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苏联 >

第87章

重生苏联-第87章

小说: 重生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图洛夫依然站在原地,紧紧地拉着卡蒂娅的手,说道:“不用打电话了。”

  “为什么?那我们怎么回去?难道你有车?你把那辆嘎斯M1运来了莫斯科?”

  曼图洛夫点了点头,说:“亲爱的,你猜中了一半。我是有车,但那辆嘎斯M1还放在新西伯利亚那边,没有带过来。”

  卡蒂娅眨着大大的,可爱的眼睛,露出了一副疑惑的样子,“你单位有车?”

  “没错,我单位是有车,是辆ZIS…101B豪华轿车,不过我嫌它不够酷,外形不够现代化,所以我就向斯大林汽车厂订造了一辆外形比较现代化的ZIS运动车。”

  “你说的是ZIS…101…Sport(ЗИС…101…Спорт)?这款车只生产了两辆,用于共青团成立20周年庆典,难道你是从共青团那边偷的?”

  曼图洛夫淡笑道:“都说了,这辆车是全新的,是我向斯大林汽车厂(1…й_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_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_завод_имени_И。В。_Сталина)特别订造的,和原版有点不同,被命名为ZIS…101…Sport…M。

  再说了,列宁勋章的奖品里,除了10万卢布的奖金以外,还包括了一辆斯大林汽车厂(ZIS)生产的轿车。这10万卢布的奖金我早就拿了,但轿车我还没拿,所以我索性向斯大林汽车厂订造了这辆车,是免费的。”

  “这辆ZIS…101…Spor…M和原版有什么不同?”卡蒂娅好奇地问道。

  “这辆车和原版的不同在于它采用了更好的动力装置,车身由新西伯利亚冶金联合公司制造的优质铝材所制造,车身长度从原型车的5。75米缩短到了四点八米,减轻了车的重量,同时增加了操控性,但车厢内的空间并没有因为长度的缩小而受到影响。

  而跑车的速度也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公里,比原型车快40公里每小时。极限速度估计可以达到每小时210公里。”

  和当代的“老爷车”们不同,这款ZIS…101…Sport的外形非常前卫,怎么看,都不像是1939年的产品,反而像21世纪的开篷跑车。

  开篷跑车?没错,这的确是一款开篷跑车,采用了可收起的纤维车顶,车身采用了流线型的设计。无论是外形设计,还是车的性能,都不像是那个年代的产物。

  ZIS…101…Sport的前卫车身设计赋予了整车优雅的外观造型,强大的动力系统被修长的引擎盖覆盖,超大尺寸挡泥板肌肉轮廓分明,再加上可收起的纤维车顶,让它在当时苏联那个普遍都是方方正正大轿车,且设计乏味的汪洋中,造成了鹤立鸡群的效果。

  不过,这么前卫的设计,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除了曼图洛夫、卡蒂娅,还有亲自批复生产项目的斯大林以外,几乎没有人对这款跑车有兴趣。

  所以在我们熟知的历史上,这款外形现代化的跑车只生产了两辆,在共青团成立20周年庆典上亮相了一次,就不再出现了。而在曼图洛夫所在的平行世界里,斯大林汽车厂则给曼图洛夫生产了第三辆ZIS运动车。

  但由于曼图洛夫特别订造的这辆和原型车有所不同,无论是长度,制造物料,还是动力装置,都有所改善,所以被命名为ZIS…101M,这个M,就是“曼图洛夫”的简写。

  ZIS…101…Sport原型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62公里,而曼图洛夫这辆ZIS…101…Sport…M由于车身较短,较轻,而且采用了改进了的动力装置,速度更达到了每小时二百公里的水平。就速度而言,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当时最快的杜森伯格J型车,最快时速220公里)。

  

第一百二十九章 观察

  “上车吧。”曼图洛夫把卡蒂娅带到一辆外形前卫的敞篷车前,这就是曼图洛夫特别订造的ZIS…101M跑车。

  卡蒂娅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这辆外形摩登的跑车,居然能出现在1939年的苏联。“沃罗佳,你确定这是苏联制造的吗?”

  “当然。这是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制造的,生产项目还是斯大林同志亲自批复的。只是这款车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太过前卫,所以到目前为止,ZIS…101…Sport只生产了两辆。而我这辆从101…Sport演化出来的ZIS…101M更是唯一的一辆。”

  不知道谁说过,苏联人一开脑洞,就会出现震惊世界的黑科技。这款车虽然不能震惊全世界,但却震惊了一位来自21世纪的女穿越者。她虽然听过这款车的名字,也从报纸上见过ZIS…101…sport的照片,但站在改装后的真实车体面前的时候,才能发现它前卫的一面。

  当然,眼前的这辆是经过曼图洛夫这个穿越者改造的版本,但其外形其实和苏联人设计的原型差不多,只是车身短一点而已,已经足够让人大开眼界。

  “女士先上。”曼图洛夫打开了车门,用手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尽显绅士风度。

  卡蒂娅礼貌地点了个头,坐到了乘客位置上。

  曼图洛夫也帮卡蒂娅关上了车门,自己绕到了车的另一边,坐到了驾驶座上。

  当曼图洛夫关上车门,发动引擎的时候,卡蒂娅就迫不及待地,把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沃罗佳,其实,刚才你们的对话我全都听见了。”

  曼图洛夫踩下油门的同时,问道:“你听见了什么?”

  “刚才,你的朋友安尤科夫说我不适合担任市委第二书记。他说得没错,我经验不足,而且目前为止也没有干出什么成绩。要不是我的父亲,恐怕我根本不能当上这个位置。”

  “没经验又怎么样?”曼图洛夫扭动方向盘,跑车向左线靠拢。“经验可以在工作中累积,当年我当上州委第一书记的时候,不也是没经验?但我照样能在那个位置上顺利的工作,还得到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头衔。”

  “我怎么能和你比较?”卡蒂娅摸了头上的黑玫瑰,说:“我们各自的情况都不同。”

  情况不同?不能比较?的确,两个情况的确没有可比性。

  当年,曼图洛夫之所以能当上州委书记,是因为整个新西伯利亚州委、市委,还有行政委员会都因为在大清洗期间滥杀无辜,而且与埃赫…叶若夫反布尔什维克集团勾结而被清洗一空。

  只剩下曼图洛夫这个州共青团委第一书记,莫斯科国立大学的毕业生,新西伯利亚的地头蛇,有条件接任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

  这个曼图洛夫,在大清洗期间,运用自己微薄的权力和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拯救了无数个遭到清洗波及的年轻人。

  到了后来,他更加向中央举报了滥杀无辜的原西西伯利亚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后来短暂担任新西伯利亚州委第一书记)埃赫,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了州里不少干部的支持。

  最重要的一点是,曼图洛夫在担任西西伯利亚边疆区共青团委书记期间,的确做出了不少成绩,例如推动当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创立全苏联最顶尖的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还加强对年轻人的政治及思想教育,提升各个学术机构的教育素质,积极让年轻人投入到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

  这些成绩虽然并不彪炳,但新西伯利亚的干部们都把这些看在了眼里,至少州里绝大部分的干部都知道他干过些什么,也知道曼图洛夫为人处世的态度。

  当上州委第一书记后,曼图洛夫很快就采取措施,大幅提升新西伯利亚州的工业和农业产值,还获得了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头衔。这些政绩,让人心服口服,没人敢质疑他的地位。

  然而,卡蒂娅的情况却很不一样,她在莫斯科工作的时间并不算多,也没有干出过什么人所共知的政绩。

  卡蒂娅几乎没有接触过任何莫斯科市级的干部,那些干部们都没有充分地了解卡蒂娅为人处世的态度还有工作的能力,甚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也是主流意见),卡蒂娅之所以能当上市委第二书记,是因为她的出身,而不是因为她的工作能力。

  而曼图洛夫则不同,他出身贫寒,父亲在察里津战死,母亲是底层干部,在曼图洛夫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这样的出身,对职位升迁的帮助不大,靠的都只能是能力或者人脉。

  无论如何,卡蒂娅现在的处境确实很尴尬,在人们认为她依靠出身得到高位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

  否则的话,就会一直被人说坏话,这样对卡蒂娅,对曼图洛夫,对莫斯科市党委书记亚·谢·谢尔巴科夫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沃罗佳,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卡蒂娅拉着曼图洛夫的右手,差点令方向盘往顺时针的方向转。

  “喀秋莎,”曼图洛夫连忙扳回方向盘,说:“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观察。”

  “观察?观察什么?能说清楚点吗?”

  曼图洛夫踩下油门,这辆全苏联最快的跑车在八车道的特维尔大街上飞驰。“你要观察一下,这座城市有什么可以发展的地方,人民的生活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发现之后,就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改善莫斯科人民的生活,或者提升这里的发展水平,就是这么简单。”

  “去哪里观察?难道要去普通市民的住宅区里转一圈?”

  “没错,你不但要转一圈,还要拜访几家公寓,了解人民的实际生活情况。除了公寓和住宅区以外,普通商店也是个不错的观察地点,从那里可以了解到莫斯科物价的情况。”曼图洛夫分享了他的经验。

  “不如我们明天就去转转吧。”

  “我们?”

  “没错,就是我们俩,你的经验比较丰富,有你带着,我比较放心。再说了,我长得这么美,你不怕……,我也会怕……”

  “那好吧。”

  

第一百三十章 共用公寓

  卡蒂娅站在巴斯曼区的一条大街上,对身边的男人说:“沃罗佳,这个区位于三环以内,而且环境清幽,生活情况好像很不错啊。”卡蒂娅看着对面的公寓,说:“这座巴洛克式公寓外表华美,景观舒适,应该是给高层干部住的吧?难道这里是我们的新家?”

  “新家?”曼图洛夫苦笑一下,似乎带有一点讽刺的意味。“我可不想住在这里,进去以后你就知道什么情况了。”

  “不是啊,这座公寓楼外表这么华美,里面应该也不错吧?”卡蒂娅猜想到。

  “我们今天的任务不就是体察莫斯科普罗大众的生活情况的吗?如果里面不错,这里生活环境真如你所说的这么美,那我为什么要带你来这里?”

  这座三层高的巴洛克式公寓建于沙俄时代,以前是中产阶级的住宅区,住了些医生、律师、工程师,还有军官这类的人物。

  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俄罗斯巴洛克式风格,外墙上刻有大量的装饰图案和雕塑,虽谈不上气派,但绝对可以说得上是精致华美。

  “好吧。但这么漂亮的建筑,里面的生活环境应该也有一定的舒适度吧?”出身“红色贵族”家庭,自小住在豪华别墅的卡蒂娅并不知道莫斯科普通市民的实际居住情况。

  “公主殿下,进去你就知道了。”

  “叫书记同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