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93章

重生苏联-第93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这个女人就已经展现出不一般的本领,不一般的见识。

  “别小看任何一个女人。”维罗妮卡的微笑里略带自信,说:“不了解多点的话,怎么能在苏联党政体系里立足?”

  “怪不得你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市党委第二书记。”曼图洛夫的话语里,既有赞赏,又有点怀疑。

  之前,这个女人就通过不明的途径,在曼图洛夫这个州委书记不知情的情况下,稍无声息地获取了新西伯利亚州政府内部的文件。

  这次,她又说出了有关红军兵员的信息。

  种种迹象显示,在她的背后,有着极其广泛的人脉资源。至少新西伯利亚、还有莫斯科国防部里,就有她熟悉的,甚至能为她做事的人。

  “听说,黑玫瑰当上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了。”维罗妮卡的眼神和语气暴露了她的妒忌心。“这也正常,她是伏罗希洛夫的唯一女儿,和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这两个政治局委员的关系也不错。看来她以后只会升,不会降。”

  “我和她共事过,”曼图洛夫为自己的老婆辩护道:“她的处事能力和工作效率十分出众,我想这个人事安排并不是完全取决于她的人脉关系,她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这个我承认,我在莫斯科的时候,也和她共事过,她的能力和见识都不一般。但我觉得,她的人脉关系也占了很重要的一环,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也是。”曼图洛夫也不得不承认,卡蒂娅的人脉关系对于她升职所起到的作用。她的老爸伏罗希洛夫,可是和斯大林关系最密切的人。

  在很多公众场合里,伏罗希洛夫总是出现在斯大林的身旁,也曾经同时在同一张宣传海报里出现。他的名誉和地位仅次于斯大林,被视为苏共第二号人物,但再过一段时间,他将会从国防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地位也随着下滑。

  而实际上,同时兼任中央书记、政治局、组织局委员的卡冈诺维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苏共第二号人物。但再过不久,他的地位就会被日丹诺夫、贝利亚和马林科夫所取代,渐渐从权力舞台上退下来。

  但无论如何,这两个人对于曼图洛夫和卡蒂娅而言,都是很重要的靠山。不过,这两座靠山将会面临水土流失的危险,所以要找多几座才行,或者给自己造一座。

  “弗拉基米尔,你认识一些对石油提炼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吗?我指裂化方面的。”维罗妮卡转入了她最想讨论的话题。

  就在冬季战争爆发之前,苏联从美国引进了一些石油裂化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这些设备本来会送到秋明市的炼油设施里投入运作,但冬季战争的爆发大大地破坏了苏联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

  美国宣布暂停向苏联提供技术援助,撤回了炼油方面的专家。结果,失去了美国技术的苏联,并没有成功地,在秋明建立裂化设施。

  虽然,最早的裂化技术是由俄国人弗拉基米尔·格里戈里耶维奇·苏霍夫(Владимир_Григорьевич_Шухов)发明的,并在1891年获得了专利,但却没能在俄罗斯获得很大的发展。

  而在美国,石油裂化的技术却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已经发展出一套先进的,高效的裂化技术,就连裂化技术的起源地——苏联,也要从美国引进大量的技术和设备。

  但可惜的是,就在苏联快要得到美国技术的时候,冬季战争爆发了。美国人撤回了技术合作协议,先进机组落户秋明的计划完全泡汤。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唯有使用原有的,落后的炼油技术,生产效能大大地降低。

  “认识,怎么了?你现在对炼油产生兴趣了?”虽然曼图洛夫猜到了对方遇到的问题,但在这个充满野心,充满自信的女人面前,并不敢表现得太过“聪明”,否则会伤了对方的自信心。

  “不是。”维罗妮卡扫了下金发,说:“苏芬战争爆发后,美国人撤销了对秋明石油裂化设施的技术援助。他们撤走了所有的技术人员,也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的技术文件和设备。所以我需要一些对这方面有研究的苏联专家,改善我们现有的技术。”

  “这样啊。”曼图洛夫马上想到了一个人,“我刚巧认识一位专家,他研究出了一套名为流化催化裂化的炼油技术,比美国人那套还要先进。”

  维罗妮卡眼前一亮,那双碧绿色的美目充满了好奇。“是谁?”

  “他叫弗拉基米尔·费多罗维奇·曼图洛夫。”

  “你?”维罗妮卡露出了轻蔑地笑容,用她那双诱人的,均称的美腿轻踢了对方,“你这是在逗我吗?”

  “你不相信?”

  “不信。”

  “那算了,你自己去找专家吧。”曼图洛夫调侃道:“我想他们花个十年八年,应该就能研发出一套新的,效能更高的裂化技术,但未必会比我现有的好。”

  “那就信你一次。”

  

139 T…34

  “报告国防人民委员同志、司令员同志,T…34坦克原型车已经驶到了指定的地点,随时准备接受测试!”

  列宁格勒北郊的一块空地上,一辆T…34坦克原型车,正在准备接受测试。

  在当时,T…34坦克面世之后,在苏联军界里引起了一阵轰动,无论是机动力还是火力、防护力,这款坦克都属于当时最先进的水平,被认为是设计最成功的坦克。

  这次的测试,吸引了不少苏军高层的眼光。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还有新上任的苏联红军总司令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Семён_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_Тимошенко)也出席了那场试验。当然少不得分管军械,但一直反对制造坦克的副国防人民委员库利克。

  除了军人以外,观看这场测试的,还有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兼政治局委员莫洛托夫、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日丹诺夫(Андрей_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_Жданов)、第二书记库兹涅佐夫(Алексей_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_Кузнецов),当然少不得我们的主角,苏联第一副建设人民委员,拥有苏联红军二级集团军政委(上将)的曼图洛夫。

  就在前面与KV坦克的机动性对比测试里,机动灵活的T…34给在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KV坦克却显得很笨拙,样式陈旧。而接下来的一环,就是火力测试。

  “第一个目标,”参与T…34坦克设计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莫罗佐夫(Александр_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_Морозов)指着100米外的一块钢板,对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说道:“是那块厚80毫米的,产自新西伯利亚的优质钢板,和原型车的射击地点有100米的距离,与炮弹的射击方向之间的角度为90度。”

  伏罗希洛夫望了铁木辛哥一眼,然后对莫罗佐夫说:“您有信心能打穿它吗?”

  “我有百分百的信心!”

  “很好,那就试试吧。”

  过了一会儿,“轰!”的一声响起了,76毫米口径的主炮冒出了一枚白烟,而炮弹早就往目标的方向射了出去。

  几个身穿红军制服的士兵出现在100米外的那块80毫米钢板的附近,他们清楚地看到,原本完整的钢板上,居然出现了一个直径6到8厘米的孔。

  其中一人举起了一面旗帜,示意测试成功。围观的干部们、将领们得知后,都用他们的掌声,表达了对这款坦克的信心。

  随后,T…34坦克的BR…350B装甲弹分别击穿了一面距离300米、一面距离500米的钢板,厚度都是80毫米,证明最新的T…34坦克能在300到500米的距离击穿德国四号坦克的正面装甲。

  但在一般的坦克战里,双方坦克距离1。5公里的时候就会交上火来,有些时候,两车相隔距离1公里就能分出胜负。这100米、300米、500米距离的炮击测试结果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

  “下一个目标,距离1000米,也是80毫米的直立钢板。”莫罗佐夫既紧张又兴奋地说道。

  “你有信心吗?”这次,问这道问题的,是伏罗希洛夫身旁的铁木辛哥。

  “有点吧,”莫罗佐夫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如果是70毫米,应该没有问题。但从1千米的距离射击80毫米的钢板就有点难度。”

  果然,正如莫罗佐夫所言,T…34坦克确实无法在1000米的距离外击穿80毫米的装甲。BR…350B炮弹只是在钢板上炸出了一个小坑,但并没有穿到后面去。

  换上70毫米的钢板,放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外,T…34再进行了另外一次的射击。这次终于穿过了,在场的人们都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当时,能在1000米的距离击穿70毫米的装甲的坦克炮,已经算是世界上其中一种最为先进的坦克主炮了。德国四号坦克的Kwk…37主炮只能在1000米的距离击穿50毫米的装甲,而英国的MKIII坦克只能穿二十多毫米。

  测试结束后,莫罗佐夫,还有他的师父柯什金都对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等将领,还有日丹诺夫、库兹涅佐夫等外行人都对这款坦克的性能感到十分的满意。

  但在一片满意声充斥着整个试验场的同时,在场的曼图洛夫和莫洛托夫居然同时皱起了眉头来。

  “曼图洛夫同志,”莫洛托夫走到曼图洛夫的身旁,问道:“您觉得这款坦克怎么样?”

  “总起来说还是不错的。”曼图洛夫也从莫洛托夫的表情里,看出了对方的疑虑,“刚才的测试显示,T…34坦克无法在1000米外击穿德国四号坦克的装甲。”

  “是啊,”莫洛托夫说出了他的想法,“虽然德国佬的坦克炮未必能在1000米的距离外,对我们的坦克造成威胁。但如果我们能在1000米的距离外,击毁德军的坦克,那不是更好吗?看来这款坦克还是有更多改善空间的。”

  “无论如何,这款坦克在机动性、灵活性还有可靠性方面都优于KV坦克,前面的对比测试你们都看到的。而且生产的成本较为低廉,但火力上,两者的差别不大,应该尽快地投入生产,然后大量地装备部队。”曼图洛夫向时任苏联总理的莫洛托夫强调了这款坦克的优秀特点,希望能够通过令它提前投产。

  “的确,刚才的测试证明T…34的设计是很成功的,也是无可取代的。应该尽快投入生产,然后大量地装备我军,这样能够大大地提升我军的实力。”

  T…34坦克的总设计师柯什金走了过来,对两位人民委员说:“同志,我也希望这款坦克能够尽快的投产,但我们遇到了一些阻力。”

  “什么阻力?”莫洛托夫扶了下眼镜,说:“这么好的坦克,有谁会阻止它投产?”

  科什金往T…34坦克的方向望了一眼,看见伏罗希洛夫亲身爬进了坦克里边,这才放心和两位穿西装的人说话。“有人认为,T…50和KV坦克能履行所有坦克使命,认为T…34的投产是没有必要的。”

  曼图洛夫当然知道科什金指的人是谁,那就是伏罗希洛夫的另外一名女婿,同是坦克设计师的科京。

  科京虽然很有才能,设计出不少很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