无法平冤得雪,没有人能撼动帝国庞大的统治。而在此之前,姚和尚甚至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要遭到这样的报应。
  心有仇恨是因为还怀有报仇的希望,但仇人强大到不敢仰望的高度时,仇恨只会变成绝望。
  于是他出家为僧,做和尚的目的除了要找个容身之所苟活于世,确实也有看淡一切皈依我佛的逃避,因为怀着仇恨也毫无用处。但姚和尚是个六根未净的人,一直没法信奉佛教,其间还还俗过一次,又娶了个村妇生了儿子;妻子因病过世后,他再次进了寺庙。
  然后因为当年胡滢暗查天下僧道,他提前得到消息逃走,联系上自己的妹妹便投靠到了辟邪教。接着陆续聚集了一帮遗民和逃跑的奴隶,来到了这偏远之地躲藏起来。现在他其实是一个辟邪教徒。
  佛有完善的佛理典籍,阐述了一个比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